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2023完整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预防措施
- 合理控制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控制,血压控制目
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 戒烟限酒:持续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
应戒烟限酒。
- 控制血脂:要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的水平,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识别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急诊处理
- 急诊定位: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脑卒中发生的
位置和类型。
- 快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
溶栓治疗,以恢复脑血供。
- 并发症预防: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和脑水肿等。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生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
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脑卒中复发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卒
中的复发。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南,包括
预防措施、脑卒中症状的识别、急诊处理和康复治疗等。
希望通过
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并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1
根据2021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1. 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指南对脑血管病进行了详细分类,
并提供了诊断的标准和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等。
2. 脑血管病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指南强调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性,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和适量锻炼等。
3. 脑卒中的急诊处理与急性期管理:指南详细介绍了急诊时脑
卒中的处理策略,包括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等。
同时,指南还提
供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建议,包括早期康复和继续抗血小板
治疗等。
4. 脑血管病的长期管理与康复:指南强调脑血管病患者的长期
管理与康复,包括药物治疗的选择与监测、血压控制、抗凝治疗等。
此外,指南还强调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和运动功能
的康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脑血管病的併发症与并发症防治:指南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病
可能出现的併发症,如脑水肿、脑出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此回答仅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的推测,具
体内容请查阅由中国医师协会等专业组织发布的最新《中国脑血管病
防治指南202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今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二十四小时。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6页
⑥要是曾经有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 ≥105mmHg,检验血压应该更亲密。使用降压药品以维 持血压在这个范围内,或者低于这个范围。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不过均缺乏大样本研究,所以
至尽尚无定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9页
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另一条路径,已经有一些研
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品类型等方 面,不过至今尚无必定结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6页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半暗带区域。氧—15—PET
能够定量检验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血流 (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留。 PET显示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费用和操作 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者家眷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4页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必定效果。使用方法为:发病6 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纪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效缺失对应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度 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情况欠佳。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为我国众多脑血 管疾病专家根据国内外长期以来防治脑血 管疾病宝贵经验并结合当前循证医学证据, 精心撰写反复修改制定的临床理论与实践 重要学术文献和可操作的工作规范与指南, 是我国当前脑血管防治工作领域中最重要 的进展之一.
1
前言
《指南》将会在今后长期指导脑血管疾病 防治工作,规范和影响神经专科和内科医 师的从医行为,提出了在现实条件下,合 理的临床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并为规避 医疗纠纷和协调医疗保险操作提供了一定 的理论依据.
❖脑淀粉样血管病 (1)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家族性脑出血的患者 (2)多无高血压病史 (3)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多发者更有助于诊断 (4)常有反复发作的脑出血病史 (5)确定诊断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溶栓治疗所致脑出血 (1)近期曾应用溶栓药物 (2)出血多位于脑叶或原有的脑梗死病灶附近
10
脑出血的病因
16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是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方法, 初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认为亚低温是一项有 前途的治疗措施,而且越早用越好。有条件 的单位可以试用,并总结经验。
17
康复治疗
✓ 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如病情允许,危险 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及 心理的康复治疗.
18
手术治疗
•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哪些需手术治疗、手 术方法及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尚无定 论.
7
脑血管造影(DSA):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或CT和MRI检查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应进行脑血 管造影检查。CTA, MRA, DSA 腰穿检查: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腰穿可见 血性脑脊液。在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 腰穿协诊脑出血阳性率仅为60%左右。对大量的 脑出血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疾病造成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中风,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偏瘫等症状。
脑血管病在全世界都比较普遍,而在中国,尤其是60岁
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中国卫生部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该指南是基于国际上公认的脑血管病防治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和医疗资源等情况制定的。
指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该指南提出了明确的脑血管病的诊
断标准,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在这一方面,该指南与国际上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接轨,使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病。
2.脑血管病的预防和管理该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管理
脑血管病的措施,包括饮食调节、控制高血压、戒烟戒酒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时,在患者已经确诊为脑血管病后,该指南也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通过药物的治疗和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
3.脑血管病的康复与护理该指南还提出了脑血管病患者的
康复和护理措施。
这方面主要包括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治
疗方案、行为和认知治疗、社交和职业康复等。
通过这些康复和护理措施,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
总体来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脑血管病防治措施和方案。
在指南的指导下,中国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诊断、治疗和管理脑血管病,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提高社会健康水平。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市中医院中风科脑血管病预防及康复指南第一章正确认识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中风。
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脑血管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以至于被称为威胁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
