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823环境学概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7 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满分:150 分一、考试性质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学术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培养目标(一) 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沿,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二) 具备较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一)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考试内容1.《环境综合》《环境综合》涉及环境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环境化学及环境生物学基础,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利用及保护,典型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对策。

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等内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对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学概论1)环境学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2)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3)环境学基本概念,环境学的一般规律,利用环境学的原理解决环境问题;4)世界及我国能源问题,新型能源类型及特点,利用环境生物学原理解决能源问题。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编码:1203302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6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时数:36 学分数:2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订日期:2006 年执笔者:林媚珍审核者:谢献春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通过较为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教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帮助学生较为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保护环境和参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教学目标包括:1.增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环境伦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帮助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要求:1.了解全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2.掌握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3.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施进展;4.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并尽可能采取行动;(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授课课时为100%。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参考资料:①李训贵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

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333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说明:本《大纲》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由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等教授编写,教育心理学部分由西南大学张大均、郭成教授编写,中国教育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编写,外国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和王晨副教授编写】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辽宁大学820 管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辽宁大学820 管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1.领导者权力体系的来源与构成 2.早期领导理论 3.领导的权变理论 4.领导的最新观点 十五、控制 1.控制的内涵 2.控制的主要内容 3.控制的类型及其优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20
科目名称:管理学
满分:150 分
一、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内涵 2.管理职能 3.管理角色 4.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关系 5.组织及特征 6.职责和职权 7.管理和领导的联系与区别 二、管理理论 1.管理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 3.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4.定量方法理论 5.组织行为理论 6.系统论 7.权变理论 8.管理理论当前的问题 三、组织文化环境
3.公司业务组合分析中的 BCG 矩阵法 4.业务层战略 5.波特五力模型 6.核心竞争力 7.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的关系 八、组织结构与设计 1.组织结构 2.影响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因素 3.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异同 4.指挥链 5.传统的组织设计 6.现代的组织设计 7.项目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的异同 九、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沟通 2.沟通障碍 3.跨部门沟通的方法 十、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规划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4.绩效评估方法
5.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 十一、变革与创新管理 1.变革的两种力量 2.变革过程的两种观点 3.管理变革的方法 4.创造与创新 5.管理者如何减缓员工压力 十二、群体和团队 1.群体的发展阶段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关于冲突的不同观点 4.团队 5.工作团队的类型 6.如何管理高效率团队 十三、激励 1.动机 2.早期动机理论 3.当代动机理论 4.如何激励员工 5.职务设计选择 6.工作特征模型 十四、领导
1.组织文化及评价 2.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4.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5.利益相关者及其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四、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 2.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3.管理的绿色化 4.共享价值观 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五、制定决策 1.决策假设的前提 2.决策制定的过程 3.决策风格 4.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 六、计划的基础 1.计划 2.区别传统的目标设立与目标管理 七、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 2.管理者如何选择企业战略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38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38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8 科目名称: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满分:150 分文学概论部分考试大纲(75分)导论: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2、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三、文学的性质1、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2、文学是审美的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四、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第三编文学活动的构成五、文学创作1、文学创作过程2、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3、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六、文学作品1、文学作品的语言2、文学作品的形象3、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文学作品的意蕴5、文学作品的体裁七、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的构成2、文学接受的过程3、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八、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3、文学批评实践第四编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九、文学的历史演变1、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2、文学的历史发展3、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十、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外国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够运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念去理解、评价、分析、吸纳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实绩;运用正确的阐释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

