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八年级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定的环境
的环境
课后练习
1.狗吃骨头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什么行为?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两个成语分别 表达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3.小狗做算术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与我们听到上 课铃声响了进教室 是否一样?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么?后天学习行为 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刚出生的小袋鼠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 部,它可以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 袋,在育儿袋中吃奶。
思考: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 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 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 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 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 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 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 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 暗室。
动 动 脑?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
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讨论: 爱动脑的人是最棒的!
1、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两种行为 是一样的?
2、前一种行为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
前一种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 也就是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 行为)。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 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黑猩猩用树枝取食
黑猩猩摘取香蕉
黑猩猩的这两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请你们自己来判断下面动物的行为是属于哪一,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 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这两个女孩,大 的有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她后来活到了十七岁;小的 不到两岁,救下后不到一年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喜欢 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 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很像: 嗅觉灵敏,牙齿尖利,喜欢吃生肉,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 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材分析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是北师大版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16章第一节内容。课程承接《动物的运动》内容,深入了已经学习的知识,使得知识系统更加严谨化,同时引入新的知识,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等为后面的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直观演示法:
用了播放多媒体和白板应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行为探究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通过归纳比较让学生更认识到两种行为的不同。
小结
展示本节课重点内容
学生读背
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没有完成的练习,并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题
七、【教学设想】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见闻、已知知识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故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相关现象,自主联系,自由学习。新的系统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既有着初中生都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比初一刚刚接触生物的学生多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基础,使得课堂教学可以更加自主化,生动化。
三、教学目标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第十二章第六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使学生识记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

2.能力方面(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是教学重点之一。

按动物行为形成的时间,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并且使学生懂得,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都具有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2.动物行为的特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一方面它是在前五节教材基础上的总结、概括和提高,是知识的一种升华,所以是教学的重点。

另一方面对于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初中生,要真正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录像(或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图表入手导入新课第八章两栖类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

(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

2.能力方面(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为本节的重点。

因为:(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对青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生物上册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课件

生物上册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课件
4.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后天学习 行为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5.高等动物也有先天性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后天学 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
第四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16章 动物的行为。蛛结网,蜻蜓点水,草履虫避开。食盐的刺激,人的排便、排尿反。一 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刚来到陌生的。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 睡觉吗。物,在小溪、池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记为试管 A 端,。涡虫在试管 A 端停留(tíngliú)的时间。与
的是动物的什么(shén me)行为?
2021/12/11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下列不属于(shǔyú)动物行为的是
√□
心脏 跳动 (xīnzàng)
□ 飞蛾扑火(fēi é pū huǒ)

鸟类育雏

蜜蜂采蜜
2021/12/11
第四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下列(xiàliè)动物行为中,都属于
后天学习(xuéxí)行为的是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yīng wǔ xué shé) ③孔雀开屏 ④老马识途
2021/12/11
狗吃骨头(gǔ tou)
时会分泌(fēnmì)唾液,
这属于(shǔyú)什么行 为?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ān 电极, shànɡ)
而另一臂是潮湿(cháoshī)的暗室,其中
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
极的一臂时,就会受到电击。
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
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黑猩猩想办法(bànfǎ)够挂在天花板上的香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动物的行为教案_九年级生物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动物的行为教案_九年级生物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的行为教案_九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板书设计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二、动物的行为的分类1、先天性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依照教材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其直接经验,导入教学过程。

首先,要理清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再按其发生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只有先明白这些概念,教学才能进行下去。

学生自学P22“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填表;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快或其他物体的下方。

提出问题:涡虫为什么生活在石快下方?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1)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来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

用胶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

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端,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

(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10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实施实验并记录按实验1进行,结果发现涡虫停留在黑暗环境的数量明显多,而且呆的时间久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的进行,可看出涡虫总喜欢暗环境。

得出结论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22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提出问题: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是先天性行为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2:(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说课稿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说课稿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说课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是苏教版教材初二生物必修本第六单元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课程承接《动物的运动》内容,深入了已经学习的知识,使得知识系统更加严谨化,同时引入新的知识,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等为后面的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节课在解释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对于自然界,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学生“保护地球,保护动物”,“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既有着初中生都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比初一刚刚接触生物的学生多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基础,使得课堂教学可以更加自主化,生动化。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准确描述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并举例说明;理解:正确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初步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能力目标学会用比较得方法去学习新的课程;尝试自己总结教材上散落的知识点,系统学习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生物的行为产生以及各种有趣的生物现象,意识到动物对自然界的重要性,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塑造“生物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呼吁同学们保护动物,保护地球。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依照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在熟悉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并可举例判断,并能比较出二者的区别,加以总结。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才能明确举例和判断,从而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加以系统理解。

