王献之练字读后感
《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通用5篇)

《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篇1读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王献之小时候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得到别人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
父亲教育了他,他认识到了错误,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成了大书法家。
我不禁想起我自己。
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写得很难看,常常受到家长的批评,我想:我还小嘛,长大了字就会写好的。
但是,都读二年级、三年级了,字还是写不好。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朋友正在写字,他的字可漂亮了。
我问他:“为什么你的写字这么漂亮啊?”他说:“这是我从书法班学习的呀。
”回到家,我央求妈妈也帮我报书法班学习,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每个星期五,当同学留在学校玩的时候,我就得勿勿忙忙地赶回家。
当同学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的时候,我就在房子里练字,就算有蚊子叮我,我也不怕,继续一笔一画地练字。
我的字一天一天地进步。
每当我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老师教的方法:排叠法、守中法、斜肩法、外弧法等等。
我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还被老师推荐参加书法比赛呢!以后我会继续向王献之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王献之练字》的读后感篇2《王献之练字》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又一次走进《王献之练字》的世界。
走进了晋代。
又一次感受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勤”与“恒”。
这篇课文介绍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知错就改,并听从父亲的教诲,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的事。
读到这,我已经深深地被王献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回想起我平时的学习生活真是让我自愧不如。
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练字》读后感
今天上午我看了《王羲之练字》这个故事,书中说绍兴有个墨池就是王羲之的“杰作”,还有他家院子里的八口大水缸也是王羲之成名的秘密武器。
我想王羲之这位伟大的书法家,练习书法也是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下了苦功夫才行。
书上还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他学生家作客,看见他家有张新书桌,于是就叫学生笔墨伺侯,在书桌上龙飞凤舞的写了几个字。
几天后,学生的父亲给他整理房间,看到书桌弄脏了,手把上面的字擦了,那个学生发现后痛哭一场,差点就跟他父亲断绝关系。
我想王羲之的字写得是多么的好呀,学生为了字都差点要和父亲断绝关系了。
王羲之一直是我的书法偶像,也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今年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就感觉谁都比我差,所以我立刻骄傲了起来,平时练习书法也松懈了,现在看了《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才明白书法就像一个无底洞,深不可测,学习书法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古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打算以后一定勤加练习,也有一手漂亮的字。
500字写读后感的四年级作文

500字写读后感的四年级作文导读:作文简介,《王献之练字》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又一次走进《王献之练字》的世界。
走进了晋代。
又一...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记得转发分享哦!欢迎同学们阅读《500字写读后感的四年级作文》,此文由 ___精心推荐,欢迎学习交流!篇一:《王献之练字》读后感《王献之练字》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又一次走进《王献之练字》的世界。
走进了晋代。
又一次感受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勤”与“恒”。
这篇课文介绍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知错就改,并听从父亲的教诲,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的事。
读到这,我已经深深地被王献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回想起我平时的学习生活真是让我自愧不如。
首先说:“勤”这方面跟王献之相比,我就很惭愧只有八、九岁的王献之每天早早起床练字。
而已经十一岁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睡懒觉。
每天需要妈妈再三地催促才能起床。
这样浪费了多少大好时光。
再说到“恒”,我回王献之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他能够反反复复、坚持不懈地练字。
而我总是抱怨学习太苦,每天写完作业就完事大吉了。
而今我因为走进了王献之练字的世界,使我找到了自己和王献之之间的差距。
更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学习上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从古至今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苦读十年寒窗”呢?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那些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东西。
像王献之那样掌握一技之长。
并且我要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什么事只有坚持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成功是靠勤奋努力换来的。
轻轻地合上语文书,掩卷沉思,我会牢牢地记住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兴凯湖小学四年级:杨玉莹篇二:《将军与蜘蛛》读后感寒假,我读了一篇题目叫《将军与蜘蛛》的文章,我被文中的将军的一次又一次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我很佩服将军。
在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中,英国的威灵顿将军以很少的兵力对抗人数很多的拿破仑军队,交战六次,都被打败了,将军被迫撤退了。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作文(小学四年级600字).doc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作文(小学四年级600字)
“王献之练字”是我最喜欢的文章。
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再次走进了“王献之练字”的世界。
进入晋代。
我再次感受到王献之练习书法的“勤奋”和“毅力”。
本文介绍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所作的改正。
他听父亲的教诲,每天早起练习书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努力而勤奋地学习。
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被王献之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回忆起我平常的学习生活,真的让我感到自卑。
首先,与王献之相比,我感到惭愧的是,只有8岁的王献之每天早起练习书法。
十一岁时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睡懒觉。
我妈妈每天都要督促我一次又一次地起床。
这样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时光。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的是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的父亲很喜欢他。
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很小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坚持天天写字。
可是有一天王献之觉得自己练得很不错了,于是就有点儿飘飘然了。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
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
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
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
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
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
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
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
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
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点评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勤奋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
我们要成为一个勤奋的小小少年哦!。
王献之练书法给我们的启示

