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doc

合集下载

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202气1/10/1道0 进一步急聚,引起感染
2
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 4、抗生素的使用: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普遍使用多 种广谱抗生素,使鼻咽部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株繁殖,细菌或真 菌被吸住。
• 5、护理因素:气管插管、气管湿化、吸痰等无菌操作欠规范, 吸痰、翻身、拍背、口腔护理不及时。室内空气欠流通,探视人 员过多,心理生活护理不到位。
20241/1.0/10 病人手持雾化器,把喷气
7
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 4、完善口腔护理:口腔易成为寄生菌的繁殖地,生活不方便者,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细菌下移,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对于自理 的患者,应鼓励其经常刷牙和漱口。
• 5、吸痰:对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而不易排痰的患者,应使用 吸引器气管内吸痰,尽量减少分泌物滞留,这对控制感染非常重 要。吸痰要求无菌操作,吸痰钱吸入纯氧,增加血氧浓度。
2021/10/10
6
• 1.按医嘱抽药液,用蒸馏水
稀释或溶解药物在5ml以内,
注入雾化器。
2.将用物携至床边,核对,
向病人解释,以取合作,初次
作此治疗,应教给病人使用方

3.嘱病人漱口以清洁口腔,
取舒适体位,将喷雾器的“1”
端连接在氧气筒的橡胶管上,
取下湿化瓶,再调节氧流量达
6-10L/min,便可使用。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 Nhomakorabea•







•2021/10/10
1
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 1、生理原因:患者呼吸肌张力降低,咳嗽反射迟钝,营养下降 术后机体对手术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易发生肺部感染。
• 2、病理原因:通常手术老年患者常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护理专案课件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护理专案课件

肺部感染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每种肺炎又可以分为不 同的类型。
肺部感染的诊断方法
肺部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等。
肺部感染对机体的影响
肺部感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部感染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术前护理策略
01
术前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术前准备等。
02
术前呼吸道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增强呼吸肌
力量。
03
术前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信心

术中护理策略
1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少手术室人 员流动。
THANKS
感谢观看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 护理专案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肺及肺部感染的基本知识 •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与挑战 •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 • 护理专案的实施与监控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 有关,如患者自身状况、手术类型和术后护理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
扩大样本量
01
未来可以通过在更多医院实施这一专案,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其普遍性和有效性。
优化护理措施
02
针对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如加强
呼吸道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等。
关注患者体验
03
在关注感染率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从而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探讨(1)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探讨(1)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摘要:目的对引发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132例,对相关的易感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并分析护理方法。

结果 132例调查样本中出现肺部感染病例9例,呼吸机支持时间与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因素都可以造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结论护理人员对造成患者产生术后肺部感染的有关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措施肺部感染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指的是患者在体外循环以及全麻状态下对胸腔部位实施的大型创伤性外科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会对患者肺部功能性和机械性造成重大的影响,部分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症状,进行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引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降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提高护理质量,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选取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132例,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专门的护理干预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所选取的132例实验样本中包含71例女性患者以及61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大70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53.1±3.2岁,全部实验样本均在体外循环以及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排除严重肝肾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术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各项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符合以下几下方面的指标即可确定患者患有肺部感染疾病:第一,对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出现病原菌;第二,为患者提供X线检查,并确定存在肺部炎性病变;第三,患者存在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第四,叩诊有浊音或听诊有啰音;第五,患儿血白细胞指标在 10.0×109/L 以上;第六,患者体温在38℃以上。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 - 护理专案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 - 护理专案

