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5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5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既要达到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又要达到不滥用而影响食品安全为目的。

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二、食品添加剂采购渠道要正规、合法,采购必须到正规的专卖店购买,并查验或索取供货者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质证明,并留存购物凭证,购物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____年。

三、在加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四、正确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做到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必须用的少用,尽量做到不用。

五、存放食品添加剂要设专用橱柜,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并详细记录,做到“五专”管理,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六、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七、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八、对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理。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2)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和管理要求。

该制度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防止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制定具体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清单和使用范围,明确不同食品类别的添加剂使用限量和使用方式。

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建立科学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机制,对新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并对已经使用的添加剂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3. 添加剂标签和说明: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名称和含量,并提供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的备案流程

食品添加剂的备案流程

食品添加剂的备案流程一、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和保质期等性质,以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促进食品加工、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的需要,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作用的物质。

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审核。

本文将介绍食品添加剂备案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二、食品添加剂备案流程食品添加剂备案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查、备案和监督管理等步骤,具体如下:1. 申请阶段申请食品添加剂备案需向相关食品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化学结构、用途、用量、生产工艺、产地等;(2)安全性评价报告,包括毒性学实验、致癌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致敏性试验及慢性毒性试验等数据;(3)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的评价报告,包括产品的纯度、稳定性、溶解度、溶解性、浸出物、挥发物、重金属、铅、汞、砷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等;(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包括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废水、废气及废渣处理方法,保护措施等;(5)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如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质量安全认证证明等。

2. 审查阶段食品监管部门会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包括是否有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安全认证证明等;(2)对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包括名称、用途、用量、生产工艺、产地等;(3)对安全性评价报告、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的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进行细致的审核。

3. 备案阶段审核通过后,食品监管部门会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登记,并发放备案证书。

备案证书是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和使用者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合法依据。

4. 监督管理阶段食品添加剂备案后,需严格按照备案证书规定的用途和用量进行使用,并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食品监管部门会对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抽检,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规范与标准

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规范与标准

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它们在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法律法规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在我国主要由以下法律法规进行规定:1. 食品安全法:该法规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添加剂的种类、使用范围、使用限量等内容。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命名、规格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注册、备案等程序进行了规范,确保添加剂符合相关要求。

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以确保添加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抽样检验:食品监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3. 监督检查:食品监管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规定操作,保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标签标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是消费者了解添加剂信息的重要途径。

标签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添加剂名称:标签上应明确添加剂的名称,便于消费者了解所购买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

2. 用量信息:标签上应标明添加剂的使用量,以便消费者了解添加剂的含量。

3. 使用范围:标签上应明确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指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食品。

总结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规范与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质量控制的实施和标签标识的要求,可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食品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备案制度为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我局根据文件要求建立针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有效监管和管理制度,建立非法食品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决定对全县的食品生产企业及其小作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实行备案制度。

一、自2006年起,我局根据上级要求对我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严格实施备案制度。

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对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建立台帐,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厂址、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号、添加量、添加剂来源,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要求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

二、为更好的掌握企业的动态,我们实行月报表制度,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每月25日前将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情况上报,逾期不报的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处罚。

为确保企业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我们对食品生产企业所添加的物质进行上墙公示,以便让企业自己监督自己,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

行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二〇〇九年三月二日一、严格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要在质量承诺书中承诺不在产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自2005年7月起,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要将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和含量报当地质监部门备案。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在质量承诺书中承诺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滥用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建立购买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情况的台帐,并定期报当地质监部门备案。

从2005年7月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向当地质监部门备案其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使用情况。

行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二〇〇五年六月八日 .。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制度 2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制度 2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制度为加强公司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从源头预防食品生产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备案登记制度。

一、执行《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

二、添加剂必须到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备案登记,若有新增产品,新增产品使用的添加剂超备案登记事项,要重新进行备案登记。

