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壳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合集下载

小虫盖体功效与作用

小虫盖体功效与作用

小虫盖体功效与作用小虫盖体,又称蝎子甲、僵蚕盖、玉虫盖,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指甲壳虫类昆虫的外皮,主要是甲壳素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小虫盖体在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改善人体健康。

首先,小虫盖体具有消食和助消化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小虫盖体有温中健胃的功效,可以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促进胃酸的分泌,加快食物的分解和吸收,从而改善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同时,小虫盖体还含有多种酶类物质,可以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减轻腹胀、胃疼等不适感。

其次,小虫盖体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

小虫盖体中含有一种称为虫甲素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虫甲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此外,小虫盖体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原酸、小蓝壶素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再次,小虫盖体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

小虫盖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益肾阴、滋养肾脏的作用。

在中医药中,肾脏被认为是人体的主要储存器官,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小虫盖体可以强化肾脏功能,提高肾脏的代谢能力,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从而改善肾虚引起的诸多问题,如腰酸腿软、性功能减退等。

此外,小虫盖体还具有抗肿瘤和抗衰老的作用。

研究发现,小虫盖体中的虫甲素和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小虫盖体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老化,对抗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小虫盖体还可用于外用。

小虫盖体研磨成细粉后,可以直接涂抹在皮肤上,具有消肿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小虫盖体的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加速伤口的愈合和组织修复,对各种皮肤炎症、溃疡、烫伤、烫伤等有显著的疗效。

尽管小虫盖体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是使用时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首先,小虫盖体性质温热,阴虚火旺的人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导致火气上升;其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小虫盖体,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对小虫盖体过敏的人应予以避免,以免引发过敏性疾病。

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本经》【拼音名】Xiè【别名】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垪钳(《陆川本草》)。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肉和内脏。

秋季捕捉。

【原形态】全体被坚硬的甲壳,背面黑绿色,腹面色较浅。

头胸甲长约5.4厘米,宽约6厘米,呈方圆形,背面隆起;额缘及前侧缘各有4齿。

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口器为3对颚足组成,第3对颚足扁而宽,盖在口的最外面。

触角2对,位于头胸部前面中央。

胸肢5对,第1对为强大的螯足,掌节和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其余4对为步足,长而扁平,末端尖锐呈爪状;前3对步足的腕节与前节的背缘、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和腹缘,都密具刚毛。

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雄异形,雌的圆形,雄的三角形,俗称为脐。

腹肢退化,藏在脐的内侧,雌的共4对,卵产出后,即附着于此。

雄的仅2对,且已变为交配器。

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土岸,昼伏夜出,以动物的尸体或谷物为食。

秋季成长丰满,常洄游到近海繁殖。

雌蟹所带的卵,至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本动物的甲壳(蟹壳)、爪(蟹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碳水化物0.7克,灰分2.7克;钙141毫克,磷191毫克,铁0.8毫克,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51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又含微量(0.05%)胆甾醇。

肌肉含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量较多。

蟹从海水入淡水,或从淡水入海水时,体内的氮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从海水入旗水,3小时后,肌肉中总氨基酸量即见减少。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为脯氨酸与甘氨酸,同时排泄的氨量增多。

螃蟹药用功效与作用

螃蟹药用功效与作用

螃蟹药用功效与作用螃蟹是一种常见的海鲜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在古代,螃蟹就被人们广泛用于药用,被誉为“水果中的药房”,被认为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螃蟹的药用功效与作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个有趣的海鲜食品。

首先,螃蟹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螃蟹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中尤以锌元素含量丰富。

锌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螃蟹的锌含量高,具有增强肾脏功能、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壮阳的效果。

其次,螃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螃蟹体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这些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人体的炎症症状,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螃蟹的肉质鲜嫩多汁,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还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内部的湿热状况,帮助清热解毒、消除湿气。

再次,螃蟹具有补血益肤的功效。

螃蟹富含的铁元素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对于人体内血液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

适量食用螃蟹可以有效增加血液中的铁元素含量,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液的含氧能力,达到补血的效果。