(2)教学难点:在理解动物的行为的基础上,知道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的,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3.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4.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 老马识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 初夏的黄河口景色怡人,万亩槐林十里飘香,成群
的蜜蜂在花间飞舞辛勤采蜜。对蜜蜂这种行为的解释,
2 、后天性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 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涡虫是一种自由生活在淡水中的低等动物,在小溪、池 塘等地采集时,往往会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 的下方。
难道涡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吗?
1、用滴管从培养皿中轻轻地吸入 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中
2、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用锡箔套遮住试管B 端的光。观察涡虫10分钟,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在试 管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结果:涡虫在试管B端比在试管A端停留的时间长些
1、实验的变量是?
2、下面的装置为什么只套试管B端而不将试管A端B端全 遮住?
实验中,光照是变量,如果将试管 A和试管B全遮住,光照就不是变量 了。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 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 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请同学举出你所知道的动物的行为?
孔雀开屏
蜜蜂采蜜
老虎打斗
故事情境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 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 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 大小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 人面前表演节目呢!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1.人猿泰山的故事: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他们奋力划着救生艇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

夫妻俩在树上筑起树屋当作临时住所,一天却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

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听到远处传来婴孩哭声,她循着找去发现一个人类宝宝。

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把他带回了森林中的家。

用自己的奶喂养小泰山。

长大后的泰山在经历了许多奇特的景遇后,最终回到了人类社会2.对比图片:山雀喂鱼3.多媒体图片展示(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时间:15分钟)动物行为研究示例:1.学生看书,教师点拨实验1:(1)取涡虫(2)作标记(3)水平放置,记录(4)遮光处理,记录实验2:(1)光照刺激看反应(2)电刺激看反应(3)光紧接着电击反复100次(4)101次只有光2.学生活动讨论:(1)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3)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4)实验2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4.点拨: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三)结合实验,自主总结(时间:10分钟)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生看书,思考:(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举例:蜘蛛结、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2.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学生看书,思考:(1)动物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说课稿
-----民族中学费学芳
一、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内容。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动物,面对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动物运动》的后面。

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学习本节既是对上一音的承接,又为学习下一节动物行为类型奠定基础。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
奥秘的能力。

2、通过“涡虫的行为研究”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
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
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
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
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课内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
1、人猿泰山的故事:
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他们奋力划着救生艇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

夫妻俩在树上筑起树屋当作临时住所,一天却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

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听到远处传来婴孩哭声,她循着找去发现一个人类宝宝。

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把他带回了森林中的家。

用自己的奶喂养小泰山。

长大后的泰山在经历了许多奇特的景遇后,最终回到了人类社会
2、对比图片:山雀喂鱼
3、多媒体图片展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时间:15分钟)
动物行为研究示例:
1、学生看书,教师点拨
实验1 (1)取涡虫(2)作标记
•(3)水平放置,记录(4)遮光处理,记录实验2 (1)光照刺激看反应(2)电刺激看反应
•(3)光紧接着电击反复100次(4)101次只有光
2、学生活动讨论:(1)、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3)、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4)、实验2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
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4、点拨: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
学习来的行为。

(三)结合实验,自主总结(时间:10分钟)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学生看书,思考: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举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1、学生看书,思考:
(1)动物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举例:小狗算术、鹦鹉学舌、猴子骑单车等
(四)灵活运用,巩固提高(时间:15分钟)
课件展示材料如下:
(图片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

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
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图片2)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

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

经过多次尝试
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1、问: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
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
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

如初生的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
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
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动物的生存环
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图片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
星期
(图片4)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

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
喝牛奶。

2、问: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答(通过
分析可知,先天性行为有很多局限性。

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
是出自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
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如果一种生物
一生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
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图片5)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图片6)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
蕉。

3、问: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山雀、幼猩猩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
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
的。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
强。


5、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
(六)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
一、动物行为研究事例二、动物先天性行为三、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1、看实验: 1、概念: 1、概念:
2、讨论: 2、举例: 2、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