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祠相关名人

合集下载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

【名人故居】踩点文丞相祠【概述】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

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于浙江温州江心屿。

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200周年,占地面积821平方米。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

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是南头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南通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

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

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囚禁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

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开放时间】9:00-16:30【门票信息】成人5元,学生2元【景区地址及路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乘车线路:104、108、113路北兵马司站下;2、13、115、701、803路宽街站下,宽街路口往北约200米府学胡同内【特色看点】浩然正气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1984年10月对外开放。

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

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

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文丞相国公像》碑等。

“生平事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

室内屏风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

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名人故事】南宋丞相虞允文:13代人为其守墓

【名人故事】南宋丞相虞允文:13代人为其守墓

【名人故事】南宋丞相虞允文:13代人为其守墓,虞允文雕像资料图片南宋丞相虞允文,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是备受侠客们敬重的“虞将军”;在《宋史》里,亦被这样赞美:“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年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重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

”其实,这样的赞美,也应送给为虞允文默默守墓835年的宋氏家族。

今年清明节前夕,在四川仁寿县虞丞乡,一位老人拿着纸钱和酒水走向玉屏山脚边的一个墓地,慢慢将祭祀品摆放在坟头。

老人一脸虔诚:“丞相,清明马上就要来了,我来给您扫墓了。

”这种场景,从这位老人的祖辈算起,已有835年、13代人,从不间断。

这位老人就是虞允文之墓现在的守护者宋克成,他仅领着一个月40元人民币的守墓费。

现在,他打算让儿子宋建彬继续信守祖训??守墓。

宋家与虞丞相到底是什么关系?宋家为何对守墓如此执着?宋克成:守墓是宋家的荣耀今年即将年满80岁的宋克成和73岁的老伴李正南,已为虞允文守墓60年。

虞允文墓位于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明代、清代曾先后三次维修,现存墓碑为光绪十九年重立,高2.3米,宽1.8米,上书:“宋丞相虞忠肃公之墓。

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

”史料记载:虞允文,公元1110年生于仁寿县藕塘乡,1154年中进士,1155年调京城,由秘书丞转礼部郎官,后为中书舍人,参与国政。

许多人是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知道这位备受侠客敬重的“虞将军”。

其实,在《二十四史》里,就有关于虞允文荡气回肠的记载。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宋、金两国长期对峙局面下一场大规模的水陆大战。

当年,金完颜亮亲率60万大军,兵分四路,直指江南,是年11月初,虞允文以中书舍人身份代朝廷慰问采石驻军。

但当虞允文到达东采石时,见逃到江南的淮西主帅王权部下的将士,群龙无首,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骑兵已没有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

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权部下的将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遂即整顿队伍,并于长江南岸山间布阵,但水军虽有战船却不敢出击,虞允文立即命令当涂民兵登船,共准备同抗击金兵。

文姓杰出人物

文姓杰出人物

文翁后代中的杰出人物自得姓三千年以来,我文氏一脉蒙祖荫庇佑枝繁叶茂,族人遍布华夏各地。

族人或为官、或经商、或从军、或执教、或做工、或务农,均以忠孝为本,敦厚传家,其中青史留名或事业有成人士不可胜数。

画家文同文同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

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绵阳本就在成都附近,世人称文同为石室先生,可知这个“成竹在胸”的艺术家是文翁后人。

中原文献方家文道南文道南北宋人,文翁的后裔,舒城人,在泾县任教谕,定居于县西震山之麓。

他原是皖北一位较有名气的学者,泾县的凌策(曾任工部侍郎)和合肥名宦姚铉(科举进士,三次任殿中丞职)都是他的学生。

凌策赞他是“中原文献方家”,后又请他当了子侄的老师。

他卒葬县西鸿峨山,县人尊称他“道南先生”,子孙留居江南泾县。

南宋时,震山文氏已成望族。

道南9世孙文登源,字孟渊,公元ll31年中进士,曾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弟洪源,字季渊,随后也中进士,历官天河(广西省境内)令。

兄弟二人晚年居家,曾接待过当时任宣州太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有《过震山别孟渊、季渊兄弟进士》记其事。

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祥光元年(1278年)抗元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是文翁后代。

他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

”《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也有相同的话语,在《西平李氏宗谱》上,发现有文天祥写的一篇谱序。