此外,螃蟹还富含胶原蛋白,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皮肤弹性,达到益肤美容的效果。

还有,螃蟹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

螃蟹体内富含丰富的硒元素,该元素被认为是抗肿瘤的重要元素之一。

硒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螃蟹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与自由基结合,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抑制肿瘤的发生。

此外,螃蟹还有很多其他的药用功效和作用。

例如,螃蟹富含的磷和钙等矿物质,对于人体的骨骼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适量食用螃蟹可以起到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螃蟹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保护视力、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大闸蟹的用药价值

大闸蟹的用药价值

这个季节正是一个吃蟹的好时机,因为马上阳澄湖就要开湖了,现在人工养殖的大闸蟹也正直膏肓味鲜的时间。

想吃香辣蟹就找升鲜记。

蟹是一种甲壳动物,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都有。

大闸蟹有着丰富的营养。

下面升鲜记香辣蟹小编就给您介绍一下大闸蟹用途及其医用价值。

大闸蟹蟹壳可用以提炼工业原料甲壳素,也可提制葡糖胺。

有些蟹类可作中药用。

蟹幼体或成体均可作饵料及饲料。

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

它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食用蟹有很多好处:
适合跌打损伤,筋骨损伤者,淤血肿痛者,产妇塔盘残留者等等,以蟹爪食用最佳。

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风寒感冒未愈、宿患风疾、顽固性皮肤瘙痒疾患之人忌食;
禁忌:
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营养分析:大闸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大闸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看完以上内容有没有对大闸蟹了解一点呢,想知道更多关于大闸蟹知识的,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每日更新。

扫码关注参与微博互动可以赢取免费试吃名额,心动就赶紧行动!。

蟹壳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蟹壳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蟹壳药材名称:蟹壳拼音名称:XIEKE别名:生物原态又称郭索、无肠公子、螃蟹、横行介士、毛蟹、稻蟹、方海、胜蓄芳蟹、河蟹、淡水蟹、毛夹子、大闸蟹、方蟹科属: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甲壳。

产地:分布详情见[生境分布]性味:[性味归经]味咸;性寒。

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散淤止血;解毒消肿。

主蓄血发黄;血瘀崩漏;痈疮肿毒;走马牙疳;毒虫螫伤中成药:共有208种中成药使用蟹壳:治冻灵蟹黄肤宁软膏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5-10G。

外用:适量,研末擦牙或调敷。

附方:1.治蓄血发黄,脑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三钱,不过数服效。

(《本经逢原》)2.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

(《证治要诀》)3.治妇人乳痈硬肿:蟹壳灰一服即散。

(《本经逢原》)4.治蜂蚕伤:蟹壳烧存性,研末,蜜调敷。

(《证治要诀》)采收储藏:加工或食用螃蟹时取壳,剔净残余的蟹肉、蟹爪及杂质,洗净,干燥。

炮制工艺:《串雅内偏》:“砂锅内焙焦,研细末。

”现行,取原药材,用时捣碎。

化学成份:大约3/4为碳酸钙,余1/4中约有一半为甲壳质(CHITIN),余一半主要为蛋白质。

甲壳质系由N-乙酸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所成的多糖,不溶于稀的酸、碱,如与酸共煮则水解而生乙酸与D-葡萄糖胺。

甲壳质为蟹、虾等壳的特殊成分,但亦含于某些昆虫的壳、菌丝、孢子中。

原形态:1.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文武有,后半部宽于前半。

一般长约55MM,宽61MM左右,个别可宽80-90MM。

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具6个对称的颗粒状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周围有凹点。

额宽,分4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

前侧缘具4锐齿,末齿最小而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

雄体螯足粗壮,比雌体的为大,掌与指节基部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端具1锐刺,长节背缘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长节同样均具1锐刺。

大闸蟹营养价值与医用价值

大闸蟹营养价值与医用价值

大闸蟹营养价值与医用价值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

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

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蟹肉对各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又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儿童身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

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

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螃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