护理重要性
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预防 和控制肺部感染至关重要 ,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 度重视。
项目目标:降低感染率
短期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 将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降低20% 。
长期目标
持续改进护理方案,逐步降低感 染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项目意义:提升患者康复质量与护理水平
患者受益
降低肺部感染率有助于减 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 病痛,提高康复速度和生 活质量。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护理专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评估指标可以包 括肺部感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等方面。
护理专案在其他医院的应用前景
01 02
共享经验与技术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其他医院分享护理专案的经验和技术 ,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促进护理专案在其他医院的推广 和应用。
经验总结与持续改进
经验总结
01
对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类似
护理专案提供借鉴。
持续改进
02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进行护理方案和操作流程的
优化改进,提高护理效果。
交流与合作
03
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护理方法,共同提升心脏
术后肺部感染预防与护理水平。
04
推广与应用前景
借鉴与改进
在推广过程中,积极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对护理专案 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其适应性和实效性。
03
拓展应用范围
根据其他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护理专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拓展其
应用范围。例如,针对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制定相应的
护理方案,提高护理专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作者:郑霄,崔勤,于智纯,藏妍,涂娟【关键词】肺部感染【关键词】心脏手术;肺部感染;护理1临床资料西京医院200003/200406,实施老年心脏手术346例,年龄60~7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38例,瓣膜置换术87例,大血管手术等21例.同期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肺部感染发病率4.6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3例,Ⅱ级3例,慢阻肺2例.16例患者心脏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气管切开2例,应用IABP3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CRRT)2例,二次气管插管5例次,二次体外循环转机1例,二次开胸1例,脑梗死致昏迷1例,心肺复苏后二次入ICU3例,16例中9例死于多脏衰,死亡率56.25%,7例痊愈出院,呼吸机使用9~56d.2讨论2.1肺部感染原因①老年人术前肺基础差: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呼吸肌萎缩、肺顺应性减低、肺通气量下降、呼吸道保护能力降低、痰量增多且咳嗽排痰运动减弱,易致肺炎;②心源性因素: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瘀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防御、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③手术因素:心脏手术术后因切口疼痛和胸腔引流管的刺激,对患者呼吸深度与咳嗽力量有一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肺不张甚至肺部感染的发生;④体外循环(CPB)的因素:CPB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亦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基础[2];⑤麻醉因素:各种麻醉用药、术中肺膨胀不全及吸痰不及时,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⑥侵入性操作因素:完整的皮肤黏膜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侵入性操作打破了这些天然防御屏障,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是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⑦心肺复苏、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等是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2.2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①术前控制老年患者肺部疾患,改善呼吸功能基础;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心功能稳定;③术前做好呼吸训练指导,术后给予充分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有力、有效咳痰;④术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选用良好的人工心肺装置,严格进行灌注管理;⑤术中麻醉师注意及时吸痰和膨肺;⑥对必需的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完善护理措施,杜绝病原体直接置入体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撤除有创管道及治疗;⑦医护人员在每接触一位患者前要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⑧加强ICU环境的净化、消毒及监测,定时通风、换气,对老年危重患者应尽量做到固定房间、固定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治疗、护理的连续性;⑨加强呼吸道管理,呼吸机应用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a.充分温化、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次吸痰前后用呼吸气囊膨肺给氧,及时清除鼻、咽及口腔分泌物,避免分泌物流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坠积性肺炎;观察痰液的量及性状;每天更换、消毒吸氧管道、呼吸机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呼吸皮囊专人专用;b.严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SpO2、血气等项指标,观察呼吸动度,勤听呼吸音,待循环、自主呼吸平稳时逐步撤离呼吸机;c.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做好老年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参考文献】[1]李秀珍,贾俊荣,连英林.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64-65.[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67.。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课件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课件

02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手术因素
01
02
03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过长,增加了患 者与外界接触的时间,从 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与肺部接近,容 易在手术过程中将外界细 菌带入肺部。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会对肺部组织 造成创伤,降低肺部抵抗 力,增加感染风险。
减少并发症
肺部感染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降低肺部感染率有助于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肺部感染的危害
增加治疗难度
肺部感染会增加治疗难度,延长 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增加死亡率
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对于老年人和身体虚 弱的人来说,肺部感染可能致命。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课 件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引言 •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策略 • 实践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提高 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优化医疗资源
降低肺部感染率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 负担,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老年心脏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心脏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心脏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老年心脏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3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30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329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为6.69%。

