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豆腐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由豆浆凝固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

豆腐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包括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豆浆制备是豆腐生产的第一步,主要是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等。

首先,将黄豆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豆子吸水膨胀;然后将浸泡后的黄豆捞起,放入豆浆机中研磨成糊状,同时加入适量清水;最后将豆浆通过过滤材料滤出小豆渣,得到纯净的豆浆。

凝固是豆腐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加入凝固剂。

一般使用石膏作为凝固剂,也可以使用酵母、酒糟等。

将凝固剂与豆浆充分搅拌均匀,使凝固剂与豆浆充分结合。

然后将豆浆放置静置,等待其凝固成块。

凝固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而定。

凝固后的豆腐需要经过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

将凝固好的豆腐块放入底部有孔的豆腐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压榨机中,施加压力,使豆腐中的水分被压出。

压制的时间和压力根据豆腐块的大小和质地决定,一般为30-60分钟。

压制后的豆腐需要进行成型。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取出,经过切割、造型等加工工艺,使豆腐成为条状、块状或其他形状。

成型后的豆腐需要用冷水清洗,去除表面的沉淀物。

最后,将成型好的豆腐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豆腐的卫生与保鲜。

一般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袋、保鲜膜等包装材料,将豆腐包装好后,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延长豆腐的保鲜期。

总之,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了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的掌握与应用,对于保证豆腐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属于以大豆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大豆,较好的大豆品种是黑豆和黄豆,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是12-16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以方便磨浆。

第二步: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通过磨浆机进行磨浆处理,磨浆过程中要加适量的水,以保证磨浆的顺畅和豆浆的浓稠度。

磨浆后的豆浆要过滤、筛除纤维渣,得到较为纯净的豆浆液。

第三步:煮沸和凝固将过滤后的豆浆液倒入煮沸锅中加热,煮沸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止煮糊和糊底。

一般沸煮10-15分钟可以使豆浆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待豆浆煮沸后立即关火,稍待一会使温度下降到约75℃左右,然后加入熟石膏或者酸盐等凝结剂,搅拌均匀。

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度搅拌,以免形成气泡,影响豆腐的质地。

第四步:压制和成型将凝固后的豆腐块倒入豆腐盒内,盖上盖子并在盖子上放上重物,让豆腐块保持一定的压力。

压制时间约为20-30分钟,使豆腐块中多余的水分流失。

第五步:切块和包装取出豆腐块,将其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块状,一般是长方体或者正方形。

切块后将豆腐装入包装容器中,可以选择塑料袋、盒子等不透气的包装材料,以免豆腐变质。

第六步:冷藏和出售将包装好的豆腐放入冷藏室中,冷却后即可出售。

冷藏有助于延长豆腐的保质期,保持其新鲜度和食用口感。

以上就是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当然,真正的豆腐生产过程要比以上步骤更复杂和繁琐,还需要许多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但总体来说,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豆腐。

希望能为大家对豆腐生产工艺有个初步了解。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是大豆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等步骤。

首先,将选购回来的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时间为8-16小时,以便软化大豆,加快研磨制浆的工作。

浸泡后的大豆表面会形成一层豆脂,需要用水冲洗干净。

接下来,将浸泡后的大豆研磨制浆。

这时候可以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机进行操作。

大豆制浆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水量,以保持研磨机内的温度适宜,并且还可以防止大豆在研磨过程中产生过高的温度而损害蛋白质。

制浆完毕后,将豆浆倒入锅中进行煮沸熟料。

煮沸熟料主要是为了杀菌、去腥和促进凝固作用。

过程中要保持搅拌,防止煮沸时豆浆糊底部结焦。

煮沸熟料后,将豆浆进行磨浆搅拌。

磨浆搅拌的目的是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解,增加凝固的能力。

此时可以加入石膏或者盐卤来协助凝固。

凝固完成后,将豆腐糊倒入扁盘、木模具等容器中。

这些模具内部通常布有细纹路,可以给豆腐增加美观。

倒入模具后,用一个均匀的重物压在上面,帮助豆腐糊迅速凝固和排汁。

经过一段时间的挤压和凝固,豆腐糊逐渐变硬,在模具上形成统一的形状。

然后,将固态豆腐切成块状,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将切好的豆腐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中进行冷却。

