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共43页文档

合集下载

银屑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银屑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银屑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作者:邹先彪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8期银屑病根据特征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炎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最多见,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外用刺激性药物,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停药以及感染、精神压力等诱發。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一般干燥多屑,除發生于皱襞部的反向性银屑病外,一般不易發生于湿润部位或继發水疱或脓疱皮损,亦不会累及内脏。

95%以上是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表现本型大多急性發病,逐渐扩散至全身。

患者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

原發疹为针帽头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呈特有的淡红色,境界明显,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周围有轻度红晕。

皮疹可不断地扩大和增多。

薄膜现象与点状出血剥除鳞屑可露出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除此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称为Auspitz征,相当于刮破的真皮乳头顶,此种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具有特征性。

皮损形态呈多种形式银屑病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其命名也是形象化的。

①损害呈点滴状散布身体各处时称为点滴状银屑病,本型较常见于儿童,特别是扁桃体炎后發病者。

②如皮损扩大,成圆形扁平斑片状,形如钱币,称为钱币状银屑病。

③若皮损继续扩大,邻近的相互融合,形成大片不规则地图状的损害,叫地图状银屑病。

④当损害中央消退或痊愈则呈环状叫环状(或回状)银屑病;偶尔亦可排列呈带状叫带状银屑病。

少数患者皮损为局限性,长期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头皮、外阴、小腿等处。

⑤少数患者皮损有糜烂、渗出,干燥后成污褐色鳞屑和结痂,并重叠堆积,状如蛎壳状,称之为蛎壳状。

⑥其他还有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扁平苔藓样银屑病、肥厚性银屑病、湿疹样银屑病、光敏性银屑病、尿布银屑病、疣状银屑病等,亦可融合扩延甚广以至全身者。

好發部位可發于全身各处,但好發于头皮、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部位,对称發生。

其次亦常见于腰骶部,少数亦可见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指(趾)甲及黏膜亦可被累。

①發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皮损处界限清楚,鳞屑厚积,發成束状,但不脱發。

银屑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银屑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生物制剂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来减轻炎症反 应,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
白介素抑制剂
其他生物制剂
如JAK抑制剂等,通过抑制特定信号 通路来调节免疫反应。
通过抑制白介素来调节免疫反应,如 乌司奴单抗等。
光疗和激光治疗
紫外线疗法
使用紫外线照射患处,可减轻炎症、促进皮肤修复。常用的紫外线疗法包括窄谱 UVB、宽谱UVB和PUVA等。
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增加
焦虑和抑郁
银屑病患者由于皮肤病变和瘙痒 等症状,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
心理问题。
自卑和社交障碍
皮肤病变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 象,导致自卑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
皮肤瘙痒和疼痛等症状可能影响患 者的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心理问 题。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银屑病知识,提高认知度
05
银屑病研究前沿与未来展望
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在银屑病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等方法,已经发现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区域,为深入了解银屑病发病机制 和个体差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疫学在银屑病研究中的突破
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多种炎症因 子参与其中,免疫治疗逐渐成为银屑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银屑病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录
• 银屑病概述 • 银屑病治疗方法 • 银屑病并发症及风险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银屑病研究前沿与未来展望
01
银屑病概述
定义 症性皮肤病,以红斑、鳞屑为主 要临床表现。

银屑病

银屑病

临床特点:皮损 密集分布的针尖至粟粒大小、淡 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 脓疱 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及全身不适 血清学检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有外周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 例增高,血沉增快,部分患者 可有低蛋白血症及低钙血症 诊断: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多数小脓 疱,并且反复发作
• 红皮病型银屑病 中老年为多,男性多于女 性。是较严重,较少见的 一种,此型是指在约全身 皮肤的70%以上呈弥漫性 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 表面有大量糠皮样皮屑, 有时在腋下,大腿根部和 脐部因肿胀而使表皮剥脱 和渗出,口咽鼻及眼结膜 可充血发红,患者常有发 热畏寒,头疼及全身不适 等症状。 组织病理:具有寻常型银屑 病及慢性皮炎的病理特征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高
治疗原则
联合、轮换或序贯治疗 正规、安全、个体化 稳定患者情绪,消除诱因 禁食辛辣饮食或饮酒 进行期病人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 用药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因为:
遗传 代谢障碍
银屑病 感染 免疫功 能障碍 创伤· 手术 季节、 气候变化
3.临床表现( *** )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一般分为 六种类型: 寻常型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掌跖脓疱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 寻常型银屑病 可遍布全身,四肢伸 侧最为常见。在肘部、 膝部、骶尾部可对称 发生;头部界限清楚, 头发呈束状,但不脱 发。
临床特色:银白色鳞屑 薄膜现象 点状出血(又称Auspitz 氏征) 临床分期:进行期 静止期 退行期 血清学检查:急性点滴状银屑病,血清抗链 球菌溶血素(抗“O”)滴度常高。 诊断方法: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主 要根据皮损特点,有无既往寻常 型银屑病病史来进行诊断 ,必要

银屑病的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认为多属于“白疙”。

“蛇虱”、“松皮癣”的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瘤》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一、血热型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血瘀型此型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辩证:湿毒内蕴,血瘀络脉。