陈宽浩
(历史二班 20120502165)
摘要: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心却越来越浮躁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人不能坚持本心,最终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一事无成。庸庸碌碌地就度过了本该十分精彩的一生。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它会导致精神的缺失。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怎么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回过头来向我们的老祖宗虚心学习。例如我们可以从王献之学习书法这一事例中得到许多启示。
王献之一听, 呆住了,原来这一点正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他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 惭愧极了, 心想, 原来与父亲比, 自己还差得远呢! 于是他又恭恭敬敬地去找父亲, 向父亲讨教写字的秘诀。
王羲之看到儿子有了虚心学习的诚意, 心里十分高兴, 但表面上仍装着严肃的样子, 指着窗外院子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你把十八口水缸中的水写完字才会有骨架子。”
[2]张怀瓘. 书议[M]//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李嗣真. 书后品[M]//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正是因为王献之的创新,才能让他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就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管是民族还是个人都要有创新精神,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永葆生机。
启示三:继承和弘扬毛笔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由此可以知道书法的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有一天晚饭后, 王献之照例跟父亲来到书房。父亲在灯下看书, 王献之闲着没事, 突然想起要在父亲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讨父亲的称赞, 便在书桌上铺好纸, 认认真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王羲之抬头看了看字, 又看看儿子那得意的神情, 没有吱声, 只提笔在“大” 字底加了一点, 成了个“太” 字, 便又回头去看他的书。
王献之练书法给我们的启示

王献之及其书法给我们的启示陈宽浩(历史二班 20120502165)摘要: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心却越来越浮躁了。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人不能坚持本心,最终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一事无成。
庸庸碌碌地就度过了本该十分精彩的一生。
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它会导致精神的缺失。
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怎么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回过头来向我们的老祖宗虚心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从王献之学习书法这一事例中得到许多启示。
关键字:王献之书法启示在今人精神缺失、人心浮躁的现状下,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提倡大家去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
其实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非常高深的。
他们的为人处事的精神和处理日常事件的方式,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启示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领悟到老祖宗的这些精髓,那么我们这一辈子是受用不尽的。
我提倡的是向书法大家王献之学习,从他练习书法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关于王献之的研究还是很多的,但我查了一下研究关于他练习书法给我们的启示的很少或是根本就没有。
大多数都只是研究他的书法本身,鉴于此,所以才有了我这篇关于王献之练书法给我们的精神启示的文章。
王献之的生平王献之(344年-386年)是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
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张怀瓘《书断》说他:“幼学于父,次学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
”[1]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有一天晚饭后, 王献之照例跟父亲来到书房。
父亲在灯下看书, 王献之闲着没事, 突然想起要在父亲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讨父亲的称赞, 便在书桌上铺好纸, 认认真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
王羲之抬头看了看字, 又看看儿子那得意的神情, 没有吱声, 只提笔在“大”字底加了一点, 成了个“太”字, 便又回头去看他的书。
【读后感】《王献之练字》读后感_550字

