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髓穿刺术最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小儿骨髓穿刺及相关知识

1.小儿骨髓穿刺及相关知识

骨髓穿刺术(一)应用解剖1.髂嵴:为髂骨的上缘,凸向上,呈S形弯曲,前部凹向内,后部凹向外。

髂嵴的顶点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的水平。

髂嵴的前、后两端突出形成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

髂前上棘在腹股沟外侧端可触及。

髂后上棘不易触及,但此处可见一浅凹,位于臀部内上方,第2骶椎棘突外侧4cm处。

髂前上棘后上方约5cm 处向外突出,称为髂结节。

2.胫骨:位于腓骨内侧,比腓骨粗壮。

胫骨的两端膨大,上端有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下端突起形成内踝。

胫骨体横切面呈三角形,其前内侧面宽阔而光滑,几乎全部位于皮下。

(二)适用对象1.血液病、神经母细胞瘤、脂质代谢性疾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患儿的诊断。

2.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骨髓培养。

(三)操作步骤1.准备:骨髓穿刺包内有:血管钳、棉球、孔巾、纱布球、2ml注射器、骨髓穿剌针。

20ml一次性注射器、玻片以及常规消毒药品。

2.髂前上棘穿刺:适应于2岁以上小儿。

①患儿仰卧位、局部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在髂前上棘后1cm处局部麻醉至骨膜处。

②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髂前上棘两侧,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骨面垂直方向用力,左右旋转刺入至阻力突然降低,而且穿刺针不倒,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迅速抽出骨髓液约0.2ml作涂片检查。

如作培养抽取2ml。

退出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压迫局部片刻,胶布固定。

3.髂后上棘穿刺:在第1~2骶椎旁2cm,髂后上棘隆起处。

穿刺法同髂前上棘,进针时针尖稍向外侧倾斜。

4.胫骨前穿刺:一般用于2岁以下小儿,患儿仰卧,穿刺侧膝关节稍屈曲,小腿轻度外旋,于腘窝处垫一沙袋,助手固定下肢。

胫骨粗隆水平下1cm之前内侧作为穿刺点,穿刺方法同髂前上棘,垂直进入(见图31-1)。

(四)常见错误和对策1.穿刺时患儿疼痛剧烈。

对策:避免针尖在骨面上滑动。

2.抽出的骨髓中混有血液。

对策:抽取骨髓液时,用力适度,既不能过猛也不能吸出过多,避免混合血液,影响检查结果。

(五)注意事项1.当穿刺针达骨膜后,针应与骨面垂直,缓慢旋转进针,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尖在骨面上滑动。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

骨髓穿刺的详细步骤及要点说明和结果解读一、目的1.诊断作用:通过检查骨髓细胞增生程度、细胞组成及其形态学变化、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造血干细胞培养、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

2.治疗作用: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二、适应证1.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和全身肿瘤性疾病是否有骨髓侵犯或转移。

2.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某些发热原因未明者。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要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寻找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的骨髓培养及骨髓涂片寻找疟原虫和利朵小体。

4.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雪( Gaucher)病,只有骨髓找到Gaucher 氏细胞,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5.观察血液病及其他骨髓侵犯疾病的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

6.为骨髓移植提供足量的骨髓。

注意:骨髓移植抽取骨髓应在手术室麻醉下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骨髓穿刺。

一、禁忌证1.血友病及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当骨髓检查并非唯一确诊手段时,则不宜进行此种检查,以免引起局部严重迟发性出血。

2.骨髓穿刺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穿刺当时可能出血不重,但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1)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骨髓穿刺前应作凝血功能方面的检查,以决定是否适作此种检查。

2)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或应注意的问题。

3)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等不适及时报告,穿刺后3 天内穿刺部位不要着水,并保持清洁等)。

