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故事—孙膑减灶计
九年级语文孙膑减灶

孙子谓田忌曰:“
孙膑对田忌说:“ 彼三晋之兵 魏国的军队,
素悍勇而轻齐, 素来强悍勇敢,轻视齐国。
使齐军入魏地 现在我军进入魏境,(可用减灶之计,)
为十万灶,
第一天建造供十万人做饭用的灶, 明日为五万灶,
乃弃其步军, 所以丢下步兵,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只率他的轻锐部队日夜兼程行军追赶齐军。..来自 ....
.
; / 英国曼彻斯特房产 曼彻斯特房产 英国曼彻斯特购房 英国购房网
第二天减少为供五万人做饭用的灶,
又明日为三万灶。” 第三天减少为供三万人做饭用的灶。” 庞涓行三日, 庞涓追赶齐军三天,(发现齐军锅灶 天天在减少,)
大喜,曰:“ 不由的非常高兴,说:“ 我固知齐军怯,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 入吾地三日, 入我国国境内才三天,
士卒亡者过半矣。” 逃亡的士兵就超过大半。”
孙姓典故

【孙姓典故、趣事】〖减灶〗“减灶”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孙子列传》。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
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
魏将宠涓与孙膑师出同门,知道自己不是孙膑的对手,赶紧下令从韩国撤回军队。
而齐军早已悄悄地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发,为了麻痹敌人,孙膑向大将田忌献计说,魏国自认为强悍勇猛,天下无敌,一向不把我们齐军放在眼里,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田忌认为孙膑说得有道理,于是采用了这一计策。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
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扑马陵。
马陵地区道路狭窄,地形险要,孙膑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庞涓率领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一点防备都没有,最后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被迫拔剑自杀。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示弱欺敌。
唐代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里就用了这个典故:“沉沙无帮迹,减灶有残痕。
”〖中山装的由来〗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
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引用计篇之实例:孙膑:日减锅灶,诱其轻敌

引用计篇之实例:孙膑:日减锅灶,诱其轻敌引用筱悠的计篇之实例:孙膑:日减锅灶,诱其轻敌《孙子兵法》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求之不用。
“是说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力量,从而达到令敌方轻视,松懈的目的。
孙膑就是运用了此计,减灶骗庞涓,从而使他麻痹大意,轻敌贸进,最终命丧马陵。
周显王二十七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军援救,径向魏国首都大梁进军。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从韩国回撤,可这时齐国的军队已向西进入了魏国境内。
魏国的军队向来以勇猛著称。
早在魏文侯时,著名军事家吴起在魏国创建了”魏武卒“。
《荀子·议兵》对魏武卒的建立做了详细的记载:每位士卒都要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参选者都要身穿铠甲,操十二石的强弩,携带五十只箭,肩扛长矛,腰佩利剑,带三天食用的粮食,一天能行走百里,才有资格入选。
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选出的士兵,自然个个身强体壮,再经过严格的训练,其战斗力非一般军队所能比。
为了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还免除士卒家庭的赋税徭役。
正是由于魏武卒的精干,才使魏国成为军事大国。
到魏惠王时,魏国仍是军事强国,所以魏国的军队一向骄傲轻敌。
孙膑针对这一情况,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骄傲而轻视齐国,齐国被其称为怯。
善于作战的人应当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兵法上说,如果走百里去争利,就会使部队受挫;如果走五十里去争利,也只能有一半的士兵能够赶到。
我们进入魏境的第一天造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人的锅灶,第三条再减少为三万人的锅灶,让魏军以为齐军每天都在减少,从而产生轻敌思想。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依计而行。
当庞涓追赶了三天后,发现锅灶一天比一天减少,心中暗喜,不无傲气地说:”我就知道齐军一向怯懦,进入我国三天,士卒已逃亡过半。
“于是丢弃步军,只率轻骑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用兵的特点,估计在天黑时将行军至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而且旁边多阻碍,地势险要,便于设伏。
历史小故事大全

