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故事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
然而,您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创造性的游击战争理论的提出,竟来自“山大王”的启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据地建立前,井冈山曾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
1912年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为对付官军的进剿,朱孔阳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在莽莽群山中与官军周旋,使官军疲于奔命,对他奈何不得。
他有一句对付围剿的名言:“不需能打仗,只要会打圈。
”廖廖数语,蕴藏着极其朴素的游击战术道理。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
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为此,兼收并蓄的毛泽东注意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我所用。
1927年12月,他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转变。
”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
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
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
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原则。
”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
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
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
江西民间故事传说

江西民间故事传说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n),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
那么关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一年,吴三公到了江西广信府的彭湾村,但见挂袍山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栲树米楮争长斗大,杜翁樯木比比皆是。
但奇怪了,挂袍山前后有菇寮,彭湾村左右有菇客,为何这里无人制菇当下,三公到了邻近的寮里询问了一番,始知彭湾村有个泼皮叫天柱,抢偷扒拿,无所不为,一俟菇熟,即结伙偷摘香菇。
菇客都奉恶人远避的宗旨,不愿与这泼皮纠缠,故尔留下了这片山场,没人敢去制菇。
三公听了这话,实在是气不过,就带了几个徒弟上挂袍山砍樯树去了。
天柱知道了挂袍山上有了制菇客,心中暗喜,就专等菇大了去偷。
光阴荏苒,眼看香菇星星点点地冒出樯树,天柱纠集了几个偷鸡摸狗之徒,说:菇出了,浙江佬还没给咱尝鲜呢,我们去抓一把下酒!当晚,挂袍山南面的香菇被他们偷了一半。
三公人手少,白天摘菇,晚上烘菇,如今半夜还要派人巡山,害得大家睡觉也不安稳。
一天,三公带着徒弟上山摘菇,那徒弟累得昏昏沉沉,头晕眼花,一边走路一边犯瞌睡。
忽然,那徒弟脚下被一根细藤一绊,一跤摔去,竟摔在一根裂了半片的竹子上,那竹子一弹,啪地一响,把那徒弟甩出三丈远,方才落地。
三公傻了眼,却又听得那徒弟啊呀一声。
三公跑过去看,只见徒弟脚板被竹桩扎了一个洞,直冒鲜血。
他正想挣扎着立起身来,却又绊到另一根腾。
原来是一根扭向左边的小柴杆、搭着书上的藤子,那藤子被绊了一下,竟松开了,又横着扫过来,把那徒弟扫倒在地。
三公忙过来一把抱住徒弟,扶他起来,正欲回香菇寮,三公忽然哈呀呀笑了一声,徒弟问师父为何这般笑,三公连说: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回到寮里,三公搓了两根小棕绳,削了几个桩子,没吃中饭就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三公坐在寮里不睡觉,也不言语,只是默默地烘香菇。
突然,山南面啪地一身巨响,山鸣谷应,特别响亮。
三公站起来对徒弟说:快,去南边,有偷菇贼!徒弟们到那里时,小偷早已逃之夭夭。
白鹿洞的传说故事

白鹿洞的传说故事
白鹿洞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一处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海会镇。
关于白鹿洞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庐山五老峰下住着一位叫李渤的学者。
他性好读书,博学多才,白天出门劳作,晚上就在家读书。
他读书十分刻苦,经常秉烛夜读到天亮。
有一天,李渤正在家中读书,突然一只白鹿闯了进来。
李渤十分惊奇,但见这只白鹿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两只眼睛如同黑宝石一般闪亮。
白鹿见了李渤,也不惊慌,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他。
李渤见白鹿十分可爱,便走上前去抚摸它。
白鹿也不反抗,任由李渤抚摸。
李渤见白鹿如此温顺,便对它说:“你是不是饿了?我这里有一些食物,你可以吃。
”白鹿听了,点了点头,走到李渤身边吃了起来。
从那以后,白鹿每天都来到李渤家,和他一起读书。
李渤也对白鹿十分照顾,每天都会给它准备食物。
渐渐地,李渤和白鹿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李渤对白鹿说:“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白鹿点了点头,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
于是,李渤带着白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
李渤和白鹿游历了许多地方,见识了许多风土人情。