文天祥祠的特色与价值_刘红艳

文天祥祠的特色与价值_刘红艳

南宋文天祥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的典范,他受到人民的爱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纪念。

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中,以北京的文天祥祠最为著名。

北京的文天祥祠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人文气息浓厚等特色,在历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文天祥祠的特色北京文天祥祠坐落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

北京文天祥祠具有历史悠久、气势宏伟、人文气息浓厚等特色。

1.历史悠久文天祥祠于明代在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旧址修建而成,距今有近700年历史,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使后人铭记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和爱国精神,着令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顺天府学右侧建造了文丞相祠,以供祭祀[1]。

1408年,明永乐皇帝下令重修了祠庙,扩大祠堂规模,并将祭祀文天祥正式列入祀典,并由顺天府尹主持祭祀大典。

到万历年间,朝廷将文天祥祠堂由府学右侧迁至左侧,并提升祭祀规格,由皇帝亲自主持。

清初的康熙、乾隆和民国时期都不断对祠堂加以修葺。

但由于民国后期,社会动乱和战争频仍,再加上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使祠堂受到了极大破坏,致使祠堂只剩下大门、前殿和享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对祠堂、文物的保护工作,并于1983年拨出专款重修,使文天祥祠重拾往日风采,并定为北京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气势宏伟文天祥祠坐南朝北,由大门、正厅、享殿等三部分组成,整体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1]。

大门样式为牌楼式,上悬木匾,题有“文丞相祠”四个大字。

门扇为漆红枣木大门,门厚0.3米,高5米,宽3米,进深1.5米,大脊覆筒瓦,深黑敦实,并着以祥云彩画。

两侧立有青砖砌的屏墙,屏墙宽5米,高4米,厚0.3米,上脊覆黑色琉璃瓦。

正厅三间,长10.8米,宽8.7米,高9.2米(图一)。

正厅带前后廊,廊宽1.5米,勾角飞檐。

正厅正中为文天祥坐像,像高1.5米,文天祥身着丞相服,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面容安详,双目炯炯有神,直视南方,从塑像中可以看出文文天祥祠的特色与价值刘红艳图一文天祥祠正厅图二正气歌碑刻天祥儒雅而刚正不屈的个性。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成都名人文化

成都名人文化

成都名人文化蜀之为国,古称益州,今名四川。

沃野千里,四面环山。

首府成都,美名悠远,山水古迹,风雅遗篇。

昔日贤人,光照古今。

锦官城外,草碧柏森丞相祠,两表三顾六出七擒,大将风范垂宇宙!一代军师诸葛亮,本一介布衣,躬耕南阳。

怎料刘备三顾茅庐,请君出山。

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却依旧从容镇定,运筹帷幄。

他巧施“空城计”,智胜敌军,以少胜多;他草船借箭,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兵器;他六出祈山,七擒孟获,智斗曹操,巧战周瑜。

他忠心耿耿,前后出师表感人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光耀古今。

一个英雄,出师未捷,泪湿衣襟。

但他的名字却已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

历史记住了这样的英雄,宇宙听到了他的名字,成都,见证了你的辉煌!浣花西畔,月白风清,痛心疾首,虑国忧民。

千年前的今天,映着皓月,一位体察人间冷暖,饱览人生疾苦的诗人,仰天长笑!他,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杜甫,过着“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凄苦生活,却依旧心忧天下。

在登上岳阳楼时,他看到的是“戎马关山北”的场景。

他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自凭栏,借酒浇愁,却使愁,更愁,一杯清酒入肠,涕肆流!在他的茅屋被无情的秋风所毁的时候,他却盼望可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他带着遗憾离开,灵魂却长留天地之间。

诗圣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诗圣杜甫,生活清贫,却依旧以忧国忧民为己任。

诗圣杜甫,清风皓月歌颂你的才华,巴山蜀水赞扬你的精神。

你的灵魂,将在锦官城的上空,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成都,一块天时地利人杰的风水宝地。

当垆沽酒,文君女并司马郎忠贞之爱播琴台。

校书吟诗,薛涛井共望江楼明月之辉映江畔。

才华彰显,太白诗携陆游词文笔之美照古今。

如今,成都的流风余韵,正从远古奏来,而今又再现魅力无边。

身居西部古老地,眼观天下风云变!阔步走向未来之时,不忘古今先贤之训;潇洒投入世界之际,传统文化铭记心间!笃行智慧诚信追求卓越,谨记雍容大度敢为人先!看,锦江春色连天地!听,古今圣贤奏新篇!。

