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的由来.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人的由来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2. 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生殖过程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胚胎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分娩: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3. 青春期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二、人体的营养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物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70%。
它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存在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
铁: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在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碘: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可通过食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补充。
有机物糖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
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主要来源于肉类、花生等食物。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鱼、奶、蛋等食物中。
第1章 人的由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
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
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
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1)

第一章人的由来1、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3、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4、“事实”就是有确实证据的事情。
例如: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观点”则是没有确实证据的、推测的事情,例如:人是由神创造的。
5、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2)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
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输卵管,胎儿发育的部位是子宫。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6、发育: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7、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8、胚胎发育:怀孕后8周左右胚泡发育成胎儿(初具人形),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9、怀孕到40周时,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0、试管婴儿:用人工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一般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比男孩要早。
(2)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的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2、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3、人体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三大类。
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的由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起源;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过程中人类的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实用工具等的变化;难点:认同古人类化石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概述人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工具无教学过程导入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女娲遗骨。
根据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课时完成教师: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大家阅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这些古猿今天分布在地球哪些地方,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点?(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以前,森林古猿分布在亚、非地区,尤其是非洲热带雨林,他们树栖,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气候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丰组讨论。
(1)东非大裂谷地区的热带丛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产生了什么影响?(2)如果你是当时森林古猿,你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下到地面上生活得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他们的前肢逐渐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活。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材分析(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材分析(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重难点分析(1)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从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人类起源的时间、引起人类进化的诱因、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形态、体质的变化,文化的发展,行为特征(如火和工具的使用、制造等)变化等方面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进化的几个核心问题。
(2)四个阶段古人类的主要特征。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的四个阶段知识,如距今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的变化、文化遗物是必要的。
章节地位和作用本节中与细胞色素C和DNA分子杂交的知识与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蛋白质和核酸,及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DNA分子的结构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的发展”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人类的起源这部分教学着重介绍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及从古猿进化到人的两方面内容。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高中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把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上。
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即“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鉴定人猿间亲缘关系的模拟实验”。
关于从古猿到人的过渡,教材先介绍了人类起源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世界气候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减少等;进而介绍人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些重要特征,如两足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发达的大脑、语言和社会。
(2)人类的发展主要介绍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为使学生对人类的进化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这四个阶段古人类的,即:化石的发现和分布、重要的体质特征、文化特征(如制造工具、使用火)、各阶段古人类主要的原始特征等。
探索人类的起源:初中生物人的发展过程教案

人类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之一,我们拥有思考、创造、发明、改变环境的能力。
但是,我们对人类的起源仍知之甚少。
所以,本文将带您探索人类的起源,了解人的发展过程。
一、人类诞生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
早在3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它们还是一种类人猿的物种,与今天的猩猩、黑猩猩等是亲戚关系。
这些古代人类不像现代人类那样能够使用工具、谈论语言,它们的灵活程度也比较低。
它们靠摘取果实、吃昆虫等方式获取食物,生活方式比较原始。
这一时期的人类比较少,数量稀少。
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和合作。
二、早期人类的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人类逐渐进化,发展出了智力、语言、工具制造、社交等特点。
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工具和各种技术,逐渐改变着生存环境。
同时,人类的食性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植物摄食转变为肉食摄食,这使得人类进一步发展了灵活度和狩猎能力。
三、中期人类的进化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的出现,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人类也逐渐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使得人类种群更加复杂化。
人们开始沿着河流定居,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四、人类的进化和繁荣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和发展。
我们从原始狩猎的时代,逐步进入了农业文明,直至现代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的改变,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不断繁荣。
总结起来,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起源到现代,人类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包括语言、工具制造、农业、建筑、数学、哲学、科学等等。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为人类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一章人的由来》适于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一章人的由来》适于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作者:周辉国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1期一、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性发育、性成熟年龄提前,加之各种文化传播媒介的冲击,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对“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与困惑,渴望对性知识的了解。
目前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
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
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害羞、忧郁、焦虑、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
有的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
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有些父母本身性教育知识缺乏,或者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孩子性教育无所适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过去教材性教育内容肤浅,存在着隔靴搔痒的现象,再加上教师、学生对性心理健康认识不够(学校教育存在问题)。
青春期的青少年道德观念还比较薄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当今的社会变革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随之而来,这一切对青少年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社会教育存在问题)。
二是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
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
三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好奇心和神秘感强烈,加之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有性冲动时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过早进行性体验,导致失足和犯罪。
有些学生会盲目地从一些黄色书刊、影碟、互联网等猎取不健康的性知识。
如果不进行社会道德观念和性知识教育,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
