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中医治疗膝关节病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

中医治疗膝关节疼痛、滑膜炎滑膜炎属于无菌性炎症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关节内滑膜功能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以致于滑液生成过多、吸收障碍,最终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和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

人体的膝关节外部被一层膜性组织包裹,它就是关节滑膜,不仅具有保护关节的功能,还能够产生关节液为关节活动提供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当关节液出现吸收障碍时,关节液产生和吸收的平衡则会被打破,导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吸收,进而引发积水,这也是滑膜炎的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功能活动障碍,疼痛难忍。

所以得了滑膜炎一定要及时治疗,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治疗滑膜炎的方法。

中医致病因素“风,寒,湿,痰,瘀”合而为痹。

中医辩证为痹证。

1.辨证施治1.寒湿痹阻证主症:肢体酸痛、关节酸痛、关节肿胀、局部畏寒、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屈伸不利,伴有腰膝酸软、纳食欠佳、小便清长、大便塘沽、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治疗方法:以温经活络、散寒除湿为主。

基础方剂:乌头汤合桂枝附子加减治疗,药方由白芍、附子、桂枝、黄芪、细辛、羌活、白术、秦艽、川芎、生姜、甘草、大枣、独活、炙麻黄、怀牛膝等组成。

中成药:通痹片、独一味片、祖师麻片、盘龙七片、骨龙胶囊、草乌甲素片、附桂骨痛胶囊、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等。

1.肝肾亏虚证主症: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时重时轻、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等,屈伸时疼痛加剧,伴有筋肉萎缩、关节变形、五心烦热、舌淡、瘀斑、苔白、脉沉细等。

治疗方法:以强筋健骨、补益肝肾为主。

基础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药方由独活、杜仲、秦艽、桂枝、狗脊、生姜、甘草、大枣、细辛、川芎、党参、怀牛膝、桑寄生、骨碎补、鸡血藤、淫羊藿等组成。

中成药:壮骨关节丸、金天格胶囊、独活寄生合剂、仙灵骨葆片、天麻祛风补片、金乌骨痛胶囊等。

1.痰瘀互结证主症:有外伤史、关节刺痛、入夜加剧,伴有肢体麻木、无法屈伸、关节僵硬、关节变形、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等。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湿邪乘虚而入客于体内;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从内生,久而化热,湿热流注于肌肉、关节,痹阻经络,气血失和所致。

方一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主治】:膝关节滑膜炎,症见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关节穿刺为黄色粘液,膝关节表面无红肿病灶等【方药】:桂枝12g,赤芍药10g,盐知母10g, 去节麻黄6g,附子30g(另包先煎30min),焦白术10g,防风10g,露蜂房15g,防己15g,甘草6g,生姜15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编按】:方中用桂枝、麻黄、附子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白术、防风祛湿宣痹;赤芍行瘀,生姜止呕,更以知母滋阴清热退肿为佐;再加露蜂房祛风止痛、防己祛风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风逐湿,散寒止痛,兼能行瘀清热。

60例患者,治愈48例,占80%,其中1个疗程治愈18例,2个疗程治愈20例, 3个疗程治愈10例;好转10例,占16%;无效2例,占3.3%。

方二五苓舒筋汤加味结合药物外敷【主治】:膝关节滑膜炎【方药】: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赤芍9g,桂枝6g,木瓜12g,赤小豆12g,当归12g,丹参12g,牛膝12g。

【加减】:若属于寒湿凝聚型加制附片6g,片姜黄6g和独活9g;若属于损伤瘀血型,加乳香9g,没药9g和红花6g;若属于肝肾不足型,则加鹿角胶9 g,杜仲9g和黄芪12g;若属于湿热下注型,要加银花藤15g,苦参9g和黄柏9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另外对于外敷药物,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证进行科学的分型,如果患者是病程较短,起病急的外伤型患者,运用木瓜、羌活、独活、紫荆皮、白芷、片姜黄、秦艽、怀牛膝、木瓜、马前子和天花粉以及防风、防己等进行外敷;如果患者的病程比较长,并且反复发作或者属于老年患者,运用生胆南星、薄荷油、川续断、独活、生草乌等药物进行外敷。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会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是骨关节软骨面退行性病变,或是继发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对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中医药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下来就总结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药内治及调护在中医里将该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骨是病位所在,肾是该病的根本,主要是肾精亏虚、骨髓不受所养,导致病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益精、补肾、固本、扶正、填髓。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可以分成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具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下:1、肝肾不足型反复的膝部酸痛、酸软,筋肉萎缩,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还可伴随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在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脉沉数或沉弱,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六味地黄汤,能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的效果。