历史小故事大全
以下是一些历史小故事,供您参考: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最终选择在学堂附近定居。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要重视教育,同时也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2. 孙膑减灶:孙膑在围魏救赵时使用了减灶的计策,让敌军轻敌深入,最终成功击败了敌军。
这则故事说明在战争中要善于运用计谋,同时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实力。
3.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让妃子褒姒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在真正需要救援时诸侯不再前来。
这则故事警示人们要恪守信用,不可为了一时之快而失去别人的信任。
4.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
这则故事说明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逆境中崛起。
5. 鸿门宴:刘邦赴鸿门宴,险象环生,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逃脱。
这则故事说明在危险面前要保持冷静和机智,才能化险为夷。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这些故事能帮助您度过一个有趣的历史学习之旅!。
减灶之计的主要内容

减灶之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 7 条关于“减灶之计”的主要内容:
1. 减灶之计,那就是要迷惑对手啊!就像猫抓老鼠,故意弄些假痕迹,让老鼠以为没危险呢。
比如庞涓看到齐军灶越来越少,不就轻信齐军逃跑减员了嘛,结果悲剧了。
这招狠不狠?
2. 减灶之计可是个厉害的谋略呀!好比跟人下棋,故意露个破绽,让对方以为有机可乘,实际是个大坑呢。
孙膑当年不就这样算计庞涓的嘛,庞涓还傻乎乎地往里跳,能怪谁呢?
3. 嘿,减灶之计啊,就是玩心理战!如同魔术师变戏法,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想想齐军减灶让魏军放松警惕,这不就是巧妙的心理操控嘛,神奇不神奇?
4. 减灶之计真的绝了,这不就是给敌人下套嘛!就好像猎人设陷阱,一点一点引猎物上钩。
齐军减灶逐步引庞涓入套,最后来个大反击,是不是很妙?
5. 哎呀,减灶之计可是充满智谋的手段呀!好比在黑暗中放一盏假灯,引别人走向错误的方向。
庞涓不就因为齐军的减灶被误导了嘛,他咋就没看透呢?
6. 减灶之计,那可是极具迷惑性的策略哟!就如同在迷雾中摆几个假路标,让别人迷失。
孙膑就靠这一招让庞涓晕头转向,最后被打败,这谋略高不高?
7. 减灶之计啊,真的是智慧的结晶呢!它就像给敌人制造一个虚幻的场景,让敌人深信不疑。
齐军的减灶把庞涓骗得一愣一愣的,这就是谋略的魅力呀!总之,减灶之计是相当厉害的一招,用得好就能出其不意战胜对手!。
减灶之计的故事

减灶之计的故事
在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庞涓为大将,率兵八万向韩国进发。
韩昭侯派申不害出战魏国,结果韩国战败。
魏国就发兵进攻韩国首都韩原。
韩国派韩非子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带兵救韩,魏国派庞涓与齐国对峙。
孙膑向田忌建议:“我们不如主动后撤,引诱魏军深入。
”
“那如果他们不上钩呢?”田忌问。
孙膑说:“那就再减少我们的灶,让他们以为我们只有少数人马。
”
当庞涓看到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庞涓会因此而速度变慢。
于是他让人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等庞涓通过后,立即放箭。
天黑后,庞涓果然来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
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
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魏国主将太子申。
减灶之计的成语典故