三、怕须严格按照备案登记事项,依据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以及进货台账和使用台账。

四、公司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向厂家或销售商索取合格证、检验证明、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明材料;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时,须索取进口口岸的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物资采购岗位责任1、物资采购工作,一律由公司采购供应部门负责经办。

2、物资采购要保证公司生产正常进行,避免物资积压,合理确定公司原辅物料的最低储量。

3、当需要采购活动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的原则,挑选原辅料质量好、价格公道、诚信的供应商;5、采购过程中,如遇价格波动时,必须报分管副总经理,上涨幅度过大时,应请示总经理裁定,未经同意,不得擅自采购;6、把好物资采购的质量关,事前应抽样化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决定购买;7、在采购过程中,坚持向供应商索取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等;8、对大宗原辅料采购,应同供应商协商,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9、完成总经理、副总经理交办的其它任务;10、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工作大意、失误、失职,造成公司财产(经济)损失的,赔偿或部分赔偿经济损失。

发货部门岗位责任1、发货部门应及时验收生产车间的产品、规格、数量和质量,并在验收单上签名确定;2、根据客户所订货物品种、规格、数量,准确开具发货票据;3、发货员在发货前先把成品摊凉结皮后,才能装箱发货,严禁将含有热气的产品装入塑料袋内,防止产品变质,发货时应仔细核对客户年订产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准确发货;4、要妥善保管好验收后的产品,防止挤压变形,防止偷盗或其它损失,冷库内产品实行先进先出原则,保持产品新鲜度;5、提高服务质量,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严禁刁难客户和与客户争吵,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为客户提供方便;6、订货员应仔细接听客户订货电话,按要求填写在订货单内,接到传真件应及时整理归类填写在订货单内,客户遗忘订货,应及时联系;7、及时做好销售日报和月报,应收款项与产品相符,严禁弄虚作假;9、及时处理当天的残次品,残次品作价应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公司损失;10、严格退货程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作好退货记录及退货产品处理工作;11、及时回收板、圈、内酯箱及其它食品箱,严格实行借用登记,每天统计全部客户的借还情况,并及时催还,便于生产周转使用;12、准确完整地记录和汇总客户定货所需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车间组织生产;13、发货完毕,将剩余产品清点入库,并将所有工具,盛器等归类堆放整齐,保持发货场地及周边范围的清洁卫生;14、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任务;15、由于工作大意、失误、失职,造成公司财务损失,赔偿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仓储保管岗位责任1、对仓库库存物品的安全质量;2、对公司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辅料流量做到心中有数,物资不积压、不脱节,合理流动和合理库存;3、需要物资采购时,须填写“物资采购联系单”,写明所采购的货物名称和数量,交给供应部采购;4、严格物品的领发手续,领用时应填写“领料单”,写明原辅物料用途、部门、班组,领用必须签名,机修间领用的维修材料应注明维修的机械部分,所在车间班组,同时必须有领用人和使用人的签名,原则上以破换新;5、物品进仓,合理安排仓位,分类堆放,仔细核对无误后,签发回单和填好入库单,并记入货上的卡片上;6、物品出仓,要坚持先进先出,易坏先出,出陈储新的原则;7、每月对仓库物品进行一次盘存,做到账,卡物三者相符,做到物品的进、发存的月检表的年检表;8、仓库物品堆放整齐,留足“五距”,合理利用仓位;9、掌握消防知识,懂得灭火的预防,严禁在仓库内吸烟或其它烟火的使用;10、搞好仓库内的卫生工作,保持仓库内的整洁;11、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12、由于工作大意、失误、失职,造成仓库内物品变质和其它损失的,赔偿全部或部分赔偿;车间主任岗位责任制1、负责本车间生产技术2、有序地组织生产任务;3、对本车间生产员工进行培训管理,并把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及管理落实到岗位和人;4、督促和指导生产一线员工严格按照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坚持巡回检查;5、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定期进行产品质量和经济活动分析,并有书面记录;6、加强对生产操作工节约原辅料、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教育,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7、车间与车间、车间内、车间与其它部门的工作联系,要有工作联系单,要书面记录;8、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建立车间台账,及时报送生产统计材料;9、组织人员,经常性搞好车间环境卫生,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和生产员工人身安全;10、重视车间安全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6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6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为加强对食品添加的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一般由采购负责人专人购买,采购时应注意其特性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其包装应有标识并符合国家规定。