4)让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术前沟通、确认知情同意很重要。

2.材料准备1)治疗车:车上载有以下物品:a)骨髓穿刺包:内含:骨髓穿刺针1 个,无菌盘1 个,镊子1 把,孔巾1 个,纱布2 块,棉球若干。

b)消毒用品:2%碘酊和75%乙醇,或0.5%碘伏。

c)麻药:2%利多卡因2ml。

2)其他:一次性注射器2 个(2ml 或Sml 1 个,10ml 或20ml1 个),无菌手套2 副,干净玻片6—8 张和1 张好的推片。

儿童骨髓穿刺

儿童骨髓穿刺
髓培养 寻找寄生虫感染证据
骨髓穿刺
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 其它严重出凝血障碍性疾病患者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胫骨 棘突 胸骨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2020/4/21
6
骨髓穿刺
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棘突穿刺取坐位或侧卧位
骨髓穿刺
1

于穿刺点行皮丘注射
1

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1

70 分 边进针边回抽及推药
1

在骨膜表面行多点麻醉
1
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 1.5cm)
1
固定并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
1
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1
到达骨膜后,针尖向下旋转缓慢进针
3
阻力消失,穿刺针固定
1
干燥注射器回抽 1~2 ml 空气
2
抽出骨髓液约 0.1~0.2ml
1
抽骨髓液之注射器保持垂直向下,涂 5-7 张骨髓片,涂片手法正确,连 同 2-3 张外周血涂片一同送检
3
插入针芯(1 分),拔出穿刺针,用纱布按压 1-3 分钟(可口述时间)
2
消毒穿刺点,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按压针眼
2
操作完成后为患者复原衣物
1
穿刺结果:第一次操作即成功得 30 分;第二次操作才成功得 20 分;第 三次以上操作成功得 10 分;未抽出骨髓液不得分
己进入骨髓腔 接上注射器,迅速抽出骨髓液约0.1-0.2ml,取下
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 涂片3-4张送检 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 3 ml注入培养液内 退出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压迫局部3-5秒,胶布 固定

儿科骨穿术

儿科骨穿术

骨髓穿刺术检查目的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做骨髓细菌培养或涂片检查某些寄生虫病,用于骨髓移植时骨髓采集。

一、胫骨穿刺术适应症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及个别幼儿。

年长儿骨质硬,不易穿入。

操作步骤1.患儿仰卧,助手立于患儿头侧,用两臂夹住患儿上肢及躯干,双手固定下肢,穿刺侧小腿稍向外展。

2.术者立于穿刺肢体对侧,戴无菌手套,以胫骨粗隆为中心,上下严密消毒,铺无菌孔巾。

3.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一般婴儿用1ml麻药)。

4.由胫骨粗隆下1cm前内侧垂直骨面方向刺入,再旋转进针,直至有落空感,拔除针芯,接紧空针,抽取足量骨髓,消毒棉球压迫拔针。

注意事项1.穿刺部位皮肤一定要绷紧,否则穿刺针容易在骨面上滑脱。

2.外展小腿时不要因患儿哭闹用力过猛,以避免损伤髋关节和膝关节。

3.针芯连同针头一起拔,将骨髓液推注在备好的干净脱脂玻片上,千万不要继续吸针,再加负压,以免进入空气将骨髓液贴在针管壁上。

4.不熟练者,可先将注射器用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一下,以防骨髓凝固。

5.载玻片上的骨髓液要迅速由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推成数张涂片,不断摇动,迅速干燥以保持细胞形态,便于辨认。

满意的骨髓片应有薄有厚、有头有尾、上下有边,可见骨髓小粒。

二、髂前上棘穿刺适应症适用于年长儿,因年长儿大部分骨质已较坚硬,而髂前上棘比较松软,又有一定宽度,容易固定,骨髓比较丰富,且操作较安全,易掌握,故临床最为常用。

操作步骤1.患儿仰卧,如因脏器肿大或腹水较多致腹部明显膨大者亦可采取侧卧、半侧卧姿势。

助手帮助固定患儿下肢。

2.术者站于准备取材肢体的对侧,选择左或右髂前上棘的后下方1~2cm处,以此为中心消毒。

3.左手示指、拇指分别在髂骨两旁内外绷紧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局麻,经皮内、皮下直至骨膜。

