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9《难忘九一八》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4.16.8《难忘九一八》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上)

4.16.8《难忘九一八》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上)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 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 突.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思考: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 后东北三省沦陷
东 三 省 沦 陷
集中力量剿灭共产党
(4)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敌手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主 席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 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为什么国家主席给他这么 高的评价?
你记得吗 ?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
国的事实有哪些?
1、甲午中日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九· 一八事变
解放后,党和政府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 的抗日名将,把他 战斗过的蒙江县改 名靖宇县,并修建 了靖宇陵园,杨靖 宇将军的英雄业绩 犹如这座纪念塔永 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 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 如何抗争的?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1931年9月18日 地 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结 果 后东北三省沦陷
抗日义勇军
中国局部抗战
抗日游击队
杨 靖 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 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 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 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 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 D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 C、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____ D

(八年级历史教案)难忘九一八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难忘九一八教案

难忘九一八教课设计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挡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经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育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经过思虑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育剖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商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育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目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浪失所、流离失所的沉痛感觉 ,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 ,激励学生好勤学习 ,勇于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历史重担。

2、研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 ,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1.充足利用各样课程资源 ,如经过多媒体平台展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 ,加强感性认识。

2、经过分组议论 ,共同研究活动 ,使学生在历史研究活动的亲身参加中逐渐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3、指引学生议论西安事变发生后 ,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由 ,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目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经过评论张学良、杨虎城,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4、经过阅读课本 ,获得有效信息 ,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虑历史问题。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 :西安事变三、教课资源1、多媒体展现平台。

2、自制课件 :有关图片资料 ,歌曲《松花江上》 ,科利华备课系统的九一八事变局势图、剪接的记录片等。

3、有关网站 :如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网站、血铸中华等。

四、教课程前准 :大屏幕出的“忘史就意味着背叛”字。

1、入新:迎大家和我共同入今日的史堂。

看大屏幕,(展现九一八事残碑 )是沈阳的九一八事史博物的残碑,每年的 9 月 18 日,____(省、市、区、 )都要响警 ,告戒人国耻不可以忘 ,向我着那 74 年前中民族来的深重灾⋯⋯就是我今日的堂主── 忘九一八。

4.16.3《难忘九一八》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4.16.3《难忘九一八》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6、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
初二年级历史科自学探究学案主备时间:2012年11月12日
学习内容: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收获)
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
教学反思(疑惑)
第1页第2页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四、目标检测: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
①日军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九一八事变

4.16.10《难忘九一八》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4.16.10《难忘九一八》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和结果。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西安事迹的背景,对学生进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的指导。

通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历史的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的学习,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启发式、概括总结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上一个单元我们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中,北伐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国民政府和北洋军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长征战争的双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些都被称“内战”。

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国家对中国侵略最凶残,对中国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破坏性最大?(日本)我们从电视剧《亮剑》、电视《地道战》、动画片《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鸡毛信》等都可以看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地抗争,那么战争的双方是中国和日本,属于“抵抗外侵”。

这一个单元我们将学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那么,日本是哪一年正式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借口是什么?国共又是怎样形成第二次合作抗日的?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题《难忘九一八》。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鲁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鲁教版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明确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培养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继承发扬;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性,树立为人类的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三、教学方法:归纳法、图文结合法、分析法、影像资料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导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近年来,每到9月18日事变爆发时,许多城市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人们国耻不能忘。

由此导入课题《难忘九一八》新课学习:(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1.学生自学课本第一板块,解决有关九一八事变的问题:(可讨论)2.填表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称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从原来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他明治时期确定的大陆政策计划是:侵韩征华,也就是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进而侵略亚洲、世界。

所以后来多次侵略中国,如:(展示日本侵略中国的实例)②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是什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5)、中国人民怎样应对九一八事变?2、自主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以上问题【问题(2)(3)学生解决会有难度,教师要着重指导。

对于问题(2),需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图帮助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鲁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鲁教版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九一八事变,明确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培养分析、归纳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继承发扬;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性,树立为人类的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三、教学方法:归纳法、图文结合法、分析法、影像资料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导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近年来,每到9月18日事变爆发时,许多城市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人们国耻不能忘。

由此导入课题《难忘九一八》新课学习:(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1.学生自学课本第一板块,解决有关九一八事变的问题:(可讨论)2.填表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称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日本自1868—1873年明治维新以来,从原来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他明治时期确定的大陆政策计划是:侵韩征华,也就是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进而侵略亚洲、世界。

所以后来多次侵略中国,如:(展示日本侵略中国的实例)②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是什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5)、中国人民怎样应对九一八事变?2、自主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以上问题【问题(2)(3)学生解决会有难度,教师要着重指导。

对于问题(2),需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图帮助分析“柳条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原因。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

《难忘九一八》的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定位学习目标《难忘九一八》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上承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下启人民解放战争,而本课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部分即局部抗战的阶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讲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能分析归纳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歌曲的使用,使学生能正确利用各种视听资料来辅助自己新知的学习。

2、通过“如何处置蒋介石”的讨论来使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综合分析归纳、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能继承发扬。

2、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本性,树立为人类的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3、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分析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些知识都是本课重要的历史史实,关系到后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准确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会使学生具备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学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

