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 第五节 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声的利用教案

声的利用教案
【学生】:1—7是利用声传递信息;8—9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教师】:同学们知道蝙蝠、声呐、B超……是怎样工作的吗?
(课件演示:一、声能传递信息。)(视频演示:蝙蝠。)
【教师】:蝙蝠发现障碍物和昆虫的“绝技”是什么呢?
【学生】:回声定位。(回声定位。)
【学生活动】:利用声呐(超声波)测距。
学生甲表演:障碍物(不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小白兔乖乖》片段。
【教师】:小白兔是利用什么来辨别是不是妈妈?
【学生】:利用声音。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探索:
(1)、探索学习声的利用
【教师】: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活动3、老师忘记了把手机放哪里了,同学们,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帮老师找到吗?
活动4、这是一个声控开关和灯泡连接,怎样才能使这个灯泡亮起来?
【教师】:以上事例中,都表明了声能传递信息。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的还有……
(视频演示: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教师】:仔细观察身边的事情,你会发现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还有……?
《第五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2、学科:物理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28~31页的内容
教学课题:《声的利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5节内容。
执教教师:抚州市实验学校万海际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声的利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5节内容。
学生乙表演:潜水艇
老师指挥:学生乙(靠近或远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五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五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声的利用》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波获得的信息在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中的应用;2.认识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难点: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认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水槽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竞赛学习——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师生归纳课时按排:1课时一、教学情景导入:同学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看多媒体影片)1.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医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情况。

3.回声——水手在雾航时判断悬崖的距离。

4.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和发现目标。

回声定位。

5.声纳——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的时间长短确定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6.B超——确定胎儿的发育状况。

二、声与能量(看多媒体影片)把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

——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1.演示:声波能传递能量吗?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

财长火焰敲皮膜,火焰会摆动吗?结论: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波)①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②除去人体内的结石③检测钢板是否有缺陷,并控制生产。

三、科学世界我国古代建立师的杰作——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建成的。

四、布置作业P30动手动脑学物理。

1,2五、板书设计第五声声的利用一.声音与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二、声与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

应用(超声波)①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②除去人体内的结石③检测钢板是否有缺陷,并控制生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 说课稿

《声的利用》 说课稿

1。

5《声的利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五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

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

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教法﹙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考虑到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擂台赛式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二﹚自主探究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法,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声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声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3.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的特征。

4.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声的产生和传播。

2.不同声音的特征和利用。

三、教学难点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2.声音反射和吸收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录音设备。

3.实验器材:鸣响弦、音叉、音叉支架、共振木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随机的声音录音,让学生认真聆听,然后询问学生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以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声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声的定义,即声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空气中的声压波的传播,是一种机械波。

•引导学生讨论声的特点,如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声速和频率的关系等。

3. 声的产生和传播(20分钟)•通过实验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教师使用鸣响弦演示拉紧和松弛弦使其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介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包括传播的直线性和不受空间障碍的限制。

4. 声音的特征(20分钟)•通过实验和听力训练,让学生分辨不同声音的特征,如音调、音量和音色。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音调、音量和音色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归纳。

5. 声音的利用(2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的放大、传输和录制等。

•根据实际示范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声音的利用,如扩音器、电话、录音机等的原理和应用。

6. 小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点和利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设计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特点和利用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声音的实验报告,体现他们对声音产生、传播和利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声音的特点和利用。

2.收集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应用实例。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声音的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声音的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5《声音的利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年级:八时间:xx 9 12内容:五声音的利用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声音的应用,声与能量的关系三【预习导航】1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高于___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

2人耳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好、___ __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3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

(声速取340 m/s)5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 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6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____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7 扔入水中的石块荡起水波,巨大的爆炸声音震碎玻璃等现象都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8.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9 利用声纳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由声纳的发射器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共用的时间为6 s,则海水深度为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四【教学过程】一声与信息1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的利用》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的利用》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的利用》教案2.3声的利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教学难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导入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讲解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练习用超声侧位议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受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拓展阅读书p40科学世界,让学生讨论关于天坛回音的道理课堂练习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A.“B超”声波的频率很高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第1题图2.在蝙蝠的某次捕食过程中,从其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昆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用时0.2s,如图所示,则昆虫与蝙蝠之间的距离约为( ) 第2题图A.680mB.340mC.68mD.34m3.下面是小丽物理笔记中记录的内容,其中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C.小强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5.“惊弓之鸟”中,大雁根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出弓弦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一种叫“声波炮”的新型武器,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高强度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声还刺耳.“声波炮”能震慑海盗,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板书设计:2.3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蝙蝠用超声波发现昆虫、汽车用倒车雷达来定位二、声与能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机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教学案例与设计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教学案例与设计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教学案例与设计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学习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学习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具与媒体图片、录像等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

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 人类的交谈声;B. 隆隆的雷声;C. 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

②播放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

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 动物的交谈声。

B. 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物理第五节声的利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活动与探究
1、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找一个硬纸筒(直径约3-5cm),在一个同学平静时和运动后做如下检测:将纸筒的一端抵在心脏部位,另一端抵在耳边。

听一听人的心脏在平静时和运动后的跳动有什么不同。

实验二:找一张有强烈节奏歌曲或乐曲的光盘,放在VCD机中,开大音量,将一张薄纸片放在喇叭前,观察纸片的情况。

2、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通过纸筒听到的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心跳,为什么能判定人的运动的剧烈程度?这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
b.实验二中放在音量较大的喇叭前的纸片有什么样的反映?这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
基础训练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
就知道上课了。

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这时人与障
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

(声速取340 m/s)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
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实验题
小明和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他们兴奋地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声。

爱动脑的小明想测出他们所在的地方与对面山崖的距离。

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小明应怎样做最为简单?
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
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

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

次声波的波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

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挡住次声波。

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桥梁、高大的楼群震烈甚至押运。

此外,当人“听到”“2-10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

其中5Hz的
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五脏破裂。

通过这篇文章,请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规律(最少2条)
声呐的发明与利用
1912年英国大商船“泰坦尼克号”在赴美国的途中,发生了与冰山相撞后沉没的悲剧,在落水的1500多人中,仅有6人幸免遇难,这次大的海难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了寻找沉船,美国科学家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测量水下目标的回声探测仪,用它在船上发出声波,然后用仪器接收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测量发出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时间,根据水中的声速就可以计算障碍物的距离和海的深浅,第一台回声探测仪于1941年成功地发现了3km以外的冰山,实际上这就是现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海洋开发事业的声呐装置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潜水艇击沉了协约国大量战舰、船只,几乎中断了横跨大西洋的海上运输线,当时潜水艇在水下,水面上的船只或军舰看不见也摸不着潜水艇,只能被动挨打,潜水艇一时横行无敌,于是利用水声设备搜寻潜水艇和水雷就成了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等人研究并造出了第一部主动式声呐,1918年在地中海首次接收到3km以外的潜水艇的回波(这种声呐可以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音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回波,接收回波后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的方位
和距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声呐更趋完善,战争结束以后,人们将声呐应用在渔业和探测地下油矿方面,为生产服务。

第五节声的利用答案
1.声音能传递信息 2。

17 3。

摇摆声波能传递能量 4。

C 5。

D 6。

A 7。

A 实验题提示:小明只要对着山崖大喊一声,同时用手表记下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就可用s=vt/2计算出所要测的距离(v约为340m/s)26313 66C9 曉33541 8305 茅,35158 8956 襖23996 5DBC 嶼37837 93CD 鏍226228 6674 晴Q\}637922 9422 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