4.右手持骨穿针与髂嵴垂直或以45°角斜向下方旋转刺入,进入骨皮质后,有阻力消失感(进针约1cm),拔针芯,吸取骨髓,若吸不出,可将针芯放入,再深刺或后退1~2mm后再抽吸,直至取出骨髓满意为止。

小儿骨髓穿刺-儿保技能培训

小儿骨髓穿刺-儿保技能培训
小儿骨髓穿刺-儿保技能 培训
本培训旨在提供全面的儿保技能培训,帮助您掌握小儿骨髓穿刺的知识和操 作技巧。让我们开始探索这个过程吧!
小儿骨髓穿刺的定义和原理
了解小儿骨髓穿刺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其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准确执 行该过程。
小儿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 症
探讨小儿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帮助您了解何时应该进行该过程以及 何时应该避免。
培训总结和建议
总结儿保技能培训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日常工作中 应用。
小பைடு நூலகம்骨髓穿刺的步骤和操作要 点
详细介绍小儿骨髓穿刺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包括准备工作、麻醉方法和穿刺 技术。
小儿骨髓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讨论小儿骨髓穿刺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以便您在实践中能够及时应对问题。
小儿骨髓穿刺后的护理和注意 事项
分享小儿骨髓穿刺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儿得到充分的护理和康复。

儿科临床—小儿骨髓穿刺

儿科临床—小儿骨髓穿刺
• 消毒顺序和范围:沿穿刺点同心圆消毒,由中心向外,消 毒直径范围15-20cm以上;
• 一般消毒3次,注意不要有空白区,消毒外层后不能再到 内层消毒,每一次消毒范围比前一次小。
Step6-戴手套、铺巾、检查器械:
• 打开穿刺包;一般先开三面,戴上无菌手套后再开 最后面。
• 正确戴无菌手套; • 抖开洞巾时需注意选择相对空旷的空间抖开,避免
帽子、洗手。
Step4-体位和穿刺点选择:
• 胸骨穿刺:年长儿采用,患者采用仰卧位,颈后及肩 部垫高,脱去套头衣服,胸部暴露,头偏一侧。穿刺 点定位于胸骨柄或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
• 胫骨穿刺:1岁以内患者使用,仰卧位,腘窝下垫软垫, 穿刺点在膝关节下胫骨粗隆下1cm平坦处。
穿刺点选择:
小儿骨髓穿刺
Step1-操作前准备:
• 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及相关疾病信息,明确是 否符合骨髓穿刺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
• 与患者沟通,解释穿刺目的及可能的并发症,签署 知情同意书(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签字)。
骨穿适应症:
• 血液病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估;了解非血液系统 肿瘤有无骨髓侵犯;
• 临床疑难病例,疑有隐匿的造血淋巴系统疾病; • 感染性疾病或发热待查,病原生物学培养; • 造血干细胞培养、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 • 紧急情况下输液。
• 单人操作时需要两副手套,穿刺成功后立即涂片,涂 片完成后再戴第二副手套拔出穿刺针。
• 治疗车和物品摆放于右手边。
Step3-操作前再次确认:
• 监测生命体征; • 病人床边隔离、清场; • 解释骨穿的目的,安抚、取得病人同意配合 ; • 过程中注意人文关怀。 • 特别注意全程无菌观念,操作者正确戴好口罩、

儿童骨髓穿刺流程

儿童骨髓穿刺流程

儿童骨髓穿刺流程一、穿刺部位选择:髂前上棘是最常用的穿刺点,其他还有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等。

1.髂棘穿刺点:髂前和髂后上棘是常采用的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此部位骨面较平,易于固定。

穿刺部位取髂前上棘后1~2cm处。

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第5腰椎与第1骶骨旁开3~5cm处,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患者常取侧卧位,此部位穿刺的优点是骨髓含量较丰富。

