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讲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口语交际300字

讲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口语交际300字

历史人物——郑成功
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郑成功。

他是明朝末年抵抗清军入侵的英勇将领。

郑成功出生在荷兰殖民地台湾,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明朝的继承人。

小时候,他聪明伶俐,善于学习武艺。

他从小就听说家族中有成为抗击清军的英雄的传统。

当郑成功15岁时,初步熟悉家族史,得知明朝已被清军攻占。

他怀着复国报父仇的决心,带领几百名忠诚的士兵,开始了他的反抗之路。

郑成功深入与台湾的原住民交流,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将台湾变成了一个坚固的抵抗据点,并组织起自己的军队。

他带领队伍奋勇作战,多次击败了清军的进攻。

最终,郑成功在1661年攻占了福建的金门和厦门,成为对清军最为顽强的敌人。

他的成功不仅给了中国人民以希望,也震撼了清朝的统治者。

然而,郑成功仍然没有能够完成收复明朝疆土的伟大梦想。

他在1662年底去世,终年37岁。

尽管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他留下的精神和英勇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郑成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人物。

他的坚定意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中国清朝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中国清朝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中国清朝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摘要:一、引言1.中国清朝背景介绍2.英雄人物概述二、清朝英雄人物事迹1.康熙帝:国家统一、治理黄河、抗击沙俄2.雍正帝:政治改革、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3.乾隆帝:文化繁荣、六下江南、开疆拓土4.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郑成功等三、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成就1.智慧与胆识2.忠诚与担当3.创新与执行力4.为民谋福祉四、英雄人物的影响与传承1.历史地位2.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呈现3.当代价值启示五、结语1.英雄人物对国家历史的贡献2.传承英雄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文: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期间涌现出许多英勇杰出的英雄人物。

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后世传颂的楷模。

本文将介绍几位清朝英雄人物的事迹,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成就,并探讨其影响与传承。

一、引言1.中国清朝背景介绍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满族。

从清朝建立之初,英勇的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就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付出了艰辛努力。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物。

2.英雄人物概述本文所指的英雄人物,是指在清朝历史进程中为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尊严、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他们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清朝英雄人物事迹1.康熙帝:国家统一、治理黄河、抗击沙俄康熙帝(1662年-1722年在位)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少年时期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功亲政。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实现了统一,领土扩张,国力强盛。

康熙帝关心民生,积极治理黄河,减轻百姓负担。

他还坚决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2.雍正帝:政治改革、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他继位后,果断进行政治改革,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

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100四年级 (4)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100四年级 (4)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100四年级一、乾隆皇帝-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是中国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他的真名是爱新觉罗·弘历,出生于1711年,是康熙皇帝的孙子。

乾隆皇帝一直以来都以清明、节俭著称,他经常亲自巡视各地,了解人民的疾苦,关心百姓的生活。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二、李白-唐朝的浪漫诗人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公元701年,有着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

李白的诗作以豪迈的气势、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多次描述了自然风景和人生哲理,使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三、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出生于公元625年。

她曾在唐朝历史上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最终在公元690年登上了皇位。

武则天以其聪明才智和强大的领导能力统治了中国长达15年的时间,使唐朝繁荣昌盛。

她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措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

四、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字逸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在清朝末年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推动民主革命,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嬴政-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统一者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统一者,也是中国古代秦朝的创始人。

嬴政在位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制度和法律体系,加强了国内的统一和稳定。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将中国纳入统一的秦朝疆域,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苏格拉底-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提出问题和对话的方式,不断探讨真理、善和美的本质,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

清朝历史故事5则

清朝历史故事5则

清朝历史故事5则历史故事(一)努尔哈赤的妻子到底有多少?搞不清楚,从文献记载来说,他有十六个妻子,《清史稿·后妃传》说是有十四个妻子。

我们查了一下,实际上根据文献的记载,他有十六个妻子,这十六个女人,同宫廷斗争密切相关的有五位:一,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

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夫妻,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努尔哈赤他19岁分家,这个时候就和佟佳氏结婚,时间是万历五年,1577年。

结婚以后就生了一个女儿叫东果格格,后来嫁给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之后就生了长子叫褚英,随后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叫代善,代善出生的时间是万历11年,1583年,比他大哥小3岁。

佟佳氏自己没有卷入宫廷斗争,但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完全卷到宫廷斗争里头了,因为佟佳氏死得早,哪年死的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是在生了代善之后不久就故去了。

