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第二课时练习题

合集下载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

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猎人笔记习题(含答案)初一语文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

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

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

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

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部编七年级上册期末名著复习《猎人笔记》(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期末名著复习《猎人笔记》(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期末名著复习《猎人笔记》(含答案)主要内容:屠格涅夫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主要是从生命的角度来写人物的活动及大自然优美的景物空间。

每一个空间都有—个明确的生命要素,如植物的鲜活,动物的晃动,农民的善良、乐观,地主的衰败等等,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的,这一连串的空间也就构成了展示生命本体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人物分析农民:善良、热情、正直、乐观农民的孩子: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农奴主、地主们:自私自利,骄横冷酷贵族切尔托普哈诺夫:正直善良、、暴躁刚烈、嫉恶如仇艺术特色1、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与其他人物存在于同一世界,因此第一人称叙述也称为内部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2、景色描写充满诗意和浪漫气息。

让人觉得很恬静安宁,似乎不是在打猎,而是茶余饭后的散步,这种美学感受让人神往。

3、文笔流畅、细腻、富有抒情性;4、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之情。

《猎人笔记》是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主题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国的。

是一部以反对为主题的作品。

《猎人笔记》总体上是叙述。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考点梳理及练习题汇总!名著《猎人笔记》导读及练习名著简介《猎人笔记》(屠格涅夫著随笔集)《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最初发表的为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内容简介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表达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简介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

生于贵族家庭。

早期写诗(《帕拉屠格涅夫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猎人笔记》(配套部编版)名著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有标准答案)

《猎人笔记》(配套部编版)名著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有标准答案)

《猎人笔记》(配套部编版)名著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有标准答案)(包括材料整理,专项试题<填空题、简答题、片段阅读题>和标准答案)第一部分:材料整理•走近作者屠格涅夫( 1818-1883),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早期写诗,发表了《帕拉莎》《地主》等。

1847年至1852年创作了《猎人笔记》,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屠格涅夫因此被放逐,并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

长篇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形象。

长篇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

在后来发表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表现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的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反对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出悲观的情绪。

此外,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等。

•透析内容《猎人笔记》包括二十五个故事,以一个猎人的狩猎活动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

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夫》尼科夫》草地》·思想主题第二部分:专项练习题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国的,这是一部以反对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日兹德拉县打猎,认识了和他的好朋友。

3.《猎人笔记》中有一个人很有意思,他集傲气与古板、机灵与懒散、正直与执拗于一身。

他从不炫榷自己地主的身份,有客人来定然起立,让客人不知不觉地向他深深鞠躬。

他就是。

4. 和妻子的妹妹奥丽雅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奥丽雅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中的一切。

《猎人笔记》文学常识知识考点附练习答案

《猎人笔记》文学常识知识考点附练习答案

《猎人笔记》文学常识知识考点附练习答案【作品简介】《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知识考点一】一、填空题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

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

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猎人笔记专项训练及答案

《猎人笔记专项训练及答案

(《猎人笔记》1-12章专项练习一、填空题。

1.《猎人笔记》的作者是( )国的( )。

是一部以反对( )为主题的作品。

2.“我”去瑞兹德林县打猎,认识了人称“( )”的霍尔和他的好朋友卡里内奇。

3.卡里内奇: ( )。

霍尔: ( )。

“我”( )4.俄语中“霍尔”的意思是( )。

5.“我”带着雇佣的猎人(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 )他是一个老式地主的( ),长期在外面流浪。

6.磨房主叫他妻子( )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

原来她是( ) “我”对她的遭遇是( )的态度。

7.在初秋八月、天朗气清、阳光灿烂的一个炎热的日子,“我”带着猎犬来到( )打猎。

由于炎热难熬,所以来到这个附近闻名的( ),痛饮了清凉的泉水,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

一个叫( ),另一个叫( ),此人曾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 )。

8.“涂蛮”这个姓,来源于( );其字面意义是( ),似有( )之义。

9.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 )”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

10.“我”打猎的时候误入一座荒芜的庄园,打野鹤的枪声惊动了居住在那里的小地主( )。

他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曾在陆军步兵团服役了十来年,还到过土耳其”。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11. ( )和妻子的妹妹奥丽佳双方有意,最后他带着姑娘离家出走,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这事件在省里引起了轰动。

12.从( )的口中,我知道了“我”那强取豪夺的外公和心肠硬硬的外婆,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13.“我”和猎人叶尔莫莱到李郭甫村外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

