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练习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书本浓缩版

第一编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章:绪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遗传与生理成熟。
环境与教育、幼儿的活动等,从而使们对幼儿的形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国,为树立正的儿童观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业的意义,从而认识到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与实际教育工作的相互关系。
同时也简要地对怎样提出了建议,具体内容如下:●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动机,心理和个性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的活动。
●幼儿心理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抓住幼儿心理的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观察幼儿的活动,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婴儿心理的主要特征是:适应新的环境,身体的迅速成长,动作及活动能力的初步发展,早期心理的出现与发展。
幼儿前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会走路,会说话,有了独立的意识,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
幼儿阶段是我们要重点了解的阶段,在3-4岁,4-5岁和5-6岁三个不同年龄时期仍,有稳中有降自不同的展特点与表现。
生活范围的扩大,以模仿为主要买方式,活动具有明显的直观行动性和情绪左右他的行为等特点,都是三到四岁幼儿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
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爱玩,会玩,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则是四到五岁幼儿的主要心理特征。
五到六岁幼儿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有很中的求知欲望,好学爱问,已开始能初步进行抽象有判断和推理,爱玩期类等智力活动游戏,爱玩结构复杂的游戏,并开始形成泊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编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第三章:幼儿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可使幼儿不断地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使幼儿发觉环境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行为,保证幼儿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幼儿心理学这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学习方式等问题。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儿童发展和教育相关的练习题。
一、认知与感知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感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和环境的互动,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知模式。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进而对事物形成认知。
1. 儿童的感觉器官在感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描述儿童的感官发展过程。
在几个月的岁月里,婴儿的感觉器官逐渐发育,在感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接收到各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自己的感知与认知。
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感知有何关系?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感知密不可分。
感知提供了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而认知则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应用。
儿童通过感知世界中的各种刺激,逐渐认知到事物的属性、关系和规律。
二、语言发展语言是个体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通过语言的运用,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语言的有效运用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1. 请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描述1-3岁儿童的语言特点。
1-3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这个时期会有很大的产量和多样性。
1岁时,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意思。
2岁时,他们能使用更多的词汇和简单的语法结构。
3岁时,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过去时态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2.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有何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在家庭中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如果家庭重视语言的使用和鼓励儿童积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儿童的语言发展会更为丰富和迅速。
三、情绪与社会发展儿童的情绪与社会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情绪的体验和社会交往,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
婴幼儿心理发展前三章测试题

婴幼儿心理发展前三章测试题一、身体认知与感觉发展婴幼儿从出生开始,逐渐建立起对身体的认知和感觉发展。
这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身体感官发展婴幼儿的身体感官发展是他们与外界沟通和探索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关于婴幼儿身体感官发展的问题,请回答真实情况。
a) 你的宝宝多大时开始对人声产生注意力?b) 你的宝宝曾经在哪些情况下通过触摸来探索新事物?c) 你的宝宝对于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什么反应?2. 手眼协调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是他们探索和学习的基础。
请尽可能详细地回答以下问题。
a) 你的宝宝在出生后多长时间开始能够抓住物体?b) 你的宝宝在抓住物体后是否能够将之放入嘴中?c) 你的宝宝现在是否能够用手指指向你指出的物体?3. 空间感知婴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运动和探索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婴幼儿空间感知发展的问题,请回答真实情况。
a) 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空间认知?b) 你的宝宝在学习爬行或走路时是否能够避免碰撞到障碍物?c) 你的宝宝是否能够通过视觉来判断物体的远近?二、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他们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核心。
以下是关于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测试题,请回答真实情况。
1. 目标注意力目标注意力指的是婴幼儿对一个特定目标或任务的持续关注能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你的宝宝多大时开始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个玩具或任务?b) 你的宝宝是否能够通过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2. 记忆力婴幼儿的记忆力是他们学习和理解事物的基础。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你的宝宝多大时开始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事情或指令?b) 你的宝宝是否能够回忆和识别熟悉的人或物体?3. 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婴幼儿的判断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情况时的重要能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你的宝宝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简单的问题?b) 你的宝宝是否能够模仿你的行为并进行简单的操作?三、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等方面。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章节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幼儿的注意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活动对一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思维B.记忆C.感知觉D.注意2.有自觉的目的,并和( )相联系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A.意志努力B.个性C.行动D.内心活动3.一个人能同时把歌唱好,能把舞跳好,能注意在队列中与别人对齐,是注意()能力好。
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4.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清晰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指向性和集中性5.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往往会出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说明人的注意具有( )。
A.指向性B.内在性C.集中性D.稳定性6.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是注意的()A.选择性B.稳定性C.广度D.分配7.“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 )A.选择性B.稳定性C.广度D.分配8.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概念是注意的( )。
A.分配B.分散C.转移D.选择9.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的长短指的是(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广度10.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
A.3~5分钟左右B.10 分钟左右C.15分钟左右D.20 分钟左右11.“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13. 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14.离开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些与活动无关的刺激所吸引的现象,是注意的( )。
A.分散B.分配C.转移D.广度15. 下面属于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6.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地注意,这是( )。
心理学练习题(新)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系别:专业:班级:姓名:二○一二年九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和()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和()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和( )三方面。
6.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
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和()两种。
8. 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6.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7.教师想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让学生填写了问卷,与部分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他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