二,富察氏,名衮代。

富察氏原来结过婚,嫁给努尔哈赤的堂兄叫威准。

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阿兰泰珠,老二叫充善,老三叫昂阿拉,生了第三个儿子之后,威准就死了,于是富察氏就嫁给了努尔哈赤。

哪年嫁的?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一条,富察氏衮代生他第三个儿子的时候,是万历十三年,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个儿子叫莽古尔泰,是万历十五年,所以,推断她可能是在万历十四年嫁给了努尔哈赤。

这件事情清朝的所有官书,讳莫如深。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莽古尔泰,一个叫德格类,还生了一个女儿叫莽古济格格,这个莽古尔泰和莽古济格格牵扯到宫廷斗争,所以富察氏衮代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同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

叶赫那拉氏有一段故事,努尔哈赤起兵之前有一段时间是落难。

落难的时候就逃到了叶赫部,叶赫部的贝勒叫杨吉砮看着努尔哈赤这个人不平凡,很器重他,说我有一个小的女儿长大之后可以嫁给你。

努尔哈赤说,你有更大的女儿为什么不把她嫁给我,为什么把这小女儿嫁给我,他说我告诉你,我这小女儿是非常贤惠,长得又不错,我把她长大之后嫁给你,努尔哈赤就同意了,后来这个杨吉砮就派了人把努尔哈赤送回了他的老家。

清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清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清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644年到1911年,共经历了267年的时间。

在这段历史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涌现了众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影响着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一、康熙帝康熙帝(1654-1722)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清朝的最强大的皇帝之一。

在他的统治期间,清朝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繁荣和强大的国家,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缅甸等邻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成功地结束了与三藩之乱、陈廷敬之难等内外大规模战争。

同时,他还建设了众多工程,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提高了清朝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

二、甲申时期甲申时期是指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甲申之变至同治四年(1865年)的一段时期。

由于清朝对外战争的失败、经济落后和政治腐败,大量的军阀和地方官员抱团反清,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变运动。

虽然最终清政府以强力压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运动震惊了清政府的整个统治体系,造成了社会秩序失衡、国家重新正视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间。

清朝由于先天薄弱的实力,容易被西方强国入侵、侵略和奴役,而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华民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打击。

宋代诗人陆游曾用“水调歌头·临江仙·满江红”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在这个战争中,中国不仅失去了广泛的领土和资源,还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成为了弱肉强食的签约国之一。

四、徐霞客徐霞客(1582-1641)是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宁波,自幼喜好读书并对自然景色特别钟爱。

在60年的漫长人生经历中,徐霞客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旅游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怀揣着一副轻便的画轴,走遍了全国的许多名山大川,撰写了《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杂记》等多部著作,受到后世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和推崇。

清朝皇帝的故事

清朝皇帝的故事

清朝皇帝的故事首先,我们来说说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

顺治帝是清朝建立者努尔哈赤的第九个儿子,他登基时只有五岁。

顺治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权由摄政王多尔衮和鳌拜掌握,实际上并没有实权。

顺治帝在位时期,国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给清朝的后期政权稳定埋下了隐患。

接着,我们来说说清朝第六位皇帝——雍正帝。

雍正帝是康熙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场,整顿财政,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雍正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然后,我们来说说清朝第九位皇帝——乾隆帝。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乾隆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

乾隆帝还开展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使得清朝的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最后,我们来说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咸丰帝。

咸丰帝是道光帝的四子,他在位时期面对着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挑战。

咸丰帝在位时期,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动荡,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

咸丰帝在位期间,没有有效的政策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导致了清朝政权的进一步削弱。

总的来说,清朝皇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他们的执政和生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历经了十位皇帝,他们各自的执政方式和政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清朝的著名历史事件与人物

清朝的著名历史事件与人物

清朝的著名历史事件与人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辉煌的时代,数不尽的历史事件与著名人物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清朝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带领读者一同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一、咸丰帝的太后与太监政权清朝咸丰帝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法亲政,清朝政权落入太后和太监手中。

其中,著名的太后慈禧和太监李莲英成为了清朝政治的中心人物。

慈禧皇太后权力极大,通过控制太监与官员,牢牢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控制权。

她的操纵和干预对清朝的政治走向以及重要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在清朝嘉庆末年,由于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和欧洲列强的不断进取,中国与英法等国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朝的失败告终,并在1858年签订了《南京条约》。

该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性条约之一,要求清朝赔款、开放多个港口、割让香港等,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戊戌变法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挽救清朝的危机和实现自强,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知识分子提出了变法主张,被称为戊戌变法。

