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件

2023/10/12 4
宏观经济学
均衡产出
l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厂商非意愿存货IU增加, 减少生产;
l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l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非意愿存货IU=0,均衡,
厂商生产稳定不再变动。
2023/10/12 5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
l 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l 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
l 投资与资本的关系: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 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则是经济社会在某 一点上的资本存量(总量)。
2023/10/12 31
宏观经济学
2.投资的分类
l 按照投资和资本的关系,可分为:重置投资与净 投资。 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
l 按照投资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主投资与引致 投资。
l 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2023/10/12 21
宏观经济学
二、储蓄及储蓄函数
1. 储蓄函数 2.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3. 储蓄曲线 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2023/10/12 22
宏观经济学
① 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
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②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
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
公众的收入。
③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
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
下移动。
2023/10/12 17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量 对收 入 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宏观经济学》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P Y (1 )Y1 YP为永久收入,为权数,Y和Y-1为
当前收入和过去的收入。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 假定C=cYp =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0.9·0.6=0.54 ,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权 数为0.6)短期MPC低于长期MPC,因为:收入 上升时,不会确信收入增加是否会继续下去,就 不会马上调整消费。收入下降,也不能断定是否 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消费不能马上下降,短期 MPC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永久,才会在较低或 较高的永久收入上调整消费。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
么会这样
3.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原理
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
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
不变 2、价格刚性: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储蓄函数:
1、定义: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表示为:S=f(Y) 由于Y=C+S,所以,S=Y-C 在线性条件下,
S=Y-(a+bY)=-a+(1-b)Y
2、储蓄函数曲线:
S
S S=-a+(1-b)Y
O
O
Y
非线性曲线
Y 线性储蓄函数
3、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人均消费 城镇 农村 1211 535 4186 1617 7182 2185 7943 2555
当前收入和过去的收入。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 假定C=cYp =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0.9·0.6=0.54 ,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权 数为0.6)短期MPC低于长期MPC,因为:收入 上升时,不会确信收入增加是否会继续下去,就 不会马上调整消费。收入下降,也不能断定是否 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消费不能马上下降,短期 MPC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永久,才会在较低或 较高的永久收入上调整消费。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
么会这样
3.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原理
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
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
不变 2、价格刚性: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储蓄函数:
1、定义: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表示为:S=f(Y) 由于Y=C+S,所以,S=Y-C 在线性条件下,
S=Y-(a+bY)=-a+(1-b)Y
2、储蓄函数曲线:
S
S S=-a+(1-b)Y
O
O
Y
非线性曲线
Y 线性储蓄函数
3、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人均消费 城镇 农村 1211 535 4186 1617 7182 2185 7943 2555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ffe9c6c9b6648d7c1c74632.png)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 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这也就是所谓的 凯恩斯定律。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出
———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收入是由持久收入决定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长期消
费倾向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 费函数决定收入
• 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 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 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
E I
0
H
Y
作业:
• 当自发性消费、消费边际倾向、投资发 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用 图说明。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 •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
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 • 即AE =c+i+g。
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
• (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 • 采用定量税T=T0时, • 在均衡点上,由y=c+i+g • c=a+β yD • yD=y-T0 • 得: • y=a+β (y-T0) +i+g • 即y = (a+i+g- β T0)/(1-β )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 APC=c/yD。(我国为70%)
• 2、边际消费倾向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 量中所占比例。
• MPC=Δc/Δy。
•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 则储蓄函数为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材料

某家庭收入函数
收 消 MPC APC 入费
1 900 911
1.0
00
1
2 100 100 0.8 1.0 00 00 9 0
3 110 108 0.8 0.9
00 50 5 9
4 120 116 0.7 0.9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单位:美元
• 图示MPC和APC C
45度线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本章重点: • 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假设。 •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二者的关系。 •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乘数原理。
注意:本章先将利率作为一个常量 (重点研究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及决定)
2020/8/16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假设条件: • 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 • 投资与利率和国民收入无关(I是外生变量); • 需求不足,价格不变;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DPI。
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 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倾向又可以分为两个指标。
①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M P c ,或 C c .当 y 0 时 ,M l P i m c C dc
2、均衡产出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公式:
(1)支出法:y=c+i
(2)收入法:y=c+s。且总产出E=c+i,故i=s
• 在均衡产出上,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 于零。
第三章简单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
4、储蓄倾向
❖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 1 > MPC > 0
