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1.1《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鲁教版(五四)八年级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并会举例说明。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自主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1.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明确化学研究的范畴,激发热爱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资料等感受化学科学的奇妙认识人类社会已离不开化学科学。
2. 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预习与展示】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中,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的方法加以改变。
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她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材料可分为和,人造材料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3.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例如;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利用化学反应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活动与探究】(导入)由自然景观图片和焰火图片导入化学科学的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 将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坩埚钳、棉花、石块等物品从材料的来源上进行分类,了解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学生在教室里找出分别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感受人造材料所占的比例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展示飞火流星足球、约翰逊绝世跑鞋、鲨鱼皮连体泳衣等化学合成产品,感受化学带来的奇妙。
4. 回归生活,寻找化学制品与衣食住行的关系,感受化学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课件(1) 鲁教版

活动三
集体朗读P4第一自然段,简要谈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 么重要意义?
二 神奇的化学变化
重点考点
活动四
阅读课本P5,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联系?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葡萄糖
酵母菌
葡萄糖 + 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新物质
铁 生 锈
铁 + 水 、讨论以下成语涉及的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 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死灰复燃、蜡炬成灰 花香四溢、木已成舟 水滴石穿、磨杵成针 滴水成冰、集腋成裘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 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 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B.被雨淋湿的自行车车圈上出现锈渍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D.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什么是化学?
化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物质变 化的学问。这是一门神奇的自然科 学
化学家们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根据不 同物质的变化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书包、轮滑 塑料 轮胎 药物 石 油
汽车轮胎、众多药物、各种塑料、包括你 的书包和轮滑装备⋯⋯都是以石油为原料 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这些看似让你 难以置信吧?
然而,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确实将 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一 化学改变了世界
运用化学知识,能把石油、空气、食盐等极 为普通的物质转变成功能各异的产品。也能 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能消除我们不需 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衣
大多数服装面料中都含有化学合成纤维
食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将世界粮食产量提高了40%〜60%
年级化学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精品原创教案鲁教版

相关知识 重点 难点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思维误区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
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
不同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
化学研究的范畴: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课题 第 1 课时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第周
课型 年月日
新授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
教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一、化学给我们带 来了什么
活动天地 P2 观察教室:
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哪些材料是天然的?
1.天然材料
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如:木材、棉花、
石料、石油、羊毛
等
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 观察 P3 页彩图并思考:
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
板书 设 计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奇妙的化学
观察实验一~实验四: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
现象: 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如: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1-新版

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3.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
1.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2.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准备
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
[提出问题]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本质还是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
巩固练习: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冰融化成水(2)铜器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3)汽油挥发(4)镁带燃烧(5)酒精燃烧(6)蜡烛融化(7)剩饭变馊(8)高梁酿酒(9)牛奶变酸(10)自行车轮胎爆炸(11)木炭燃烧成灰烬
小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学习目的
(1)初步了解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变化。(3)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4)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5)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6)体会宏观的变化,依靠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变化而实现。
巩固练习:教材[挑战自我]第2题
A、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后变黑
B.海水经日晒析出食盐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4、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B、冰熔化成水;粉笔折断
C、电灯通电;火药爆炸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鲁教五四制初中化学八上《1第1节 化学真奇妙》PPT课件 (6篇供参考)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人造材料制成 的,即都属于化学制品,从而我们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
就连你喜欢的“飞火流星”足球也是一个全部由化学合 成材料制成的化学制品。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制品吗?
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人类离不开化学,社会离不开化学
介绍建筑材料的变化过程
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 在一起构成的。化学符号H2O 表示水分子
H2O
氧原子 O 氢原子 H
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 它们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氢原子和氧原子能相互结合形成水分子 H2O ; 两个氢原子可以紧密结合形成氢分子 H2 ; 两个氧原子可以紧密结合形成氧分子 O2 。
上节课知识回顾 1、 化学就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 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2、水蒸气是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是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的。
贮氢装置
电致发光材料
超声波纳米材料分散仪
国际上将处于1nm~100nm (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 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 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 为纳米材料,包括金属、非金 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多种 粉末材料。
以上提到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以及遍布每个角落、 让世界旧貌变新颜的化工产品都是化学的功劳。
9、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知2-导
燃烧的火柴
折断得火柴
这里有两根火柴,都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两种变化
一样吗?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感悟新知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知2-讲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有发光、放热、 常有状态、形状、大小
综合应用
例6 [原创题] 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寻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过下列过程:
篝火→油灯→蜡烛→电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经历的过程中, ___电__灯___照明没有产生
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
综合应用
过程:石蜡先融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石蜡气体
感悟新知
知1-讲
1. 化学的研究方向 化学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感悟新知
2.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知1-讲
感悟新知
化学研究内容的 内涵与外延
知1-讲
A.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
难病救治的问题
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问题
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见多识广 “白色污染”是对废弃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3.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4.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二、问题导学:1.化学改变了世界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料等是天然材料而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则是人造材料;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化学制品。
2.神奇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且它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三、学情诊断:【诊断1】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 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的人造纤维D.使用汽车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答案】A【诊断2】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答案】D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五、问题记录:1.观察镁条的颜色:_银白色_,点燃镁条,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_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镁+氧气点燃氧化镁__2.观察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_无色_,酚酞试液的颜色:__无色_,混合后的现象:_溶液变红色__3.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__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消失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__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__蓝色_混合后的现象__产生蓝色沉淀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__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 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C.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D.无法判断【答案】C2.下列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用人造材料建造的是()A.茅草屋B.竹楼C.钢筋混凝土的楼房D. 窑洞【答案】C3.你的学习用品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尺B.钢笔C.圆珠笔D.毛笔【答案】D4.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给自行车打气B.把煤粉制成蜂窝煤C.用食醋去除水垢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答案】C5.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水沸腾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答案】B6.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着干燥玻璃呼气木炭在O2中燃烧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A B C D【答案】B7.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答案】B第2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5.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展示化学的神奇魅力,介绍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材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阐述了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还很有限。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的引导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方法。
2.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身边的事物。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化学的奇妙。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化学真奇妙》板书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配平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1学生观察讨论
观察教师中的各种物品,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
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
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的比例?
活动2
观察图片讨论
设想古代与现代生活中,生活用品的变迁,假设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化学制品,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1奇妙的化学
引入
阅读课本P2页生动的文字描述,并多媒体展示图片
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化学现象,通过一些奥运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化学给我没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1天然材料主要是指木材、石块、泥土、天然丝、麻、棉等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
2人造材料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即化学制品)
第二部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讲,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2、读课本P4
小结: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已经离不开化学,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展示图片人,分析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区别是什么?
制造化学制品的关键就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那么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呢?
定义: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讨论什么是新物质?
板书设计
1.1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没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
人工材料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定义: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反思
学生没有课本,教学效率有点低,教师内物品比以前少很多,学生能观察到的也少,不够仔细;
备课时间
2013-8-25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
课题
1.1奇妙的化学
备课人
王增华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的重要作用,树立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化学,认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概念、区别及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