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制度
入院前术前准备制度

入院前术前准备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与注意事项,同时合理引导患者进行入院前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风险和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需进行手术的患者。
三、责任及权限1.手术科室负责订立和执行本制度。
2.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监督手术科室的执行情况。
四、入院前术前准备的程序及要求1.预约手术–患者于医生建议手术后,需提前预约手术时间。
–手术科室负责布置手术时间,并告知患者预约结果。
2.术前访视–患者手术时间确定后,手术科室将布置相应的术前访视时间。
–护士将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患者应如实告知自身的疾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3.术前准备–患者需在手术前依照手术科室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
–包含但不限于:•忌食禁忌食物,遵守禁食时间要求。
•依照医生要求停用特定药物。
•洗澡更换干净衣物,并保持皮肤清洁。
•移除首饰、指甲油等物品。
•准备必需的文集、影像资料等。
4.术前宣教–手术科室将为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工作,包含手术的原因、过程、风险及并发症等内容。
–患者及其家属应全程参加宣教,认真听取并理解相关内容。
5.术前检查–患者需依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项目将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而定,包含但不限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检查结果需在手术前提交给手术科室,并由医生进行评估。
6.术前麻醉和护理准备–依据手术需要,患者需在手术前进行麻醉和护理准备。
–麻醉科室将依据患者的情况订立相应的麻醉和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7.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在手术前,医生将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
–患者及其家属需充分理解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确保知情同意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8.入院前术前准备审核–手术科室将对患者的入院前术前准备情况进行审核,并做好相应记录。
–若发现患者术前准备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方案。
手术前准备管理制度规范

手术前准备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规范手术前准备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手术前准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前准备程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条各临床科室应当负责本科室手术前准备工作的规范管理,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手术前准备制度。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监督和检查各临床科室手术前准备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条本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手术前准备工作的要求、责任分工、程序、文件记录等。
第二章手术前准备工作的要求第七条临床科室应当在进行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和检查,特别对手术风险和患者禁忌症进行评估。
第八条对于需要特殊准备的手术,临床科室应当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器械、药品、设备等。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第十条手术前准备工作中,医务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掌握最新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紧急预案制定,医务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演练。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十二条临床科室负责制定手术前准备工作的具体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
第十三条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制定。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浴洗、手术部位的消毒、换药等。
第十五条手术室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无菌包装,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
第十六条麻醉科医师负责患者的麻醉方案的制定和术前评估。
第十七条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手术前准备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程序第十八条患者收治后,医院应当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完成患者的术前评估和相关检查。
第十九条临床科室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计划,制定手术前准备计划,并确定责任人员。
第二十条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手术前准备计划,为患者进行洗澡、换洗干净的手术衣、清洁手术部位。
第二十一条手术室护士应当按照要求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无菌包装,并填写记录。
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规范制度

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规范制度一、背景和目的本规范制度旨在规范手术室病人的手术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进行,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并提高病人术后病愈情况。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手术室,包含急诊手术室和择期手术室。
三、定义1.手术室:指特地用于进行各种手术操作的场合。
2.手术准备:指对病人进行术前检查、术前准备和手术布置的一系列工作。
四、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的程序和要求1.术前病人评估:–手术室病人的术前评估由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医生负责,包含病史、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项目。
–依据病人的评估结果,确定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及手术级别,决议手术室的准备和相关专家的参加。
2.术前准备:–依据手术室病人的评估结果,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等级,并编制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表。
–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表应明确手术室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手术方案、麻醉要求、手术室和器械准备等内容。
–手术室病人手术准备表应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完成,并由相关医务人员审核和签字确认。
3.术前宣教和心理咨询:–手术室病人及其家属需接受麻醉科医生及护士的术前宣教,认真介绍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病人,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还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和安顿工作。
4.术前清洁和消毒:–手术室病人术前必需进行全身清洁和局部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清洁和消毒要求应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手术手册中的操作步骤。
5.术前禁食和禁水:–手术室病人术前必需依照规定禁食和禁水时间,以减少手术中的相关风险。
–禁食和禁水时间应依据麻醉种类、手术种类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严格执行。
6.术前药物准备:–依据手术室病人的评估结果,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决议手术室病人术前所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在手术前予以准备。
–药物准备应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并在手术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7.手术室病人交接班:–手术室病人的交接班由相关医务人员负责,确保病人的相关信息和手术准备情况的传递和记录。
手术安全及术前准备管理制度