在生活中还可以按揉委中、阳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并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在疼痛严重时严格卧床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进食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黑芝麻、枸杞、大枣、羊肉、猪肝、牛奶等。

2、寒湿痹型膝部酸楚疼痛,疼痛部位有明显的肿胀感、重着感或如刀割感,疼痛缠绵,形寒肢冷,关节活动度降低,遇寒冷症状加重,遇热则舒。

脉濡缓、苔薄白腻、舌质淡红。

在治疗中可以选择独活寄生汤,能够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效果。

在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膝盖保暖,减少关节活动;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还可多进食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一般发病较突然,且存在外伤史,患侧膝关节刺痛、肿胀明显,疼痛点固定,同时患者还会有关节僵硬感,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腰背疼痛,活动后、遇寒冷时以及夜间都会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且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能够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

中医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各家所见)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病,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

《内经》日:“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约占各类各型关节炎的40%左右,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以膝关节软骨变性、x线摄片示“ 骨质增生” 、腿软欲跌、局部疼痛、跛行、膝关节仲屈受限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西医治疗疗效不佳,故而患此病求治于中医者众多,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概况综述如下:一、中药内服1、分型辨证治疗临床上治疗本病常用分型辨证方法,而具体分型意见,则仁智各见。

多数医家主张分为三型:①风寒湿痹型: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不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数。

②瘀血闭阻型:表现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见固定的腰背疼痛,或双膝关节疼痛,行路困难,下肢麻木,夜间或遇寒冷时上证加重,舌暗紫苔白,脉细涩。

③肝肾不足型:证见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且反复发作,伴面色少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弱或沉数。

刘氏对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辨证亦分为三型:即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吴氏等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分为7类痹证进行辨证治疗,其中行痹治以疏风通络、舒筋散结,方用防风汤加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五加皮各15克,赤芍、秦艽、当归各129克,羌活、牛膝各10克;着痹治以利湿行水、消散通络,方用四妙散加昧:苍术、黄柏、泽泻各10g,薏苡仁20g、牛膝、萆薜、夏枯草、五加皮、木瓜各l5g,白术、茯苓各12g.痛痹治当祛寒止痛、舒筋活络,方用仙桃丸合乌术散( 《普济方》) 加味:威灵仙 15g、五灵脂15g、川乌5g、苍术、白术、牛膝、桂枝、甘草各10g:热痹治当清热消肿止痛,方用白虎加苍术汤:石膏30g、知母12g、甘草、苍术、黄柏、牛膝各10g,薏苡仁15g;瘀痹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加味:丹参15g、当归、乳没、牛膝、川芎、桃仁、红花、秦艽、羌活、元胡、五灵脂、地龙各10g:湿痹治以祛痰散结、利湿行水,方用白芥子散( 《证治准绳》) 加减:白芥子、桂枝、木香、没药、葶苈子、泽泻各10g,泽兰、防已各15g;虚痹中肝气不足型,治以补肝益气、养阴生津、强筋健膝,方用自芍甘草汤加味:白芍15g,甘草、山茱萸、菟丝子、木瓜、五加皮各15g,赤芍、牛膝各10g:肝肾两亏型,予服健步虎潜丸,早晚各服l 丸。

中医-温针灸治膝关节肿痛

中医-温针灸治膝关节肿痛

温针灸治膝关节肿痛膝关节肿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以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和逐渐出现的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临床常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休息后缓解,久不活动有僵硬感,其发病与增龄、关节磨损、肥胖、遗传、内分泌紊乱、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

膝关节肿痛可见于髌上滑囊血肿、膝部滑囊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等及风湿病症中。

笔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膝关节肿痛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取穴:伏兔、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急性期加太冲;巩固期加天枢。

操作: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腘窝部下垫4厘米厚枕垫。

充分暴露所选穴位处,医者用押手食指力量适中地按压穴位并用碘伏消毒,选用规格为0.30×50毫米(太冲穴选0.30×25毫米)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按天枢、伏兔、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血海的顺序直刺35~~45毫米(太冲穴直刺20毫米),按针刺顺序施以高频率(≥120次/分钟)、小幅度(≤90°)捻转手法各1分钟,以(天枢)伏兔、足三里穴针感向足部、三阴交、血海穴针感向腹股沟部方向传导为佳。

