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合集下载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与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与方法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1. 用水量指标用水量指标是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用水量指标包括人均用水量、行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等。

人均用水量反映了单位人口的用水需求,可以用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

行业用水量是指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量,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用水量,可以评估各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用水量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灌溉的水量,也是评估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 用水效率指标用水效率指标反映了单位水资源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常用的用水效率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弹性、用水量弹性、用水生产率等。

水资源利用弹性是指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响应关系,可以评估水资源利用的灵活性。

用水量弹性是指用水量对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体现了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用水生产率是指单位投入水资源所产生的产出值,可以反映出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3. 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标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标可以评估单位水资源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常用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标有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用水节约率、水资源损失率等。

水资源回收利用率是指单位水资源投入所回收利用的比例,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再利用程度。

用水节约率是指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节约的比例,反映了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水资源损失率是指在水资源供应和利用过程中的损失比例,可以评估水资源利用的损失程度。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模型,对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和分析,评估当前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旨在评估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综合指标与方法。

一、综合指标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中,常用的综合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保护程度、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结构等。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与供应的高效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衡量供水系统的漏损率、农业用水的灌溉效率、工业用水的回用率等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供需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

2. 水资源保护程度水资源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对水资源保护行动的力度和效果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等来评估水资源的保护程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是衡量水体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等来评估水环境的状况。

保持水环境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4. 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性和多样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水资源利用比例,如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的比例等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结构。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使其更加多样化和适应性强,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二、评估方法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数据要求,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问题发现阶段,但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

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

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方法,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利用和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国纷纷采取了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1. 水量指标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水量指标包括可用水资源量、水资源蓄量和水资源量利用率等。

可用水资源量是指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中可供使用的部分,是评价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指标。

水资源蓄量则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库、湖泊和地下水蓄水量,是衡量地区水资源储备能力的重要依据。

水资源量利用率则是指一个地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 水质指标除了水量指标,水质指标也是衡量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质指标包括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用途,对水体水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可以评估水资源的质量状况,指导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和措施。

3. 水效益指标水效益指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经济效益指的是水资源在经济上的利用效益,例如农业灌溉的产出和工业生产的水耗。

社会效益包括水资源为居民提供的生活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生态效益则是指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维持和保护的作用。

通过综合评估水资源的效益,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资源管理的评价方法1.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根据一系列的指标,通过建立评价模型来综合评价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的评价体系

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的评价体系

r s 简称 A P是美 国运筹 学家 T .Say c H) .L at教授 于 上 效益与世界水平相 比较仍处 于较低水平 。 文将 在一定的 Poes 本 0年代初 期提 出的 , 是对定 性问题 进行定 量分析 的 自然条件和产业 结构差异下 , 国范围 内不 同省 份水资 世纪 7 对全 源利用 效率建 立评估指标体 系和效益评价模 型。
的利 用效益 。 因为该值越 高 , 反映 了该省 在农业生 产 中对
分别表示 第 个 省水资 源综合利 用效 率和效 益 的综
P 合评分 , SP 经济效益评分 , 效益评 分和生 态效益评 社会 分, 单位 1
于 同等产 出付 出的水资 源代价越 高 ; 工业 万元 G P最) D( :
二、 参数 设定
表 1 参 数 设 定 表