手术安全及术前准备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保障手术安全,规范手术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高效运作,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手术室。
2. 手术安全管理2.1 手术室设施与环境管理2.1.1 手术室设施应符合卫生、安全和技术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1.2 手术室应配备必需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2 手术器械管理2.2.1 手术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和维护,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2.2 手术器械应依照规定程序进行清点和确认,手术结束后应进行清点核对,确保无漏失。
2.3 手术人员管理2.3.1 手术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本领,严格依照医疗卫生法规和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
2.3.2 手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含佩戴口罩、手套等,并保持手术室内的清洁和干净。
2.3.3 手术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技能和安全意识。
2.4 麻醉管理2.4.1 手术患者麻醉应由专业麻醉师进行,确保麻醉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监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2.4.2 麻醉前,麻醉师应与手术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订立相应的麻醉计划。
2.4.3 麻醉师应紧密监测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并及时采取必需的应急措施。
3. 术前准备管理3.1 术前患者评估3.1.1 全部手术患者应进行术前评估,包含病史收集、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等,确保手术安全性。
3.1.2 评估结果应认真记录在病历中,供手术团队参考。
3.2 术前准备措施3.2.1 手术室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药品和设备,并依照规定程序进行核对和确认。
3.2.2 手术室应确保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正常运行,并做好相应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3.2.3 术前应核对手术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3.3 术前沟通与沟通3.3.1 手术团队成员应进行术前沟通与沟通,明确手术目的、操作步骤和可能的风险,确保各方理解和搭配。
术前准备与术前用药制度

术前准备与术前用药制度制度编号 ZD-265 制订部门医务部制定日期 2019.12 修订日期 2023.12 修订次数 2 生效日期 2024.01体格方面的准备1.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如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主张营养底物通过胃肠道供给,其有利于保护胃肠道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必要时采取完全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与部分肠外营养的方式。
2. 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并发症:如休克的病人多为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均需改善血容量和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循环功能和组织灌注,一般需休克得到纠正后才实施麻醉和手术,但如果是手术本身是消除休克的病因,不进行手术就难以纠正休克或是危及病人生命,此时则应一边纠正休克,一边进行麻醉和手术;高热急诊手术的病人,术前应适当降温,不要求完全降至正常,一般在38.5度一下即可,在术中继续进行处理。
3. 及时停用术前应停用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阿司匹林等。
4. 严格执行临麻醉前的禁食、禁饮:成人择期手术应在麻醉前12小时禁食、4小时内禁饮,末餐进食为脂肪含量很低的食物应禁食8小时、禁饮2小时;严重创伤的病人、急腹症和产妇,虽距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亦应视为“胃饱”病人处理;<=36(3岁)月者禁奶和固体食物6小时、禁饮2小时;>=36(3岁)月禁食8小时、禁饮清淡液体2小时进食过长应适当进行静脉输液。
5. 对急症手术的病人应按“胃饱”病人处理,若需全麻,一般采用“清醒气管内插管”。
精神方面的准备对各种原因引起病人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由此带来的病人机体生理变化和相应的不适症状,可尽量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必要时可给与一定的药物,如咪唑安定等。
麻醉选择的原则幼儿不能配合,宜选择全麻、基础麻醉和硬膜外复合麻醉。
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且行上腹部手术,可以小剂量的硬膜外麻醉结合浅的全麻,并行气管内插管来管理呼吸。
对尿毒症病人的急诊手术只能考虑局麻或部位麻醉。
手术排班及术前准备制度

手术排班及术前准备制度1. 背景手术是医院中一项紧要的医疗活动,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排班及术前准备是必需的。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手术排班和术前准备的流程,确保手术能够定时进行并减少患者的风险。
2. 手术排班2.1 排班周期手术排班周期以一周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排班。
2.2 排班流程1.每周一,由手术科医生负责供应下一周手术的排班需求。
2.排班办公室收集医生的排班需求信息,包含手术名称、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
3.排班办公室依据医生的需求,结合医院手术室资源和人员情况,订立手术排班表。
4.手术排班表在每周三前通过系统发送给相关医生,并在手术科公示栏上公布。
2.3 排班调整1.若有特殊情况(如紧急手术、医生请假等),医生需提前向排班办公室进行申请。
2.排班办公室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和手术室。
3. 术前准备3.1 患者准备1.患者手术前需进行临床评估,包含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评估、化验和影像检查等。
2.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供应认真的手术说明,包含手术目的、风险、术后护理等,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2 术前检查1.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需要,术前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X光或CT等。
2.术前检查结果应由医生进行解读并记录在病历中,医生依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3.3 术前准备1.手术室应做好手术设备的准备和检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2.手术室护士应将手术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如手术器械、药品等。
3.手术室护士应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手术环境的卫生。
3.4 术前沟通1.手术科医生应与麻醉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术前沟通,明确手术流程、麻醉计划和护理要点。
2.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供应必需的劝慰和支持。
4. 其他事项4.1 手术室管理1.手术室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
术前准备室工作制度

