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整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思考
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会不一样?
123 4
没用同一只手量。 每一拃的长度不一样。 首尾相连时有空隙。
手指长度不同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手作为标 准物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由 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
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
每一拃的标准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 准确知道测量的结果。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长度时不能直观地比较两种物体
的长短。 2. 预测能够帮助我们加快测量速度。
( √) ( √)
课后习题
二、选择题 选择( D )测量物体长度时比较准确。
A
B
C
D
聚焦
怎样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
我们用10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 体,可以直接测量吗?
探索
纸带
我们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 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不同点可能有 材质不同(纸带是软的、易断裂,有的尺子是硬的) 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 纸带的 0 刻度可能未标 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 数字标记方法不同 ……
判断题
1.测量纸带能够弯曲。
(√)
2.测量纸带不能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
3.只用小立方体,就能测出小桶边沿的长度。( × )
探索
比较 测量纸带和尺子
用直尺测量橡皮的长度
对齐起点 (0刻度)
对齐终点 (读出数字)
科学阅读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小结
尺子和测量纸带共同点 都有 0 刻度 (测量起点) 标记线的间距等长 (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 标记线重复出现 (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 数字标记 (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能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测量。能根据高度和长度给物体排序。
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一、梳理每一课主要知识
1在观察中比较
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
我们应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的?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
2起点和终点
在纸蛙跳远比赛中,你是怎样比较远近的?
3.这是因为老师的手比我们的大,他的每拃也比我们长。就是说长度单位的长度值不相同造成的
科学
我们的生活需要比较和测量,比较和测量需要测量工具,我们要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要与人合作,互相比较,互相学习。
1.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大小
2.起点、终点
3.大拇指、中指
4.卷尺、直尺、软尺、卡尺
5.毫米
7.√
8.√
9.√
10.√
11.×
12.√
1.直尺,卷尺,皮尺,测量长度
2.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
8、用物体当测量工具比“拃”要准确些。
9、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10、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11、测量长度只能用尺子。
12、使用相同物体测量和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简答
1、你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
2、说说你是如何做测量纸带的?
三.总结。
2、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三.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我们对植物要多观察,多研究。了解它们的特点,了解它们需要什么。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参考答案:
1.茎、叶
2.摸、听、闻、尝
3.阳光、水分、空气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材料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材料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物体的性质1.1 物体的外形特点- 物体的外形可以是圆的、方的、长的等等。

- 不同物体的外形特点可以用来进行分类。

1.2 物体的颜色特点- 物体的颜色可以是红的、蓝的、绿的等等。

- 不同物体的颜色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辨识。

1.3 物体的质地特点- 物体的质地可以是硬的、软的、粗糙的等等。

- 不同物体的质地特点会影响我们的触感。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物体2.1 动物和植物- 动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如猫、狗、鸟等。

- 植物是指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如树、花、草等。

-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特点来判断它是属于动物还是植物。

2.2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物体,如书桌、椅子、衣服等。

- 这些物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它们来认识和运用。

第三单元:物体的材质3.1 物体的材质分类- 物体的材质可以分为金属、塑料、布料、木材等。

- 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3.2 物体材质与外形的关系- 物体的外形和材质有一定的关系。

- 材质的不同可以影响物体的外形特点。

第四单元:简单的机械设备4.1 杠杆- 杠杆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一种简单机械设备,如钳子、铲子等。

- 杠杆可以用来放大力量,使我们更容易完成一些工作。

4.2 滑轮- 滑轮是利用滑轮原理设计的一种简单机械设备,如吊车、绳索等。

- 滑轮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我们更方便地进行工作。

以上内容为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材料,总结了不同物体的性质、日常物体的特点、物体的材质分类以及简单的机械设备的原理和用途。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周围约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向日、玉米、芦苇、菊花、竹子、柳树等。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

区分植物与非植物:塑料花不是植物,因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组成结构不同,气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长期保持一种形态,不会生长,不会繁殖,不会死亡,没有生命。

2.观蔡植物观察方法: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等方法观察物。

描述植物:可以根据植物的颜色、大小、形状、软硬、气味等方面描述植物,植物的结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个体差异:同一种植物的高度、茎的数星、叶子的数量也会有少许差别。

3.植物长在哪里生长地点:植物长在水里(池、小河、湖泊)、土里(山上、田里、花盆)。

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空气、养分等,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氧气、水、养分等。

4.给植物画张“像”绘画要求:先观察植物的特点,再给植物画张“像”,写出它的名称,画出它长在哪里、它的样子和特点。

记录方式: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要实事求是,一边看一边画,从整体到局部,尽量画得真实。

5.植物的变化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变大、长出叶片、开花结果等。

养护要点:照两植物时要轻浇水、晒太阳、多通风、有耐心、多观察、记录。

6.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注意事项: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要小心、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

常见植物举例:常见的蔬菜有白菜、萝卜、土豆、香菇、大蒜、南瓜、茄子、豌豆等;常见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西瓜、草莓、桃了、橘了、葡萄等。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我们的身体身体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组成。