他们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渤和白鹿的故事,便在庐山五老峰下修建了白鹿洞书院,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1。
江西的鬼故事

江西的鬼故事江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省份。
除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江西也以其各种各样的鬼故事而闻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传统的江西鬼故事。
1. 幽灵洞穴据说南昌市西郊的一处洞穴里栖息着一位善恶不分、形象诡异的幽灵。
这个幽灵会时不时地出现在那些心地善良的人面前,并向他们索要一些东西,通常是一点食物或者一些水。
据传,只要你主动地将心爱的东西给予这个幽灵,他就会为你带来好运和祝福。
然而,如果你故意对他无视或者伤害他,他就会带来厄运和灾难。
2. 鬼市之谜九江市的烟雾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因为市中心有一个传说中的“鬼市”。
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一座原本人烟稀少的村庄会变成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来自东南西北的人们会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市场上出售的所有产品都非常诡异,有些甚至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购买到。
有人说这个市场是幽灵和妖魔的聚集地,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恐惧的想象。
3. 魅影山寨位于赣州市的一个偏远山区,有一个被称为魅影山寨的地方。
据说在夜晚,这个山寨里会出现一些吓人的鬼魂。
这些鬼魂穿着古装,含糊地闪过,同时发出诡异的笑声。
有人说这些鬼魂是逝去的山贼和他们的受害者,他们永远无法安息。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吓唬。
4. 阴阳鬼域鹰潭市有一个叫做“阴阳鬼域”的地方,据说这里地气异常浑浊,充满了阴气。
当地民众不敢在夜晚靠近该地区,据说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鬼怪出现在眼前。
人们说,这个地方曾经是一片繁荣的居民区,但突然之间就变得诡异而神秘,让人不寒而栗。
很多人都坚信这里是鬼魂的聚集地,唯有那些懂得驱魔的人才敢进入。
以上只是江西省一些著名的鬼故事的简要描述。
这些鬼故事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关注和传颂,为江西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奇妙。
然而,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这些鬼故事都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留下了人们对神秘与超自然现象的思考。
在江西,您可以感受到无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可以领略到那种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关于水的神话故事

关于水的神话故事关于水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神话故事里的神大多住在高高的,接近天的地方。
而银河是天空一道神秘的风景,它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可以驾驭的地方。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关于水的神话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关于水的神话故事篇一:水滴石穿传说古时候,江西九江一带有条鳄鱼精,经常在长江里兴风作浪,害得这里的“鱼米之乡”都变得荒无人烟。
一天,庐山上下来一位道人,到九江城中的雷涛家门前贴上了一纸法书,上写:“要除掉妖鳄,须练就百步穿扬的功夫。
”落款是“水滴石穿”。
雷涛捧着这张法书端详了半天,百步穿“扬”,为什么不是百步穿“杨”?水滴石穿又是什么意思?这时,雷涛突然瞥见了在轻风中飘扬的柳枝,屋檐下滴水滴出的小石窝,他恍然大悟。
原来,只能射穿静止的柳枝,还并不是最高超的本领,只有能百发百中地射穿飘扬的柳枝,才是箭术的极至。
而要练出这样的功夫,就必须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有信心,有恒心,才能成功。
从此,雷涛就开始刻苦练习射箭。
数十载后,终于练出了百步穿“扬”的本领,除掉了鳄鱼精。
而它家屋檐下那块已经被水滴穿的石块,也成为了激励人们努力奋发,持之以恒的标志。
关于水的神话故事篇二:洛水女神宓妃羿满载猎物归家,却失去了爱妻,失去了灵药,他怔怔地望着窗外的星空,仰天长啸,他愤怒,继而痛苦,继而消沉,直到在洛水之滨邂逅了洛神宓妃。
宓妃是东方木德之帝伏羲的女儿,渡洛水覆舟淹死,成了洛神。
她美得异乎寻常:“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追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她与黄河之神河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
新婚燕尔,河伯陪伴宓妃乘坐龙挽荷盖的水车,腾波冲浪,从下游九河直上河源昆仑,流连于良辰美景,又手牵着手东行,回归新居鱼鳞屋、紫贝阙。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河神水性杨花,易于变心,爱情的火花很快就让时间的流水浇灭了。
河伯吩咐巫妪每年替他挑个妙龄少女做新娘,并警告两岸百姓:“若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民间鬼故事十字路口

大家好,民间故事,听有本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发生过许许多多的邻居时间,据说十字路口又称鬼门关口或者阴阳诡路比如烧纸或者做点什么法式叫魂之类的,都会到十字路口,所以十字路口是个特别邪乎的地方,故事发生在江西省九江市长先生在一个十字路口的不远处,做点小生意,就是用一个快餐车卖点烤串,鸡蛋饼之类的事情,他说,他曾亲眼目睹过好多起车祸,都是发生离自己不远处的十字路口那里,让常先生奇怪的是。
