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第三章  简单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O
100
y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6
(b)支出决定收入
图3-5
均衡产出条件的延伸:投资等于储蓄



在均衡产出的条件下,必有投资等于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E=y (支出等于收入) ∵E=c+i;(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 资) 而y=c+s ; (计划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 储蓄) ∴E=y 即推出 i=s。


2
3
10000
11000
10000
10850
0.89
0.85
1.00
0.99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规律(消费函数为 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 收入增加而呈现递 减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5 6 7
13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0.75
0.64 0.59 0.53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消 费者的绝对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 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 c=c(y)。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用c 代表消费,用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10000 10000 11000 10850 12000 11600 13000 12240
0.89 0.85
0.75 0.64 0.59
1.00 0.99
0.97 0.94 0.92
6 7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E,IU<0,企业存货
降低到意愿存货水平
450
以下,企业扩大生产。0
y2 y0 y1
y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7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二)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
负储蓄)。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11
2、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y = dc/dy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如可支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 偏好、、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8
•2、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是现期 绝对收入的函数。特点:
2、资源闲置。
3、价格水平既定。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 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 变价格。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2
•二、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 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这也就是所谓的 凯恩斯定律。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 三、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收入是由持久收入决定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长期消
费倾向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 费函数决定收入
• 均衡收入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总需求) 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计划总支出由消 费和投资构成,所以有:y=c+i
E I
0
H
Y
作业:
• 当自发性消费、消费边际倾向、投资发 生变化时,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用 图说明。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 • 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总支出(需
求)的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 购买, • 即AE =c+i+g。
二、国民收入公式的推导
• (一)采用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推导 • 采用定量税T=T0时, • 在均衡点上,由y=c+i+g • c=a+β yD • yD=y-T0 • 得: • y=a+β (y-T0) +i+g • 即y = (a+i+g- β T0)/(1-β )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是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 APC=c/yD。(我国为70%)
• 2、边际消费倾向
• 边 际 消 费 倾 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 量中所占比例。
• MPC=Δc/Δy。
•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 则储蓄函数为

经典: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经典: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11
二、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1、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总需求不
足不会出现,宏观经济能够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产量 和国民收入总是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2、国家不干预
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主张是:由于市场机 制的自发调节能够使宏观经济均衡于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对 于宏观经济应采取自由竟争、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只要 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保护好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与安全就可以了。 3、货币中性论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有以下假设条件: 1、存在限制资源,因而国民收入随总需求扩大而增加 2、企业的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3、企业投资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自主投资,不受利率和 产量变动的影响
4
第一节 概述
一、宏观经济均衡
均衡是指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情形下,状态不 随时间变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被广泛运用。在经济学中,均衡 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 动的净趋向为零的状态。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事物中 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的 状态。
Y0
0
N0
N
16
五、劳动市场和充分就业
2、劳动市场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劳动需
求都决定于实际工资水平,是实际工资水平的函数,其中,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和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随实际工资的提高而减少。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劳动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可分别表示 为:
2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六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案 例 如何刺激中国的居民消费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两部门经济模型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两部门经济模型

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 C)同可支配 收入增量( Y)的比值。(0<b<1) MPC=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 曲线的斜率值。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 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 多少? 答:
二、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a+bY ִ因为 S=Y—C ִ所以 S=-a+(1—b)Y ִ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 增量的比值。 MPS= S/ Y = (Y—C)/ Y =1— C/ Y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 总量的比值。 APS = S/Y=(Y—C)/ Y=1—APC
储蓄曲线的推导
C A a 450 O S O -a Y S= -a +(1-b)Y C=a+bY
B
Y
三、投资支出
投资(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 加的资本存量(意愿增加的)。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 ,即认为 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 和存货投资。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模型
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三章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三章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旳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旳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厂商
消费支出


金融市场


家庭
收入
(图-6)
代表货币流向
(二)两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
AD =AS
C+I=C+S
I=S,注入=漏出,均衡
I<S,注入<漏出,收缩
I>S,注入>漏出,扩张
金额。
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
入中旳比率。 APC=C/y
当消费和收入呈线性关系时, C=a+b·y
式中a为自发消费,是个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旳
消费,它在这里是一种常数,不随收入旳变化
而变化。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b·y表
示由收入引致旳消费。
(二) (家庭)储蓄函数
2,一次性临时性收入变化引起旳消费出 变动很小,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甚至接近 于零,但来自持久性收入变动旳其边际消费 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 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旳,则消费并不会 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持久性税收变动,政策 才会有明显旳效果。
第二节 投资函数 (教材P95)
消费支出
厂商