认识身体器官: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巴、手等都是身体的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2.发现生长身体的生长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生长,比如身高变高、体重增加、衣服尺码变大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能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测量。能根据高度和长度给物体排序。
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一、梳理每一课主要知识
1在观察中比较
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
我们应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的?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
2起点和终点
在纸蛙跳远比赛中,你是怎样比较远近的?
8、用物体当测量工具比“拃”要准确些。
9、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10、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11、测量长度只能用尺子。
12、使用相同物体测量和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简答
1、你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
2、说说你是如何做测量纸带的?
三.总结。
教材
第一单元复习




知道植物都有根茎叶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
能用各种感官观察植物,能用语言、画图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梳理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完成有关习题。
一、梳理每一课主要知识
1我们知道的植物
(1)请说出常见的几种植物。
3.这是因为老师的手比我们的大,他的每拃也比我们长。就是说长度单位的长度值不相同造成的
科学
(2)为什么塑料花不是植物?
(3)狗尾草能长在水里吗?
2观察一棵植物
怎样观察一棵植物?
要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
出示一盆菊花,观察后描述。
画一棵植物,要画出根茎叶。
3观察叶
出示各种叶的图片,说出是什么树叶?书本11页

2020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2020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2020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先要选择。

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

了解温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了解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梳理本单元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完成有关题。

一、复每一课主要知识1比较和测量1)什么是比较?为什么需要比较?2)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3)测量的要素有哪些?测量单位的选择有什么要求?2测量长度和重量1)什么是长度?怎样测量长度?2)什么是重量?怎样测量重量?3)什么是体积?怎样测量体积?3温度和时间的测量1)什么是温度?怎样测量温度?2)什么是时间?怎样测量时间?4加法和减法1)什么是加法?怎样进行加法运算?2)什么是减法?怎样进行减法运算?二、完成题参考答案:填空1、比较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不同2、测量是用标准单位来度量物体的,它是为了得到物体的。

2.大小3、测量的要素有起点、终点和。

3.单位4、长度的单位有、分米、厘米。

4.米、千米、毫米5、重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

5.吨、斤6、时间的单位有、分、秒。

6.小时、分钟7、加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

7.和8、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求它们的。

8.差判断1、比较的目的是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2、测量的要素有起点、终点和测量单位。

2.√3、长度的单位有米、千米、吨。

3.×4、重量的单位有千克、克、毫克。

4.√5、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

5.√6、加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和。

6.√7、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求它们的差。

7.√简答1、测量的要素有哪些?测量单位的选择有什么要求?2、什么是加法?怎样进行加法运算?三.总结。

比较和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事物。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华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桂花树、狗尾草、青菜、萝卜)等。

2.塑料花(不是)植物。

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观察植物时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

3.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三课《观察叶》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3.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械树叶像(手掌)。

第四课《这是谁的叶》1.叶是多种多样的。

⒉.辨别植物的叶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观察,其中最主要是从(形状)进行辨别。

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2.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

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1.在观察植物时,想要了解叶的气味可以用(鼻子)观察。

2.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可以带上(放大镜、记录夹、笔)等工具。

3.在校园里观察时,我们不拔起和不采摘植物,做到(不伤害)植物。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

2.我们从(长短、高矮、宽窄)等方面观察和比较物体。

3.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课《起点和终点》1.青蛙跳远比赛,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

3.(比较和测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第三课《用手来测量》1.一扢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2.不同人一推的长度往往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挥的长度也会有(变化)。

3.用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推一拆要(相连)。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比如橡皮、小棒、回形针等。

⒉.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植物(一)我们知道的植物1、我们周围有很多植物,花草树木都是植物。

2、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会生长、会变化。

(二)观察一棵植物1、可以用眼睛看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鼻子闻植物的气味;用手摸植物的软硬、光滑程度等。

2、一棵植物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

(三)观察叶1、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2、叶的颜色也有不同,有绿色、黄色、红色等。

3、叶是有生命的,它会从小小的芽慢慢长大,然后变老、变黄,最后掉落。

(四)这是谁的叶1、不同植物的叶,形状、大小、颜色等都不一样。

2、通过观察叶的形状、边缘、叶脉等特征,可以分辨出是哪种植物的叶。

(五)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会生长,会长高、长大。

2、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才能生长。

3、植物会开花结果,繁殖后代,这些都说明植物是“活”的。

二、比较与测量(一)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特征,可以进行比较。

2、比较的时候要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

(二)起点和终点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2、可以用小方块、回形针等作为测量工具。

(三)用手来测量1、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但是用手测量不够准确,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

(四)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选择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测量结果更容易比较。

2、测量的物体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的物体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五)用相同的物体测量1、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更准确。

2、测量时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三、我们周围的物体(一)观察物体1、可以通过看、闻、摸等方法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等特征。

2、常见的物体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谁轻谁重1、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

2、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重,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三)认识物体的形状1、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
一、我们知道的植物
1.植物分布范围很广,有的生长在陆地上,有的生长在水里。