术前准备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规范手术室管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室护理管理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术前准备室工作内容及职责1. 工作内容(1)接收手术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情况。
(2)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无误。
(3)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剃毛、更换手术衣裤。
(4)根据手术需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术前用药。
(5)协助医生进行术前麻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6)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物品,确保物品齐全、功能完好。
(7)保持手术室整洁、无菌,维护手术室空气质量。
2. 职责(1)护士长:负责术前准备室的整体工作,监督、指导护士进行术前准备,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护士:负责患者的接诊、核对、皮肤准备、术前用药、静脉通道建立等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术前麻醉,配合完成手术。
(3)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术前麻醉等工作。
三、术前准备室工作流程1. 接收手术患者,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无误。
2. 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剃毛、更换手术衣裤。
3. 根据手术需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术前用药。
4. 协助医生进行术前麻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5. 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药品等物品,确保物品齐全、功能完好。
6. 保持手术室整洁、无菌,维护手术室空气质量。
7. 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室工作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
四、术前准备室工作规范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 保持手术室安静、整洁,确保患者安全。
3. 严格核对患者信息,防止手术差错。
4. 按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 做好术前准备室的物品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确保物品齐全、功能完好。
6. 加强术前准备室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五、术前准备室工作考核1. 每月对术前准备室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是进行手术的重要环节,其繁琐和严肃程度需要规范化制度来支持和指导。
下面将介绍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
1. 术前检查制度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宜手术。
术前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B超、肺功能检查等项目。
所有检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具有有效的检查记录。
2. 术前禁食制度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术前禁食是为了减少手术风险,防止手术中发生误吸。
根据患者手术类型、身体状况和手术时间等实际情况,医院需制定详细的术前禁食制度,包括禁食时间、禁食种类和禁食原则等内容。
3. 术前洗浴制度术前洗浴是为了保证术区的清洁,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前进行全身清洁,包括淋浴或擦浴。
医院应制定术前洗浴指导和规范,保证患者按规定进行洗浴并记录。
4. 术前心理疏导制度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紧张,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心理疏导。
医院应有专门的心理疏导师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包括讲解手术过程和风险、鼓励患者信心和勇气等方面,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5. 术前交代事项制度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需要了解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手术流程,以便做出决策并执行手术准备工作。
医院应有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术前交代事项的内容、交代方式和交代记录等。
同时,应对术前交代事项进行全面的培训和督导,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以上是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介绍,各医院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医护人员应积极执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制度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须的检查。
2.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3.手术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科,在病历上详细记录。
4.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二类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有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计划,讨论内容须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本及病程记录内,并上报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审批。
5.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
6.手术时间安排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内有记录。
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8.手术前准备应以制度为准,严禁熟人在未完成术前充分准备及评估前提前手术。
9.手术室有权拒绝未完成相关术前准备的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或家属的相关解释说明以及沟通工作由临床手术医师负责。
10.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病人进手术室前需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11.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
12.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13.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4.应切实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相关管理及准备工作,术前需要麻醉科会诊的,临床科室与麻醉科一起做好病人的术前评估工作。
麻醉科和手术室应加强监管力度,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报医务科处理。
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依卫计委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主刀或一助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做标识,特别是左右区别的手术部位。
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确认手术部位。
麻醉医生:再次确认手术部位。
二、标识时间:急诊:由外科主刀或一助医生诊断后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做标识。
危重的急诊患者直接入手术室,可以不作标识。
择期:手术前一天,由主刀医生或一助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做标识。
三、标识原则:手术部位的标识应尽可能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并征求患者同意,当患者拒绝手术部位的标识时,或不适合做皮肤标识的患者如婴幼儿,医生应考虑采用书面的手术部位确认方式,在术前谈话单写明手术部位:“手术部位确认为----部位”。
下列特殊手术可以不做标识:1单器官手术,如前列腺、胆囊,心脏手术等;2介入手术,如心导管插入术、起搏器植入术;3涉及会阴、肛门等解剖上不适宜进行标识的的手术。
四、标识方式:手术标识方式以黑色油性记号笔标识手术切开线或以直径2-3厘米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左”、“右”侧(或以Lt、Rt标注)。
