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第三章常见心理障碍症状第一节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颜色显得不自然地格外清楚,普通气味异常刺鼻。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
如对强烈的疼痛几乎感知不到,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识别能力缺失不能把客观的物体作为整体来认识,不能识别物体的功能,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
“不识症”。
物体不识、颜色不识、字形不识、空间不识。
多见于脑器官疾患的病人身上4、内感性不适对内部感觉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但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区别于内脏性幻觉(可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分症和抑郁状态。
(二)知觉障碍1、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知觉。
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病态的错觉多见于错听、错视。
如心理异常者将猫看成老虎,把吊灯看成是巨蟒,把米饭看成是蛆……错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2、幻觉幻觉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病人无法用意志左右幻觉的产生,也无法说服病人相信幻觉不存在。
按感受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最具诊断性意义的幻觉形式。
(1)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音乐声、鸟鸣声,多见于大脑局部发生病变。
言语性幻听:命令性、评论性的幻听比较常见。
评论性幻听:说话人有个别人、几个人或一群人,在议论他,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病人常为之苦恼、愤怒不安,并产生兴奋、自伤、伤人。
也听到有人为他辩护,表示同情、赞扬的话,此时病人可独自微笑或洋洋自得。
命令性幻听,让病人拒服药、进食或自伤。
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某处有一种异常的知觉。
心理障碍

三大原则
①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所处情境对其 所提出的要求——现实性 ②个体自身的心理活动是否完整协调 统一 ③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
Your company slogan
(一)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 这一诊断标准认为,异常的心理现象 或行为都能找到其病理生理改变的依 据,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运用医学 检查、诊断的手段及标准判断心理活 动的正常与否。
Your company slogan
(四)社会适应标准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中重要的 一点就是人具有社会属性。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是符合社会准 则的,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道德规范 行事。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与否就可 以以社会准则作为标准去衡量。
Your company slogan
(五)自知力标准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心理障碍的理论模型
生物学 超自然 理论
整合 理论 心理学
社会文化 理论
Your company slogan
(一)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模型是运用生理学 或生物学的因素,去解释各种心理活 动或行为的异常。 希波克拉底:精神疾病都来源于躯体 因素或大脑损伤 躯体疾病、遗传因素及神经生理生化 改变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心理学模型 1.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在潜 意识中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冲 突是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的直 接原因。 个体的异常心理活动和行为 仅仅是长期不能解决的潜意 识冲突的外在表现。
Your company slogan
(conscious)
(preconscious) (一)潜意识理论
自知力标准又称内省经验标准,是指 通过患者自己的主观体验为依据,去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一般来讲,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是 否正常有着自己的判断系统。
心理障碍的名词解释

心理障碍的名词解释心理障碍是指一系列影响个体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异常状况,导致个体的日常功能受损。
它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恐惧、强迫行为、人格障碍等。
心理障碍的成因可以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
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等紧密相关。
当个体遭受过大的压力,无法应对时,心理障碍就有可能发生。
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下降的病理状态。
患者常常感到无望、无助,丧失了生活的乐趣。
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焦虑症也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焦虑症是一种对平常的事物或情境持续感到过度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患者可能遭受持续的恐慌发作,出现出汗、心慌、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焦虑症的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平静和控制焦虑情绪。
除了抑郁症和焦虑症之外,人格障碍也是一类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和行为出现持续的、刚性的异常模式,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人格障碍分为多个亚型,如边缘性人格障碍、避孤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改变其异常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
除了这些常见的心理障碍,还有其他一些相对较罕见或具体情景下才会出现的心理障碍。
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车祸、恐怖袭击等)后发生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经历噩梦、记忆倒错、过度警惕等症状。
这种心理障碍的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减轻其症状。
总体而言,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
它们不仅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给患者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加强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是解决心理障碍问题的关键。
第三章心理障碍