4)MPC与APC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 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 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 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y,即y=c+s。 ❖ 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 总,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1) 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少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 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消费倾向
❖ 1)消费倾向(propensity):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4、储蓄倾向
❖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 1 > MPC > 0
4)MPC与APC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 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 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 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y,即y=c+s。 ❖ 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 总,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1) 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少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 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消费倾向
❖ 1)消费倾向(propensity):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y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
ß ⑴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 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 的边际消费倾向;
ß ⑵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 C 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 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 均消费倾向;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 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 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ß ⑶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
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
450
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
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O
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
边际消费倾向。
45度线 c=c(y)
B C DEF G A
Y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⑷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
ß
C=a·WR+c·YL
ß WR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 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三)、永久收入(Permanent-income theory)的消费理论
ß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
ß 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 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 定的、意外的收入。
337 1991 896
378 1992 1070
425 1993 1331
497 1994 1781
560 1995 2311
632 1996 2677
701 1997 2936
人均可支 配收入 (YD)
年份
830 1998
人均消费 2973 量(CPP)
941 1999 3143
1058 2000 3397
ß 此蜜蜂的故事说的正是“节俭的逻辑”,也就 是在经济学上的“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 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 这个悖论呢?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ß 收入水平 ß 商品价格水平 ß 利率水平 ß 收入分配状况 ß 消费偏好 ß 家庭财产状况 ß 消费信贷状况 ß 消费者年龄与制度 ß 风俗习惯 ß 2、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 (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 范效应”),即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尤 其是在短期中,暂时收入的减少并不会使消费减少。
ß 3、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
费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C=βY,但短期消费
ß 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 兹对于1869-1933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 消费资料的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消费函数之迷”。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 入的决定理论
2020/12/6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 如何核算,并引出了一个结论:国民收入 决定于总需求。本章就这一问题进行展开 讨论,并为学习后面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的一般均衡打下基础。
ß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 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 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 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ß
ß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故 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消 费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收入时,则平均 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0.53 0.89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
c,s
c=c(y)
A
d 450
s=s(y)
ß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 收入、乘数理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从《蜜蜂的寓言》看“节俭悖论”
ß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 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 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 兴旺发达起来。某一天,因为换了新蜂王,这 群蜜蜂改变了生活习惯,放弃了奢侈的消费, 开始崇尚节俭,这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逐渐 衰落,最后在外敌的入侵中不堪一击而被摧毁。
1.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0.89 1.0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0.85 0.99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0.75 0.97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0.64 0.94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0.59 0.92
ß 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 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ß 3、永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程式:
ß
Cp=k(i,w,u)YP
ß
Y=Yp+Yt
(1) (2)
ß
C=Cp+Ct
(3)
ß *参阅:《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
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ß ⑵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
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
❖s=y-c=y-(α+βy)=-α+(1-β)y ❖ ∵c=α+βy;s=y-c
G
F
s = s(y)
E
D
BC
O
A
y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 向两个指标。
ß ⑴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
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
用下列方程表示:
ß c = + y。为自发消费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为边际
消费倾向,y表示收入引致
的消费(induced
C
consumption)。
ß ⑸ c = + y的经济含义
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
致消费之和。
ß ⑹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 >MPC这一点就更容易看清。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ß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规律(消费函数为 非线性状态)
ß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 收入增加而呈现递 减趋势。
1135 2001 3611
1318 2002 3974
1604
2145
2568
3058
3619
人均可支 配收入 (YD)
3984
4185
4482
4903
5524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ß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用c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ß
ß
