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湿地公园管理方案及措施

合集下载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1.12.10•【字号】鲁自然资字〔2021〕197号•【施行日期】2021.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市林业主管部门:为切实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严格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的审批、监管、评价、调整、撤销、检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我省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湿地公园监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湿地综合效益等方面重要作用。

二、强化湿地公园日常监管湿地公园建设必须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维持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不得建设任何破坏或者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破坏自然景观和地质遗址、污染环境的工程设施。

(一)严格刚性约束。

严格落实《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禁止性条款,进一步厘清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二)落实分区管控要求。

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

合理利用区等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普法宣传活动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

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总论: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

湿地和人的肾一样,可以很好的净化大气,河流和一些难以净化的污染。

为了积极配合肥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肥城城市湿地公园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郊游公园,特别制定本方案。

1 / 691/69页城市湿地公园管理服务方案一、肥城城市湿地公园简介2 / 69肥城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肥城县城北新城中心腹地,占地面积1800亩、水域面积780亩。

公园包括肥城花谷、生态湿地、水舞倾城、休闲乐居等四个主题,拥有在水一方、青纱翠岸、临峰映月、山林野趣等特色八景,将于2016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5月前全面竣工投用。

公园集旅游性、生态性、主题性为一体,将成为肥城的城市“会客厅”,为肥城打造城市特色、传播城市魅力、带动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市民“吹吹风、看看水、想安静、想放松”的好去处。

肥城县按照“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的思路,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公园绿地。

肥城城市湿地公园是肥城县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景观建设,营造多样化绿化景观特征,结合“绿海明珠、百园之市”工程打造的特色景观。

公园以黑龙滩水库为水源,建成后将组成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园内奇峰罗列,展现出山水相融的绿化景观。

“肥城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主题为‘仁者乐山,寿者乐水’。

在设计中充分保留和雕琢了肥城美好的山水资源,将古朴的肥城文化元素与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融入其中,呈现出一幅象征新时期肥城生活风貌的山水画卷。

《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湿地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市级湿地公园、县(区)级湿地公园。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县(区)级湿地公园的建立,由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第六条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宣教和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库塘、湖泊等权属明晰无争议,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无重叠或者无交叉。

(三)管理机构明确,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七条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所跨县(区)人民政府联合发的同意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市级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反映拟建市级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四)县(区)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市级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证明文件。

(五)所在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相关部门对总体规划的汇审意见。

(六)申报市级湿地公园所需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条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按照以下程序:(一)由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考察、评估和评审。

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大全

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大全

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公园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湿地公园是国家、省、市、县政府或者相关单位为保护、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特定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生产和文化价值。

第三条湿地公园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湿地公园的设立、管理机构、管理范围、管理职责、管理经费、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湿地公园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家、省、市、县设立的湿地公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立第五条设立湿地公园,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二)有明确的管理单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三)有规范的入园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四)有合理的围栏、标识、引导栏等设施,保证游客的安全;(五)有清晰的出入口和导览地图,提供便利的导览服务。

第六条设立湿地公园的程序如下:(一)相关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确定设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编制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包括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入园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等;(三)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依法设立湿地公园。

第七条设立湿地公园应当经过专家评审,评估湿地资源的价值和风险,确保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第八条设立湿地公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湿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九条湿地公园的设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三章管理机构第十条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是指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管理湿地公园的单位,主要负责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湿地公园管理规定和工作计划;(二)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三)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四)管理湿地公园的入园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五)组织开展湿地公园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六)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湿地公园的管理工作。

2024年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行动方案.pptx

2024年湿地保护修复制度行动方案.pptx

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和补偿办法,建立稳定的湿地保护修更长效机制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构建政府补偿与市场化补偿相结合的补偿体系,明确实行湿地 生态补偿的湿地类型、保护要求、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牵头,县水利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 与修复。
.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全县各级林业部门要做好湿地保护修复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 自
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三)总体目标
(一)落实湿地保护目标
.制定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林业主管 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我县湿地保护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把湿地保护的任务和具体措施 落到实处。(县林业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 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贲落实)
.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湿地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湿地修复工程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由第三 方机构进行竣工评估和后评估。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县林业局牵头,县自然资源 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
(三)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机制,重点开展喀斯特湿地保护和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江河湖库水生态安全、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等研究;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技术规范,加快湿地重 点技

湿地保护制度方案

湿地保护制度方案

湿地保护制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应当确定湿地面积管控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

同时,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

2. 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的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同时,完善涉及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理制度,依法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