4、似曾相识感 似曾相识感是指感知新事物时,有一种似乎早已感 知过的熟悉感。 5、旧事如新感 旧事如新感是指在感受早已熟知的旧事物时,有一 种从未感知和体验过的生疏感。 6、记忆歪曲 又称潜隐记忆,把过去看到过、听到过或梦见过的情 景当作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并深信不疑。 五、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指情感性质、波动性、协调性改变的异 常。
4、逆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内所 经历的事件。
5、近事遗忘 近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新近发生的事情,越是新近 的事情忘得就越彻底,但对以往发生的甚至很早以 前发生的事情却能回忆。
6、远事遗忘 远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过去数月或数年前发生的事 情,而这些事情在疾病前是能够回忆的。 (二)记忆“质”上的障碍
(三)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异常。具体表现有: 1、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梦过多、睡眠浅、易醒、睡眠 时间过少等。 2、发作性睡眠 表现为难以克制的睡眠感和睡眠发作,睡眠时间短, 极易叫醒,但睡眠时常伴有意识模糊。 3、睡眠麻痹 表现为将醒未醒时感到既发不出声也不能动,因而 十分焦急,但稍加刺激即可使此症消失。 4、睡行 即梦游。
3、感知缺失 感知缺失也称不识症。是指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 名称,不能识别物体的整体而只能识别物体的部分。 其中视觉不识症最为突出,多见于脑器官疾患。
4、病理性错觉
病理性错觉是指在意识异常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客观 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事物顽固地感知为性质 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自己不能察觉和认识,不能 加以纠正,常可激起惊恐、焦虑等情绪反应,甚至 能导致杀人、放火、伤人、自杀等冲动行为而不能 自控。多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意识障碍者,也可见于 癔症患者。
思维奔逸主要有四种表现: ①思维挤压 ②随境转移 ③音联 ④意联
心理障碍知识点归纳

心理障碍知识点归纳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思维、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障碍的具体症状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多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
以下是心理障碍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
1.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中被划分为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行为与情绪控制障碍、适应障碍等五个大类。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丧失兴趣与快乐感、自我否定和自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抑郁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
3.焦虑症:焦虑症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恐慌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恐慌障碍、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4.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
患者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恶心、冲动、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以及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念头。
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组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与社会标准存在重大差异。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包括边缘性人格障碍、避孤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等。
6.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失调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7.多重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个体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人格。
这种情况通常由创伤或虐待等原因引起,治疗通常需要综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8.心理障碍的原因:心理障碍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荷尔蒙水平、生物化学变化等。
同时,心理创伤和社会压力也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9.心理障碍的治疗:心理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心理治疗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四节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半时间 几乎每天
1.感觉紧张,焦虑或急切
0
1
2
3
2.不能够停止或控制担忧
0
1
2
3
3.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 0
1
2
3
4.很难放松下来
0
1
2
3
5.由于不安而无法安静
0
1
2
3
6.变得容易烦恼和急躁
0
1
2
3
7.感到害怕,似乎有可怕的事情 0
1
2
3
发生
评分规则:每个条目0~3分,总分就是将7个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值范围0~ 21分。其中0~4分为无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 21分为重度焦虑。
SCL一90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最近一周”。具体的SCL一 90评定量表可在网上查阅。
2、最近一段时间,你是否比平时更感觉到 是(了解是否有广泛性焦虑) 焦虑或忐忑不安。
3、是否有一些特殊场合或情景更容易使得 是(了解是否有恐惧) 你紧张、焦虑?
4、你是否曾经有过惊恐发作吗,既突然发 生的强烈不适感或心慌、眩晕、感到憋气 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了解是否有惊恐)
如果回答阳性有2项或以上,则需进一步作精神检查。
5.人格障碍:既往又称病态人格,是指个体的行为方式持久 显著地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与遗传因素、大脑损伤 以及早期教养、生活环境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常见类型有 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强 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边缘性 人格障碍等。
6.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 方面障碍的严重心理障碍。通常具有幻觉、妄想及行为障碍 等精神病性症状,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一般意识 清晰,智能尚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 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 或基本痊愈状态。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标准

