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专题训练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

初中成语运用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习惯,避免常见的成语错误。

3. 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成语的出处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字典和参考书。

2. PPT或者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成语的重要性。

二、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15分钟)1. 举例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心一意”、“五颜六色”等。

2. 强调成语的固定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的结构和意义。

三、成语故事分享(15分钟)1. 分享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2. 让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成语游戏(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和巩固成语。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成语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通过成语故事和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语的讲解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语言。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游戏。

3.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学习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用法学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使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成语。

2. 难点: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准备相关的成语故事、成语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语图片或成语故事,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成语: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常用的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让学生跟读、朗读。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用法,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游戏互动:设计成语接龙游戏或成语填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成语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让学生总结成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感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其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运用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成语运用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汤继宗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祖代扈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 引狼人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 二. 高考试题示例1.(2003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 “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

初中成语使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常用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复习已学的成语,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资料。

2. 成语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它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或成语卡片,介绍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二、成语复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展示一些常用的成语,让学生跟读和记忆。

2.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加强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三、成语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达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成语故事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介绍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复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成语复习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成语运用和成语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运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增强语言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成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二、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逐个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搭配练习,通过对话或小组讨论运用成语。

三、创意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创意表演,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写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成语故事写作任务,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规范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并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建议学生每天背诵和运用一个新的成语,以扩展成语知识储备。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意活动和写作任务中的成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

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复习成语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中考成语题型及解题技巧。

2. 掌握一些常见的中考成语,并能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常见的中考成语。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造句。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造句。

教学准备:1. 中考相关的成语试题。

2. 成语卡片或成语手册。

3.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成语图片或成语卡片,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概念和作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听到哪些成语?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Step 2:学习成语(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考成语,并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成语,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并通过实际例句展示其正确运用。

Step 3:成语运用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中考成语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填空题、选择题或完形填空等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题型和难度。

学生可以在个人或小组中完成练习,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4:句子造句(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自己编写句子,展示成语的正确运用。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检查和修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成语来解释该词语的意思。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更多的成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学习成语有什么好处?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积极学习和运用成语。

成语专项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成语专项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成语。

- 学生能够区分形近成语和同音成语。

-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 通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成语。

2. 区分形近成语和同音成语。

3. 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形近成语和同音成语的区分。

2. 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成语卡片、成语故事、相关图片或视频。

-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所学的成语。

- 准备成语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成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你们平时都用到哪些成语?(二)新课讲授1. 成语讲解- 教师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包括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等。

- 通过故事、典故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2. 形近成语和同音成语区分- 教师展示形近成语和同音成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成语运用- 教师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

-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三)课堂练习1. 成语接龙- 学生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接一个与之相关的成语,以此类推。

2. 成语填空- 教师提供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2. 每天积累一个成语,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成语题教案 成语专项训练教案实用

成语题教案 成语专项训练教案实用

成语题教案成语专项训练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常见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3.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成语的书写、理解、运用。

2.教学难点:成语的正确搭配和语境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成语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成语的趣味性。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第二环节:成语讲解1.教师讲解成语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通过实例讲解成语的用法,如: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等。

3.分析常见成语错误,如:望文生义、搭配不当等。

第三环节:成语训练1.设计成语填空题,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例题:小明因为生病,所以()上课。

2.设计成语改错题,让学生找出并改正错误。

例题:他的成绩很好,是我们班的学习()。

3.设计成语接龙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

例题:一()二()三()。

第四环节:成语实战1.教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用成语进行填空。

例文: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公园玩,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真是()。

2.学生分组讨论,用成语完成一段对话。

例题:A: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吧。

B:好啊,我也想出去晒晒太阳。

1.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默写所学成语,检查记忆效果。

2.设计成语运用题,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巩固所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成语的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成语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成语的语境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建议1.加强成语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创设更多成语运用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成语。

3.鼓励学生参加成语比赛等活动,提高成语学习积极性。

成语教学应注重基础与提高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专题训练教案
(文库有配套PPT)
教学目标:
1、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
2、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考试还是日常练习,总会遇到成语运用的习题,今天我们这堂课就专门针对这一类题展开学习。

二、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
1、望文生义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略它的历史意义。

常见设错成语:拖泥带水、侃侃而谈、七月流火、不刊之论、目无全牛
2、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命题者常常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适用对象有意弄错。

常见设错成语:天伦之乐、美轮美奂
3、褒贬失当成语从色彩上分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义、中性、贬义;语体色彩分书面用语和口语。

需要辨明色彩,避免误用。

常见设错成语:随波逐流、恃才放旷、炙手可热、弹冠相庆、叹为观止、吹毛求疵、蔚然成风
4、不分轻重有的成语词义较重,有的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常见设错成语:休养生息、苦心孤诣、登堂入室
5、谦敬错位有的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的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常见设错成语:
谦辞:才疏学浅、蓬荜生辉、抛砖引玉……
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
6、重复赘余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已含的意思在句子中进行了部分阐述而造成了重复错误。

常见设错成语:
①“忍俊不禁的笑了”
②“真知灼见的意见”
③“各种形形色色”
④“到处漫山遍野”
⑤“显得相形见绌”
三、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理解。

如: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不名一钱等。

2、本着“语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要特别留意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如:暗送秋波、黯然失色、不动声色等。

4、多复习、多积累,强化记忆。

四、作业布置
根据课上内容自行整理对应专题训练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