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牛津上海版

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治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治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上海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身边的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而成的。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pH值可以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可溶的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而不可溶的物质则不能。

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除了水,还有其他常用的溶剂,例如酒精、汽油等。

不同的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

酸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使植物死亡、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以及引起呼吸道疾病。

金属与酸有不同的反应情况。

例如,镁会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铜不会发生反应,可以用来制作导线。

要检验氢气,可以点燃一根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

如果在白纸上滴上浓硫酸,白纸会炭化、变黑、变焦。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产生电流。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我们可以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并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1.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形成了溶液。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

pH值的范围是从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溶的物质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可溶的物质则指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11.碘可以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以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12.pH试纸是一种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13.使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可得到溶液的pH值。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 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 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 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这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16.酸雨会带来以下危害:a) 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b) 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 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 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索引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索引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家百(2021.03.07)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测试)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测试)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C.D.A.B.2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节准焦螺旋B.缩小光圈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D.把低倍镜换用高倍镜3 . 两人从北极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20°E和20°W向南匀速前进,产生的情况是()A.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B.他们不会相遇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他们之间距离先变小后又变大4 . 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5 .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A.大熊猫B.机器人C.电脑D.月亮6 .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

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7 .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A.AB.BC.CD.D8 .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化学变化9 . “沾衣欲湿杏花雨”“气蒸云梦泽”这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A.降水和蒸发B.降水和蒸腾C.蒸发和降水D.水汽输送和降水10 . 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11 . 科学并不神秘,留意生活中一些现象,并根据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蛙有冬眠习性B.鸟类都有冬眠习性C.许多昆虫有蜕皮现象D.冬天的昆虫数量比夏天要少12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间教室的体积是20立方米B.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千克C.科学课本的长度约为100分米D.人的正常体温为38℃13 . 用托盘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正确的方法是A.取质量为m的铜块加上一枚大头针,称量可得B.取一枚大头针,用游码称量即可得C.取30枚大头针称得总质量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计算出D.无法测出14 . 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道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道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液体)组成。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如食盐、硫酸铜。

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粉笔屑。

丙酮是可溶解的,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但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但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有对照组和控制变量。

5.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除了水以外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6.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溶剂有酒精、汽油,而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酸红碱蓝)。

8.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无碱红)。

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是由英国化学家XXX完成的。

9.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

pH〈7时,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7时,溶液呈中性(黄绿色);pH〉7时,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胃液→醋、柚子→橙、柠檬汁、醋酸→汽水、啤酒→食盐水、马铃薯、鲜奶→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蛋→肥皂水、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0.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碱性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2.当雨水pH〈5.6时,称为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 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液体)2.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 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如食盐、硫酸铜。

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粉笔屑。

丙酮是可溶解的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设计实验时注意:A要有对照组B控制变量5.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除水以外的溶剂有酒精、汽油。

6. 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是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酸红碱蓝)8.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酸无碱红)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9. 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

pH〈7,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

pH=7,溶液呈中性(黄绿色)。

pH〉7,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

pH越小,酸性越强。

pH越大,碱性越强。

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T柠檬、胃液T醋、柚子T橙、柠檬汁、醋酸T汽水、啤酒T食盐水、马铃薯、鲜奶T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T蛋T 肥皂水、苏打水T牙膏T氨水T清洁剂T去污液T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0. 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 碱性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2. 雨水pH〈5.6时称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硫酸由人排放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炭、石油等燃料)转化而成;硝酸由氮氧化物(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转化而成。

酸雨是由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引起的。

13. 在稀硫酸和稀硝酸中的幼苗枯萎,证明酸雨会幼苗的正常生长。

14. 酸雨的危害:植物死亡、刺激人的皮肤、有石料和金属有腐蚀作用。

15. 稀盐酸有腐蚀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酸与镁反应最剧烈,与锌反应较快,与铁反应缓慢,与铜不反应。

镁〉锌〉铁〉铜16. 检测氢气的方法是:点燃气体会发出“噗”的爆炸声。

17. 稀盐酸与非金属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女口:碳酸钙粉末或大理石颗粒与稀盐酸反应。

检测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会出现浑浊。

18. 把酸碱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若不慎将酸碱溶液滴在皮肤上,要先用水冲洗。

第九章:电力与电信电能转变为热能的有:取暖器、电炉等。

电能转变为动能的有 :电风扇、电动机等。

电能转变为光能的有 电灯、电视机等。

电路在某处断开,无电流通过称为断路。

灯泡不会发光的电路成为断路,因为无电流通过。

灯泡会发光的电路成为 闭合电路,因为有电流通过。

闭合电路有两种:依次连接起来,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为串联电路;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成为并联电路。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 ,如铁钉、钢丝、铜片。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粉笔、橡皮等。

金属都是导体,非金属中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

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干电池)、用电器(小灯泡)、开关和导线。

串联电路的特征:串联电路中 电流处处相等。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的亮度减弱。

在串联电路中减少灯泡会使其他灯泡的亮度增强。

在串联电路中取走灯泡会使电路断路。

并联电路的特征: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总电流 。

并联电路中两条分支电路相互没有影响。

并联电路较适用于连接家庭电路。

路边的路灯之间都是并联电路。

教室里每组灯之间是并联,每组灯与控制它们的开关是串联。

导体中又可以自由运动的粒子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被推动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开关、电灯回到负极;电流强度(电流大小,单位:安培 A )大小决定灯泡亮度。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 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