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练习题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知觉练习题学前儿童的感知和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学习的基础。
在学前班阶段,为了促进孩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感知方面进行练习和培养。
以下是一些与学前班学前心理学第三章感知觉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 视觉感知:家长可以在房间中放置一些有鲜明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对象,引导孩子观察并尝试用手指指向或说出它们的名称。
比如可以用红色苹果、黄色香蕉、蓝色球等来进行游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形状和颜色辨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 听觉感知:在教室或家中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仔细听。
然后停止音乐,询问孩子刚才听到了什么样的乐器声音。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孩子训练听觉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触觉感知:利用纸张的不同质地,向孩子展示一些有粗糙、光滑、柔软等不同质感的纸张,让他们用手触摸并说出感觉。
家长或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使用形容词来描述纸张的触感,如“柔软如棉花”、“光滑如丝绸”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4. 味觉感知:选取一些常见的食物,如苹果、橙子、葡萄等,让孩子尝试,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可以引导孩子用甜、酸、苦等词语来描述食物的味道。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味觉感知,并丰富他们的词汇和口味。
5. 嗅觉感知:在房间里放置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香皂、鲜花、咖啡等,让孩子尝试用鼻子闻,并说出它们的味道。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不同气味的辨识能力和嗅觉感知能力。
在进行上述练习题时,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感知和知觉的习惯。
此外,还应该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感知觉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幼儿园课程,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实施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实施观的是()A.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观B.目标取向的课程实施观C.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观D.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解析】B2.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幼儿园或班级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是()A.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B.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C.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D.经验取向的课程实施【解析】B3.提供游戏资源首先要A.建立游戏规则B.规划游戏区域C.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D.投放游戏材料【解析】C 本题考查提供游戏资源的要求。
恰当的游戏资源既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需条件,又能影响幼儿的游戏品质,间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
游戏资源的提供首先保证幼儿可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4.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这种介入指导的方式属于()A.合作式介入B.交叉式介入C.平行式介入D.垂直式介入【解析】C 本题考查教师对游戏进行指导的方式。
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5.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人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介入指导的方式属于()A.合作式介入B.交叉式介入C.平行式介入D.垂直式介入【解析】B 本题考查教师对游戏进行指导的方式。
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以活动参与者内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6.不属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类型的是()A.游戏B.睡眠C.入园D.盥洗【解析】A 本题考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入园、餐点、盥洗、如厕、睡眠、整理、过渡和离团等环节的活动。
游戏不属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二、判断题1.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练习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练习题与答案学前儿童是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处于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因此,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练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前儿童可以进行的注意力发展练习题,并给出一些相关答案。
第一题:观察图形给孩子展示一些具有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然后让他们观察并记住这些图形的组合。
然后,用一幅空白纸让孩子尽量准确地绘制出他们所观察到的图形。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
答案:由于每个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观察力不同,所以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尽力完成任务,无论结果如何,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题:迷宫游戏创建一个简单的迷宫图,让孩子尝试从迷宫的入口到达出口。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注意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答案:迷宫的答案取决于你创建的具体迷宫图案。
确保迷宫充满挑战性,但不至于过于困难,以防止孩子过于泄气。
第三题:记忆卡片制作一套记忆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幅图画。
首先向孩子展示所有的卡片,然后将它们翻面放置在桌子上。
让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内翻开两张相匹配的卡片。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能力和注意力。
答案:卡片的内容和组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调整。
逐渐增加卡片的数量,以提高难度和挑战。
第四题:图形拼凑给孩子一些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块,让他们使用这些块拼凑出指定的图案。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答案:每个图形拼凑任务的答案不唯一,因为孩子可以使用不同形状和组合来拼凑。
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并鼓励他们思考不同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空间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能力对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都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多样化和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其中,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13级19班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需要与态度
B、观察与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这是注意的(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4、”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选择
D.分配
5、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
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
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7、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8、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 )较差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15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20分钟
11、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范围
12、听到一声巨响,马上转过头去,这属于()。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二、判断正误
1、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表明其有多动症。
()
2、幼儿的注意通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
3、无意注意不等于注意力不集中。
()
4、幼儿画画时,突然又玩起了手中的笔。
这是幼儿注意的转移。
()
5、幼儿年龄越小,其注意转移就越快。
()
6、无意注意不如有意注意好。
()
7、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影响幼儿注意的范围。
()
8、幼儿的活动越熟练,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就越强。
()
9、人在清醒时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
()
10、注意的转移即注意的分散。
()
11、老师出示一张示范图,让幼儿看着图听老师讲解。
但有些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照着老师的范图学着摆。
这反映了这些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分心。
()12、幼儿注意到的,有时大人注意不到,这是由于大人的兴趣、需要不同而导致的注意的选择性不同所致。
()
13、幼儿的注意在幼儿自身的活动中可以起调节作用。
()
14、老师在班上用眼一扫,便知道哪些幼儿在,哪些幼儿不在。
这说明这位老师注意分配的能力较强。
()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注意的集中性
3、注意的指向性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5、多动症
6、注意分散
7、注意的选择性
8、注意的稳定性
9、注意的广度
10、注意的分配
四、填空题
1、注意的特性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注意有无自觉目的和意志努力把注意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注意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岁的儿童注意发展最快,注意的选择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很大的进步。
6、“一目十行”反映注意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
7、有意注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8、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
10、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11、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
12、老师提醒幼儿说:“注意了!”这是幼儿的注意就是。
13、有意注意的特点是和。
14、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最好把幼儿的智力活动与幼儿的活动结合起来。
五、问答题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3、幼儿的注意有哪些主要特征?
4、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5、幼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6、教师应如何运用幼儿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7、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8、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9、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0、幼儿注意稳定性发展的特点?
11、注意分配的条件?
12、根据注意广度的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3、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4、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5、如何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16、幼儿教育活动中出示教具和图片时,应如何帮助幼儿扩大注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