3. 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多措并举恢复原有湿地,增加湿地面积。

编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

4. 健全湿地监测评价制度:明确监测评价主体,完善湿地监测评价规程和标准体系。

同时,抓紧研究制定系统的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

5. 加强宣传教育: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手段,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抓好广大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知识教育,树立湿地保护意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制度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关于湿地保护的资料或咨询环境保护专家。

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技术与措施设计

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技术与措施设计

17
WETLAND SCIENCE& MANAGEMENT Vol.4 No3 Sept. 2008
其生态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王兆印 等,2007;王伟民等,2004;金辉等, 2001;袁继森,1999;游小燕等,2007; 刘良源等,2006)。
安远县人民政府为了确保东江 源区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确 保香港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有效保 护东江源的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实 施安远县“生态立县”战略,满足安 远县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的需要和安远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 要,顺时应势地做出了建设东江源 国家湿地公园的决定。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s of key import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Dongjianyuan Wetland Park.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ies, 6 major programs including “River waterway clearance”, “River wetland 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on”, “Riparian ecosystem improvement”, “Aquatic biodiversity restoration”, “Establishment of Leaching field” and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buffer zone” which cover 14 projects were proposed for scientifically based, systematical and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the Dongjiangyu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Key words Dongjiangyu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pr ote cti on

鲁甸湿地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鲁甸湿地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鲁甸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简介鲁甸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是一个拥有丰富物种的湿地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制定了鲁甸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旨在对鲁甸湿地公园进行综合规划和建设,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湿地公园,以满足以下要求:•保护鲁甸湿地的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的生命和生态多样性;•充分展示鲁甸湿地的风貌和文化,打造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提升公园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

具体规划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了保护鲁甸湿地的生态系统,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1.设立生态保护区域,采用分区管理制度,加强对研究、保护、管理、宣传昭通市鲁甸县湿地的任务实现。

2.设立教育科研区域,建设生态科普中心、动植物标本馆、数字生态科学展厅、研究实验中心、湿地调查监测基地等功能区,开展湿地生态学科研和生态教育工作。

3.建设鲁甸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各类湿地栖息生物、栖息环境的综合保护、监管和科学管理 system。

4.采取自然恢复和控制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展示湿地风貌和文化为了展示鲁甸湿地的风貌和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1.建设人文景观区,包括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湿地主题餐厅、音乐喷泉等游客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还可以举办湿地文化活动,如湿地音乐节、湿地文化节等。

2.建设生态观景区,开发湿地自然游路线,建设观测平台、观景点等,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湿地生态体验。

3.打造湿地景观,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水体等自然元素,在公园中打造各种湿地景观,包括芦苇荡、荷花塘、森林、林荫道、游步道等。

4.保留原有的湿地村落,弘扬湿地风情和文化脉络提升游客体验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1.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洗手间、儿童托管室、残疾人服务站等,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湿地公园管理方案及措施
1. 引言
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形象等多重功能。

为了合理管理和保护县湿地公园,制定本管理方案,明确管理目标和措施,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湿地公园管理目标
2.1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市民需求。

2.3 加强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2.4 引导合理开发,提高湿地公园的经济效益。

3. 湿地公园管理措施
3.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1 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公园的边界和功能分区。

3.1.2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定期进行水质和生物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1.3 控制入侵物种,加强对湿地公园内外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

3.1.4 开展湿地恢复与修复工作,加强湿地公园内河道、湖泊和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3.2 休闲娱乐设施管理
3.2.1 合理规划休闲设施布局,根据公园定位和人流特点,科学设置游步道、观鸟点、露台等设施。

3.2.2 建立健全公园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制度,定期检查设施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设施。

3.2.3 对游客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提倡文明游园、绿色出行。

3.3 科普教育推广
3.3.1 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科普讲座、展览和体验活动。

3.3.2 制作宣传资料,提供湿地公园的介绍和科普知识,增加公众对湿地保护的了解和认知。

3.3.3 建设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基地,为学校组织实地考察和科学实践提供场所。

3.4 经济发展措施
3.4.1 强化湿地公园的品牌建设,提升公园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3.4.2 完善服务设施,提供多样化的餐饮、住宿和购物等配套服务,增加公园的经济效益。

3.4.3 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与周边景区、酒店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广湿地公园和周边旅游资源。

4. 实施和监测
4.1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管理目标和措施细化为任务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
主体和时间节点。

4.2 建立健全科学的监测体系,对湿地生态环境、设施设备和经济效益等进行
监测和评估。

4.3 定期召开管理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调整管理策略。

4.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湿地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5. 结论
通过制定县湿地公园管理方案及措施,可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管理水平,保护湿
地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并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并共同努力,使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