二、对购进的食品添加剂,质量部门应先审查其是否为合格供应方提供的产品,索取相关资质证明,并填写索证记录。

三、购进的食品添加剂验收时,质量部门必须索取本批产品的出厂检验和企业近期有关的检验报告。

四、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库专人管理。

五、仓库内食品添加剂标识要清楚并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入库台账,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六、车间配料记录应详细记录使用的添加剂使用量和标准名称,配料室中应注明允许最大使用量、实际添加量、配料人等内容。

七、所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按规定在产品标签上予以明示,并在生产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八、及时向职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及禁止使用的非食用物质和可能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科学认知和掌握食品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限量,从源头上杜绝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二)学校食堂严厉禁止使用“发泡剂”制作馒头,“甜蜜素”绝不能在学校小卖部、食堂食品中出现。

1、禁用非食用物质包括。

吊白块、____、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黄、工业染料、____。

2、禁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包括。

泡打粉、油炸王、油条精、合成香精、嫩肉剂。

3、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行为包括。

在渍菜(泡菜等)中超量使用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等,或超范围使用诱惑红、日落黄等;水果冻、蛋白冻类食品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防腐剂,超量使用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腌菜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面点月饼馅中超量使用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或超范围使用(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面条、饺子皮的面粉超量使用面粉处理剂;糕点中使用膨松剂过量(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准,或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及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馒头违法使用漂白剂硫黄熏蒸;油条过量使用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准;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超量使用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小麦粉违规使用二氧化钛和过氧化苯甲酰、硫酸铝钾等。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1、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应按标准规定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

2、购进的食品添加剂,应先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备案。

备案时应提供供应商资质及产品检验报告。

3、任何人员未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企业质量负责人审核,不得擅自采购使用食品添加剂。

4、备案后的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卫生部增补公告中规定的限量,不可超量使用。

5、企业初次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必须向经销商索取食品添加剂生厂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材料,资质或检验报告过期的不能采购。

6、采购食品添加剂时,要查验外包装上的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配料或成分、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使用说明、注意事项、贮存条件、厂家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标签内容不全的不能采购。

7、采购入厂的食品添加剂,应专库或专柜贮存,生产使用时,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出库。

保管员做好入出库记录,每个月末进行盘点,核实入库、出库、库存、使用数量,出现超标使用情况,应根据生产记录追溯产品,未出厂的按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已经出厂的按产品召回制
度的规定实施召回。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6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6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一、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1、购买必须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经公司食品安全卫生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方可购买、使用。

2、采购食品添加剂只能向具备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资质,且证件齐全的经营者购买,并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和使用说明书。

并执行严格的验收、登记制度,及时建立台帐。

没有卫生许可证编号、厂名、厂址、使用范围、使用数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3、严格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保管。

食品添加剂应由专人保管,做好入库与出库记录。

不得贮存亚硝酸盐。

4、使用添加剂必须保持和改进食品营养质量,不得破坏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卫生安全要求。

5、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

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添加剂时,必须经批准后,方可按需领取、使用,并做好使用登记。

6、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由两名以上炊事员在场的情况下使用。

7、使用添加剂必须严格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得擅自加大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8、禁止使用和保存过期的食品添加剂,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交有关部门按特殊垃圾处理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1、“五专”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做到专人彩购,专人保管、专人添加和准确计量、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食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购销记录、生产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至少保存____年以上。