除天枢和太冲穴外,将一中间有小米粒大小眼的硬纸片由其余各穴针灸针尾部套入并平放于局部皮肤上(预防艾段燃烧时艾灰跌落烫伤患者皮肤),将针灸针尾部由2厘米长的艾段中心插入(针灸针尾部上端与艾段上端持平),用线香由艾段下端点燃令其自燃至艾灰时去除,再如前法换另一艾段(当患者述灼痛时随时将艾段去除)。

如此温针灸3壮后按血海、三阴交、(太冲)、足三里、伏兔(天枢)顺序起针。

每周针灸5天每日天一次,两周一个疗程。

采取本方法治疗时嘱患者停止其他一切中西医治疗方法。

减少患部负重,禁止久站、久行、久蹲、频繁上下楼梯及按揉刺激。

可以缓慢骑自行车,但禁止骑自行车上坡。

【体会】膝关节肿痛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在《灵枢•经脉篇》中胃足阳明之脉的所生病就载有“膝膑肿痛”症。

其他各篇也有类似的描述。

膝关节痛的中医针灸治疗

膝关节痛的中医针灸治疗

膝关节痛的中医针灸治疗膝盖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每天都承受着因直立行走和各种活动所引起的机械力,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几率也越大。

中医认为,血瘀气滞、长期劳损、筋骨失养和肝肾亏损等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膝关节疼痛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是麻痹阻止经络或风寒湿邪。

膝关节疼痛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具有较长的病程,中医针灸疗法针对此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临床上经常用到的针灸治疗膝关节痛的方法。

1.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1.膝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又被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病、膝关节退行性变等,是最为常见的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通常与年龄增长、损伤和肥胖等因素有关。

具体表现为膝盖隐痛,在下蹲或起身时疼痛明显,膝关节周围有水肿的情况,按压时疼痛感较为强烈。

(2)膝关节损伤:膝关节主要是依靠韧带和肌肉来维持稳定,最重要的是内侧副韧带,另外还有前后交叉韧带、髌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等,通常是暴力导致损伤,如果有必要可以做关节镜检查来确诊,膝关节韧带损伤会导致膝关节疼痛。

(3)痛风:以中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为主,食用过多的嘌呤类食物可以引起膝盖疼痛,使膝盖功能受限。

1.具体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2.1委中刺血法《素问·刺腰痛篇》中对委中刺血法治疗腰腿痛有记载,里面提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这里所说的郄中就是委中穴。

将其用来对膝关节疼痛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俯卧位,将药棉、草纸或者塑料纸垫在膝盖下。

如见委中附近有怒张的脉络,就用三棱针进行点刺,让血液自由流出,开始的时候血液是深紫色,慢慢就会变为淡红色,直至最后自行停止,然后用75%的酒精棉将污血擦拭干净。

2.2局部刺络拔罐法在膝关节疼痛部位找到青色的静脉,用三棱针进行点刺,就会有豆状血液流出,然后对局部加拔火罐。

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火罐漏气,可以将超声耦合剂涂在火罐口位置,让火罐停留在局部十分钟左右。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盖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黑膏药外治疗法是目前中医治疗膝盖痛的首选疗法。

[月板镇痛.贴]针对膝盖痛的病因,从中医整体观念入手,在治疗膝盖时以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为主要原则,通过改善患处血液微循环,补充周围组织营养,从而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加强关节屈伸功能,达到彻底治愈膝盖痛的目的!
2.取羌活、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肉桂各等量,连须赤皮葱适量。

先将前八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药末与适量的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和,用醋炒热,布包,热熨患处,每天1次。

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效。

3.取当归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儿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补90克,红花60克,元胡60克,防风6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每天外敷患处1次。

具有消肿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

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需要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处方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土鳖虫15克制川乌10克威灵仙30克红花15克舒筋草30克。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方解】方中川牛膝能强筋壮骨、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祛风利湿;独活功善祛风湿、止痹通,为治风湿痹要药;红花散瘀血;土鳖虫搜风活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舒筋草、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乳香可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没药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通经脉、散血热、止疼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全方共秦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溃烂者禁用,体质不同,用药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货】中医治疗膝关节病汇总
膝关节是人身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在承受几乎全部体重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腿部的各种运动任务。