1.只有一个切口的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黑色油性记号笔画一直线;2.腔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画“-”;3.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手术时,在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黑色油性记号笔画一直线,并在直线旁写两个数字,标识如下:,;,,;,。
以此类推,前一位数字表示本次手术切口的个数,后一位数字表示手术的顺序,如3:2是指本次手术有三个手术切口,该切口为第二个手术切口(必要时在手术室C臂机引导下再次标识准确手术部位或手术切口);4.无法标识的手术部位,如口腔、眼睛等,以空心圆标注于手术部位旁边。
5.患处已有纱布敷料、石膏、牵引器等,统一标识于包扎物上方4到5厘米处,以空心圆标示并注明为“左”、“右”侧(或以Lt、Rt标注)。
五、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与病区护士一同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图形体表标识。
若标识有疑问时及时联络医师完成手术部位标识,若无标识可拒绝将患者接到手术室(危重的急诊患者及不需标识的手术除外)。
必要时需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到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标识。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图形体表标识并查对术前切口标识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若无标识或标识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危重的急诊患者及不需标识的手术除外),直至主刀或一助医生标识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七、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巡回护士一起再次确认手术部位。
八、因手术部位标识不清引起的延误手术等后果,由患者所在科室承担。
此规定于2018年4月8日起执行。
手术知情同意制度(一)由于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以及治疗后果难以准确判定,故必须履行书面告知程序——手术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知情同意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1.知情:患者对病情、手术方案、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备用手术方案、费用开支等真实情况的了解。
同时也应了解不做手术所承担的风险。
2.同意: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或拒绝的权利。
(三)医务人员(手术医师)须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告知患者,在书面文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口头解释、图表和照片等方法,一般应告知患者如下信息:1.手术的目的、方法、成功率、预期效果、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潜在危险、直接实施该手术的人员等。
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
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方法等。
2.术后康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3.预计需要支付的费用。
(四)对患方履行知情同意人员的要求:1.由患者本人或监护人、委托代理人行使患者知情同意权。
2.患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不违反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应将告知内容直接告诉其本人,必须履行书面签字手续的由其本人签字。
3.对于不能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的昏迷、痴呆、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患者,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4.在下列情况下,可由患者的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1)患者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如实告知病情、手术方案、手术风险后可能造成患者不安,进而影响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的,由委托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2)患者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不能理解或不愿了解手术措施,由委托代理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3)委托代理人由患者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代理人中选择,按照患者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的先后顺序依次担任;(4)患者以授权的方式指定委托代理人,并由双方(患者和委托代理人)按医院规定在授权书上签名。
该委托代理人代表患者行使其在医院诊疗期间的知情同意权,签署各项医疗活动同意书。
(五)手术知情同意书应于术前72小时完成,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名,然后由患者或者近家属、授权委托人签名。
重大手术审批制度降低手术风险保证医疗质量,病情复杂及疑难手术必须实行审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大手术以上类型(新开展的四类手术)、疑难手术、致残手术。
(一)依据手术分类手册,凡属大手术、特大手术的病例,必须由行政科主任组织全科术前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分析病情、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案等。
(二)手术前讨论记载在“专科术前讨论”病程记录中,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由经治或住院医师记录,经上级医师审阅签字。
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拟定出具体的抢救措施。
(三)术前讨论后,必须填写《重大疑难手术审批表》,一式两份,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
审批后一份存于病历,一份医务科备案。
(四)遇挽救生命的重大手术时,手术医师上报科主任,经医务科批准后执行,术后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重、大手术申请审批表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身份证:住址:术前诊断:拟行手术名称:麻醉方法:麻醉师:手术时间:术者:助手:病情简介:术中、术后可能发生情况:患者及家属意见:患者签字:家属签字:与患者关系:年月日上级医师、科主任意见:签名:年月日医务科意见:签名:年月日院领导指示:签名:年月日注:危重病人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建立急诊手术绿色通道。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医技及行政后勤科室。
(三)各部门人员职责:1.临床科室: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经请示上级医师决定急诊手术,病房或急诊接诊医师及时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工作,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
2.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
3.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四)工作制度及要求1.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二线班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师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2.危重病人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脑危象、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3.决定手术后,立即按《急诊手术工作流程》通知手术室、麻醉科。
4.由病人所在科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
5.决定急诊手术后,主刀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又无家属在身边,由科主任可代签并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备案。
6.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1)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
(3)非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根据情况安排接台,原则上由本科室接台、病人等待手术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急诊病人所在科室应在手术室安排手术台后半小时内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五)注意事项:1.抢救患者的急诊手术,应开通绿色通道,争分夺秒。
2.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专科当日最高职称医师负责确定,经治医师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