只要发生车祸的时候,他总能看到一个人隐而出车祸的那些人就是被那个人隐,可以到过往的车前面常先生一开始觉得奇怪,但以为自己可能是眼花了,也没有再去强了,直到后来发生在他妻子身上,这才让他相信自己看到的没错,常先生的妻子在超市里做保洁员,一般晚上九点半就会下班儿,下班儿后便去常先生那里帮忙,因为长安先生做生意的地方位置不错,周围有很多ktv酒吧之类的娱乐场所,所以到了晚上,他的小吃车的生意也特别火爆,急于多人都会去买点东西等消费。
也是这天晚上,陈先生的妻子下班儿以后就往常先生那边儿赶正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就突然觉得有人推了他一把,这一下正好把他推到路中间,整整有辆车经过一下就把长先生的妻子撞了出去,司机吓傻了,赶紧打了120,把人送到医院抢救,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也赶来处理事情,长兴先生的妻子伤得不清楚,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康复出院,出院以后联系司机,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等商量赔偿的事,正在办理着相关业务的时候,司机突然说了一句话让。
在场的所有人一愣,那司机问常先生,他们两口子说你们之前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呢?这一说让常先生感觉莫名其妙变说没有啊,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平时邻里关系还都处的不错,也没和人发生过什么口角,能得罪什么人啊?不对吧,那司机说,当时我明显看到有个人把你老婆推到路中间的,听到司机这样说,常先生的妻子也说,当时她感觉好像有人推了他一把,唐先生就纳闷了,自己平时和妻子都是老老实实的,也不曾得罪谁呀,哪儿有那么大的仇恨?把人推到路中间了,在场的交警也觉得怪纹是怎么回事?司机说你们别急啊,我车上有行车记录仪,咱们看一下当时的画面就行了然后去车里拿出了行车记录仪,打开一看,这一看,把所有人都给吓傻了,这些画面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人影,根本看不出长相,但隐隐约约看见了人影,身材应该很壮,更奇怪的是,让人赢是飘在空中,把张先生的妻子推到路中间儿的,看到这里,长春先生更加害怕证明他以前看见的那个人影,还真是真的。
我的家乡九江

ONE THREE
TWO FOUR
鄱阳湖:鄱阳湖位于九江市东北, 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 世界自然遗产。鄱阳湖四季景色 各异,湖内有大量的湿地和鸟类, 是观鸟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甘棠湖:甘棠湖位于九江市城区, 是一座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湖泊。 甘棠湖四周环山,湖中有小岛, 湖水清澈见底,是市民休闲和游 客游玩的好去处
清朝时期,九江属于 江西省
3
风景名胜
庐山:庐山位于九江市南,是中 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以其秀丽的 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 名于世。山上有多处古建筑、石 刻、瀑布等景观,其中最著名的 当属"庐山第一景"——庐山西海
浔阳楼: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城区, 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 古建筑。浔阳楼建于唐朝,后经 多次修缮,现存的是清代建筑。 浔阳楼内展示了九江的历史文化、
我的家乡九江
-
1
地理环境
2
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沿革
3
风景名胜
4
人文风情
5
美食特产
1
地理环境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和鄱阳 湖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
2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九江 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实行郡县制,九江属
于九江郡
九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
人类繁衍生息
明朝时期,九江成为 了湖广行省的一个府
庐山石耳 01
鄱阳湖大闸蟹 02
03 九江米酒
04 九江炒米粉
美食特产
总之,九江是一个充满 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有 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 文景观和美食特产等待 着大家去发现和体验
我和我的家乡作文江西九江

我和我的家乡作文江西九江
《我和我的家乡江西九江》
嘿呀,要说我的家乡江西九江啊,那可真是让我有着无数的回忆和故事嘞!
九江是个特别美的地方,山山水水都透着灵秀。
就拿庐山来说吧,那简直是大自然赐给咱九江的宝贝。
记得有一次我去爬庐山,哎呀妈呀,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蹦跶得挺欢实,觉着不就一座山嘛,能有多难爬。
可没一会儿我就傻眼了,那山路弯弯曲曲的,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可把我给累得够呛。
我喘着粗气,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心里直嘀咕:这庐山咋这么能折腾人呢!但咱也不能半途而废呀,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一路上那些风景啊,真的是美不胜收,云雾缭绕的,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到了山顶,看着那广阔的景色,我心里那叫一个自豪,觉得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呀!