冷却过程中,豆腐会更加紧实和柔软,胶质和香味也会更加浓郁。

冷却完成后,可以将豆腐放入冰箱冷藏,以便保存和食用。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冷却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时间控制,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的流程

豆腐生产的流程

豆腐生产的流程原料豆类筛选→计量→浸泡→水洗→磨浆→→煮浆→浆渣分离→标准豆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压榨→成型→切分→包块→压榨→脱布→半成品→出白→闷煮→出锅→成品(1).筛选工艺生产原料为杂交黄豆,必须对原料进行清杂.(2).计量以20kg为1做(3).浸泡与水洗从大豆的结构来看,大豆的蛋白质绝大部分存在于豆瓣(即它的子叶)的长形细胞内,细胞四周由粗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的细胞壁相分割。

干燥的大豆,豆瓣比较坚硬,很难使蛋白质与粗纤维分开而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泡料水温、时间、水质是最主要的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下,大豆豆瓣充分吸水,由于果胶水解酶对果胶质的分解,大豆豆瓣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使豆瓣由原来比较坚硬而变成比较松软,温度不仅是水解酶进行分解的必要条件,而且温度能加速大豆组织对水分的吸收。

但温度过高容易使泡豆水变酸,对提取大豆蛋白质不利。

一般泡豆水的温度应在25℃以下,夏季需要多次换水降温度,灵活地掌握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短,黄豆会浸泡不透,大豆的细胞没有全部破裂,蛋白质的溶解提取受到影响,增加磨浆工序的难度,部分蛋白质与豆渣一起被过滤除掉,影响出品率。

浸泡时间过长,水解酶对蛋白质分解过强,产生多肽等成分,失去了蛋白质的某些特性,到点浆工序时,大豆蛋白质不容易形成豆脑,而随黄浆水流掉。

同样影响蛋白质利用率和产品出品率。

一般黄豆水量为1:1.2,泡豆水要按1:2添加。

可以进行感官检验黄豆浸泡是否适当。

在正常情况下,泡好了的大豆表面比较光亮,没有皱皮。

用手抓一把感到有劲,豆皮不会轻易脱离豆瓣。

如果把豆瓣分开,豆瓣里面略有塌坑,用手指掐豆瓣容易掐断。

这样的黄豆是浸泡得比较合适,否则就是浸泡不合格的。

清洗的作用有三点:洗净黄豆,去除漂浮的豆皮和杂质;降低泡豆的酸度,除净带有酸性的泡豆水;从生产的第一工艺环节,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品质质量。

(4).磨浆工艺磨浆是用砂轮磨将大豆破碎,磨制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水,形成较稠的浆液。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浸泡大豆:将黄豆浸泡在冷水中,让黄豆充分吸水并膨胀,通常需要浸泡6至10个小时。

2. 研磨黄豆:将浸泡好的黄豆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石磨机或者食品加工机中进行研磨,直至形成黄豆浆。

3. 沉淀黄豆浆:将研磨好的黄豆浆倒入盆或者大容器中,让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固体豆渣沉淀到底部。

4. 取出豆渣:将豆渣从黄豆浆中取出,通常使用漏网或者手工捞取的方法,保留黄豆浆。

5. 加热黄豆浆:将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度左右,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去除异味和提高黏性。

6. 加入凝固剂:通常使用石膏粉或者醭菜(又称千层藻)作为凝固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黄豆浆中,搅拌均匀。

7. 成型:将凝固后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待其冷却和凝固。

8.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9. 老化:将切好的豆腐放在特定的环境(如冰箱等)中进行保质老化,这样可以增加豆腐的口感和风味。

10. 包装和销售:将老化好的豆腐进行包装,并送往市场上销售。

以上就是豆腐的一般工艺流程,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偏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图
豆腐生产工艺说明
1、黄豆筛选:需要筛选个大饱满,没有霉变的黄豆作为生产加工豆腐的原料。

2、检验:检验过程是检验黄豆的品质的过程。

黄豆不能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受到农残的污染,否则不能作为生产加工豆腐的原料,也不得投入其它食用用途。