《石枕》的阅读答案

《石枕》的阅读答案

《石枕》的阅读答案【篇一:现代文阅读】科普文阅读a、选择题考点:1、弄错时态、模态(绝对化的观点)。

例如:原文是?可能?,选项变成了?肯定?;或者选项中有?只要……就……、都、直接原因、绝对……、完全、根本、总是、同时?等等这些字眼,就一定小心它观点太绝对)2、偷换概念(下定义的选项,增加或减少或将某词更改位置,或者重组某句)3、模糊范围(选项中有时间、地点,小心扩大或缩小范围)4、强加因果(有?因为、所以、根据?这样的字眼在选项中出现)5、无中生有(回归原文寻找,与原文论述不符合或者干脆原文中没有,或者前半句原文有,后半句无)6、文意倒置(文中先说a再说b,下文变成先说b再说a)7、断章取义(选项没有包含原文所有的方面,只截取了一个方面,不完整)b、主观题注意事项1、说明文抓主要概念(定义、特点、成因、作用及趋势)、干扰概念、时间段的不同成果等2、议论文抓论点、论据与论点关系等3、回答时用小序号显示你的思路,如①②③2、尽量运用原文,条分缕析,多答几点。

答案在全文必须每段一点,在一段中每句一点。

配套练习一、社科类印章源流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

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

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中国十大历史名人专祠

中国十大历史名人专祠

中国十大历史名人专祠历史名人专祠是官方或民间为国家和地方名人建立的纪念性祠堂,有别于宗族祭祖的姓氏祠堂。

历史名人专祠一般不进行族姓的祭祀活动(但有的群众也上供品或进香,举行非集体的祭祀仪式),不设神主龛、神主牌,也不修族谱,仅为了弘扬历史名人的功绩、品德、气节等。

一般堂中多有名人塑像或画像供后人瞻仰。

同时,常陈列与名人有关的研究资料、著述和文物等等。

此类祠堂的形制与姓氏祠堂相似,建筑风格也比较传统,形制却较小。

但现代历史名人专祠与古代历史名人专祠的建筑形式、风格却有所不同。

有的历史名人专祠还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名人专祠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姓氏宗祠相比,但其历史意义却远在一般宗祠之上,它大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游景点。

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

1672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它同先主庙、刘备墓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二、北京文丞相祠■北京文丞相祠北京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囚禁于兵马司土牢近4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

明洪武九年(1376年)建祠堂。

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

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

过厅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

院内尚有一株古枣树,枝干向南倾斜,传说为文天祥手植。

文丞相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文天祥的浩然正气。

三、南阳医圣祠■南阳医圣祠南阳医圣祠座落于河南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关温凉河畔,是为纪念东汉时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建祠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丞相祠相关名人
文丞相祠是中国古代帝王建立的祭祀和祈求善良之灵的特定地方,其中包括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这些历史名人通过他们对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巨大贡献,被永久的记录在文丞相祠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和楷模。

首先,被称为“千古第一相”的左丞相孔子,与之相伴的一行九卿,都是被文丞相祠所推崇的名人。

孔子的智慧、智慧和品德,为他的后代奠定了千古不朽的汗青。

此外,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也是文丞相祠的代表人物,他曾针对六艺、仁义礼智信五学,为后代中国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思路。

另一位文丞相祠中的名人是陆羽,他曾是汉朝青睐的运筹帷幄之中栋梁,曾担任过太尉,他是一位全能性军事家,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最后,武则天,也被文丞相祠中推崇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在她统治期间,国力显著提高,兴修宫营,发展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为后世而铭记。

文丞相祠是中国古代帝王建立的特殊地方,其中纪念的名人都是当时的杰出领袖,为后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孔子、荀子、陆羽和武则天,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是文丞相祠中的名人。

这些历史名人被永久地记录在文丞相祠中,成为传统文化古今中外的榜样和楷模,展示给后代正确的历史思想和文化。

孔子、荀子、陆羽和武则天等名人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这些名人的精神也被广泛传播和发扬。

他们的故事和著作,都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学的基础,他们在中国文化、思想和伦理观念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祭祀和纪念这些经典名人时,文丞相祠可以成为它们的永恒家园,以纪念这些杰出领袖,他们为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