ß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边际消费 倾向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ß 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往往不如收入增加 的多,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规律是引起社会总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y0
y
-d
3-3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 则与此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 < MPS。表
现在图形上就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 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ß 3、MPC+MPS≡1;APC+APS≡1
线性中,若a = 0,c = y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
ß ⑴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 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 的边际消费倾向;
ß ⑵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 C 点相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 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 均消费倾向;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 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 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ß ⑶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
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
450
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
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O
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
边际消费倾向。
45度线 c=c(y)
B C DEF G A
Y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⑷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
ß
C=a·WR+c·YL
ß WR为实际财富; 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 收入; 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三)、永久收入(Permanent-income theory)的消费理论
ß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
ß 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 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 定的、意外的收入。
337 1991 896
378 1992 1070
425 1993 1331
497 1994 1781
560 1995 2311
632 1996 2677
701 1997 2936
人均可支 配收入 (YD)
年份
830 1998
人均消费 2973 量(CPP)
941 1999 3143
1058 2000 3397
ß 此蜜蜂的故事说的正是“节俭的逻辑”,也就 是在经济学上的“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 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 这个悖论呢?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 ß 收入水平 ß 商品价格水平 ß 利率水平 ß 收入分配状况 ß 消费偏好 ß 家庭财产状况 ß 消费信贷状况 ß 消费者年龄与制度 ß 风俗习惯 ß 2、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 (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 范效应”),即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尤 其是在短期中,暂时收入的减少并不会使消费减少。
ß 3、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例,长期消
费函数系出自零点的直线,为C=βY,但短期消费
ß 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 兹对于1869-1933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 消费资料的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消费函数之迷”。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 入的决定理论
2020/12/6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 如何核算,并引出了一个结论:国民收入 决定于总需求。本章就这一问题进行展开 讨论,并为学习后面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的一般均衡打下基础。
ß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 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 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 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ß
ß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故 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当消 费分别大于、等于、小于收入时,则平均 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0.53 0.89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
c,s
c=c(y)
A
d 450
s=s(y)
ß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 收入、乘数理论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从《蜜蜂的寓言》看“节俭悖论”
ß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 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 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 兴旺发达起来。某一天,因为换了新蜂王,这 群蜜蜂改变了生活习惯,放弃了奢侈的消费, 开始崇尚节俭,这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逐渐 衰落,最后在外敌的入侵中不堪一击而被摧毁。
1.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0.89 1.0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0.85 0.99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0.75 0.97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0.64 0.94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0.59 0.92
ß 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 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ß 3、永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程式:
ß
Cp=k(i,w,u)YP
ß
Y=Yp+Yt
(1) (2)
ß
C=Cp+Ct
(3)
ß *参阅:《消费函数理论》,弗里德曼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7年)
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ß ⑵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
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
❖s=y-c=y-(α+βy)=-α+(1-β)y ❖ ∵c=α+βy;s=y-c
G
F
s = s(y)
E
D
BC
O
A
y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储蓄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 向两个指标。
ß ⑴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
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
用下列方程表示:
ß c = + y。为自发消费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为边际
消费倾向,y表示收入引致
的消费(induced
C
consumption)。
ß ⑸ c = + y的经济含义
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
致消费之和。
ß ⑹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 >MPC这一点就更容易看清。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ß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规律(消费函数为 非线性状态)
ß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 收入增加而呈现递 减趋势。
1135 2001 3611
1318 2002 3974
1604
2145
2568
3058
3619
人均可支 配收入 (YD)
3984
4185
4482
4903
5524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ß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
用c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ß
ß
ß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边际消费 倾向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ß 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往往不如收入增加 的多,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规律是引起社会总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y0
y
-d
3-3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第三章1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 论
ß 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 则与此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 < MPS。表
现在图形上就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 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ß 3、MPC+MPS≡1;APC+AP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