3、浸泡过程:浸泡过程是将大豆充分浸泡吸水,便于后期研磨的过程,一般浸泡十个小时以上。

4、研磨过程:是将浸泡的大豆磨碎的过程,浸水研磨过程会有细胞破壁,大豆内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释放出来。

研磨石需要加水,加水的量是黄豆质量的10倍。

5、纱布过滤:是豆浆过滤的过程,除去大豆皮等渣滓,形成豆浆。

6、生豆浆到熟豆浆:纱布过滤后的豆浆为生豆浆,为了获得熟豆浆,需要加热煮沸,也就是我们经常喝的豆浆。

7、冷却:将豆浆冷却是为了初步凝固时产物析出,达到析出的饱和点。

这里需要降温,如果是家庭作坊生产,可以让豆腐自然降温,节约成本,如果是工厂化生产,那么就需要使用循环水对豆腐储存设备进行降温,以节约时间。

8、初步凝固:初步凝固需要加入白醋促进其凝固,白醋的加量是黄豆质量的1/10,同时加入黄豆质量1/2的水。

9、加热凝固:加入凝固剂白醋之后,需要继续升温使之完全凝固。

同时,升温会导致一部分白醋蒸发,这部分蒸
发出来的白醋继续冷凝,被收集之后,可以循环使用。

10、固定形状:一般用一个木质的模板和纱布固定形状。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和压榨成品。

以下是每个工序的具体管制点。

1.原料:要求符合管制要求,杂质应清除,颗粒应饱满,无霉变或病斑,储存条件应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应为10分钟,用水量应为800斤/桶,清洗状态应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应为5小时30分,水温应为10-25度,PH 值应为6.5-7.4.磨浆:浆液浓度应为375kg浆液/50kg豆子,浆液细度(目数)应为120目,磨浆时间应为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应为40分钟,煮浆温度应为90-95度,消泡剂添加量应为120g/锅,浆液量应为375 kg/锅。

6.过滤:筛网目数应为100目,筛网状态应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次。

7.点浆:浆液温度应为70-75度,浆液PH值应为6.5-7,添加剂添加量包括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和卤水0.55kg/桶,静置时间应为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应为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应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摊布状态应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应各框均匀、一致,浇制状态应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应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应为30分钟,压榨状态应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应为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红,不酸,形态完好。

此外,石膏水的配制要求为石膏粉:水=1:4.5,水采用35-40度之温水。

锅炉房蒸汽压力应为0.5-0.7kg,水压应为0.1kg。

为了保证豆腐的卫生状况,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无菌。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管制点进行操作,确保豆腐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介绍了豆腐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卫生知识和证书情况,以及手工豆腐作坊存在的问题。

传统制作豆腐工艺流程

传统制作豆腐工艺流程

传统制作豆腐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
1.1 选用大豆:选择新鲜、无虫、无霉变的大豆。

1.2 清洗大豆:将大豆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杂质和灰尘。

1.3 浸泡大豆:将清洗过的大豆放入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12小时左右。

二、磨浆
2.1 磨浆机制作: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磨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磨成细腻的豆浆。

2.2 过滤:将磨好的豆浆通过滤网过滤掉渣子和杂质。

三、煮沸
3.1 煮沸:将过滤后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同时不断搅拌。

3.2 加入凝固剂:在沸腾状态下加入凝固剂(如硫酸钙),并不断搅拌。

四、压制
4.1 压制:在凝固剂作用下,将凝结成块的豆腐倒进布袋中。

4.2 压水:用重物压住布袋,并加以挤压,使豆腐中的水分流出。

五、成型
5.1 切块:将压干后的豆腐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5.2 放入清水中: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多余的凝固剂。

六、包装
6.1 包装:将处理好的豆腐放入塑料袋或其他包装材料中。

6.2 储存:将包装好的豆腐储存在低温环境中,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

七、注意事项
7.1 清洗卫生:在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7.2 控制温度:煮沸时要控制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豆腐质地不佳。

