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王晓颖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人口老年化,老年人手术率呈上升趋势,术后因年老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长、胃管置入等原因,致使咳嗽及吞咽发射减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严重的影响了疾病的恢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2011年8月在本科收治的256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总结护理对策。

关键词:肺部感染;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95-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256例老年患者,其中男172例,女84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4.6岁,其中60岁以上82人,70岁以上114人,80岁42人,90岁以上18人,均因各种疾病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2011年8月在本科收治的256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总结护理对策。

1.3 诊断标准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症和(或)湿性罗音;④咳痰定量培养细菌浓度≥107cfu/ml;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或斑片状侵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外肺部其他疾病则可建立临床诊断。

2 结果2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10.2%,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3.1 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3.1.1 老年病人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老年病人大多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减退,存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呼吸肌力减弱,导致具有清除痰液作用的深吸气和咳嗽能力减弱,易使痰液淤积,引起感染。

3.1.2 病房环境病室是住院病人密集的地方,住院病人往往是多种细菌的携带者,细菌可以通过患者的喷嚏、咳嗽以飞沫的形式传播给他人。

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引言: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心脏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心脏手术后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在心脏手术后,患者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感染可能来自手术切口、血液或呼吸道等途径。

为了预防感染,医务人员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技术,并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另外,患者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干净和干燥。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剂量。

同时,患者也需要充分休息、补充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心脏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这些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中风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手术期间医务人员应注意监测心电图和持续评估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

在术后恢复期间,合理控制血压、避免刺激性饮食和饮料,并适当锻炼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医务人员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或口服药物来控制心率和节律。

需要强调的是,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副作用进行调整,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三、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术后出血是心脏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出血可能来自手术创伤、抗凝治疗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原因。

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对其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预防术后出血,医务人员在手术期间应注意止血技巧和缝合质量,避免过度抗凝,尽量选择较为温和的抗凝方案。

此外,在术后监测期间,密切观察伤口渗液和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存在异常出血,并及时纠正。

对于已经发生大出血的患者,需尽快找到出血点并予以止血。

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doc

心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doc

2.4与手术创伤的关系: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

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麻醉用药及气管插管的刺激等,均可使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急剧增多,致痰液潴留,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另外,患者术后拔气管插管后,因伤口疼痛,多不愿深呼吸。

长时间浅呼吸可造成肺不张,痰液积聚,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2.5与气管内吸痰的关系:气管内吸痰为侵入性操作,具有潜在发生肺感染的危险。

如操作不当或无菌条件较差时,就极易发生医源性肺部感染。

本组全部患者均需实行气管内吸痰,这也是造成肺部感染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3护理对策3.1加强湿化由于手术后气管内插管,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远端气道及肺内分泌物易变干稠不易咳出,故气道湿化格外重要。

①环境湿化:室内6小时通风一次,应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在60——70%,限制人员出入。

②使用的呼吸机要有良好的加温湿化功能,防止痰液结痂。

湿化液选用注射用水加相应药物,呼吸机湿化器温度应在32——35℃。

③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套管口上覆盖一层纱布并固定。

将0.45%的氯化钠输液袋连接输液器,将针头别在纱布上,以0.2——0.5ml/min持缵滴入,使吸入气体通过一层潮湿的纱布进入下气道,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

④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可将药液变成直径小于5nm的微细气雾,随病人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但较长时间的雾化其雾化剂可在终末气道致肺不张。

因此,我们采用小雾化量短时间,间断雾化的方法,每隔1小时雾化吸入10min,达到满意的效果。

3.2及时吸痰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①全麻未醒气管插管未拔除时,患几不能自主排痰。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勤听呼吸音,依据听诊确定痰的位置,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每次吸痰前要在气管插管处注入0.5——1.0ml含有抗生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的雾化水,并使用加氧呼吸囊充分膨肺后再吸痰,吸痰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氧饱合度的变化。

②拔除气管插管后,如患儿痰多,粘稠,且不能自行咳出,应及时行鼻导管吸痰。

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30例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30例护理