九江还有那鄱阳湖,好大一片湖呀,湖水波光粼粼的,湖边的芦苇随风摇曳。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湖边玩耍,我们在湖边捉小鱼小虾,那欢乐的笑声仿佛现在还在耳边回荡呢。
咱九江的美食也不少嘞,那个九江茶饼,咬一口,酥脆香甜,那味道真是绝了!还有那鱼头炖豆腐,鲜得能让人把舌头都吞下去。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家乡九江,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回忆,有我深深的眷恋。
我爱你呀,九江!这就是我和我的家乡九江的故事,嘿嘿,讲起来就停不下来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的开头往往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九江的故事也应该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那个地方还不是一个城镇,甚至还不是一块陆地。
那时,那里是一片浩淼的江湖,很多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奇鸟异禽在烟波中孤独地飞翔。
江湖中的泥沙一点一点地堆积,就像时间一样;泥沙越积越多,在江湖中蔓延,终于成了一片沙洲。
慢慢地,有人来到这片沙洲,他们修房子,他们生孩子,他们埋葬老人,当然,还要打鱼,还要做生意,于是有了炊烟,有了犬吠……于是,这个城市就水灵灵地生长起来了。
九江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处,“据三江之中,当四大之衢,七省通连,商贾云集”,成为全国知名的米市、茶市。
又因它“横截长江、扼控川鄂、席卷三吴、染指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汉初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就在这里修筑城池;三国的时候,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师;而壮怀激烈的岳飞,也曾在此镇守,抗击金兵。
在九江的沙渚上,在石缝之间,如果你足够幸运,偶尔能拾到远古战场留下的半截残剑,或者一只箭镞,隐隐地,还带着江水淘不尽的血的味道……走在九江的街道,你千万不要奔跑,因为,哪怕是最寻常的巷陌,与你擦身而过的那一楼一瓦,一草一木,可能都是历史,还有文化……湓浦路位于九江市浔阳区,现在,这条路上已经高楼林立;而在大约1300年前,这里却是芦苇满地、荻花萧瑟的江头。
在那个夜晚,一个叫白居易的的落魄贬官,在这里送别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
这时,在茫茫江心,那个怀抱琵琶的女子乘舟而来。
琵琶一曲,江州司马的青衫,满是泪痕……在九江,白居易是个怎么也绕不开的名字。
除了湓浦路,在甘棠湖浸月亭,在庐山的花径,都能找到他的痕迹,可以听到他吟咏的声音,穿越历史的烟雾,顿挫而至。
湓浦路上,还存有一些古旧风格的洋建筑,如日本领事馆旧址、英租界旧房等。
白居易当年凄切肠断的江渚头,在进入近代史后,成了洋人的欢场。
1927年,九江工人和市民收回了英租界,收回了湓浦路。
至今,先辈们抗争的呼喊声,依旧没被江水冷却。
濂溪是一条充满书香味道的小河,发端于庐山北麓剪刀峡。
多少年来,它就那样细细地淌着,直至北宋年间,直到它遇见了一个叫周敦颐的人。
这位幽居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先生,经常想起家乡湖南道县的那条濂溪河,于是,他给九江的这条小溪也取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在小溪之边,他修了个书院,招纳学生。
这位当时声名并不显耀的先生并不知道,自己逝世后会被崇奉为理学的开山祖师;那时,他正流连于书院里的一池荷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南宋时期,有一个人,对濂溪河畔养荷的周敦颐非常崇拜,带着自己的学生来这里拜谒。
这个人叫朱熹;当时,他正在九江庐山一个叫白鹿洞的地方,宣扬他的学说。
白鹿洞始名于唐朝李渤,他在此隐居,常牵着一头驯化了的白鹿。