二、考试的内容(一)了解外国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1.史诗、抒情诗、十四行诗等诗歌文体2.悲剧、喜剧等戏剧文体3.小说等非表演性叙事文体4.具体到各文学发展阶段的细分文类(二)从古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的文学风貌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状况2. 各国家区域代表性的文学发展特征2.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文学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突出贡献3.各国家区域历时性社会历史文化状况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三)重要作家、文学文本和文学流派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文本及艺术特征2.重要文本、重要文体的产生时代、主要艺术手法、结构特征、形象塑造、观念表达的状况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人员构成、代表文本、影响及流变(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3.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理论支撑、主要贡献4. 叙事性文本的叙事特征5. 人物塑造、观念表达的独特性(五)文学思想与批评1.重要作家、理论家的文学思想与主张,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史论科目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史论科目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硕士考试大纲签字:学院公章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史论科目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810外国设计史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设计史的对象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影响第三章“新艺术”运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第六章包豪斯包豪斯成立的宗旨及奠基人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第八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九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712中国设计史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设计原始社会的石器工艺、彩陶工艺第二章先秦的工艺设计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先秦青铜器的特点第三章秦汉的工艺设计秦代的铜器工艺,汉代的染织工艺、砖瓦、漆器工艺第四章六朝的工艺设计六朝的青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第五章隋唐的工艺设计隋代工艺设计综述,唐三彩工艺,唐代的染织工艺、金银器工艺第六章宋代的工艺设计宋瓷、辽瓷的特点,宋代工艺设计综述第七章元代的工艺设计元代青花瓷器工艺,元代工艺设计综述第八章明代的工艺设计明代家具的特点,明代的景泰蓝工艺、陶瓷工艺第九章清代的工艺设计清代的画珐琅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综述一、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二、中国古代金属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古代染织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设计学概论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835011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32学时)总学分:2学分课程类型:选修(限选)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以生态学为基础,介绍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影响,旨在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以下内容:1.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发展。

2.生态学、生态平衡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4.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5.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及防治技术与措施。

7.物理性污染与防治。

8.环境标准、环境管理、环境法的内容、意义和原则。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主要通过课堂的讲授,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环境专业(专科、本科)学生的使用。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环境概论,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科学。

重点: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难点:环境科学。

§1-1 环境概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1-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由来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3 环境科学习题:由教师选编。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生态学定义,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生态平衡,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重点: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2-1 概述§2-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3 生态系统的功能§2-4 生态平衡§2-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习题:由教师选编。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院835心理健康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院835心理健康教育

835《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教育硕士制订单位: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3.应用:(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一.考核知识点1.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准2. 许又新心理健康的标准3. 郭念锋心理健康的标准4. 心理不健康的类型5.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6. 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二.考核要求1.识记:(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准2.领会:(1)许又新心理健康的标准3. 应用:(1)郭念锋心理健康的标准(2)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3)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第三章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考核知识点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2.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3. 心理异常的标准二.考核要求1.识记:(1)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2.领会:(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3. 应用:(1)心理异常的标准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技巧一.考核知识点1.参与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应用:(1)参与性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测验工具一.考核知识点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二.考核要求1.应用:(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疗法一.考核知识点1.行为主义疗法2.精神分析疗法3.人本主义疗法4.认知疗法二. 考核要求1.识记:(1)行为主义疗法(2)精神分析疗法(3)人本主义疗法(4)认知疗法2.领会:精神分析疗法3.应用:(1)行为主义疗法(2)人本主义疗法(3)认知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23《环境学概论》考试大纲2019年8月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科目设立目的
《环境学概论》科目考试是为高等院校招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环境科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察主要知识点
(一)环境学基本知识
1.大气环境污染基本概念、类型与污染机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2.水环境污染基本概念、类型与污染机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3.土壤环境污染基本概念、类型与污染机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4.固废污染基本概念、类型与污染过程和综合污染防治措施。

(二)环境评价方法与模型
1.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与基本方法。

2.构建区域评价模型,进行区域环境评价与分析。

(三)环境规划原理、方法与应用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在区域环境现状分析基础上,进行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四)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1.综合运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解释并分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与决策等。

2.综合运用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解释并分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水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与决策等。

3.综合运用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解释并分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
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与决策等。

4.综合运用固体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解释并分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固体污染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与决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