感染组与肺感染组患者在吸烟、肺功能分级、精神状态、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服用抗生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方式及心功能分级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肺功能分级、精神状态、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是心脏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

结论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长期吸烟、肺功能差、抑郁焦虑及长期卧床均与肺部感染有关,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Methods A total of 329 elderly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6 and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group (n=22)and non infection group (n=307)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Results There were 2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329 patients,the infection rate was 6.69%.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pulmonary function classification,mental status,time of bed movement and intake of antibiotic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non infection group group (P<0.05),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gender,body weight,hypertension,diabetes mellitus,operation mode and cardiac function grade in two grops (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pulmonary function classification,mental state,postoperative time of bed movement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 Long-term smoking,poor lung function,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long-term bed rest are related to pulmonary infection,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cardiac intervention.[Key words]Elderly;Cardiac intervention;Pulmonary infection;Risk factors;Nursing strategies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心脏手术,该手术具有诊断明确、创伤性小、疗效显著的优点,已成为及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1]。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作者:郑霄,崔勤,于智纯,藏妍,涂娟【关键词】肺部感染【关键词】心脏手术;肺部感染;护理1临床资料西京医院200003/200406,实施老年心脏手术346例,年龄60~7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38例,瓣膜置换术87例,大血管手术等21例.同期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肺部感染发病率4.6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3例,Ⅱ级3例,慢阻肺2例.16例患者心脏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气管切开2例,应用IABP3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CRRT)2例,二次气管插管5例次,二次体外循环转机1例,二次开胸1例,脑梗死致昏迷1例,心肺复苏后二次入ICU3例,16例中9例死于多脏衰,死亡率56.25%,7例痊愈出院,呼吸机使用9~56d.2讨论2.1肺部感染原因①老年人术前肺基础差: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呼吸肌萎缩、肺顺应性减低、肺通气量下降、呼吸道保护能力降低、痰量增多且咳嗽排痰运动减弱,易致肺炎;②心源性因素: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瘀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防御、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③手术因素:心脏手术术后因切口疼痛和胸腔引流管的刺激,对患者呼吸深度与咳嗽力量有一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肺不张甚至肺部感染的发生;④体外循环(CPB)的因素:CPB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亦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基础[2];⑤麻醉因素:各种麻醉用药、术中肺膨胀不全及吸痰不及时,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⑥侵入性操作因素:完整的皮肤黏膜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侵入性操作打破了这些天然防御屏障,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是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⑦心肺复苏、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等是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2.2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①术前控制老年患者肺部疾患,改善呼吸功能基础;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心功能稳定;③术前做好呼吸训练指导,术后给予充分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有力、有效咳痰;④术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选用良好的人工心肺装置,严格进行灌注管理;⑤术中麻醉师注意及时吸痰和膨肺;⑥对必需的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完善护理措施,杜绝病原体直接置入体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撤除有创管道及治疗;⑦医护人员在每接触一位患者前要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⑧加强ICU环境的净化、消毒及监测,定时通风、换气,对老年危重患者应尽量做到固定房间、固定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治疗、护理的连续性;⑨加强呼吸道管理,呼吸机应用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a.充分温化、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次吸痰前后用呼吸气囊膨肺给氧,及时清除鼻、咽及口腔分泌物,避免分泌物流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坠积性肺炎;观察痰液的量及性状;每天更换、消毒吸氧管道、呼吸机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呼吸皮囊专人专用;b.严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SpO2、血气等项指标,观察呼吸动度,勤听呼吸音,待循环、自主呼吸平稳时逐步撤离呼吸机;c.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做好老年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参考文献】[1]李秀珍,贾俊荣,连英林.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64-65.[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6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与手术创伤的关系: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

