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教案主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
二、教学内容: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4.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兴趣。
2.梳理概念:教师解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探讨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情景,加深对两种行为的理解。
5.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整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6.培养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案例和讨论素材。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理解。
2.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总结归纳的结果,评价他们对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掌握程度。
3.布置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料。
2.教学PPT。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素材。
4.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素材。
北师大版八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word教案-----民族中学费学芳一、教材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内容。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动物,面对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确实是动物的行为。
关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因此本章节内容安排在《动物运动》的后面。
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点专门重要。
学习本节既是对上一音的承接,又为学习下一节动物行为类型奠定基础。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差不多上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隐秘的能力。
2、通过“涡虫的行为研究”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探究活动的一样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观看和讨论,要紧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摸索、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认识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五、学习方法:通过观看、讨论、分析去发觉知识,总结规律,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材分析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是北师大版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16章第一节内容。课程承接《动物的运动》内容,深入了已经学习的知识,使得知识系统更加严谨化,同时引入新的知识,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等为后面的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直观演示法:
用了播放多媒体和白板应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行为探究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通过归纳比较让学生更认识到两种行为的不同。
小结
展示本节课重点内容
学生读背
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作业布置
完成没有完成的练习,并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题
七、【教学设想】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见闻、已知知识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故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相关现象,自主联系,自由学习。新的系统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学生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既有着初中生都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比初一刚刚接触生物的学生多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基础,使得课堂教学可以更加自主化,生动化。
三、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八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八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word教案1班级小组学生科目生物时刻课题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我的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育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本节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自主课堂】分组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动物在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
动物的行为受和调剂,受操纵。
人们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将其分为和。
2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实验1发觉并提出问题发觉:涡虫生活在石快或其他物体的下方。
提出问题:涡虫什么缘故生活在石快下方?作出假设涡虫喜爱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设计实验方案见课本P22实施实验并记录按实验1进行,结果发觉涡虫停留在环境的数量明显多,而且呆的时刻久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的进行,可看出涡虫总。
得出结论涡虫喜爱黑暗环境是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实验24、阅读课本这P23,填写下表:类别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行为出生后逐步的新行为获得途径通过、而来的。
通过获得的。
适应特点适应相对稳固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行为的要紧方式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更加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举例【大显身手】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猕猴做花样表演D、母狼培育刚出生的小狼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蚯蚓B.大山雀C.马D.黑猩猩3、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红雀喂金鱼B、野鸭的迁徙C、鹦鹉学舌D、蜘蛛结网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操纵因素是()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5、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动物的行为差不多上从亲代继承获得的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6、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A.差不多上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B.同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连续有重要作用C.差不多上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操纵的D.差不多上神经系统、感受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和谐作用的结果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蚯蚓走迷宫、黄牛耕地、老马识途8、(2009山东)“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定义、特点和区别,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行为获得途径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答案: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不经学习就能表现出的行为。例如,小鸟破壳而出后,会本能地跟随母鸟觅食,这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指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渐学会的行为。例如,狗学会握手、坐下等指令,就是狗通过训练学会的后天学习行为。
例3: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二、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三、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排便,排尿吗?(二)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3、动物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三)归纳小结: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联系: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提高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心脏搏动B、飞蛾扑灭C、鸟类育雏D、蜜蜂集群2、下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鸟类筑巢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D、猴子钓鱼(五)拓展创新: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动 教案

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动教案教学设计表课名§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师学科(版本)章节第16章第1节学时1学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涡虫行为研究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通过对研究涡虫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3、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析涡虫行为研究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2、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重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懂得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认同人类学习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渗透德育教育。
突出重点: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突破难点:对于涡虫行为的研究,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涡虫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观看视频。
学习者分析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动物行为较多,并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资料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其心理特点仍然比较偏重于对具体事例的形象化的分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不能很准确的把握。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大量事例,先让学生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其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创设情境卖帽子的老头怎样才能从猴子手中拿回帽子?展示几组卖帽子的老头和猴子的图片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思考使用question flipper-image展示几组老头和猴子的图片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行为?学生回忆图片,回答老头和猴子的一些行为引出行为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视频播放《过猴山》,与学生的想法产生不一致,引起注意新知学习内刺激表现外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2引导学生举例一1动物行为的概念2列举动物行为(会出现概念错误)利用手写功能,帮助学生概括,利用图片纠错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提问:这些行为之间有没有哪些不同之动物行为的分类利用遮罩、擦除等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整节课的一个主线处?问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涡虫实验演示:实验一取涡虫做标记记录时间遮光处理,记录实验二(1)光照刺激看反应(2)电刺激看反应(3)光紧接电刺激100次(4)101次只看光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题,教师巡视动物行为的分类利用“拖放、聚光、放大、缩小”等功能,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看到结果插入图片试管,并利用图形识别笔画出梯形图案作为橡皮塞,将两者组合使用“橡皮擦”工具揭晓思考题的答案使用“插入/flash视频文件”插入视频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举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孔雀开屏等后天学习行为举例:小狗做算术题、鹦鹉学舌等动物行为的分类使用blue-vortex sort 制作练习题,将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小狗做算术题等分类,并由学生上白板完成。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凤台九中葛中亚【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使学生识记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动物行为的特点。
2.能力方面(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是教学重点之一。
按动物行为形成的时间,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并且使学生懂得,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都具有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2.动物行为的特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一方面它是在前五节教材基础上的总结、概括和提高,是知识的一种升华,所以是教学的重点。
另一方面对于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初中生,要真正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撞入了一户主人未在的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中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跃窗进入屋内。
当主人闻讯赶回农时,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遁进了山林。
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请同学们思考狼孩的这种怪异行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一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探究新知】动物行为研究示例:1、学生看书,教师点拨实验 1 (1)取涡虫(2)作标记(3)水平放置,记录(4)遮光处理,记录实验2 (1)光照刺激看反应(2)电刺激看反应(3)光紧接着电击反复100 次(4)101 次只有光2、学生活动讨论:(1)、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3)、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4)、实验2 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二、教学策略
1、本节知识结构:
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本节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本节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
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
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
点拨:动物的行为得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
例1人工包头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
例2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㈤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