适 度 的有 效 措 施 。应 重 视 预 防 为 主 的 原 则 ,避 免 在 发 生 不 良 反 应 后 才 进 行 补 救 ,给 患 者 的 身 心 带 来 痛 苦 。 本 组 患 者所 用 的输 液 加 温 方 法 取 材 方 便 、经 济 实 用 、安 全 有 效 ,设 备 简 陋 的医 院 如 没 有 更 好 的 加 温 方 法 ,可 采 用 本 法 进 行 静 脉 输 液 加 温 。但 是 ,对 于 年 老 体 弱 、反 应 迟 钝 的 患 者 ,要 注意 防 止 烫 伤 。 对 于 因 病 情 的 原 因 需 要 快 速 补 液 的 患 者 ,本 法 效 果 欠 佳 ,可 使用 恒 温 箱 或 其 他 方 法 对 液 体进 行加 温 。 总之 ,寒 冷 季 节 的 输 液 加 温 体 现 了人 文 关 怀 ,有 利 于 提 高 护 理 质 量 ,增 进 护 患 关 系 ,值 得 推 广 。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11月 ,我科 共 收治 老年 急性 心衰 患 者 58例 , 均 为 男 性 ; 年 龄 67~ 93岁 ,平 均 72.7岁 ;平 均 病 程 11.9年 。按 NYHA 心 功 能 分 级 标 准 , Ⅲ级 38例 , Ⅳ级 2O例 。根 据 体 温 、血 常 规 、胸 片 、肺 部 听 诊 、痰 培 养 , 确定 有 无 肺 部 感 染 。 本 组 患 者 肺 部 感 染 30 例 (30/58, 51.73% ),且 心 功 能 越 差 ,越 容 易 发生 肺 部 感 染 ,尤 其 是 医 院感 染 (表 1)。
E3] 崔 焱 .护 理 学 基 础 [M]. 北 京 :人 民 卫生 出版 社 ,2005:346. [4] 高 荣 华 ,赵 该 婷 ,张 正 敏 , 等. 静 脉 留 置 针 致 静 脉 炎 及 血 管 栓

肺部感染护理计划

肺部感染护理计划

肺部感染护理计划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肺部感染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肺部感染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患有肺部感染的患者,我们需要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休息是恢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免疫力,加快康复速度。

在休息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充足,以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来说,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是常见的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常呼吸。

同时,及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情况。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来说,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药物。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并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个人防护。

肺部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与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患者在患病期间往往情绪低落,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可以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护理计划需要包括充分的休息、密切观察症状、按时服药、个人防护和良好的沟通。

通过科学的护理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需要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脏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现况

心脏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现况
/
/ / / 1( 100. 00)
2. 3 呼吸道感染患者菌种鉴定结果 46 名呼吸道感染的患 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5 例( 观察组 6 例,对照组 9 例) 、恶 臭假单胞菌 12 例( 观察组 4 例,对照组 8 例) 、肺炎克雷伯菌 16 例( 观察组 5 例,对照组 11 例) 、耐甲氧西林球菌 3 例( 均为对
李 峰等 心脏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现况 第 21 期
脉滴注、2 / d。 1. 2. 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呼吸道症状,并按以 下方式判断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 ①再次出现发热或在原发热 基础上体温升高。②咳嗽咳痰,咳嗽性质改变。③肺部听诊出 现啰音。④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⑤ 胸部 X 线提示肺部斑片阴影。⑥痰培养提示存在病原菌。其 中符合前四项,加上后 2 项中任何 1 项即可诊断。 1. 2. 3 痰液菌种鉴定方法 对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 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将连接在痰液收集器上的一次性无菌吸 痰管伸入气管插管内吸取呼吸道分泌物后,直接送检。痰液培 养后进行抗菌谱的测定。 1. 2. 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抗 生素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判定疗效。治 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 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中有一项未完全恢 复正常。好转: 用药后体温、症状、体征及痰细菌学检查有所好 转。无效: 用药 72 h 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总有效 率 = ( 治愈例数 +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8. 0 统计软件行 χ2 检验。
综上所述,手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麻醉剂可抑制咳嗽 反射〔5〕,术中牵拉可致肺部损伤、术后切口疼痛可导致患者不 敢咳嗽、影响痰液 排 出〔6〕,都 会 增 加 肺 部 感 染 发 生 的 危 险。采 用有效措施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于疾病的恢复和预后都 有积极意义〔7〕。术后预防性使用亚胺培南能够有效地降低感 染发生率以及感染治愈率。

心脏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的护理

心脏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的护理

为 1% 、 1 .% 、3 %及 2 % . 右 心 导 管 检 查 肺 动 脉 收 9 94 0 8 缩 压 ( 7 1 ) m g ( m = . 3k a , 其 中 3例 4±3 mH 1m Hg 0 1 p ) 3
为轻度肺 动 脉高 压 , 1 为 中度肺 动 脉 高压 。实验 室 检 例 查 3例群体 反应性抗 体 ( R P A)阴性 .1 阳性 例
6 . k 、5 . k 。 05 g 25 g
要求持续 每小 时更换 室 内容积 的 3 %~ 0 5 4 %无 菌空气 ,紫 外线灯 每天 2次 空气消 毒 ,并用 浸泡 过酒精 的苍术 醺蒸 。 消毒 前 后监 护 室空 气 培养 菌 落数 见表 1 。监护 室 的各 种 物 品表 面 用 50 m / 0 g L含 氯 消 毒 剂擦 洗 ,包 括墙 壁 、地 面 、病 床 、治疗 台 、办 公 桌 、椅子 、门窗 、各 种治 疗护 理用物 、器械 ,尽量 于术前准备 充分 ,并 消毒或灭 菌。 表 1 消毒前后 监护室 空气 菌落 记数 [t/ ] cu m '
例接 受心脏 移植 术 的扩张 型心肌 病 ( 终末期 )患者 的临 床资料 ,着重分 析预 防感 染 的术前监 护 室准 备 、术
后 呼吸道管理 、对感染进 行动态监 测 、术后 监护室 准备环 境管理及 术后细 菌监测 方法 。结果
后患 者的预后 。 关 键 词 : 心 脏 移 植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 呼 吸 道 感 染 ; 护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 5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6 8 ( 0 9 2 0 4 — 2 0 7 9 8 2 0 )0 — 14 0
吸 痰 动作 轻柔 ,带 手 套 ,尽 量避 免 损 伤 气道 ,吸痰 管 、 呼 吸机 管 道都 只用 一 次性 的消 耗 品 ,定 期 叩背 助排 痰 .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 - 护理专案

