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教案教案主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
二、教学内容: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4.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3.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兴趣。
2.梳理概念:教师解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探讨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情景,加深对两种行为的理解。
5.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整理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梳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6.培养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性别差异。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案例和讨论素材。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理解。
2.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总结归纳的结果,评价他们对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掌握程度。
3.布置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料。
2.教学PPT。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素材。
4.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素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提出问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动物行为中各占多大比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区分不够清晰。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深入等问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教师收集学生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讲评,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概念、特点及产生原因。
2.强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这两种行为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有何作用?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理解和区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动物行为现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动物行为现象;
2.注重概念辨析,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
3.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16.1《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定义、特点和区别,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行为获得途径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行为获得途径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答案: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出生后,不经学习就能表现出的行为。例如,小鸟破壳而出后,会本能地跟随母鸟觅食,这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指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渐学会的行为。例如,狗学会握手、坐下等指令,就是狗通过训练学会的后天学习行为。
例3: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请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二、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三、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排便,排尿吗?(二)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3、动物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三)归纳小结: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联系: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提高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心脏搏动B、飞蛾扑灭C、鸟类育雏D、蜜蜂集群2、下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鸟类筑巢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D、猴子钓鱼(五)拓展创新: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2.doc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依照教材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其直接经验,导入教学过程。
首先,要理清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再按其发生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只有先明白这些概念,教学才能进行下去。
学生自学“涡虫的行为研究”填表: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发现并提出发现:涡虫生活在石块或其他物体的下方。
问题提出问题:涡虫为什么生活在石块下方?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1: (1)用滴管从培养皿屮轻轻地吸入一只涡虫,迅速地送入试管屮;(2)向试管中注满晒过的自來水或河水,加水时防止产生气泡。
用胶皮塞塞好管口,然后用记号笔在试管中部做一标记。
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试管A 端,另一端记为试管B端;(3)将试管水平放置,直至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观察涡虫lO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4)再次使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将试管放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观察涡虫lOmin,记录它在试管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
实验后,把涡虫放回培养皿。
实施实验并按实验1进行,结果发现涡虫停留在黑暗坏境的数量明显多,而且呆的时间记录久。
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的进行,可看出涡虫总喜欢暗环境。
得出结论涡虫喜欢黑暗环境是先天性行为。
标题涡虫的行为研究发现并提出发现: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
问题提出问题:涡虫对光的反应也有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是先天性行为。
作出假设涡虫喜欢黑暗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2:(1)将涡虫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用强光照射涡虫,观察涡虫対强光的反应;(2)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第一篇:《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1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二、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三、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排便,排尿吗?(二)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3、动物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三)归纳小结:/ 4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联系: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提高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4A、心脏搏动B、飞蛾扑灭C、鸟类育雏D、蜜蜂集群2、下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鸟类筑巢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D、猴子钓鱼(五)拓展创新: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文档

教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和区别。
3. 让学生学会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
教学重点: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和区别。
2. 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第一章:先天性行为1. 引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出生和成长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原因。
2. 讲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3. 举例:通过展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视频或图片,如鸟儿的筑巢、蝴蝶的变形等,让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动物的行为,判断其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第二章:学习行为1. 引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学习视频,如猴子学习使用工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学习的方式。
2. 讲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3. 举例:通过展示动物的学习行为视频或图片,如狗狗的学习指令、鸟儿的学习唱歌等,让学生理解学习行为的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动物的行为,判断其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第三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1. 引入:通过展示同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
2. 讲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3. 举例:通过展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4. 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动物的行为,判断其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1. 引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复杂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
2. 讲解: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保护动物,以及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进化意义。
微格教学:先天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生物科学微格教学教案(12分钟)
设计者:教学对象:初中八年级
科目:生物学科课题: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已有一年时间,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不少动物有过一定的了解。
动物的行为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和熟悉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课本之前不少学生已经通过媒体获得了不少有关动物行为的知识。
动物的行为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该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主要的教学技能:综合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清楚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讲授形式和提问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讨论合作能力与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明确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三、教学难点
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排便,排尿吗?
(二)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再回答问题: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研究;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3、动物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三)归纳小结:
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
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
(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联系: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4、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提高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心脏搏动
B、飞蛾扑灭
C、鸟类育雏
D、蜜蜂集群
2、下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鸟类筑巢
B、蜜蜂采蜜
C、蜘蛛结网
D、猴子钓鱼
(五)拓展创新:
资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②大山雀偷饮牛奶。
③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
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
试分析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1.先天性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
2.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
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p23、练习册十六章第一节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