他们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促进国家现代化。

然而,由于清廷保守势力的抵制,戊戌变法最终夭折,这也标志着清朝失去了维系自身的最后机会。

四、义和团运动与庚子国变清朝晚期,义和团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义和团是一支民间组织,主张打击外国侵略者和支持清朝。

然而,由于其激进的手段和暴力行为,义和团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最终引发了庚子国变。

庚子国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清起义,标志着清朝政权的崩溃和推翻。

五、戊戌政变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戊戌政变是清朝末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清朝政权的粉碎之战。

在这次政变中,原本亲清的义和团成员、新军以及部分官员联合起来,推翻了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迫使清朝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和内忧外患的环境,戊戌政变的改革努力沦为失败,清朝政权的灭亡已成定局。

以上是清朝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与人物,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清朝的兴衰。

清朝历史小故事

清朝历史小故事

清朝历史小故事清朝历史小故事通过读历史故事,可以让人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

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生榜样,树立怎样的人生志向,如何修炼人生的品格。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清朝历史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清朝历史小故事篇一:清“第一太子”褚英之死居功自傲、桀骜不驯,多铎的叛逆性格让他不断挑战权威,给自己惹下祸端,直到死后还遭受罪责。

由此我们想到另一个因居功自傲惹下祸端的代表性人物——褚英。

上阵父子兵褚英,努尔哈赤长子。

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披甲起兵了,自幼见惯刀光剑影的褚英,有着超人的胆魄和勇武。

万历二十六年,年仅19岁的褚英,第一次奉命出征。

随同叔父巴雅喇,一同攻伐叶赫所属安楚拉库等地,褚英率军星夜疾驰,以闪电般的速度一举夺取了安楚拉库、内河的20多处屯寨,以掠获人畜万余的赫赫战果崭露头角。

努尔哈赤封他为贝勒,从此褚英成为努尔哈赤身边的一员猛将,开始协助努尔哈赤打天下。

褚英在赫赫战功之中受到了父亲的青睐,为帮助儿子树立威信,努尔哈赤授命他执掌国政。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努尔哈赤将执政大权交给了长子褚英。

骄横专权惹起众怒褚英柄政后,因年纪轻、资历浅、心胸偏狭、野心勃勃,渐渐不顺众心,他不仅处事不公,作威作福,而且得寸进尺,野心膨胀。

为了尽早独揽大权,褚英不惜使用卑鄙的威胁手段。

先是欺凌努尔哈赤所倚重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并威胁他们说:“谁敢与我作对,一旦我继承汗位,定杀不赦!”继之又施虐于他的诸弟,即努尔哈赤的几个最宠爱的子侄: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阿敏等人。

甚至连他的同母弟代善也不放过。

一天夜里,褚英将诸弟召集在一起,迫令他们对天发誓,效忠自己。

让他们:“不拒兄言,不将我之所言告于父汗。

”并警告诸弟说:“父汗曾赐给尔等财帛良马,父汗故后,通通收回。

凡是与我不睦之诸弟大臣,待我即位后皆诛之。

”褚英如此对待五大臣及诸弟,使自己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历史人物故事
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

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

读高中时,历史
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名玄烨,当时就感觉这名字起得玄,多少年来一
直都这么觉得。

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
入达20余年之久。

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
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

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

顺治
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

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
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
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
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
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

他一生未婚,笃
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

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
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之命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

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
“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

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
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

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
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
“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

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
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玄烨出生前后那几年,正是西洋天文机械之学在清初朝廷里最走红的时期。

观象测天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简直是通神通天的职业,岂可授予外人?可是大清朝廷居然能放心地将这个行当的第一把
交椅钦天监监正拱手送给一个“西洋远臣”,为此,从隋朝以来世
袭千余年的一个穆斯林天文世家被解职。

此后,顺治皇帝又划地皮
又斥巨资,在宣武门外建造一处天主堂,即北京南堂。

据此种种,笔者以为,“玄烨”之“玄”,乃汤若望所传学问之谓也。

“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也。

笔者查阅了国家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里许多可能有助的历史资料,凡几十种,没有一处解释“玄烨”是什么意思。

清世祖顺治皇帝共
有八子:牛钮、福全、玄烨、荣亲王(未命名即夭折)、常宁、奇授、隆禧和永干,只有“玄烨”有些“玄”,其他都比较平常。

居功自傲、桀骜不驯,多铎的叛逆性格让他不断挑战权威,给自己惹下祸端,直到死后还遭受罪责。

由此我们想到另一个因居功自
傲惹下祸端的代表性人物——褚英。

上阵父子兵
褚英,努尔哈赤长子。

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披甲起兵了,自幼见惯刀光剑影的褚英,有着超人的胆魄和勇武。