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麻醉用药及气管插管的刺激等,均可使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急剧增多,致痰液潴留,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另外,患者术后拔气管插管后,因伤口疼痛,多不愿深呼吸。

长时间浅呼吸可造成肺不张,痰液积聚,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2.5与气管内吸痰的关系:气管内吸痰为侵入性操作,具有潜在发生肺感染的危险。

如操作不当或无菌条件较差时,就极易发生医源性肺部感染。

本组全部患者均需实行气管内吸痰,这也是造成肺部感染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3
护理对策
3.1加强湿化由于手术后气管内插管,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远端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易变干稠不易咳出,故气道湿化格外重要。

①环境湿化:室内6小时通风一次,应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在60——70%,限制人员出入。

②使用的呼吸机要有良好的加温湿化功能,防止痰液结痂。

湿化液选用注射用水加相应药物,呼吸机湿化器温度应在32——35℃。

③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套管口上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

将0.45%的氯化钠输液袋连接输液器,将针头别在纱布上,以0.2——0.5ml/min持缵滴入,使吸入气体通过一层潮湿的纱布进入下气道,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

④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小于5nm的微细气雾,随病人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但较长时间的雾化其雾化剂可在终末气道致肺不张。

因此,我们采用小雾化量短时间,间断雾化的方法,每隔1小时雾化吸入10min,达到满意的效果。

3.2及时吸痰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①全麻未醒气管插管未拔除时,患几不能自主排痰。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勤听呼吸音,依据听诊确定痰的位置,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每次吸痰前要在气管插管处注入0.5——1.0ml含有抗生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的雾化水,并使用加氧呼吸囊充分膨肺后再吸痰,吸痰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氧饱合度的变化。

②拔除气管插管后,如患儿痰多,粘稠,且不能自行咳出,应及时行鼻导管吸痰。

当鼻导管下到鼻咽部时,可起到刺激咳痰的作用。

待痰液咳至鼻咽部时迅速吸出。

我们体会每日清晨进行一次鼻导管有效吸痰,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而改善双肺呼吸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气管插管而带来的并发症。

3.3协助排痰患者呼吸道粘膜脆弱,气管插管及吸痰时极易损伤粘膜,一旦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排痰。

①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为防止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发生,除遵医嘱给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外,还应给予面罩氧气雾化吸入。

②如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可给予体疗,协助患儿变换体位,翻身或坐起,每一次/2小时。

变化体位时行叩背体疗,每次5——10min,即手握叩背球以先上后下,先外后
内方式轻拍背部。

通过使粘附于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动脱落,通过咳嗽或吸引排出体外。

③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自行咳嗽排痰。

咳嗽时较大的患者教其双手放在胸前保护手术切口或护士给予协助,如切口过于疼痛可适量给予镇痛药。

对不会咳嗽的患者可定时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痰。

④清除增加腹内压及膈肌活动的因素,如条件允许可早一点拔除胸部引流管,并尽早让患者离床活动,腹胀时应行肛门排气或灌肠等,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呼吸驱动力。

3.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由于术中、术后的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可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是护理操作中要注意的重点。

①吸痰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动作要轻稳,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

每次吸痰管进出次数不超过3次,尤其是注意不能用吸口、鼻咽的吸痰管进行气管内吸痰。

②气管切开患儿每日换药2次,气管切开套管最好选择一次性进口囊套管,气管套管之气囊必须充气,且5——6小时放气一次,放气前吸净口鼻咽处的分泌物,间隔5——10min再充气。

③重视口咽部清洁,口腔护理3次/天,以 2.5%碳酸氢钠棉球擦净口腔粘膜及牙齿各侧,并行口腔分泌物及痰细菌学监测,以便选用有效抗生素。

以上是我们对患者心脏手术后并发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11例肺感染的患儿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均愈痊出院。





[1]程秀华,刘礼秀。

老年人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刘晓联,靳晓玉,赵风琴。

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