在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后,它名声大振,“一时文风士习之盛经济焉,彬彬焉”,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在历史的雨打风吹中,多少高阁大楼坍塌湮灭;而濂溪的水,却一直流着;白鹿洞的院门,却一直立着……九江市一个枕着鄱阳湖入眠的城市。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鄱阳湖曾有周瑜雄姿英发操练水师,曾有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曾有太平天国的湖口大捷……而在小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中,它意味着鱼肥藕香,意味着田土稻米……鄱阳湖和长江的水,陶冶着九江人的性格。
外地人到了九江,会发现,这里毫无其它城市惯有的排外情绪。
九江历史上一直是鱼米之乡,生活条件富足,自古不断有人从饥荒之地迁徙而来。
对这些逃荒的难民,先到者从不嫌弃。
而在这些移民之中,尤以湖北黄梅人到九江“打码头”——到了1970年,自称是九江人的人中,湖北黄梅的移民起码占了近八成。
这也就是为什么九江隶属江西,但方言更接近湖北的原因。
既然大家都是移民后裔,那么,咱们谁跟谁呀,分什么彼此呀?九江人特别热情、好客,哪怕只是见过一面的朋友,他也会与你掏心挖肺,生怕你没事儿让他帮忙。
来这里找朋友,他会专门带你到些具有特色的餐馆去吃饭:小梅公鸡煲、九江麻辣鱼、江边龙虾店、威家老母鸡……九江的饭菜又咸又辣,你的泪水都辣出来了,主人还在劝:“多砌点多砌点!”或许正是因为历史上一直很富足,加之文风鼎盛,九江人的生活总是显得那么从容。
九江近年最流行的生活新词之一是“走湖”。
早起,九江的人们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掩上门,走湖去也。
沿着甘棠湖、南湖东岸往下走,步子缓缓。
淡淡的荷香弥散在露水打湿的空气里;望向湖中,绿绿的荷叶入眼来。
深呼吸数次,几许轻松和惬意浮上心来……外来人士如果有幸被留在九江人家里吃饭,他会惊讶:这里的人家,通常都是男人做饭。
男人在厨房里锅碗瓢盆地忙活,女人则在客厅里陪着朋友吃茶吃点心,天南地北闲吹。
面对外地朋友的惊讶,九江男人爽然一笑:“这有莫斯……”传说:(1)六角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丁家场那里(现在甘棠派出所的斜对面)有一口圆井,由于靠近长江,地势又非常低,故此经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
附近住着一位老爷子,听说以后发了火,也不知他从哪里搬来一块六角形的大石头压在那口圆井上,从此镇住了嚣张的水魔,而这一片区也因这块神奇的六角石而得名。
有没有那位老爷子的壮举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口圆井是货真价实的,直到2000年圆井才被水泥所封。
至今你还能在那家小店的门口看到圆井被填封的痕迹。
不知道去那家小店买东西的人清楚不清楚踏在他们脚下的那个水泥圆饼的传说?不知道那家小店的店主每天看到那个水泥圆饼会不会顿生感动和豪情?在多数九江人的脑海里,六角石远没有八角石的名气来的大,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有六角石这么个地方。
而据做姑娘时就在六角石生活的黄婆婆说,六角石其实是很繁华的,它南依大中路,北靠滨江路,临街的一律做为门面,里层的才是居民区,这说明很早以前六角石就初露繁盛之气了。
过去在六角石,郑家大屋可是很有名气的。
它是个大的四合院,每当六角石片区开大会或者是搞集体活动时都是在郑家大屋举行的。
(2)八角石:八角石位于市区东部的大中大附近一带,现在的甘棠街道八角石社区居委会就在这里。
从字面上看,好象这一带的命名与“石头”有关,其实并非如此。
据家住赵家花园年过古稀的周老伯讲,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没有人烟,一片荒凉。
后来从江北迁来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张,叫冬生,一户姓王的兄妹俩,哥哥叫春来,妹妹叫春花。
由于两家都是父母早亡,同病相怜,特别亲近。
张冬生诚实能干,开店做点小卖买,虽然店小生意却兴隆。
隔壁王春花经常到冬生家玩,还帮他洗衣、做饭、扫地,时间一长两人便心生爱慕。
春花的哥哥王春来是个精明的汉子,他一切都看在眼里,还没等妹妹开口,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套俭朴的嫁妆,没过多久便挑了个好日子把妹妹嫁给了冬生。
转眼一年过去,春花已有了身孕,冬生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一天,他挑着货郎担在附近村庄叫卖,突然一只八哥鸟落在他的扁担上。
他觉得真奇怪,这只八哥鸟一点也不怕人,便将它带回家来。
可刚一进门,妻子便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冬生把路遇八哥鸟的事与王春花一说,两人都觉得是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叫“八哥”。