万历二十六年,年仅19岁的褚英,第一次奉命出征。

随同叔父
巴雅喇,一同攻伐叶赫所属安楚拉库等地,褚英率军星夜疾驰,以
闪电般的速度一举夺取了安楚拉库、内河的20多处屯寨,以掠获人
畜万余的赫赫战果崭露头角。

努尔哈赤封他为贝勒,从此褚英成为
努尔哈赤身边的一员猛将,开始协助努尔哈赤打天下。

褚英在赫赫战功之中受到了父亲的青睐,为帮助儿子树立威信,努尔哈赤授命他执掌国政。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努尔哈赤将执政大
权交给了长子褚英。

骄横专权惹起众怒
太祖挥泪斩爱子
褚英由汗位继承人,转而被废,不啻自高山跌入平谷,强烈的刺激使他本来就不开阔的胸襟,又充满了仇恨和不平。

他祷告上天自诉,焚表诅咒出征之汗父、四兄弟及五大臣。

对属下切齿道:“吾兵出征,愿其败于乌拉,战败之时,吾不许父汗及诸弟入城!”墙倒众人推,事情很快败露。

褚英焚表诅咒时在场口称愿与褚英同生死共患难的四个仆人,一个畏罪自杀,三个向努尔哈赤告发。

努尔哈赤震怒了。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下了最后的决心将褚英处死。

但努尔哈赤的内心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

他是挥泪斩褚英,花了这么多年心血扶植、栽培的褚英,将自己的期望付之东流,怎能不叫他老泪纵横。

嘉庆皇帝过生日,收到一份奇特的贺礼,有人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

康熙和乾隆都酷爱写诗,作品不计其数,但并不让人欣赏。

嘉庆似乎也知道这件事。

他问呈送诗歌的大臣,这首诗到底出自谁手?大臣说,乃是自己聘用的家庭教师——安徽桐城人龙汝言。

嘉庆高兴地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

”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嘱他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第二年春天,主持考试的官员把会试文章以及录取名单拿给嘉庆过目。

嘉庆翻了翻,说,这些文章太差太差。

主考官瞎眼了?主考官诚惶诚恐,偷偷问皇帝的近侍,这一科的文章不错啊,大家公认比前几年好,怎么把皇上气成那样?近侍回答,你们没有录取龙汝言,皇上不高兴了,又不便明说。

主考官恍然大悟。

第二年,龙汝言自然榜上有名。

嘉庆亲自主持殿试的时候,先打开弥封看了看名次,龙汝言是第一名。

他什么都没说,又悄悄封上了,但大臣们估计,皇帝心里应该小小地高兴了一下。

殿试合格的,算是天子门生。

龙汝言作为皇帝的学生,被授为实录馆纂修。

实录馆乃整理皇帝言行录的部门,而龙汝言熟读清朝先皇的作品,这个位置自然很适合他。

但谁也没想到,龙汝言正是跌倒在这个位置上。

话说龙汝言由于家贫,仰仗岳父供养,妻子颐指气使,经常给他气受。

龙汝言想,我都是皇上的学生了,这败家娘
们儿还拿我不当人,真是瞎了狗眼。

赌气躲了出去。

第二天,馆吏
把高宗实录(乾隆言行录)拿来给龙汝言校勘。

第三天,馆吏来取,
龙的妻子又原样不动地交还给对方。

而龙汝言不在家,根本不知道
此事。

签有“龙汝言”大名的稿子交到嘉庆皇帝手上,嘉庆一看,“纯庙(乾隆的庙号)”居然被抄成了“绝庙”。

按律这是灭门的大
罪啊!嘉庆思考良久,下旨说:“龙汝言精神不周,办事疏忽,着革
职永不叙用。

”人们都明白,这也就是龙汝言,换成别人,早就咔
嚓了。

嘉庆死后,龙汝言以旧臣的身份被特许参加追思会,即“哭临”。

龙汝言跪在棺椁前哭得死去活来。

即位的道光一看,这龙汝言很有
良心,还是继续做官吧,就赏了一个内阁中书的头衔给他。

但谁知
道龙汝言是哭嘉庆呢,还是哭自己的命运呢?
龙汝言被后人称为“最幸运状元”、“最倒霉状元”、“最大悲大喜的状元”、“最奇特状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