2、“四上墙”根据实际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牌,将公司责任人,食品添加剂保管人,食品添加剂使用人,产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明示在公示牌上,悬挂在公司明显位置。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2)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等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审批制度:食品添加剂需要经过严格审批才能投入使用,审批机构通常是国家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专门的科研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结构附录
附录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附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
使用量 附录:食品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剂
及使用量 附录: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
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 附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
的结构附录
附录 食品用香料名单 附录: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附录:食品用天然等同香料名单 附录:食品用人造香料名单 附录 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 附录: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附录 胶姆糖中胶基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醇 酐 单 棕 榈 酸 酯 ( 吐 温 40) , 聚 氧 乙 烯 山 梨 醇 酐 单 硬 脂 酸 酯 ( 吐 温 60) ,乳 化 剂 、 消 泡 剂 、 发 泡 剂 、0.5
聚 氧 乙 烯 山 梨 醇 酐 单 油 酸 酯 ( 吐 温 80)
稳 定 剂 、 面 粉酯 ( 司 盘 20) , 山 梨 醇 酐 单 棕 榈 酸 酯 ( 司 盘 40) , 山 梨 醇 酐 单 硬 脂 酸 酯 ( 司 盘 60) , 山 梨 醇 酐 叁 硬 脂 酸 酯 ( 司 盘 65) , 山 梨 醇 酐
:发酵酒
添 加 剂 名 称
那 他 霉 素 三 氯 蔗 糖 ( 蔗 糖 素 )
:酒类
功 能 最 大 使 用 量 g / k g备 注
防 腐 剂 、 防 霉 剂0 . 0 1 g / L 甜 味 剂 0 . 6 5
添 加 剂 名 称
功 能 最 大 使 用 量 g / k g备 注
高 锰 酸 钾
除外01.1.1涉及品种
01.1.1纯乳仅限羊奶
调味乳=+++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附录中的 添加剂
例五:月饼
:月饼
添 加 剂 名 称
功 能
最 大 使 用 量 g/kg 备 注
单 辛 酸 甘 油 酯
防 腐 剂
1.0
聚 氧 乙 烯 ( 20) -山 梨 醇 酐 单 月 桂 酸 酯 ( 吐 温 20) , 聚 氧 乙 烯 ( 20) -山 梨
甜 味 剂 按 生 产 需 要 适 量 使 用
添加剂名称
功能
红米红
红曲米,红曲红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 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 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聚氧 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 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吐温80)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山 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山梨 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 酐叁硬脂酸酯(司盘65),山梨醇酐 单油酸酯(司盘80)
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 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 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 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不得将没有同一个使用范围的各单一 品种添加剂用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不得使用超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的非食用物质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
什么是食品用加工助剂?它有哪些使用 规定?
食品用加工助剂是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 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 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模、脱色、 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这些物质应该 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食 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不含酶制 剂)及附录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1.5
单 油 酸 酯 ( 司 盘 80)
乳 化 剂 、 稳 定 剂
:糕点
添 加 剂 名 称 功 能
最 大 使 用 量 g/kg
丙 二 醇
稳 水 定 分 剂 保 和 持 凝 剂 固 、 剂 溶 、 剂 拮 载 抗 体 剂 、 、 增 消 稠 泡 剂 剂 、 乳 化 剂 、3.0
丙 二 醇 脂 肪 酸 酯乳 化 剂 、 稳 定 剂
以抗坏血酸计
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稳定剂和凝固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 用
二 硫氧 酸化 钠硫 ,, 低焦 亚亚 硫硫 酸酸 钠钾 ,, 亚焦 硫亚 酸硫 氢酸 钠钠,亚漂白剂
0.01
前款规定为残留量, 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 硫残留量计
海藻酸丙二醇酯
增 稳稠 定剂 剂、乳化剂、0.3
甲壳素(几丁质)
增稠剂、稳定剂 0.4