中间,我们先遇到华而不实的猎人( ),在他的引领下又认识了绰号( )的老人舒乔克。

14.在芦苇荡里,船倾斜,灌满了水,我们被困,幸好有( )勇敢地探路,最终带我们顺利脱险。

【良心出品】《猎人笔记》复习题+阅读题

【良心出品】《猎人笔记》复习题+阅读题

《猎人笔记》复习题一、填空题1、《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是一部以反对农奴制为主题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发表发表的21个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一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2篇(《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2、《猎人笔记》总体上是第一人称叙述。

“我”是主要叙述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被赋予特殊身份:猎人。

3、《猎人笔记》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4、《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

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一个是土地主。

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5、《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由于贪恋打猎,在另外马贩子家一家买了一匹瘸腿的病马,“我”说“打猎的主要好处之一就在于打猎使你们不停地旅行,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6、《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主人公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由于她为人善良,思想自由。

她是“我”这样的青年人敬爱的“老妈妈”。

7、《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第一个“死”的是伐木场上被伐倒的大树压伤致死的包工头马克西莫;第二个“死”的是在地主家干活儿的一个农民,第三个“死”的是一个患“疝气”的磨房主,第四个“死”的是“我”大学时的同学阿威尼尔·索洛哥乌莫夫。

第五个死的是一个地主老太婆,“我”的结论是:“俄国人的死是奇怪的!”。

8、《酒店赛歌》小说主题就是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路经此地,进酒店歇脚避暑,正当两个歌手在三个听众兼裁判的鼓动下准备赛歌。

中考名著复习:《猎人笔记》知识梳理及同步模拟训练

中考名著复习:《猎人笔记》知识梳理及同步模拟训练

中考名著复习:《猎人笔记》知识梳理及同步模拟训练一、作家作品1.作家二:出身贵族,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善于刻画少女形象和描写俄罗斯自然,文笔细腻,富于诗意。

代表作《猎人笔记》和中篇小说《木木》,描写了农奴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

长篇小说《父与子》反映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重要作品还有《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等长篇小说。

2.《猎人笔记》创作背景:屠格涅夫出生于俄国中部的奥略尔省的斯巴斯科耶,从小就受到这里美丽的大自然的熏陶,这对他后来的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出生贵族家庭,家里拥有5000名农奴。

他的母亲治家严厉,风格专横,独断专行,许多家奴都遭到过她残酷的惩罚。

屠格涅夫从母亲的身上领悟到了农奴制的残暴,这是他反农奴制思想的基础。

1850年,他母亲去世后,他便将家产分给农奴,让他们获得自由,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猎人笔记》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记录了19世纪中叶俄国的城乡生活。

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民受农奴制的毒害十分严重,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农奴制的残暴冷酷。

作品影响:既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

《猎人笔记》是作者早期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他曾因为创作不利而一度想要放弃文学生涯,但《猎人笔记》的成功令他坚持下去,而且创作出了更多更好的作品。

体裁形式:《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短篇特写集,有人认为是随笔,甚至是散文与小说相融合的作品。

主题思想: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二、情节梗概同步练习第一篇《霍尔和卡里内奇》“我”曾以猎人的身份访问瑞兹德林县,在旷野里结识了小地主波卢特金。

他邀请我到他那里过夜,因为路远,先步行到了“黄鼠狼”霍尔的家,但霍尔进城去了。

于是,他十五岁的小儿子瓦夏驾车送我们回波卢特金家过夜。

第二天,波卢特金进城跟邻居皮丘可夫打官司去了。

我一个人出外打猎,傍晚前返回途中,有意顺便来到霍尔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猎人笔记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

()地站着()的牙齿
()地叫着()的力量
二、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1.使劲摇动。

()
2.指锋刃尖而快。

()
3.用身体或其他物体挡住。

()
4.援助使脱离危难;援救。

()
三、选词填空。

掩护保护
1.我们要()小动物。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着小麻雀。

搏斗决斗
3.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

4.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

四、选择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梧桐树的力度。

()
②母爱。

()
③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冲力。

()
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
慢慢地向后退。

”这说明了:
④猎狗非常害怕老麻雀。

()
⑤猎狗很同情老麻雀,所以自己往后退。

()
⑥猎狗被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勇气震慑(shè)住了,所以慢慢往后退。

()
参考答案
一、呆呆锋利绝望强大
二、1.摇撼 2.锋利 3.掩护 4.拯救
三、1.保护 2.掩护 3.决斗 4.搏斗
四、1.② 2.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