以上情况,说明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父母和教师都必需认真重视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1.人类的起源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中,通过比较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例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猴子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解析:A ×黑猩猩属于类人猿,和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是人类的祖先。
B ×猴子是现存的一种哺乳动物,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C √通过研究森林古猿的化石,可以证实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答案:C2.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1)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2)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它们主要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①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 200毫升,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现代类人猿已经不可能进化成人类。
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例2】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祖先不同B .运动方式不同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D .脑发育程度不同解析: A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
B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及脑发育的程度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能力目标:对比观察课本中插图,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习难点: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课时安排:一课时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思考: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二、自主探究: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描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起源与发展的不同之处(1)自学课本,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2)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3)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2、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1)自学课本,讨论资料分析中的 2 个问题(2)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3)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出人类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3、学习任务三:通过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1)讨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2)判断短文中的问题,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三、合作共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2、分组游戏,用肢体动作表示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3、人缘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四、系统总结:五、诊断评价:1、 19 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时代的古人猿,不仅能够工具,还能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3、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概括为:→→。
4、下到地面生活的森林古猿,逐渐用后肢,前肢,并逐渐学会了简单的工具。
久而久之,越来越灵巧,越来越发达。
5、在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设计: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二节人的生殖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能力目标:通过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与父母的情感学习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胚胎发育过程学习难点:胚胎发育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二节人的生殖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每一种生物个体都是有一定寿命的,但是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出现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思考:人是怎么来到世上的?二、自主探究: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讨论男、女性生殖系统图,概述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1)观察课本中插图,试着标出图Ⅳ-4 和图Ⅳ-6 中器官名称(2)总结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组成(3)讨论:男、女生殖系统中各主要器官的功能2、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1)独立阅读课本,试着说出受精过程(2)观察插图,说出受精卵进行发育的过程(3)讨论:人的生殖全过程是怎样的?三、合作共建: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2、胚胎与母体如何进行物质交换?3、“婴儿出生就是新生命的开始”,这种说法对吗?四、系统总结:五、诊断评价: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结合,通过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完成的。
2、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它的功能是产生和分泌。
3、精子和卵细胞在处结合,胚胎在中进行发育。
4、胎儿通过和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和氧,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5、成熟的和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
6、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
板书设计: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主备人单元 (课题 )第三节青春期备课时间2010.3.3 备课内容研讨修改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青春期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中一些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学习重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学习难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课时安排:一课时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主备人单元 (课题 )第三节青春期备课时间2010.3.3 备课内容研讨修改处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把男女同学分开,讨论:近来身体和心理上发生变化的例子?二、自主探究: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描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通过资料分析和练习 1 中图表,认识男、女青春期的身体变化(2)讨论:资料分析中 4 个问题(3)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2、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讨论,能描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懂得健康的度过青春期(1)观察课本中插图Ⅳ -14,讨论:遇到类似情况,应当怎样正确处理?(2)中学生中有“早恋”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3)讨论:怎样才能健康的度过青春期?三、合作共建:1、为什么说青春期是“黄金时期”?2、青春期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是“倒霉”的事吗?3、练习第 3 题四、系统总结:五、诊断评价:1、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一般比女孩两年。
3、在青春期中,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4、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也开始萌动。
青春期正是学、长、树立、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应把精力集中在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5、关于青春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身高迅速增长B 、体重迅速增加C、、身体迅速发胖 D 、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成熟6、下列有关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B、面对性躁动,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C、尽可能避免与异性同学交往D、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板书设计: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四节计划生育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四节计划生育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晚育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分析和推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计划生育的意义,使学生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能做好宣传,以后身体力行学习重点: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学习难点:如何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情境课时安排:一课时备授课小结 :第一章第四节计划生育主备人单元 (课题 )备课内容第四节计划生育备课时间2010.3.3研讨修改处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教室内划一个大圆圈,不断的向圈内增加学生的人数,看最多能站多少人,体会人口过多对环境的压力二、自主探究:1、学习任务一:通过资料分析,说出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1)自学课本,分析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2)讨论:资料分析中的 3 个问题2、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具体要求(1)独立阅读课本,说出计划生育的目标(2)举例说明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3)讨论:为什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3、学习任务三:通过数学推算,探究晚育的意义(1)回忆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2)参考课本提供的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推算,探究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的关系(3)讨论:探究实验中的 3 个问题三、合作共建:1、练习第 1 题2、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绝大多数家庭只能生一个小孩。
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残存,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请你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可解决这种现象?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请你谈谈对近亲结婚的理解?四、系统总结:五、诊断评价:1、我国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具体要求是、、、。
2、坚持晚婚晚育,对来说,有利于;对个人来说,有利于。
3、根据课本中的数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给数据,绘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2)以 1995 年到 2000 年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计算,大约在年我国将会拥有 15 亿人口。
(3)人口过多,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你能从生物学的角度谈谈其中的道理吗?4、假设 1995 年我国 18 岁、 19 岁和 20 岁的女性各有800 万人,每人只生一个孩子。
(1)如果她们都没有晚育的要求,到 2000 年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
(2)如果她们都有晚育的要求,到因她们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25 岁才生孩子,那么到2000 年。
(3)以上的推算可以说明什么道理?板书设计:备授课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