要测量某段电路的电流时电流表串联接入该电路。

并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电流表的 负接线柱(黑色)流出。

电流表有两个 量程,分别是0 — 0.6A ( 0.02A )和0—3A ( 0.1A )。

选择0— 0.6A 的量程时,每小格是0.02A 。

选择0—3A 的量程时,每小格是0.1A 。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 V ”。

要测量某段电路的电压时,电压表并联在这段电路上。

并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黑色)流出。

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伏。

电压表有两个 量程,分别是0 — 3V ( 0.1V )和0— 15V ( 0.5V )。

选择0—3V 的量程时,每小格是0.1V 。

选 择0—15V 的量程时,每小格是0.5V 。

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路中,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

电磁炉、电饭煲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并联电路中接入的灯泡增加,总电路的电流增大,当电流过大时,电路中的熔丝断开,不致损毁其他元件。

2 / 819. 20. 21.22.23. 24.25.26.27. 28.29.30. 31.32. 33. 34.,如玻璃棒、35. 熔丝上印有额定值,表示可以负荷的正常电流。

熔丝额定值一般是 5A — 30A 不等。

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用电器及导线,断路器可代替熔丝,36. 三孔插座上面一个孔与大地相连(俗称“接地”)。

电流沿火线流入电器,沿零线流回插座,地线连接电器 的金属外壳,可以将电流导入大地,避免人体触电。

37. 插座以并联方式连接多个电器。

插座的接线方式为“左零右火”。

38. 家庭安全用电举例:手湿时,切勿触碰电器或开关;避免在浴室内使用电器。

39. 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转化的电能称为功率。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

每一个用电器都有额定功率。

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40.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

耗电量=功率(KW )X 时间(h )。

1千瓦时=1度电。

41. 图1是小明家月初和月末记录的电能表数值,小明家这个月耗电量=2710.7-2631.7=79kwh=79 度电。

42. 电费=耗电量X 单价。

小明这个月的电费 =79kwhX 0.61 43. 耳机、电话、电磁门铃等都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性物质、南极( S )北极(N )、磁极的性质、磁铁中红色指北,白色(其他颜色)指南。

电磁铁一通电就有磁性,为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效应,可将导线绕成线圈(螺线管),线圈中插入铁心, 就成“电磁铁” 通电的导线或螺线管会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或有吸引或有排斥的作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门铃就 是电流的磁效应 信息的信号:声音、图像、文字等 通信手段:电磁波、电信号、光信号 传播介质:空气、光缆、电缆电磁波:产生: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候 传播:空气、真空收音机在没有电台出发出卡嚓声的原因: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产生电磁波向四周发射,收音机受到 电磁波发生响声。

声音、图象可以用光缆(大量光导纤维组成)传播,效果比电磁波好。

光线能通过弯曲的有机玻璃棒。

第十章:健康的身体44. 健康的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

45. 要保持身体健康,要有足够的运动和休息。

经常参加适量体育运动,可增强心脏的功能,运动后其心率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短,肺活量大,从而肺 与外界进行更多的气体交换。

原因:饮食:提供能量T 化学能T 细胞的呼吸作用T 我们自身的能量运动:促进健康T 积极休息、自然休息生活习惯心理休息46.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6类,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

“第七种”营养成分:食物纤维,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中富含食物纤维,肉类中没有食物纤维,元=48.19 元。

图1有非水溶性和水溶性两类,人体无法吸收食物纤维促进肠道蠕动, 防止便秘,食物纤维只是调整人体营养的吸收,减少脂肪摄入,维持血糖平衡。

47.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淀粉和糖是常见的碳水化合物。

米饭、面包中都含有大量淀粉。

48. 脂肪也是身体所需脂肪的主要来源。

49.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维持身体的生长、更新。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 奶类、蛋类、豆类等。

50. 维生素是促进身体发育、调节身体机能的必须物。

缺维生素A 会有夜盲症,要补充绿叶菜;缺维生素C 会有坏血病、牙龈出血,要补充水果和绿叶菜;缺维生素D 会有软骨病,要补充鱼肝油、鱼类等;缺乏铁会贫血, 要补充深色蔬菜;缺钙会有软骨病,补充绿叶菜;缺碘会有甲状腺肿大,要补充海藻、鱼类。

51. 『检测淀粉:用碘液。

出现深蓝色检测葡萄糖:用班氏试剂加热出现红黄 /砖红色沉淀检测蛋白质:2毫升10 %氢氧化钠溶液 T 振荡T 加入 4滴3 %硫酸铜T 振荡T (淡)紫色 <检测脂肪:滴在滤纸上出现半透明亮点。

52.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

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53. 消化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一一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消化道中没有消化功能的是:咽、食道、大肠、肛门 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口(嚼碎食物、使食物团湿润、淀粉转化麦芽糖)T 食道T 胃(分解食物中蛋白质、水等)T 小肠(胆汁、胰液、肠液消化各种食物,养分吸收进血液里)T 大肠(吸收不能消化食物的水分无机盐)T 直肠(暂时储存食物残渣)T 肛门54.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一一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55. 消化腺的作用是分泌消化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消化液中有消化酶唾液中含有一种可以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物质。

这种物质能把食物分解成较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称为消化酶。

56.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腺T 唾液(消化酶)T 淀粉酶),肝脏分泌胆汁,肝脏T 胆汁T 使脂肪更容易消化胃分泌胃液(胃腺T 胃液T 盐酸:杀死部分细菌,提供分解蛋白质条件;碳水化合物T 葡萄糖 蛋白质T 氨基酸脂肪T 甘油和脂肪酸胃 T 初步消化蛋白质T 变成氨基酸小肠 T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T 小肠含有各种消化酶,使营养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I 大肠 T 吸收食物中多余的水分58. 牙齿的结构和作用:「牙釉质一一表面光亮物质 牙齿的保护层,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