种 简便 、 活而又实用 的多准则决策方 法 。 灵 它的特点是
将一层 次元 素两两 比较 的重要 性进行定 量描述 。 而后 , 利 用数 权值 ,通过所有 层次之 间的总排序计 算所 有元素 的相对
G 。 第i G 个省 的 G P总量 , D 单位万元
G 第 i f 个省的人均水 资源 , 单位 m y V H 第 个省的人均生活用水量 , 位 m y i 单 V 第i 个省的综合用水率 , 单位 1
社会效 益指标 ,以及生 态效益指标来 对各项 具体 指标进
行 分类 与分析 。
Pz PE
首先 , 从经济效 益 出发 , 我们 主要 以国内生产 总值最 大化为 目标 ,具体考 虑其在 被利用过程 中的投入 与产 出 值 。对 于投入 值 , 了简化模 型 , 为 我们 不考虑 每 吨水 的成 本 。对于产 出值 , 认为 主要 体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我们 农 业 万元 G P D)这个 值 从负 向反 映 了水 资源 在 经济 上 D ( :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其方法研究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其方法研究
, , Y A b o L i n L N G L i I N i n I U Y a n - - y g g g
) , ( 1 0 0 1 2 0, C h i n a a n d D e s i n I n s t i t u t e MWR, B e i i n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H d r o o w e r P l a n n i n W a g j g y p g , :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s a e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a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g y y , o f a r i c u l t u r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a s s e s s m e n t i n d e x i s r o o s e d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s e v e n k i n d s o f i n d e x e s s u c h a s r e m o v a l v a r i a b i l i t - g p p y , , t h e c l u s t e r a n a l s i s o f i n d i c a t o r d a t a i t a d o t s r o w a t e r c o n s u m t i o n e r 1 0 0 0 0 i n d u s t r i a l a d d e d v a l u e i n d e x e t c . B o n e f f i c i e n c t i - y p p p p y y t e c t i o n u r s u i t m o d e l a n d G e n e t i c a l o r i t h m O t i m i z a t i o n t o e s t a b l i s h e v a l u a t i o n m o d e l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 S t u d - p g p y i n t h e 2 9 9c i t i e s i n C h i n a i n 2 0 1 2,w e d i v i d e d t h e m i n t o f i v e r a d e s t o a n a l z e t h e r e i o n d i s c r e a n c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y g g y g p y ,w i n C h i n a h i c h s h o w e d t h e o b v i o u s d i f f e r e n c e .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 s t h a t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i s r e l a t i v e l e f f i c i e n c y y y , h i h i n r e i o n w h i c h i s r i c h i n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m e n t . I n a d d i t i o n r i n c i a l f a c t o r a n a l s i s h a s b e e n r o o s e d o n g g p p p y p p t h e m o s t a d v a n c e d a n d t h e m o s t b a c k w a r d t e n c i t i e s i n t h e r a n k i n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t o r o v i d e t h e e v i d e n c e s f o r p y g r e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 i m r o v i n p g g y :w ; ; K e w o r d s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r e i o n d i s c r e a n c r i n c i a c t o r s a l f y g p y p p y 时 间 空 间 分 布 极 不 均 衡, 随着 我国是水资源 短 缺 的 国 家 , 工业化 、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 社会经济 的 需 求 日 益 扩 大 , 我国面

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决策模型与方法

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决策模型与方法

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决策模型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配置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水资源配置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需要建立优化决策模型和方法。

一、水资源配置的目标和约束水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水资源配置还需要考虑到以下约束条件:1. 水资源供需平衡约束:确保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避免供需矛盾。

2. 水资源质量约束:保证水资源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3. 生态环境保护约束: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

4.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约束:确保水资源配置方案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决策模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建立数学规划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解。

常用的优化决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1.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适用于水资源配置问题中的线性约束条件。

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水资源配置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线性规划模型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对于复杂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可能存在局限性。

2. 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适用于水资源配置问题中存在离散决策变量的情况。

通过引入整数变量,将水资源配置问题转化为整数规划问题,通过整数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整数规划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实际问题中的离散性,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 动态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适用于水资源配置问题中存在时序关系的情况。

通过建立状态转移方程和最优化准则,将水资源配置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动态规划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时序关系,但对于大规模问题计算复杂度较高。

三、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决策方法除了数学规划模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优化决策方法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策略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受到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越来越紧缺。

为了更好地保障和利用水资源,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质劣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仍有许多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且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同时,水环境污染、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在保障水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实现对各种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分配。

因此,建立适合自身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1.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需要基于对地方水资源现状的充分了解,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地下水利用状况、流域生态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需求,建立起涵盖供水、排水、节水、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2.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需要考虑并协调各方面的需求,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达到最优化分配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数据采集、建模、优化计算和结果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以支撑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应用。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是指在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起可行、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策略,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分配。

1.节水战略节水是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供水体系,制订节约用水政策和行动计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从而实现供用水量的最优化和减排减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成节水大计。

2.提高供水效率提高供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可以采用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改善输水管网、建立起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及循环利用系统等方式来提高供水效率。

同时,完善供水设施,降低水资源损失,有效提高供水效率。

水力模型分析报告

水力模型分析报告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水力模型与相关领域的融合 发展,共同推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结论
06
主要发现和结论
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验证了水力模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
水质变化趋势
根据模型分析,水质变化趋势与实际监测数据一致,表明模型能够 准确反映水质状况。
03
模型更新与维护
加强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提高 数据质量和完整性,为模型提供 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定期更新和维护模型,以适应环 境和条件的变化,保持模型的时 效性和准确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扩展模型应用范围
将水力模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和场景,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提供更多支持。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
探索引入新的建模技术和方法,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推动水力 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流动力学的特征。
总结词
03
流速变化趋势符合预期
流速模拟结果
详细描述
模拟流速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与预期趋势一致,能够反映流域水动 力循环的基本规律。
总结词
急流段流速预测准确
详细描述
对于流域内急流段流速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接近,预 测精度较高。
流速模拟结果
总结词
缓流段流速波动较小
详细描述
模拟缓流段流速波动较小,稳定性较好,反映了流域水流速 度的自然变化规律。
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
总结词
整体误差较小
详细描述
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对 比分析,发现整体误差较小,模 拟精度较高。
总结词
洪峰流量误差分析
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2013年 6 月 3 日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