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而是通过其他含有该种食 品添加剂的食品原(配)料带入到食品中的。 这种带入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二是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食品 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三是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 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而带入 的水平; 四是由配料带入到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 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 平。 分析该种添加剂是否属于带入原则时,应结合产 品的配方综合分析。
添加剂:抗氧化剂抗坏血酸 表:是 表:无 公告:甜汁甜酱(年号),果酱(年号) 即: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各种食品,表 的
除外(公告的内容表无)。
按食品检索(如何查询表)
如果你从食品中查,想了解它能使用何种添加剂, 则查询表和表。
首先,查表,找到食品分类号,如方便米面,经 查,食品分类号是;
按添加剂检索
如果你知道添加剂的名称,想了解它如何使用, 则查询表和表。
建议先查表。如果所查询的添加剂在表上,查 完表后还要查询表,看有无排除的食品类别, 表和表均查完后,再查表。
添加剂所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各类食品(排除 表所列的食品类别)表所列的食品类别卫生部 自年以来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公告。
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
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 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 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 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 “食品添加剂”字样。
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 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复合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按上述规定标 识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 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 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 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 残留量。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食品添加 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者。
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年月 日开始实施
的结构正文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的规定; 营养强化剂 食品用香料 食品用加工助剂
食品分类系统
、每一食品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允许使用 的食品添加剂及使用量。
、上一层级食品类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 加剂及其使用量,同样适用于下一层级 的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
大类亚类次亚类小类次小类
食品分类系统
“另有规定的除外”有两种情况: . 表中,在“食品名称分类”后的具体种类
后面括号中有特别说明该种类中某些食 品亚类或品种除外。
其 他 ( 漂 白 剂 、 氧 化
剂 、 消 毒 剂 、 除 臭0 . 5
剂 )
酒 中 残 留 量 以 锰 计 : ≤ 2 m g /k g
啤酒=++ + +蛋白酶(黑曲霉)(年号公告)
例四:调味乳
:调味乳
添 加 剂 名 称
麦 芽 糖 醇
:调制乳
功 能最 大 使 用 量 g / k g 备 注
食品添加剂 使用无证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等情况
负责备案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撤 销备案,指导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并责令企业限期重新备案。
企业在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进行验证:
向食品添加剂经营者索取
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
品添加剂) 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乳化剂
增稠剂、乳化剂、 稳定剂 水分保持剂 水分保持剂、稳定 剂 水分保持剂、乳化 剂、络合剂、酸度 调节剂 防腐剂 水分保持剂 酸度调节剂、碱
5.0
3.0 5.0 0.5
5.0
0.5 5.0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除外01.1.1纯乳(全脂、部分脱脂 、脱脂),包括复原乳 除外01.1.1,01.4.1涉及品种 除外01.1.1涉及品种 除外01.1.1纯乳制品,功能上加作 为稳定剂使用
食品添加剂备案

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的对象为:两证(企 业营业执照、企业卫生许可证)齐全的食品 生产加工企业。
无论企业是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均应备案。

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 品种,食品添加物质的名称、来源、生产 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 质的最大限量等。
第二步查表,是否属于被排除的食品否; 第三步查表,有种添加剂可以使用; 第四步查表,查食品分类号所在类别()及其上
个类别()所包含的所有食品; 第五步查卫生部自年以来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公告。
例三:啤酒
:啤酒和麦芽饮料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抗氧化剂、护色剂0.04
. 表中的食品类别和品种,在表和表中有 规定时,只适用这些规定,不得使用表 和表中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 用的食品添加剂。
如何使用 -
-提供了两种检索途径: 一是根据添加剂品种检索按照食品添加
剂中文名称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的顺序 查询,查表 ; 二是根据食品类别检索按照食品分类序 号查询表 。 表和表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排列方式 的不同;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着色剂 着色剂
乳化剂、消泡剂、 发泡剂、稳定剂、 面粉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