7.3 凝固剂使用量:凝固剂使用量要适量,过多会导致豆腐变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生产工艺介绍一、工艺流程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压榨成品二、以上工序管制点具体如下:1、原料:(杂质、颗粒、储存条件);1.1杂质:符合管制要求1.2颗粒:颗粒饱满,无霉变,病斑1.3储存条件:通风、避光、低温、防潮2、清洗:(时间、用水量、清洗状态);2.1时间:10分钟2.2用水量:800斤/桶2.3清洗状态: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3、浸泡:(时间、水温、PH值);3.1时间:5小时30分3.2水温:10-25度3.3Ph值:6.5-74、磨浆:(浆液浓度、浆液细度、磨浆时间);4.1浆液浓度:375kg浆液/50kg豆子4.2浆液细度(目数)120目4.3磨浆时间:25分钟/桶5、煮浆:(煮浆时间、煮浆温度、消泡剂添加量、浆液量);5.1煮浆时间:40分钟5.2煮浆温度:90-95度5.3消泡剂添加量:120g/锅5.4浆液量:375 kg /锅6、过滤:(筛网目数、筛网状态);6.1筛网目数:100目6.2筛网状态:筛网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次7、点浆(浆液温度、浆液PH值、添加剂添加量、静置时间);7.1浆液温度:70-75度7.2浆液PH值:6.5-77.3添加剂添加量: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卤水0.55kg/桶;7.4静置时间:35分钟8、蹲脑:(蹲脑时间);8.1蹲脑时间:35分钟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摊布状态);9.1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9.2摊布状态: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10、浇制:(浇制量、浇制状态);10.1浇制量:各框均匀、一致10.2浇制状态:质地均匀11、整理:(整理状态);11.1整理状态:表面平整,包扎良好12、压榨:(压榨时间、压榨状态);12.1压榨时间:30分钟12.2压榨状态: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13、成品:(感官状态)13.1感官状态: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红、不酸;形态完好三、石膏水配制要求:(石膏粉:水=1:4.5,水采用35-40度之温水)四、锅炉房蒸汽压力:0.5-0.7kg,水压0.1kg[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四平市豆腐加工作坊数量猛增,2001年—2008年由15家增至46家。

郑佰军1 杜娟1 蔡旭辉1 蔡旭明2 陈虹2(1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四平136000; 2四平市疾病控制中心吉林四平136000)【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208-02 豆腐(非发酵性豆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深受老百姓喜爱,然而豆腐加工厂所的卫生状况让人担忧,产品质量不尽人意。

改革开放以来,四平市豆腐加工作坊数量猛增,2001年—2008年由15家增至46家。

由于豆腐制作设备简单,投资少,易于搬迁,大多数厂房设置于城乡结合部村落里,也易于逃避监督检查,给卫生监督管理带来困难。

“黑豆腐”事件屡屡披露报端。

为全面了解豆腐加工行业的卫生状况及产品卫生质量,加强对豆腐卫生监督管理,依法保护公民健康权益。

我们于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四平市所有46家豆腐加工厂进行全面现场调查,对豆制品进行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四平市区46家豆腐加工厂,从厂房面积,环境卫生状况,房屋建筑结构结构,厂房卫生布局,防腐、防尘、防蝇、防鼠(四方设施),水源,下水道,成品包装,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卫生知识及添加剂进行调查。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按GB5009.11.12-199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梨花部分)、GB4989.2-5-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方法检测铅、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项目。

2 结果与分析2.1 现场卫生状况调查46家,其中大中型自动化生产的有10家,小型手工豆腐作坊36家。

大中型的厂家厂房建筑结构符合卫生要求,采光通风良好。

下水道通畅,“四防”设施健全,流水线生产。

从黄豆磨浆至豆浆煮沸凝固过程均在密闭的不锈钢管道内进行,使产品卫生质量得到保证。

手工作坊厂房建筑结构、卫生布局合格分别为34.21%、18.42%;有四方设施的占44.74%,有的卫生设施极其简单,乃至房屋漏水,房间阴暗,地面积水,“四防”设施不全,苍蝇、鼠粪随处可见等,是造成豆腐卫生质量差的主要因素。

2.2 从业人员素质46家豆腐行业的从业人员有204人,其中在半自动化豆腐加工厂的有78人,他们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就业前受到卫生知识培训,均持证上岗。

在小型手工豆腐作坊的从业人员126人,仅有6人持有健康培训合格证,文化程度低,文盲占21.6%,法律意识差是造成他们无证经营的主要原因,又由于从业者卫生知识缺乏,个人卫生差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3 豆腐卫生质量抽查散装豆腐60份,菌落总数超标47份,总合格率18.3%。