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

进行流域用水水平评价研究,掌握流域用水的实际情况,为改善流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对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万km2(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万km2)。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2500一4500m;中部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海拔1000一200Om;东部由海拔100m以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海拔在400一1000m的鲁中南低山丘陵所组成。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的流域面积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地区,占总面积的97%;下游长达数百公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只占流域面积的3%。

同时黄河还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也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黄河区以全国2·5%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8·7%的人口、12·6%的耕地以及西北和华北地区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的任务,同时还承担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的任务。

而黄河区属于资源短缺型流域,人均、亩均耕地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647 m3和290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29·5%和20·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黄河区经济将快速发展,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

摸清现状用水状况,分清合理与不合理用水,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二阶段的需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进展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内外研究进展鉴于水资源对人们生存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展对水资源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和深入,近几年随着不少国家的供水用水日趋紧张,不少学者对水资源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于用水水平评估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构件节约型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国水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己经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颁发了一些考核指标,但针对区域或流域用水水平评价的研究,目前尚属少见,但也有许多学者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的研究如下:袁宝招,陆桂华,郦建强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选择常用的用水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黄河区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1]。

孙才志,王妍,李红新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999~2005年的用水效率数据,以用水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用水效率呈正相关,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呈负相关[2]; 王玉梅基于海明贴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以促进事物转化、解决不相容问题为核心,适用于多因子评价问题,将其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基于协商定权的主观定权方法,不仅可以将个人的偏好集结为群体的偏好,使权重符合实际,而且操作简单,便于应用[3]。

张文鸽在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中指出,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系统整体分析评价问题,在分析已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黄河下游典型灌区用水水平评价,建立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4];河海大学的王瑞莲,在探讨生态用水及用水水平评价时,建立了用水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对复杂的生态用水水平评价系统进行分析[5];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詹子胜,李会安,李清杰,王自英,黄福贵等人在研究引黄灌区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时,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6];马超,徐建新,冯跃志,徐邦敬等人,认为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当地的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合理地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研究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二级评价方法,并对典型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客观合理[7]。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本文试图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

同时计算黄河流域各行业的用水效率现状及其原因。

从而掌握黄河流域用水的实际情况,为改善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2011中国水利统计年鉴》、《黄河水资源公报》(委审后)和《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

选取了2010年为现状年,同时为了对比分析2010年黄河流域现状用水水平,本报告采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数据,列出了黄河流域2006年对应的现状用水水平指标。

研究范围以省区为单位,选取了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即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1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中国黄河流域的用水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而提出了研究的方向。

2根据黄河流域的用水特点,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基本集。

3根据相关数据,选取基本集中的部分指标计算黄河流域各行业的用水效率现状并作对比分析。

根据分析的原因,对其现状提供建议,从而为改善黄河流域用水效率。

.反映水资源用水水平的指标很多,关于用水水平评价,之前己有相关讨论,但讨论的比较零乱。

本文只对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评价的指标分类进行阐述。

结合《2010黄河水资源公报》所给的数据,选择了以下一些指标。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指标(1)单位GDP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年毛用水总量与万元GDP的比值。

一般来说,该值越小说明产生同样的GDP所用的水越少,水资源利用水平越高。

其大小受该地区产业结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影响。

单位GDP用水量 = 毛用水总量/GDP (2-1)其中毛用水总量=居民生活毛用水量+农业毛用水量+工业毛用水量+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毛用水量+生态环境毛用水量(2)人均综合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年毛用水总量与总常住人口的比值。

一般来说,该值越小说明人均综合用水量越少,反应出社会经济水平低,人民生活质量不高。

人均综合用水量 = 毛用水总量/总常住人口(2-2)(3)总用水弹性系数为了反映经济发展与用水之间的变化趋势,采用总用水弹性系数来表示。

总用水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总用水弹性系数=总用水量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2-3)(4)人均COD的排放量:人均COD的排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工业发达的程度、污水的可重复利用率的高低以及该地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

COD的值低说明该地区的污水处理等级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高,用水效率高。

这个指标值越低越好。

人均COD的排放量=一年内COD的排放量/总常住人口(2-4)(5)人均生活用水率人均生活用水率是指人均用水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比值。

由于各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不尽相同,而水资源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当地的水资源分配和人的用水习惯,该比值低,说明人用水比较节约,可持续发展程度高。

人均生活用水率=人均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2-5)(6)中水回用率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回收,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对应给水、排水的内涵而得名,其水质介于“上水”(饮用的自来水)和“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间,故名“中水”。

中水虽不可饮用,但水质比较清洁,主要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景观、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

中水回用率=经水处理后可回用的总水量/进入水处理的总水量(2-6)(7)污水处理率指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

城市污水处理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是非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