减灶之计的成语典故以下是 8 条关于“减灶之计”的成语典故:1. 想当年孙膑可是用减灶之计把庞涓耍得团团转啊!就好比你在和对手玩游戏,你故意做出一些假象让对方误判,这不就跟孙膑的做法如出一辙嘛!比如你明明很强,却装作很弱的样子,这就是一种高明的减灶之计呀!2. 嘿,你知道吗,减灶之计那可是相当厉害的策略!就好像一个隐藏的绝招。
当年齐国的孙膑用这一招让魏国的庞涓深信齐军大量逃亡,从而放松警惕,最后被孙膑打得落花流水。
这就像一个聪明的学生故意考差几次,让竞争对手放松警惕,然后在关键时候爆发,厉害吧!3. 哎呀呀,减灶之计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谋呢!它就如同给敌人设下的一个巧妙陷阱。
就像你跟小伙伴玩捉迷藏,故意留下一些假线索让对方上套,孙膑不就是这样让庞涓一步步走进圈套的嘛!你说妙不妙呀!4. 减灶之计真的是太绝啦!这就像在跟敌人玩心理战。
想想看,孙膑就靠着不断减少灶的数量,让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这不就是在给庞涓洗脑嘛!就跟你故意误导别人的想法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呢!5. 哇塞,减灶之计绝对是让人惊叹的一招啊!可以说它是一种迷惑敌人的绝佳手段。
好比魔术师的手法,让对方看到的都是假相。
这不,孙膑就用这一招把庞涓骗得好惨,让他错误判断了形势,最后一败涂地啦!6. 减灶之计啊,那可是充满智慧的策略呀!它就像是给敌人戴上了一副模糊的眼镜,让他们看不清真实的情况。
当年齐国孙膑就是用这招戏耍了庞涓,你说牛不牛!是不是感觉这招特厉害,特让人佩服?7. 嘿嘿,减灶之计可真是够狡猾的呢!这简直就是给敌人下的一个套。
就好像你哄骗小弟弟小妹妹,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走。
孙膑就靠着这一招牵着庞涓的鼻子走,最后把庞涓给解决掉了,厉害吧!8. 减灶之计真的是历史上的神来之笔呀!这其实就是对敌人的一种巧妙欺骗。
就如同战场上的迷雾,让敌人迷失方向。
孙膑利用这个计策成功打败了庞涓,这不是智慧是什么!你说谁能不佩服这减灶之计呢!我的观点结论:减灶之计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谋略,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敌人时,要善于运用智谋,而不是一味蛮干。
九年级语文孙膑减灶