他们的思维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偏激性,而此知识需要学生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全面透彻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确定为难点。

三、生本结合,选择教学方法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储备,从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

而且加之他们的年龄段对战争感兴趣,又有热情与激情,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这些特征,我采用情境模拟、现场采访、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四、依“法”而行,准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实施设计,展开教学(一)、播放歌曲,设疑导入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也唱出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3.准备好歌曲《九一八小调》和《松花江上》两首歌词和歌曲。

4.由学生代表扮演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角色,由他们自己写稿并在课堂上模拟《西安谈判》。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能力培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思路重点、难点的处理本课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难度,这部分教材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点评,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教法分组学导法。

课前导学布置指导学生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张学良、杨虎城的资料。

●○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录音《在松花江上》;录像《西安事变》;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历史学习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HTTP://www. /lishi/index;中国历史博物馆HTTP://.con●○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提示或建议播放《在松花江上》的歌曲录音,提出问题: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教师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日的开始。

教师提出问题“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花谷少佐战后回忆录小字,分析总结出:九一八事变由于课前预习学生可能答出:《在松花江上》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渴望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心情。

大家可以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学生叙述大致经过。

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谁能列举一些近代史上日本侵略我国的事实。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侵略我国台湾;②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甲午战争迫使我国签订《马关条约》;②十九世纪末日本又把福建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轨。

教师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路轨?”教师总结补充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变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教师提出问题:“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最终目的吗?如果不是,请你说出日本的真正目的。

”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爆发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同蕴藏的宝藏全部落于敌手,三千万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学生回答: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侵占中国东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会如此之快的沦陷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的材料,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国难当头,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人民不甘心作亡国奴,要求停止内学生讨论后回答:尽管东北军要求抵抗,但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东北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最终使东北三省落入日军之手。

□教学过程□提示或建议战,抵抗日本的侵略,共同抗日成了一切爱国的中国人的共同要求。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首先开始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结合嫩江大桥战役讲述抗日义勇军。

教师提出问题抗日义勇军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教师:这支抗日武装队伍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而东北抗日游击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它是由杨靖宇指挥的,随着队伍的壮大,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学生回答: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

教师提出问题听完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教师指出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势必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西安事变爆发了。

请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有关马占山、赵一曼、杨靖宇的故事。

学生得出以下结论:有这样一批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民族解放顽强奋战、勇于献身的爱国者,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播放《西安事变》电影片段,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学生回答:西安事变是张关西安事变资料和看到电影片段,用最简单的话概括西安事变。

教师提问“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补充资料总结背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自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东北军更热烈响应“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同红军联欢。

东北军和十七学良、杨虎城发动的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变。

□教学过程□提示或建议路军里的爱国分子,时时劝告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也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

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

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在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蒋介石坚持卖国反共政策,1936年冬,调集二三十万嫡系部队到陕西,逼张学良、杨虎城“围剿”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亲赴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为“行辕”,约集西北“围剿”红军诸将领,按日接见,面授机宜,扬言将于一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威胁张、杨,若不开赴陕甘前线与红军作战,则将撤换他们所担任职务。

张、杨仍多次劝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无理拒绝,张、杨于是决定实行“兵谏”。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教师总结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教师找一名阅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第70页的小字部分。

1936年12月12日拂晓,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指挥下,东北军派兵包围了华清池,迅速解除了进行抵抗的蒋介石卫兵的武装,蒋介石已跳墙逃跑,被东北军搜出扣留。

与此同时,第十七路军接管了飞机场,将十多名军政大员拘捕。

张学良、杨虎城于当日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西安事变。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是在张学良、杨虎城不愿“剿”共,苦谏无效的情况下发生的,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教师提出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了逼蒋联共抗日,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因此它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学生正方: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的强烈共产党人和革命群□教学过程□提示或建议反响。

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还是放?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情况分成正方(杀蒋派)、反方(放蒋派)两组辩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两种观点后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这是为什么?教师叙述西安事变后国内外情况。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12月17日,日本外相声言“南京政府绝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

并暗中支持何应钦向西安进兵。

美英:支持和平解决。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

主张只要蒋介石还能继续统治下去,不妨就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合。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12月16日下令讨伐张学良,何应钦自任“讨伐军”总司令,调大军沿陇海线西上,进攻潼关,又派大队飞机准备轰炸西安。

17日电召赴德养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立即回国,共同进行联日倒蒋反共的政治阴谋。

国民党内亲美英派竭力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就是杀他一百次也不解心头之恨。

学生反方:杀了蒋介石国民党就会群龙无首,国内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主张和平解决。

他们派蒋介石顾问、澳大利亚人(曾任张学良顾问)端纳飞抵西安探听,宋子文、宋美龄也亲到西安和张、杨进行谈判。

引导学生再次分析西安事变的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人惟一的正确选择。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怎样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教师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中国时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学生:国共进行了十年内战。

学生: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学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教学过程□提示或建议的转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深刻理解江泽民主席称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原因。

小结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30年代中国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②历史歌谣九一八事变三一年,总结各组得分情况,鼓励获胜小组继续努力,争取下次二连冠;非胜小组不甘落后争取下次获胜。

布置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查找有关的资料。

日占东北我们家园;中共要建统一战线,张杨二帅实行兵谏;共产党派周去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