如果不注意保护膝关节,很容易损伤,恢复不好就会有转为慢性病的趋势。

如果能够掌握一些膝关节的保健治疗方法,并且能坚持治疗,就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膝关节推拿保健的手法。

01推拿点穴法
1 点揉痛点用手指按压,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食指腹在压痛点处进行点揉,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上下及膝后腘窝处。

膝后腘窝处可以用食中指点揉。

按揉每个痛点时注意力度,先由轻至重点揉20次,再由重至轻点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膝关节疾病。

擦造成的疼痛
(3). 阴陵泉穴、阳陵泉穴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高骨后侧凹陷处。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高骨稍前凹陷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经络,改善小腿无力、疼痛等异常感觉。

(4). 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四横指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

具有补益肝脾肾,健步强身的作用。

供血不良而造成麻木。

8 转膝提腿站立,双下肢并拢,膝关节微屈,身向前倾,两手掌分别按在两膝上,膝部左右旋转40次;然后坐下,让两下肢悬空,提起左腿,如踢球状30次,左右轮换。

此方法主要是活动关节内部各组织,促进关节内润滑液的分泌和滋润。

结束手法以双手手掌按压
并吸附住患者的腿部双侧皮肤及皮下组织。

做快速的搓动,由大腿向小腿方向操作,以深层组织有热感为宜。

调护知识1.膝关节损伤恢复期和膝关节慢性病,比较适合运用自我按摩保健疗法。

注意每次操作适可而止,不可急于求成,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

2.膝关节在半蹲位是最容易受损伤的。

半蹲位时切不可左右旋转上半身以免伤及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

一旦关节韧带发生损伤,一定注意休息。

否则今后容易因膝关节稳定装置受损而造成关节不稳,最终发展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节的负荷能力逐渐增强。

02药浴法
升左右,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03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 小骨空贴压法取4x4cm胶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备用。

在患侧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压棒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将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约1—2分钟。

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膝。

本法对膝关节疼痛、畏寒效果最为明显。

2 交经巨刺法根据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对侧肘部之曲池、尺泽、天井、小海等穴。

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并留针30分钟。

留针30分钟。

04董氏奇穴特效治疗膝痛
临床常用灵骨大白合肩中治疗膝痛,针入痛止,没有一例不大见奇效的,何不试试?其实针对侧内关合小肠的合穴效果也非常棒,下针后一定要活动患肢关节.以上数法,根据临床需要,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使用。

之所以将这篇文章编辑在本栏目中,概作者思路为景昌奇穴影响极大。

诸法不离景昌的“动气针”学说,取全息影射而为交经巨刺。

在景昌针灸中,独取“三金穴”,辅以“内关”或“肩中”,疗效益彰。

董氏奇穴点穴特效疗法近日在医院辅助科室实习,见好多臀痛(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痛(各种原因导致变形)病人,一时技痒,于检查前试行点穴看效果咋样。

大胆啊!拉上帘子,屏开外人,臀痛者先揉按肩贞附近,再拇食对扣掐点心门,让患者自己抬腿蹲下起立,不痛了,病人直咂舌啊!前后不过一分钟,赶快给病人做检查,不能让主任知道的啊!膝关节痛病人先点揉灵骨,再双手拇食对扣同时点掐双曲池,令病人活动膝关节,嘿,病人立马不痛了,前后一分钟左右吧,也是奇效啊!大腿痛的特效治疗按杨伟杰医师(董氏奇穴大家)法针外关支沟,或三叉三穴,内侧痛针肝门穴,传统针灸束手无策的病症用董氏奇穴疗法应手则愈,能不奇吗?
05膝关节炎,损伤痛---独特按摩法
06金氏膝三针疗法
很多人取穴位置不对,影响了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腰痛可以属于“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

”《金匮要略》强调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是历节病的发病机理。

人到中年以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因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加重了脾胃及肝肾的虚损;又因精气不足,膝关节抵抗力下降,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与瘀血痰浊相互胶着于膝关节,加重了膝部筋骨的病变,使之缠绵难愈。

这就是这些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所在。

此证本虚标实,而多以本虚为主。

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有几个特点:1、仰卧取穴,对有些不能或难以俯卧和侧卧的患者可以采用本法。