第一节脑血管病有哪些先兆?观症状识别脑血管病的十大先兆:1.头晕目眩2.剧烈头痛3.突发肢体麻木、无力4.突然嘴眼歪斜5.意识障碍6.频繁打哈欠7.呕吐8.舌痛9.鼻出血10.视物成双、变形及视力下第二节引起脑血管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脑血管病常见的病因:1.高血压,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2.血压过低,脑血栓容易上门3.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原因4.心脏病,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5.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诱因之一6.血脂高,脑血管病发病率也高7.过量食盐,易诱发脑血管病8.用药不当,易诱发脑血管病9.肥胖者比消瘦者更易患病10.吸烟,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1.过量饮酒,脑血管病与你不期而遇12.颈椎病,会增加脑血栓形成的概率13.营养不合理,脑血管病的诱发因子14.导致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缺镁、低蛋白等营养因素、年龄大、脱水,另外,不吃早餐也可增加脑卒中风险第三节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危害?脑血管病的危害:1.发病率高2.死亡率高3.致残率高4.复发率高,每复发一次严重一次5.并发症多第四节脑血管病的这些特点你知道吗?患了脑卒中该什么时候诊治?脑血管病的“三低”特征脑血管病的“三低”特征是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
脑血管病的患病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遗传因素、肥胖和精神紧张等。
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些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知晓率低和干预不够,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很多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心脑血管疾病,而发现的时候症状已经很严重,并且,就诊时机延误也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造成了治愈率低下。
脑血管病正在逼近年轻人过度用脑者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会带来各种亚健康症状。
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吸烟、饮酒、睡眠障碍、情绪紧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不爱运动等现象普遍。
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增加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概率,从而威胁到人的脑健康以及整体分健康程度。
脑血管病贪恋9类人1.中老年人2.有血管病家族史的人3.脾气暴躁的人4.长期心里紧张和压力大的人5.饮酒、吸烟者6.糖尿病患者7.高血压患者8.心脏病患者9.肥胖症患者脑卒中的最佳就诊时机脑梗死的治疗中,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预后。
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内可以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恢复快,预后好。
而延误就诊,则丧失溶栓时机,预后不佳,使大部分患者遗留后遗症。
再就是脑出血、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大量脑出血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
若早期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效果就好;若就诊较晚,出现深昏迷、脑疝,则无手术指征,几乎无生存希望。
因此,对于脑血管病,要及时就诊,行脑CT检查确诊后,给予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才能有一个好的预后,关键就是一个早字。
第二章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第一节:何为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不发生或推迟发生脑血管病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不吸烟和远离吸烟环境、不酗酒、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生活工作要劳逸结合、防止肥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平和心态,保证较好睡眠、保持大便通畅。
2.定期体检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尤其是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尤应重视体检,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纠正。
3.有效控制高血压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
近年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旦发现高血压,就应及时治疗,并需要终生坚持。
尽可能选择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如无禁忌,尽可能选择长效药物以保持血压稳定性,同时药物的剂量需随血压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表1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国际分类标准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且重点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
当血压水平<140/90mmHg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更低一些,以<130/80mmHg为宜。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血压水平在正常高值的人群尤为重要。
4.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高发的欧美国家,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1999年国内通过对“首钢”923例糖尿病患者1∶1配对研究,分析调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倍。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同高血压一样,控制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
用药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随诊,防止发生低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外,要配合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和多运动。
表2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表3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表4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5.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有3项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大规模二级预防研究(北欧的4S、美国的CARE以及澳大利亚的LIPID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
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6.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美国明尼苏达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其相对危险度均为2.2,先天性心脏病为1.7。
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循证医学研究资料已经确定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预防卒中的发生。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脉瘤)等也对血栓栓塞性卒中增加一定的危险。
据总体估计,缺血性卒中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
有些研究认为,高达40%的隐源性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有0.8%的人发生脑卒中,6年内发生卒中者约为10%。
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第二节:何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存在危险因素并且已经出现脑卒中先兆的“高危人群’,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完全性卒中以及视网膜缺血等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达到防止脑血管病复发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1.病因预防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无禁忌建议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常选用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片。
3.抗凝治疗.对已经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诱发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是使用抗凝剂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使用期间要定期检测INR。
4.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有研究表明,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7倍。
因此积极治疗并寻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对于预防脑卒中十分重要。
第三节:何为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是为了减少致残率,防止复发。
对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早期或超早期治疗以降低致残程度,同时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以预防其复发。
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治疗即指发病数小时以内即实施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而言,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病残程度越底,甚至可以达到临床痊愈,不留后遗症。
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病情及出血量不同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既可以选用手术方法,也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在急性期治疗的同时还应查明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心理平时要做到八不,即不暴怒、不悲伤、不气愤、不激动、不惊恐、不忧愁、不畏惧、不急躁。
2.合理膳食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
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香菇、蔬菜、水果、洋葱、大蒜、黑木耳、鱼类等。
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鱿鱼、墨鱼、鱼子等。
3.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运动一小时,包括打太极拳、游泳、走步等,以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宜。
4.戒烟限酒要下定决心戒除吸烟的坏习惯,并远离吸烟环境,可少量饮用黄酒、红酒及白酒,白酒男性每日不超过100g,女性不超过50g。
5.科学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忌听从病友的个人体验盲目换药,另外不要相信那些违法广告宣传的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