定型包装豆腐检查48份,菌落总数超标6份,大肠菌群超2份,总合格率87.3%。

检测结果表明,散装豆腐受污染严重,大肠菌群≥24000MPN/100g最大检出上限,原因是散装豆腐都是小型作坊生产,威慑我那个设施稽查,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生产工具、容器、模版等没有消毒处理,日复一日的重复使用,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无防腐、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产品散装裸露,从业人员卫生素质低,散装豆腐污染严重。

盒装豆腐合格率较高,是得益于自动化流水线工艺和健全的“四防”设施,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也是构成企业生产优质产品的主要因素。

散装与定型包装豆腐各检测50份,铅砷均未超标。

检测108份豆腐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X2=48.32,P <0.01)。

3 建议与要求3.1 国家从1995年实施《食品卫生法》以来,相继制订多种卫生规范。

而豆腐生产卫生规范仍处于讨论之中,豆腐生产加工卫生管理仍无章可循,建议管理部门尽快制定“豆腐及制品加工厂”卫生规范。

3.2 参照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厂址周围30m以内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和垃圾场所,厂房面积不少于50m2;具备更衣室、洗涤消毒间、生产加工间、成品存放间原来仓库等,厂房自然采光、通风良好、墙壁和地面贴瓷砖,有“四防”设施,使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下水道通畅。

3.3 生产豆腐不得使用变质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黄豆等原料、辅料。

原料使用前必须筛选干净。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所采用的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豆腐屉、豆包布等使用前应清洗消毒,接触食品时应生熟分开。

3.4 目前豆腐生产中使用的凝固剂是石膏和葡萄糖-β内酯(C6H10O6)及盐卤、卤片,要求从业者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购买时注意产品的品牌、合格证书、生产时间、保质期和使用量。

3.5 要求从业者要持有效的健康培训证上岗,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身管理,改善生产设备条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及卫生管理制度,防止产品污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6 对新建、扩建、改建的豆腐作坊的设计和布局,应严格按照《食品卫生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方能发放《卫生许可证》。

在豆腐生产过程中,要着重监督制作豆腐所使用的水源、水质,“四防”设施和豆腐用具等清洁情况,严把生产过程卫生关。

与工商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贸市场巡回检查,定期检出,不准无证豆腐进去市场,把住市场销售关。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及时查处“地下豆腐作坊”,堵住“黑豆腐”的源头,让市民吃上“放心豆腐”。

参考文献[1] GB/ T5009.11.12-1996,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2] GB4989.2-5-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3]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后或直接入口食品之前用流动水洗手。

二、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三、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内吸烟。

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并置于帽内。

六、拒绝加工使用腐烂变质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

七、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冲洗。

蔬菜与肉类、水产品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对外壳进行消洗,每天对所采购的物品进行留样。

八、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用具、容器标志明显。

做到分开使用存放,用后保持清洁。

九、熟制食品应烧熟煮透。

十、加工后的熟制食品、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十一、隔餐、隔夜的熟制食品使用前应充分再加热。

十二、食品添加剂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

十三、凉菜间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食品加工厂卫生管理制度1、所有原辅料加工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入加工。

2、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加工工艺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不受污染,符合卫生标准。

3、直接入口食品应有专用包装间,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的手在包装前要清洗消毒。

4、食品加工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擦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用的工具、容器必须消毒。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封闭式垃圾宣传品,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经常保持环境整洁,班前、班后必须清扫,不得堆放杂物、垃圾。

6、室内外环境清洁,无蚊蝇、老鼠孽生。

有防蝇、灭蝇、防鼠、灭鼠及灭蟑螂措施。

7、地面清洁下水道通畅,无积水。

8、加工场所整洁,无积灰,墙壁及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

9、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每年体检一次合格者方可上岗。

10、必须穿戴浅色工作服、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

11、食品从业人员操作食品前和大小便后,应洗手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帽进入厕所。

12、操作食品时不吸烟,不挖鼻孔掏耳朵,不得对着食品打喷嚏。

14、应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换洗工作服、帽。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