资 金融市场 蓄
收入
政府
家庭
(图-12)
国外部门
代表货币流向
(二)四部门经济旳均衡条件 总需求(AD)=总支出=C'+I'+G'+X 总供给(AS)=总产出=总收入=C'+S+T+M AD =AS C'+I'+G'+X =C'+S+T+M I'+G'+X=S+T+M,注入=漏出,均衡 I'+G'+X<S+T+M,注入<漏出,收缩 I'+G'+X>S+T+M,注入>漏出,扩张 ( C'=对本国产出旳消费需求,I'=对本国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且企业的投资是外 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 2、假定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 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从而 GDP、NDP、NI、PI都相等。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
均衡国民收入,也称均衡产出,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 国民收入水平。
税收分为定量税和比例税两种形式。定 量税是固定税,与收入没有关系。比例税 是随收入而变动的税。税收总额占收入的 比例称为税率。税率又政府部门决定。
T=T0 +TY T0为自发税收, TY 为比例税
政府行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征税会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减少,进而影响总支出水平,收缩国民收入。
I=S 投资=储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经 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但 实际执行的结果不一定相等,只有两者相等时, 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I = S,则是实际发生的投 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 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 相等。
C= a+ bY AD=C+I = a+ bY +I = a +I+ bY 因为Y=AD 所以 Y= a+I+ bY Y- bY = a+I Y(1-b) = a+I
Y= a+I /1- b
如果给出经济中的消费函数和投资支出,就可以算出均 衡国民收入
例题:
(1) 已知消费函数C=1500+0.5Y,投资支出 为10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C=a+bYd = a+b〔(1-t)Y-T0 +TR〕 =a-bT0+b TR+b(1-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B、2.5;C、5;D、4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在比例税条件下,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B、不变;C、将增加;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6、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A、将增大;B、将缩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17、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D、通货膨胀率较高;18、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19、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A、非自愿的存货积累为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变动趋势;D、上述各项都正确;20、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0),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50亿美元。

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增加250亿美元;B、增加200亿美元;C、增加50亿美元;D、保持不变;单项选择题1、C;2、C;3、A;4、C;5、B;6、D;7、C;8、D;9、D;10、D;11、C;12、D;13、B;14、B;15、B;16、B;17、A;18、B;19、D;20、C。

(二)名词解释1、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3、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4、边际储蓄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5、边际税收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6、投资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8、税收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转移支付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同时同方向同数量变动时,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支出或税收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1、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2、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

三、简答题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答: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均衡时,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通常不为零,但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因为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总是均衡在储蓄与计划投资相等的水平上。

由于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厂商的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固定投资+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因此,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均衡时,厂商的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包括三部分:新增库存原材料,新增在产品(半成品)和新增库存产成品(新增的含义指期末减期初)。

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新增库存原材料和新增在产品是厂商进行正常生产所不可缺少或不可避免的,属于计划存货投资。

新增库存产成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厂商扩大生产引起的;另一部分则是市场需求降低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降低,这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不得不存放在仓库里。

前一部分属于计划存货投资,后一部分属于非计划存货投资。

所以无论国民收入均衡与否,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都不为零。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经验证明,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一定增加(否则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没有意义),但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它总是大于零,因为消费者不能不用可支配收入消费。

但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总是小于1。

因为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或很少时,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借钱消费。

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

3、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答:假定税收为定量税收,则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c为边际消费倾向,且0<c<1)。

显然,税收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比,不仅符号相反,而且绝对值也不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这是因为政府购买的增加量直接就是支出的增加量,而税收的减少量并不直接等于支出的增加量: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在收入的增加过程中“漏出”了,没有发挥增加收入的作用。

如果G与T的绝对值相等,政府购买增加G所引起的每一轮收入增加幅度都大于税收减少T所产生的每一轮收入增加幅度,因此,政府购买乘数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4、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答:如果税收为定量税收,即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则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

由于m﹥0,显然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这是因为在三部门经济中,所有投资支出均是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故投资支出的增加会全部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

在四部门经济中,投资支出不仅包括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而且还包括对进口产品的支出。

进口产品不属于本国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

因此,在四部门经济中,投资支出的增加只有一部分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另外一部分则逸出国外参与他国的收入增加去了。

四、论述题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答:凯恩斯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尽管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或储蓄)的最主要因素,相对于可支配收入,利率对消费(或储蓄)的影响是第二位的、不重要的,即消费(或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数。

第二,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总是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总是大于0小于1。

第三,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

因此,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

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

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

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

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3、制约投资乘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乘数作用的发辉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多少。

如果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

如果储蓄和投资的决定有一定的联系,即储蓄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则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缩小乘数效应;三是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如果在投资增加时,货币供给不能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利率就会上升。

更高的利率不但鼓励储蓄抑制消费,而且减少投资,最终大大地缩小乘数效应。

五、计算题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为I=50。

(1)求均衡收入;(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