2.植物多种多样的,有的高,有的矮。

3.塑料花不是植物,因为和真的植物相比,它的组成结构不同,气味不同,手感不同,而且它长期保持一种形态,不会生长,不会繁殖,不会死亡,没有生命......
4.种植植物的方法多样,有的植物适合土培,有的植物适合水培,也有的两种都可以。

5.种植植物要坚持观察、按时记录。

二、观察一棵植物
1.可以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如:用眼睛看植物各结构的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等,用鼻子闻植物的气味,用手摸植物外表是否光滑、是否干燥、是软是硬......
2.物具有根、茎、吐等结构。

3.同一种植物的高度、茎的数量、叶子的数量也会有少许差别。

4.用画图法记录植物时,要实事求是,一边看一边画,从整体到局部,尽量画得真实
三、观察叶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叶具有叶柄、叶片、叶脉等结构。

3.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同一棵植物同一枝条上的叶也会有不同。

4.部分常见叶的部分特征:
银杏叶是黄/绿色的,像小扇子,叶片通常比手掌小,叶脉呈放射状。

松叶是绿色的,针状,细细小小的。

枫树叶是绿/黄/橙/红色的,像手掌,叶片和手掌大小差不多。

槭树叶是绿/红色的,像手掌,一般比枫树叶小,叶裂比枫树叶多。

四、这是谁的叶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不同种的叶具有不同的特征。

2.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时,可以从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去比较。

当一个特征比较接近时,需要再看另一个特征,这是比较的一种方法。

3.最好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叶,不要伤害植物,要爱护它们,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

五、植物是“活”的吗
1.植物是“活”的,即有生命的。

因为植物会发芽、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会死亡;
因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营养等一定的生长条件;
因为植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我们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

六、校园里的植物
1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3.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5.一些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木樨(桂花)、侧柏、银杏、槭树、竹子、三叶草、鸡冠花、迎春、月季、丁香、栀子花、绣球花、凌霄、紫藤、睡莲、......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一、在观察中比较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使用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将恐龙放在同一平面上,用同一起点比较高度、比较长短,会比较公平和准确。

4.恐龙模型排序方法: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胖到瘦、从头大到头小、.....
二、起点和终点
1.共同的起点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是起跳点(即起点)到落地点(即终点)之间的距离。

4.通过比较纸蛙跳远的距离,我们可以知道哪只纸蛙哪次跳得最远。

三、用手来测量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使比较更准确。

2.用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如用手、脚、步等测量。

3.“一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间的最大距离。

测量时从起点开始,每一拃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4.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可以化垂直的测量为水平的测量,让测量更方便也更准确
5.用手测量尽管比较方便,但因为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所以“拃”的长短不同,进而导致测量相同物体的结果不够准确,难以交流和比较。

四、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生活中许多物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回形针、小棒、橡皮、立方体等。

2.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测量物体长度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一般不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基本相同,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4.用不同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用同一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

5.用固定长度的物体(如橡皮、立方体等)比用不固定长度的物体(如:手)测量能产生更准确、一致的结果,更便于结果的比较和信息的交流。

五、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结果更准确、一致、可比较。

2.选择用小立方体测量的理由:小立方体单位小,容易首尾连接,测量准确性高;可以堆叠,直接测量物体的高度;小立方体每一条边长度都相同,能多个单位随意连在一起,组合成较长的工具--小立方体组,方便测量长的物体;十个一组方便计数。

3.通过积累测量经验,与已测结果进行比较,预测新的物体长度时会更准确。

4.人们通过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具。

六、做一个测量纸带
1.小立方体组测量小桶这样圆形物体一圈的长度不方便也不准确,可以做一条测量纸带来测量。

2.测量纸带的制作方法:
(1)小立方体组首尾相连放在纸上,印出方格带;
(2)剪下方格带若干条;
(3)首尾相连粘贴各条方格带,方格和方格之间不留空隙,粘成一条直线;
(4)在方格竖线下从0开始依次标记数字;
(5)试测调整。

3.测量纸带的使用方法:
(1)0刻度线对准测量起点;
(2)紧贴被测物体要测量的位置,围绕一圈或者铺平整;
(3)在终点位置平视读数。

4.测量纸带的优点:
测量数据误差较小,具有较高准确性;能测量小桶这样的圆形物体一周的长度;能测量很长的物体长度;可以折叠,很轻便,携带和使用方便......
七、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都有数字;都有格子;都有起点和终点;······
2.测量纸带和尺子的不同点:
(1)材质不同,测量纸带纸做的,易折易破,尺子一般塑
料做的,比较牢固;
(2)格子大小不同,测量纸带一格大小不确定,尺子一大格1厘米,一小格1毫米;
(3)长度不同,测量纸带想接多长就多长,尺子一般有确定的长度......
3.尺子的使用方法:
(1)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段对齐;
(2)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端对应的刻度。

4.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常用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 使用相同标准单位,使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