降低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 - 护理专案

护理重要性
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预防 和控制肺部感染至关重要 ,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 度重视。
项目目标:降低感染率
短期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 将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率降低20% 。
长期目标
持续改进护理方案,逐步降低感 染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项目意义:提升患者康复质量与护理水平
患者受益
降低肺部感染率有助于减 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 病痛,提高康复速度和生 活质量。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护理专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评估指标可以包 括肺部感染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等方面。
护理专案在其他医院的应用前景
01 02
共享经验与技术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其他医院分享护理专案的经验和技术 ,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促进护理专案在其他医院的推广 和应用。
经验总结与持续改进
经验总结
01
对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类似
护理专案提供借鉴。
持续改进
02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进行护理方案和操作流程的
优化改进,提高护理效果。
交流与合作
03
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护理方法,共同提升心脏
术后肺部感染预防与护理水平。
04
推广与应用前景
借鉴与改进
在推广过程中,积极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对护理专案 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其适应性和实效性。
03
拓展应用范围
根据其他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护理专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拓展其
应用范围。例如,针对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制定相应的
护理方案,提高护理专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
作者:郑霄,崔勤,于智纯,藏妍,涂娟
【关键词】肺部感染
【关键词】心脏手术;肺部感染;护理
1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200003/200406,实施老年心脏手术346例,年龄60~79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38例,瓣膜置换术87例,大血管手术等21例.同期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肺部感染发病率4.6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3例,Ⅱ级3例,慢阻肺2例.16例患者心脏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气管切开2例,应用IABP3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CRRT)2例,二次气管插管5例次,二次体外循环转机1例,二次开胸1例,脑梗死致昏迷1例,心肺复苏后二次入ICU3例,16例中9例死于多脏衰,死亡率56.25%,7例痊愈出院,呼吸机使用9~56d.
2讨论
2.1肺部感染原因①老年人术前肺基础差: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常伴有肺功能障碍,呼吸肌萎缩、肺顺应性减低、肺通气量下降、呼吸道保护能力降低、痰量增多且咳嗽排痰运动减弱,易致肺炎;②心源性因素: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瘀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对入侵病原菌防
御、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
③手术因素:心脏手术术后因切口疼痛和胸腔引流管的刺激,对患者呼吸深度与咳嗽力量有一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肺不张甚至肺部感染的发生;④体外循环(CPB)的因素:CPB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亦是肺部感染发生的基础[2];⑤麻醉因素:各种麻醉用药、术中肺膨胀不全及吸痰不及时,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⑥侵入性操作因素:完整的皮肤黏膜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侵入性操作打破了这些天然防御屏障,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是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⑦心肺复苏、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等是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2.2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①术前控制老年患者肺部疾患,改善呼吸功能基础;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心功能稳定;③术前做好呼吸训练指导,术后给予充分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有力、有效咳痰;④术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选用良好的人工心肺装置,严格进行灌注管理;⑤术中麻醉师注意及时吸痰和膨肺;⑥对必需的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完善护理措施,杜绝病原体直接置入体内,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撤除有创管道及治疗;⑦医护人员在每接触一位患者前要认真洗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⑧加强ICU环境的净化、消毒及监测,定时通风、换气,对老年危重患者应尽量做到固定房间、固定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治疗、护理的连续性;⑨加强呼吸道管理,呼吸机应用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a.充分温化、湿化气道;定时吸痰,每次吸痰前后用呼吸气囊膨肺给氧,及时清除鼻、咽及口腔分泌物,避
免分泌物流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坠积性肺炎;观察痰液的量及性状;每天更换、消毒吸氧管道、呼吸机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呼吸皮囊专人专用;b.严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SpO2、血气等项指标,观察呼吸动度,勤听呼吸音,待循环、自主呼吸平稳时逐步撤离呼吸机;c.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做好老年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秀珍,贾俊荣,连英林.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64-65.
[2]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67.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