八哥从小就聪明灵活,不仅能说会道,还特别能吃苦,刚满十六岁就跟着父亲下乡做生意。
一天晚上,八哥父子俩买完货物回来,当走到江堤附近时,听到“咕咕”的水流声。
不好,肯定是江堤崩漏,如不及时堵住,江堤崩溃的后果不堪设想。
夜深人静之时,张八哥父子分头叫喊:“江堤快要决口啦!江堤快要决口啦!”当乡亲从梦中惊醒赶来堵口时,张氏父子早已立在水中打桩、塞石块多时,已经基本上堵住了崩漏。
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风浪将水中的张家父子卷走了。
大家四处呼唤寻找,到天亮风息了才在一个水湾处把尸体打捞上来,含着眼泪将他们安葬在庐山脚下。
为纪念八哥父子,乡亲们在八哥父子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八角石一带)修了一座漂亮的亭子,取名叫“八哥亭”,亭中立了一块青条碑石,上刻“八哥石”以期教育后人。
若干年以后,亭子毁了,“八哥石”也去向不明。
后来,人们叫别了音,误将“八哥石”叫成了“八角石”,由此以讹传讹,演变成了今天的叫法(3).彭蠡湖的传说:彭蠡湖(今鄱阳湖)位于庐山东南面,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为何叫彭蠡湖,据都昌县一些老前辈讲,这里有一段关于彭蠡造湖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我们江西这块大地方却无大湖,故每年不是大旱便是洪涝,民不聊生,到处流浪,十分悲惨。
后来,赣北出了一位叫彭蠡的勇士,力大无穷,特别是他勤劳、善良、聪明、能干,肯帮人解难。
百姓连年逃荒要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立志要开凿一座大湖造福于民。
说事容易做事难,他首先说服家人,动员附近乡民跟他一起去挖地造湖。
谁知开挖时,却遇到一条修炼千年成精的蜈蚣,因蜈蚣怕水,闻讯彭蠡带领乡亲们挖土造湖,怕也,设法阻之。
彭蠡头天刚挖的地方,在一夜之间却被填塞完整,一连数日,造湖之举毫无进展。
彭蠡犯疑,不知何故,一些乡民也心灰意冷,怨天恨地,有的甚至离开不干。
可彭蠡决心已定,毫不气馁,带领家人和少数乡邻继续坚持开挖不止,他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直流,却没有半点怨言,彭蠡的善举,感动了天上司晨的酉星官,他决心助彭蠡一臂之力,除掉蜈蚣精。
即命两个儿子大鸡和小鸡下凡帮助彭蠡除妖。
大鸡和小鸡奉父王之命,合力大战蜈蚣精,在其上空各施神功,大战四十回合,难分胜负,此时,小鸡灵机一动,乘蜈蚣精眨眼之机,一挥宝剑直刺向其左眼,鲜血直流,大鸡乘其受伤一剑刺中其身,蜈蚣精终于被两鸡战败(故现在有蜈蚣怕鸡的传说)。
那条战败的蜈蚣精,后来仅化作了又长又黄的松门沙山,僵卧在那万倾碧波荡漾的鄱湖之中。
可大鸡、小鸡还不放心,担心这条蜈蚣精再祸及人间,便化作大矶山、小矶山,伫立于湖边,盯着那蜈蚣精,世代守着鄱阳湖,永保地方安宁。
从此,彭蠡带领家人、乡民造湖再也没有干扰,不久大湖造成了,因湖中有座鄱阳山,故名鄱阳湖。
后人为纪念彭蠡造湖有功,将此湖以彭蠡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彭蠡湖的由来。
(二)历史故事:九江保卫战:1853年2月,太平军五十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放弃武昌,沿江东下,攻克了九江城。
3月19日占领南京,改称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林启荣受命进驻九江后,积极宣传太平天国的政治主,主张,严历打击豪绅地霸,赈济贫民,以稳定太平天国政权。
在军事上加固城防建设。
使九江城成为太平军镇守江湖的要塞。
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咸丰四年春夏间,改九江府为江西省。
1857年6月,石达开因洪秀全猜忌,擅自率十余万太平军离京出走,使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险恶的变化。
九江的防守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8月小池口失守,9月石钟山、梅家洲相继丢失。
九江江外围据点均被清军占领,包围圈愈益缩小。
清军潜挖地道,企图埋地地雷轰城。
但屡遇岩石受阻,不得前进。
1858年初,九江有一位70多岁的庠生,名叫洪炳奎,这人颇精风水,对九江的形势比较熟悉。
为了讨赏,他向清军献出了手录《浔阳蹠醢》2编,内载九江地形如龟,四面多石,坚不可破,仍指划东门一带日:“此地如腹胁,可通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