心理障碍的解释
障碍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它意味 着存在一系列临床上可辨认的症状或行 为,这些症状或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伴 有痛苦和个人功能受干扰。
社会偏离或冲突本身如果不伴有个 人功能紊乱则不应包括在心理障碍之内。 要区分不良心态、正常人的反应与心理 障碍。
Yue Normal University
学校恐怖症
Yuesheng Hua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适应自我不良
1.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2.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差; 3.应对挫折的方法单调死板; 4.情绪表达障碍,自我较长时间处 于痛苦状态,不知自己是谁,要干什 么,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和价值等。
Yuesheng Hua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一个的心理状态不正常并不 是说这个人的心理都是不正常的。 关键在于这个不正常的心理是否 影响了他正常的适应社会和自我 能力。
妄想delusion:大脑对外界事 物的间接而歪曲的反映。
Yuesheng Hua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Yuesheng Hua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神经症
这是一种由于内心长期矛盾痛 苦而致的心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从而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心理 障碍。挫折(轻)与本人感受(重) 不相称。
应该说这一标准是最客观、最可靠 的理想衡量标准。
Yuesheng Hua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自我体验标准
《心理障碍》课件

心理障碍的治疗
1
药物疗法
某些心理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来调节患者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以减轻症状。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 模式。
3
社会支持
获得社会支持,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心理障碍。
如何预防心理障碍
1 平衡生活积极心态
保持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心理障碍的症状
1 孤独感和社交障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人们感到与他人的隔阂和 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
2 焦虑和恐惧症状
人们可能经历紧张、不安或害怕的情绪,甚 至没有明确的原因。
3 抑郁情感问题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长期的低落情绪、失去对 事物的兴趣和快乐感。
4 思维和行为问题
人们可能遭受对现实的扭曲感知、幻觉或不 正常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2 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分享情感和压力。
3 保持身体健康
定期锻炼、良好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可促进身心健康。
结语
心理障碍不是罪过,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重视心理健康,及时求助,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并过上更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心理障碍》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程《心理障碍》的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讨心理障 碍的定义、症状和主要类型,以及治疗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
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出现持续的异常或不适,影响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分为不 同的类型和症状。
心理障碍的分类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感到紧张、担忧和恐惧的心理 障碍。这种症状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功能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心理障碍概念与判断标准 • 心理障碍的分类 • 性心理障碍的分类
2
一、定义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的概念
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 方式来适应日常生活要求,而表现 出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偏离。
3
• 了解心理障碍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
➢个体没有能力按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心理障碍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背景
6
三、心理障碍的病因
➢医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7
变态心理解释模型
医学模型 心理动力模型
要点 把心理障碍看 潜意识矛盾冲突,意识
成疾病
与无意识,欲望驱动与
超我控制的矛盾
原因: 遗传、代谢、生 儿童早期发展经验中的 化等躯体因素 挫折、失败、失去关怀 和支持
行为治疗
保持社会安定,加强
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相互关心
8
四、心理障碍的分类
➢按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分为类:
轻性心理障碍 重性心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大脑损害导致的心理障碍 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 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心理障碍
9
• 常见类型
心理活动部分出现障碍 与环境协调一致 自知力基本存在
神经症 神经症样障碍 适应障碍
重型心理障碍
共同特征 常见类型
心理活动遭受严重破坏 严重社会适应不良 自知力缺损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10
心理生理障碍
大脑损害导致 的心理障碍
共同特征 常见类型
生理功能障碍或躯体 器官病变为主要特征
社会适应良好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
共同特征 常见类型
特殊条件的刺激 致幻剂引起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常伴有行为偏常,但有行为 偏常者不能都看作是“病态”,应注 意区分。
4
二、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
➢1、经验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4、统计学标准 ➢5、心理测验的标准 ➢6、其他标准
5
• 社会适应标准 –生活自理状况 –人际交往状况 –学习、工作及家庭生活状况 –遵守规范、法律和风俗状况
对策: 住院、服药或其 动力学心理治疗:发掘 它医疗手段 病人的无意识意义,让 病人自由谈话,倾吐精 神压力,提高领悟力
行为模型
社会模型
认为一切行为都 以社会为出发点,违 是学习获得的 反文化规范,脱离社
会标准的人
异常行为受到不 社会变动和应激:贫
恰当的强化 穷、歧视、失业等导
致个人事业不顺利,
生活不稳定
11
行为偏离和 人格障碍
共同特征 常见类型
不能靠意志约束自己 心理活动某部分明显 不适应社会 自知力良好
药物成瘾 反社会人格
特殊条件下产生 的心理障碍
共同特征 常见类型
生理功能障碍或躯体 器官病变为主要特征
社会适应良好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