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运用复习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到句子中。

2.掌握词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成语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语、成语?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用法?”2.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讲解教师以PPT形式展示常见词语、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举例说明词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3.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一些词语、成语,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成语,并说明其用法。

4.词语、成语辨析教师给出一些形近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5.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成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6.词语、成语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更多词语、成语。

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用所学词语、成语写一篇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词语、成语,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互动交流情况。

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词语、成语清单3.课后作业模板八、教学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运用和误用4. 成语的辨析和积累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

2. 难点:成语的辨析和积累,以及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误用和正确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积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运用和误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填空、改写等。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积累,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积累成语,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成语辨析和积累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参考书:用于提供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和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2. 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3. 成语误用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成语的正确运用。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成语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课时)2. 章节二:成语的来源和分类(1课时)3. 章节三:成语的运用和误用(1课时)4. 章节四:成语的辨析和积累(2课时)5. 章节五: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1课时)6. 复习和总结(1课时)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常用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复习已学的成语,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料。

2. 成语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它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或成语卡片,介绍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二、成语复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2.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三、成语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达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成语故事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介绍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复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成语复习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成语运用和成语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组成,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1.2 成语的特点:1.2.1 结构固定:成语的结构不可随意变动,每个成分的位置和数量都是固定的。

1.2.2 语义明确:成语的意义相对固定,往往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形象的表达。

1.2.3 应用广泛:成语在日常生活、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

第二章:成语的来源与分类2.1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2.2 成语的分类:2.2.1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

2.2.2 根据语义分类:寓言成语、动植物成语、地理成语、人物成语等。

第三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3.1 成语的理解:理解成语的意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义轻重。

3.2 成语的运用:3.2.1 恰当选择成语: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

3.2.2 避免成语误用:注意成语的常见错误,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误用等。

第四章:成语的常见错误与辨析4.1 成语的常见错误:4.1.1 望文生义:只根据成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和使用,忽略了其真正的寓意。

4.1.2 褒贬失当: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导致表达不当。

4.1.3 对象误用:成语适用于特定对象,误用于其他对象。

4.2 成语的辨析:通过对比、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辨别成语的正确用法。

第五章:成语的复习与提高5.1 成语的复习方法:5.1.1 积累法:通过阅读、记忆等方法积累成语,增加成语量。

5.1.2 练习法:通过填空、改错等练习,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5.2 成语的提高策略:5.2.1 理解成语的内涵: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和寓意,提高成语的运用水平。

5.2.2 注意成语的语境: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误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掌握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方法,辨析成语的常见错误,并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成语水平。

最新中考成语运用复习教案汇总

最新中考成语运用复习教案汇总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答案:D
三、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
二.中考试题示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
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学生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分类1.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固定结构、固定用法的词组或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

1.2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而形成。

1.3 成语的分类:成语可以根据其结构、意义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AABC式成语、ABAC式成语、ABCD式成语等。

第二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2.1 成语的运用:学生在写作、口语表达中运用成语,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魅力。

2.2 成语的辨析:区分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2.3 成语运用的注意事项:避免成语使用不当、望文生义、重复冗余等错误。

第三章:成语的记忆与积累3.1 成语的记忆方法:采用联想、故事、谐音等方法记忆成语,提高记忆效果。

3.2 成语的积累途径:通过阅读、背诵、练习等途径,积累成语,丰富词汇量。

3.3 成语积累的注意事项:注重成语的实用性和适用场合,避免盲目积累。

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4.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帮助理解文章意义,分析作者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辨析:区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4.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实践:运用成语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成绩。

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5.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提高文章质量,增加文采。

5.2 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技巧:恰当选择成语,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避免成语使用错误。

5.3 成语在写作中的实践:运用成语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成语辨析与修改6.1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褒贬误用、自相矛盾、用错场合等。

6.2 成语辨析的方法: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感情色彩进行辨析,判断是否适合句子或文章的语境。

6.3 成语修改的技巧:找出错误成语,替换为合适的成语,保持句子或文章的原意和表达效果。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并正确运用成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成语的辨析和搭配。

教学准备:1. 成语教材或成语字典。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出成语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构成和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

2. 通过例句解释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进行成语填空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三、成语的辨析和搭配(15分钟)1. 给出成语,让学生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2. 给出成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搭配。

3. 进行成语辨析练习,让学生区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

四、成语的来源和演变(15分钟)1. 讲解成语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演变过程。

2. 讲解成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由来。

3. 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增加对成语的兴趣。

五、成语复习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成语复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布置成语复习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辨析和搭配、成语的来源和演变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成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相信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词语运用教案初中

词语运用教案初中

词语运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能够运用成语。

3. 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成语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教师总结并板书成语的定义与特点。

二、讲解成语的来源与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成语的来源,包括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

三、学习成语的正确运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成语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成语的正确运用方法。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语境、对象、感情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四、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句子编写。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词汇量。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成语运用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来源与分类,以及正确运用方法,使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句子编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成语的的感情色彩,避免学生在运用成语时出现错误。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的傲
一样,不相上下。

(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多含贬义。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

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板书设计一、知识准备
二、中考试题示例
三、成语题的题型特点
四、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完成学案相关练习。


后反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成语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掌握了成语运用的技巧。

关键在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