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专题训练 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成语运用》教学设计

成语运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误用成语的几种类型。
2.掌握成语的解题方法,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重点:1.了解误用成语的集中类型。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3.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回顾总结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二、备战中考,小试牛刀判断题: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2.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
()3.王明见到李老师,说:“李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
()4.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选择题:1. (2019云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特立独行....,自荣自美。
B. 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共...睹.的。
C. 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未艾....。
A 【解析】B项“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句中用来形容市容市貌的变化,不恰当。
C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句中用来形容滞销的空调,用错对象。
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与句中的“正”字语义重复。
2. (2019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第一篇: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理念: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使文章如何写得更好的法宝,为达“九年一贯”中充分培养学生对信息“搜寻、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成效,并提升自我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讲,练,评和学生的不断反思,达到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成语的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方法:对策一:加强积累对策二:利用具体语境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加强积累成语,增强语境意识,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体会成语的妙用教学步骤(一)导入:运用成语故事导入: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等等(二)成语运用的几大误区知识归纳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
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成语运用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汤继宗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祖代扈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 引狼人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 二. 高考试题示例1.(2003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 “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运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增强语言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成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二、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逐个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搭配练习,通过对话或小组讨论运用成语。
三、创意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创意表演,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写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成语故事写作任务,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规范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并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建议学生每天背诵和运用一个新的成语,以扩展成语知识储备。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意活动和写作任务中的成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成语运用专项复习》教学设计

溯其源,循其踪,行稳则至——成语运用【课标分析】1、要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学情分析】语文学习是一个常年积累的过程,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一些成语,但从复习学案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成语的意思、近义成语的辨析、成语误用类型等掌握的不够牢固,日常成语积累量不够,运用能力较差。
而中考注重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考察学生理解、辨析、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整理中考真题,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成语题的常考类型。
2.增强学生积累与梳理的意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成语误用类型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做题中去。
3.引导学生在积累和梳理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中考真题,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成语题的常考类型。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积累与梳理的意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成语误用类型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做题中去。
【教法学法】1.范例引导法。
分类列举相关的成语误用类型,让学生心中有数。
2.归纳法。
将常考的成语进行归纳分类,便于学生系统记忆形成知识体系。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看图猜成语预设:一叶障目抛砖引玉鹤立鸡群狗尾续貂打草惊蛇螳臂当车【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成语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活动一】溯其源,真题再现(2017济南)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成语运用专题训练 教案.doc

《成语运用》专题训练教案(文库有配套PPT)教学目标:1>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2、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考试还是日常练习,总会遇到成语运用的习题,今天我们这堂课就专门针对这一类题展开学习。
二、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望文生义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略它的历史意义。
常见设错成语:拖泥带水、侃侃而谈、七月流火、不刊之论、目无全牛2、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命题者常常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适用对象有意弄错。
常见设错成语:天伦之乐、美轮美奂3、褒贬失当成语从色彩上分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义、中性、贬义;语体色彩分书面用语和口语。
需要辨明色彩, 避免误用。
常见设错成语:随波逐流、恃才放旷、炙手可热、弹冠相庆、叹为观止、吹毛求疵、蔚然成风4、不分轻重有的成语词义较重,有的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常见设错成语:休养生息、苦心孤诣、登堂入室5、谦敬错位有的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的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常见设错成语:谦辞:才疏学浅、蓬草生辉、抛砖引玉......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6、重复赘余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已含的意思在句子中进行了部分阐述而造成了重复错误。
常见设错成语:“忍俊不禁的笑了”“真知灼见的意见”“各种形形色色”“到处漫山遍野”“显得相形见细”三、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1>抓住关键词理解。
女口: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名一钱等。
2、本着“语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成语的运用教案

成语的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的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3. 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表达思想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PPT或教学板书;2. 成语卡片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什么成语吗?它们是什么意思?Step 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板书,简要解释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由两个或更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观察成语的特点:成语常常由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成,有时也包含虚词,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文化内涵等特点。
Step 3: 学习常用的成语(15分钟)1. 准备一些常用的成语卡片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逐一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通过示例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语境。
3. 学生跟读和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加深记忆。
Step 4: 运用成语表达思想和情感(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情境,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表达。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个人写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和指导。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学习成语的重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拓展自己的成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积累更多的成语。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成语的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或作业本上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在作文或日记中运用所学的成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学习、运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
通过情境和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上册成语的运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成语的运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二年级上册所学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年级上册所学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成语,丰富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成语部分。
2.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学习成语,选择几个常见的成语,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3. 讲解成语用法,通过例句等方式讲解成语的用法,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4. 操练成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成语,如游戏、角色扮演等。
5. 总结,对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造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寻找并使用成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出了对成语的浓厚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所学成语,并引入更多的成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专题训练教案
(文库有配套PPT)
教学目标:
1、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
2、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考试还是日常练习,总会遇到成语运用的习题,今天我们这堂课就专门针对这一类题展开学习。
二、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
1、望文生义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略它的历史意义。
常见设错成语:拖泥带水、侃侃而谈、七月流火、不刊之论、目无全牛
2、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命题者常常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适用对象有意弄错。
常见设错成语:天伦之乐、美轮美奂
3、褒贬失当成语从色彩上分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义、中性、贬义;语体色彩分书面用语和口语。
需要辨明色彩,避免误用。
常见设错成语:随波逐流、恃才放旷、炙手可热、弹冠相庆、叹为观止、吹毛求疵、蔚然成风
4、不分轻重有的成语词义较重,有的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常见设错成语:休养生息、苦心孤诣、登堂入室
5、谦敬错位有的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的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常见设错成语:
谦辞:才疏学浅、蓬荜生辉、抛砖引玉……
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
6、重复赘余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已含的意思在句子中进行了部分阐述而造成了重复错误。
常见设错成语:
①“忍俊不禁的笑了”
②“真知灼见的意见”
③“各种形形色色”
④“到处漫山遍野”
⑤“显得相形见绌”
三、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理解。
如: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名一钱等。
2、本着“语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要特别留意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如:暗送秋波、黯然失色、不动声色等。
4、多复习、多积累,强化记忆。
四、作业布置
根据课上内容自行整理对应专题训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