治法:祛湿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祛湿活血汤加减。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血燥型患者处于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血燥血亏,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血燥方加减,熟地30克,白芍20克。

当归、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

四、风湿热型(关节型)患者红斑泛发、脱屑、皱褶处有潮湿、糜烂、关节红肿疼痛,体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盛,脉络受阻。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宣痹汤加减。

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Auspitz 征 病程:慢性,多为冬重夏轻 病理改变
(二)关节病型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 关节损害 类风湿因子常阴性
(三)红皮病型银屑病
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干燥,伴有大量脱屑 有银屑病史或消退后出现寻常型皮损
(四)脓疱型银屑病
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病情反复发作 泛发或局限掌跖、手指
鉴别诊断
(一)遗传因素
➢ 20%左右有家族史 ➢ 同卵双生子共患银屑病约占70% ➢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
(二)环境因素
➢ 感染
寻常型 (点滴状)
➢ 精神紧张和应激事件
➢ 外伤、手术、妊娠
➢ 饮酒、吸烟和某些药物等
银屑病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
银屑病
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
治疗
目前对银屑病的各种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 效,不能防止复发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
(Psoriasis)
概述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 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鳞屑性丘疹及斑块,多发 生于青壮年,冬春易复发加重。
教学目的与要求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理解 掌握 重点
银屑病的诊断和鉴别? 了 解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 理解 应用 难点
角质促成剂局部外用 维A酸类软膏局部外用 阿维A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局限性皮损的主要疗法
➢ 角质促成剂:如硫软膏、松馏油等 ➢ 糖皮质激素类:如曲安奈德、卤米松等 ➢ 维A酸类软膏:如他扎罗汀凝胶 ➢ 维生素D3衍生物:如他卡西醇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
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红皮病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应避 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小结
➢ 皮疹部位 可发全身,四肢伸侧多见,常对称 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样 皱折部:反向银屑病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临床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炎型、脓疱型、掌跖脓疱病、红皮病型、及连续性肢端皮炎六种炎型。

1.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临床上最为常见,大多急性发病,迅速扩延全身。

初起损害往往是红色或棕红色的丘疹、或斑丘疹。

以后逐渐扩展,成为棕红色的斑块。

皮损上覆盖干燥的鳞屑。

边界清楚,相邻的损害可以互相融合。

本病的鳞屑呈银白色,逐渐增厚,刮去鳞屑可出现半透明的薄膜,有人称为薄膜现象。

剥去薄膜出现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氏征。

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对银屑病的诊断有特异性。

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呈蛎壳状,可以影响皮肤的伸缩。

在关节面上的厚硬的鳞屑很容易破裂,使皮肤发生皲裂而感到疼痛。

寻常型银屑病的损害变化较多,有的皮疹呈为鳞屑性水滴状称为点滴状银屑病;细小鳞屑性损害位于毛囊皮脂腺开口,称为毛囊性银屑病;如果鳞屑呈蛎壳状称为蛎壳状银屑病;有的损害不规则呈地图状,称为图状银屑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损害是盘状或钱币状,称为盘状或钱币状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可泛发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最为常见,特别是肘部,膝部,可对称发生,和骶尾部。

头皮损害也常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和全身损害并存。

头部损害界限清楚,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

指(趾)甲也可以受累,甲表面呈“顶针状”或凹陷不平。

甲表面失去光泽,也可以变厚,呈灰黄色,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少数病人损害可发生在口唇、等处。

寻常型银屑病按皮损表现分为三期:(1)进行期旧的皮损不见消退而新的皮损不断出现。

皮损浸润明显,炎症明显,损害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

这一期如针刺,刺伤,烧伤,外科手术等机械性刺激皮肤,一般在7~14天以后,刺激周围皮肤出现典型银屑病损害,称为人工银屑病(Psoriasis factitia)亦称为同型反应(isomorphism),或称K?ebne现象。

(2)静止期皮损长期没有多大变化,基本无新皮疹出现,炎症减轻,病情稳定。

银屑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银屑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银屑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摘要】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

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

欧美患病率为1%〜3%;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

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

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典型皮损易于诊断。

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

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四、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男性多于女性,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

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患者常自觉阵发性奇痒。

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病情较轻。

本病病程缓慢,常数年不愈,反复发作,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表现:(一)发热;(二)丘疹;(三)脓疱;(四)关节疼痛。

三、检查:皮肤活细胞检查异常表现:皮突整齐延长和下部增厚;真皮乳头延长及水肿;颗粒层消失;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

四、治疗:(一)外用药物治疗。

(二)内用药物治疗:维生素类、维甲酸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生素治疗等。

(三)物理疗法。

(四)皮损内注射疗法。

(五)中医治疗。

五、预防:1、预防感染:局部感染灶是诱发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需要积极治疗。

2、过敏因素是银屑病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患者要找出过敏源,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

3、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保持通风干燥。

4、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静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服用适量镇静剂。

5、患者应该对治疗此病药物有个基本的认识,目前常用于控制银屑病的药有皮质激素类、抗肿瘤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