2、虚症的老年患者,多有骨质
疏松,可以采用本法。

3、有些患者局部有手术疤痕或需要同时使用长时间使用的膏药的,可以采用本法。

总之,先要辨证,同时选好适应症,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

07膝关节炎增生疼痛的治疗
寒性腿部疾病都有效。

08膝骨性关节炎的针灸经验
刚接触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我首先是想到选血海,当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以及内外膝眼.但临床观察,疗效并不理想.十个病人,也许只有两三个有效的?会不会是我的针灸功力不够?我在到省中医院进修灸推的时候,观察了带教老师的治疗方法.发现用这几个穴位进行治疗,疗程长,
有的要几个星期,可以获得一定疗效.后来,我加用了足少阴肾经的合穴阴谷,足厥阴肝经的合穴曲泉,意在补益肝肾之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往往有活动时,关节有摩擦声和干涩的感觉.当属肝肾阴虚之象.结果,疗效还算不错,缓解症状比较快.但我仍觉得不够满意.在看了董氏奇穴的书,选用其中介绍治疗膝关节痛的肩中,以及三金穴.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不少患者针了数次就疼痛消失.结合中药调治,治愈者经观察数月均未见复发.
. 治疗膝关节痛的肩中,以及三金穴具体在哪里啊?. 三金穴(三个穴:第三四五胸椎棘突旁开三寸各一穴,在膀胱经第二侧线). 肩中穴(在三角肌的正中央)
09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一用药,效果更显著。

10药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方药:海桐皮30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伸筋草10g,羌活12g,独活12g,白芷12g,川芎12g,当归尾12g,赤芍12g,白芍12g,桃仁12g,红花12g,莪术18g,络石藤30g,油松节12g,生川乌12g,生草乌12g,甘松12g,生甘草9g功效: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用法:将以上中药放入15×20cm大小的布袋中隔水加热蒸20~30分钟,然后将药袋熨疗患膝,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天一次。

方源:高翔,吴弢,滕松茂等。

华伤膝Ⅰ号熨疗治疗膝骨关节病10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6.
11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速效中药方
苓、白术、厚朴等。

12手法一次性治愈膝关节积液2 9例
膝关节积液见于多种关节炎中,是由于风湿、类风湿、外伤和骨质增生等疾病引起的滑膜炎症产生的一种病理性产物。

积液的及早治疗对于缩短原发病的疗程和愈后至关重要。

笔者从事针灸按摩多年,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一次性治疗积液的新方法,经29例临床观察。

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 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以4O岁~59岁为多;病程最短5 d,最长21 d;单侧膝关节积液22例,双侧7例;风湿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关节炎l2例,单纯滑膜炎6侧.外伤合并骨刺1
例。

1.2 诊断标准膝关节疼痛、肿胀、伸屈困难、皮色光亮、双膝跟消失或隆出;浮髌试验(+ );同时膝关节X线片无骨质破坏。

液,疗效可靠。

4 典型病例张× × ,男,48岁,初诊于1998年3月28日.主诉:双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半月,患者素有类风湿关节炎史。

本次患病前因栽种烤烟劳累,再加受潮湿,即感周身关节疼痛不适.尤以膝关节为甚,自觉膝部肿胀,行走极为不便。

经乡卫生院输注青霉素、氢化可的松3 ci后,周身关节疼痛减轻。

膝关节肿痛反而加剧。

查:双膝弥漫性肿胀,皮色光亮.伸屈不利,不能下蹲及行走.浮髌试验(一).血沉40 mm h.x线片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关节积液。

用上法先治疗右膝关节一次,膝周肿胀消失,浮髌试验(一).患者即感右膝轻松.伸屈自如。

张痛大减。

甚为高兴。

同法治疗左膝一次,取得同样效果,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用针刺上述穴位.调理而愈。

13 中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作用。

2 关节外围压痛点营养镇痛液注射,刃针松解.2%利多卡因3ml 亚甲兰0.5mg 曲安奈德2ml 维生素b12 500ug 维生素b1 100mg 生理盐水10ml寻找关节周围敏感压痛点,一般集中在髌骨四周,内外侧副韧带,股四头肌下段,髌下脂肪垫等位置,作好标记,常规消毒,每点注入上述药液5ml左右,用刃针原针眼进针,直达肌层或骨面,针刃方向与肌纤维平行纵向切割数下,纵向摆动,横向摆动数下,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贴创可帖.压痛点注射营养镇痛液,可消除因关节退变而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刃针疗法是针刀的延续,可有效松解病变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粘连,减压和解除痉挛.
者两个疗程,立竿见影,远期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