【读后感】《王献之练字》读后感_550字《王献之练字》是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籍,它通过讲述王献之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书法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练字的精神。
王献之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对书法的热爱和天赋。
他的父亲要求他从事官场事务,丝毫不给他发展书法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局面,王献之并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热爱,而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苦练字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书法家。
在练字的过程中,王献之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的字画被人嘲笑和质疑,有时候他也会因此而灰心丧气。
他并没有轻易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终究会取得成功。
终于,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王献之的书法终于得到了认可和赞美。
他的字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也受到了当时的皇帝的赏识。
他的所著《字说》成为了后世书法研究的重要著作,对后来的书法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献之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练字的精神。
他不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退缩,而且能够及时反省自己,勇于改正错误,这种坚持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被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困扰,很容易感到灰心丧气。
如果我们能够像王献之那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地面对挑战,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王献之练字》还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就是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王献之的父亲希望他从事官场事务,但他内心深处却渴望成为一名书法家。
他没有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是坚持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让我相信只要我对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坚定不移,有信心和毅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献之练字》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它通过讲述王献之的故事,传递出了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练字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
我会继续向王献之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王献之练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1
今天上午,我读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父亲练习书法,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地自满起来。
有一次,他向父亲请教书法的秘诀,父亲把他带到后花园,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18口大水缸里,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从此,王献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练,终于成了大书法家。
王献之的成功是靠他自己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得来的,由此联想到自己,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的很好,老师也经常夸我。
可是后来学的单词越来越多。
记得也越来越多,我就不想学了,所以成绩也一直下降。
学完这篇文章,我要向王献之学习,在学习上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把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上去。
俗话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在事业上具有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着既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迈进,从而成就美好的理想。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2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小儿子最喜
欢练字。
他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正在练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伸手握住他手里的毛笔,竟然没有拉动。
王羲之认为王献之握笔有力,高兴地对家人说,他将来有大出息。
王献之听了也很得意。
又有一次,王献之在宣纸上练字时,不小心将墨汁洒落在宣纸上,大家都觉得可惜。
而他不慌不忙的用清水滴在墨汁上,让其稍微变淡后,作起画来。
不一会儿,就画出一头栩栩如生的小牛,引得周围的人齐声叫好。
那个时候,王献之便有些骄傲起来。
练了两年字,王献之把字给母亲看,母亲说有点儿铁画的感觉了。
后又练了一年,他又写出一幅字,给母亲看,母亲又说银钩有点感觉了。
又过了大半年,他挑了其中最满意的一幅给父亲看,王羲之只在“大”字下加了一点。
他又不明所以,便拿给母亲看,母亲说很好,尤其是“太”字下面的一点,最像你父亲的。
王献之听后,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与父亲还相差得远呢。
从那以后,王献之以谦虚,勤奋的态度,每天坚持练习,“十八缸水”让他练就了成功,最终和父亲合称为“二王”。
看完以后,我懂得了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可以使渺小变伟大。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王献之练字》,有很大的收获。
故事里讲了王献之八九岁的时候,写的字就非常好。
有一天,他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大”字。
正在他写的时候,王献之的哥哥叫他去玩,他就丢下笔出去完了。
爸爸看了他写的字不好,就给这个“大”字加了一个点,变成了“太”字。
王献之的妈妈叫他把练得字拿给她看,王献之就把刚才写的字拿给了妈妈看。
妈妈看了看,说:“只有‘太’字的那一点像你爸爸写的。
”然后,王献之去问爸爸写好字的秘诀。
爸爸说:“你把院子里那十八大缸水写完了,你的字就
写好了。
”终于,王献之成了大书法家,人们都称他和他的爸爸“双王”。
我想起有一天,老师出了一个简单的字,我就很快地写完了。
结果,我却得了个“乙”,我的脸红了。
老师说:“你看字都歪出格了,你一定要天天练字才行。
”听了老师的话,我就开始天天练字,刻苦学习。
以后,只要老师让写字,我都会的“优”,老师还表扬了我。
我一定要向王献之一样天天练字,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