《本草拾遗》说:“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也。

”祖国医学认为螃蟹性寒味咸,蟹肉有清热、散血结、续断伤、理经脉和滋阴等功用;其壳可清热解毒、破淤清积止痛。

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还要钳人,开始吃蟹的人确实需要有些勇气。

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华民族是较早懂得吃蟹的民族。

《周礼》中载有“蟹胥”,据说就是一种螃蟹酱,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筵席上了。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

后来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都是有关蟹的专著,中国人对蟹的知识更丰富了。

医用价值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气,郁结瘀血,筋骨伤折,(口+呙)斜面肿;煮酒食之治产后肚腹痛,恶露不下;蟹壳治漆疮。

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子、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

蟹壳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蟹壳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蟹壳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出自《千金·食治》【拼音名】Xiè Ké【英文名】Crab shell【来源】药材基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甲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 Edwards2.Erocheir japonicus de Haan采收和储藏:加工或食用螃蟹时取壳,剔净残余的蟹肉、蟹爪及杂质,洗净,干燥。

【原形态】1.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文武有,后半部宽于前半。

一般长约55mm,宽61mm左右,个别可宽80-90mm。

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具6个对称的颗粒状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周围有凹点。

额宽,分4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对,具短柄,能活动。

前侧缘具4锐齿,末齿最小而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

雄体螯足粗壮,比雌体的为大,掌与指节基部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端具1锐刺,长节背缘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长节同样均具1锐刺。

步足以最后3对较为扁平,腕七与前节的背缘各具刚毛,第4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皆密具铡毛。

雌体腹部近圆形,雄体略呈三角形,末端狭尖。

背面青褐绿色,腹面色淡或灰白色。

2.日本绒螯蟹,形态、大小与中华绒蟹颇为近似,额分4齿,居中的两齿较钝圆,两侧的较尖锐,额后部的突起不若前种那样锋锐。

前侧缘另亦4齿,但末齿甚小,几乎仅留痕迹。

螯足掌节有厚密的绒毛,并扩展至腕节末端及两指的基部,而指内缘的齿较钝。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常穴居于江、河、湖泽或水田周围的泥岸,昼伏夜出,以鱼、虾等动物尸体或稻谷为食。

秋季常回游到近海繁殖,雌蟹所抱的卵,至惊翌年3-5月间孵化,经多次变态,发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长。

2.生活于河流中,以河口半咸底层较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各地均有他布。

2.他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海蟹壳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海蟹壳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海蟹壳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

那么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

那么对于海蟹壳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来源】药材基源:为梭子蟹科动物三疣梭子蟹的甲壳。

【原形态】三疣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一般长约82mm,宽150mm左右。

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细颗粒,胃区有横行颗粒线1条,左、右鳃区各有1条。

有疣状突起3个,中胃区1人,心区2个较小。

额部平,分为2个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缘的外齿及腹缘的内齿均大而尖。

口上脊露出在两额齿间。

前侧缘包括外眼窝共9枚,末齿特别长大相对呈梭状。

螯足发达,长节棱柱状,前缘具4锐刺,腕节内外末缘名具1刺,掌节在雄体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1刺,外基角具1刺,两指节内缘均具钝齿。

第4对步足呈桨状,腕节短宽,前节与指节扁平,各节边缘均具短毛。

雄体蓝绿色,雌体深紫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主饮食积滞;跌伤瘀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蟹壳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蟹壳。

蟹壳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蟹壳的相关知识。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蟹壳。

蟹壳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蟹壳的相关知识。

中华绒螯蟹的甲壳。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

【化学成份】大约3/4为碳酸钙,余1/4中约有一半为甲壳质,余一半主要为蛋白质。

甲壳质系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不溶于稀的酸、碱,如与酸共煮则水解而生乙酸与D-葡萄糖胺。

甲壳质为蟹、虾等壳的特殊成分,但亦含于某些昆虫的壳、菌丝、孢子中。

【性味】《千金·食治》:"味酸,寒,有毒。

"
【功能主治】破瘀消积。

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

外用:烧灰调敷。

【附方】①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三钱,不过数服效。

(《本经逢原》)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上面介绍了蟹壳的一些基本常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蟹壳的了解会更多一些。

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其它药材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