2.胸骨穿刺点:患者取仰卧位,肩下置一枕头,使胸骨略微凸起,取胸骨柄与胸骨体的中点(相当于第1或第2肋间隙水平处)为穿刺点。

因胸骨骨质较薄,其后有心脏和大血管,因而临床很少选用。

3.脊椎棘突穿刺点:临床极少选用,胸椎穿刺患者常取坐位,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按置于椅背上,头伏于前臂上,腰部尽量后突,使棘突明显暴露,常采用第11、第12胸椎的棘突进行穿刺,骨质较坚硬须用较大力气。

4.胫骨穿刺点:仅适用于2岁以下的儿童,选胫骨上1/3处前方偏内侧中央处为穿刺点。

二、消毒:用甲紫棉签标记穿刺点,待干燥后,先后用2%碘酊或碘伏进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以穿刺点为中点,消毒范围约10cm。

三、麻醉:术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于穿刺部位,局部用麻醉剂行浸润麻醉,经皮内、皮下,直达骨膜。

拔出针头后,用手按摩注射处至麻醉药物扩散为止。

四、调节穿刺针长度:检查骨髓穿刺针与20ml注射器是否完好配合,有无漏气,根据穿刺部位固定骨髓穿刺针的深度,使其能恰好达到骨髓腔内合适的部位。

如髂前上棘穿刺,则将针尖长度用固定器调节固定在1.5cm处;髂后上棘穿刺时,将针尖长度固定在2~2.5cm处。

胸骨穿刺时,将骨髓穿刺针的针尖长度固定在1cm(小儿为0.2~0.6cm)。

脊柱棘突穿刺时,针尖长度固定在1.5cm处。

临床常需按患者局部软组织的厚度而调节进针的深浅。

五、进针: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骨髓穿刺针垂直于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骨面进针。

如胸骨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下,针斜向腹部与骨面成30°~40°角进针。

【医学课件】小儿骨髓穿刺

【医学课件】小儿骨髓穿刺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神经损伤,一般可自 行恢复。
特殊情况下的小儿骨髓穿刺
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对于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 骨髓穿刺时需谨慎操作,避免引 起出血。
脊柱侧弯
对于存在脊柱侧弯的患儿,骨髓 穿刺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脊髓 。
其他特殊情况
对于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小儿骨髓 穿刺,如患儿体型肥胖、存在凝 血障碍等,均需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确保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小儿骨髓穿刺还可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如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通 过小儿骨髓穿刺可以了解残留病变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02
操作前的准备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小儿骨髓穿刺适用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感染、发 热、出血、白血病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禁忌症
对于病情危重、凝血功能障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患者 ,骨髓穿刺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操作或避免。
05
术后护理和教育
患儿的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
01
穿刺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
口感染。
疼痛管理
02
穿刺后,患儿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缓解
疼痛。
监测并发症
03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是否有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患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心理疏导
向家长说明骨髓穿刺的过程和必要性,以减轻其 焦虑和紧张情绪。
2023
小儿骨髓穿刺
目录
• 概述 • 操作前的准备 • 操作流程 •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术后护理和教育
01
概述
定义和目的
小儿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ion,BMA)是一种用 于诊断和了解小儿造血系统疾病的操作技术,通过抽取骨髓 液进行实验室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就是获取骨髓标本进行血液系统等疾病诊断得常见方法,检查内容包括骨髓细胞学、病原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析等几个方面,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与判断预后。


一、适应证

1.各种类型血液系统疾病得诊断与疗效观察,如各种原因导致得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网状内皮系统疾病、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得诊断、

3.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4。

原因不明得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

5。

了解骨髓造血机制,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药得使用。


6。

骨髓移植前得骨髓配型检查。

7、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醒等。


二、禁忌证

1。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2.骨髓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

三、术前准备
四、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不良反应得判断及处理
七、术后记录
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患儿体位。


2.穿刺部位得选择及定位。


3.消毒。


4.麻醉及穿刺抽液过程描述(包括麻醉药品名称、药物浓度及用量、浸润麻醉范围、穿刺抽液具体步骤、抽出液得外观性状及抽液量)。


5.。

患儿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