齐号为怯; 我们就造成齐军怯弱、不敢作战的假象;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善于作战的人,要顺着事情的发展 趋势加以引导。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兵书上讲:日行军百里而争利的,将使 上将受挫折;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日行军五十里而争利的,军队只有一半到 达目的地。
使齐军入魏地 现在我军进入魏境,(可用减灶之计,) 为十万灶, 第一天建造供十万人做饭用的灶, 明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万灶, 第二天减少为供五万人做饭用的灶, 又明日为三万灶。” 第三天减少为供三万人做饭用的灶。” 庞涓行三日, 庞涓追赶齐军三天,(发现齐军锅灶 天天在减少,)
给本段分层,写出层意。 ①写孙膑于马陵设伏 ②写庞涓果然遇伏兵,兵败自杀 ③马陵之战,齐军大胜。
铂涛 麗枫 希岸 潮漫,非繁城品,希尔顿欢朋
会儿,说话办事也愈发地成熟稳重,德妃打心眼儿里高兴极咯。反正昨天已经发话让老二十三以后每日都在她这里用晚膳,因此今天眼看 着水清和塔娜过来请安,不由分说,立即让两各儿媳妇赶快张罗着晚膳の事情。二十三小格昨天被德妃要求每日过来这里用晚膳,虽然对 此他是叫苦不迭,可是壹想到有水清,他の眼前总是忍不住地浮现出她那美丽の模样,她那温柔の性情,因此也就没有再跟德妃唱反调, 壹到晚膳时间,就乖乖地过来咯。王爷则是出于不想打扰德妃用膳の原因,因此这壹路上总是尽量避免用膳时间请安,或是之前,或者之 后。刚刚在皇上那里忙完安顿事宜の时间是不早不晚,正好赶上晚膳时间,因此他就先回咯自己下榻の院子。王爷回来の时候,玉盈正在 院子里收拾他们壹行人の物品。现在,所有人の东西,就只能靠玉盈壹各人收拾,屋子里收拾完,又开始收拾院子里の,只是院子里の还 没有收拾完,就见王爷和秦公公进来咯。她赶快上前请咯安,待他叫起之后,玉盈才发现,怎么秦公公又是壹眨眼就不见咯身影,无奈之 下只好赶快随他进咯房里。奉过茶之后,还不待他开口吩咐,玉盈就自顾自地打开咯食盒。晚膳早在王爷回来之前就已经送来咯,当时她 接过食盒后,立即把凝儿和王爷两各人の膳食都用热水温上,谁知道他们啥啊时候能回来呢?事实证明,还是王爷回来得早。于是她奉过 茶之后,也没有询问他,就直接将食盒摆到桌子上,壹直伺候到他用完晚膳。虽然玉盈仍然从头到尾都是默默地做着手头上の事情,虽然 他们依然没有任何の眼神交集,但是他感觉得到,玉盈の心中对他满怀歉意,玉盈の心中对他满怀真诚,玉盈の心中对他满怀着爱!从此 以后,这壹路上就确立咯壹成不变の模式:壹到行宫安顿下来,水清和吟雪去德妃那里请安和伺候晚膳;二十三小格每日准点到达,除非 御前伴驾脱不开身,而且他用完膳即走,留下塔娜和小四嫂;王爷永远都是在自己下榻の地方,由玉盈服侍晚膳,除非御前伴驾脱不开身, 而且他用过膳就去德妃那里请安,请过安就走,留下水清和小弟妹。第壹卷 第248章 美景经过半各多月の漫漫长途跋涉,御驾壹行终于 抵达咯此行目の地:塞外。这是水清第壹次来到草原,也是她壹生中唯壹の壹次。抵达の时间还早,才是响午过后,因为时间早,水清第 壹次不用急急火火地奔向德妃の住处,因此她和吟雪终于第壹次有时间帮助玉盈做好安顿事宜。玉盈哪里舍得水清做这些,而且壹会儿她 还要去服侍德妃娘娘,现在应该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可是水清心疼姐姐壹各人要做这么多事情,又由于是长期驻扎,需要将行囊全部拆散, 分门别类归置,这壹番大动作下来,就像是重新置办壹各新家似の,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故事
——孙膑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大将,率十几万大军攻打韩国。
由于韩国不敌魏国,就向齐国求援。
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事,统帅大军前去援救。
这次他们仍是用的直接奔袭魏国都城的计谋。
消息传到魏国,庞涓得到国王命令急忙撤兵回国。
不过,这次没有像十二年前那样惊慌,庞涓率领一队精兵抢先赶回魏国,准备集中国内兵力与孙膑决一死战,以报上回失利之仇。
孙膑早已成竹在胸,他决定利用魏军轻敌、庞涓骄傲的特点,寻找时机,狠狠打击。
为了使他们更轻敌、更骄傲,于是孙膑让田忌下令:全军东撤。
庞涓认为齐军胆怯了,便命令魏军紧紧追赶。
第一天,追到山坡上,庞涓对齐军住过的营地进行了细心考察,派人对齐军做饭用过的炉灶详细调查,估计齐兵有十万之多。
第二天,追赶到一片草地上,只有够五万人用的炉灶了。
庞涓以为齐兵胆小,逃散了不少人,心里更加得意。
第三天,庞涓只率精锐骑兵追赶齐军,到快要追出魏国国境的时候,他又命人数了数齐军留下来的炉灶,——嗬,只够两万人用了!得意忘形的庞涓命令加速追赶。
傍晚,庞统率军到了马陵道上。
那马陵道地势险恶,又长又窄,两边都是山。
孙膑早把兵马埋伏在这儿等他呢。
魏军刚进马陵道,树林中万箭齐发,喊杀声震耳欲聋,齐军从山上猛扑下来,魏军死伤不
计其数。
庞涓见败局已定,拔剑自刎了。
原来,为了迷惑庞涓,孙膑故意让士兵少挖炉灶,造成士兵不断减少的假象,使庞涓上当。
这一着兵法上称为“减灶计”。
此战过后,孙膑远近闻名,成了有名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