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简介与

合集下载

丙肝预防和措施课件

丙肝预防和措施课件

第二部分
避免共用针头: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避 免共用针头,以防止丙肝病毒的传播
安全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如使用 避孕套等,可以降低丙肝的传播风险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早期发现和治疗:本部分将介绍 早期发现和治疗丙肝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丙肝相关的 体检,可以早期发现丙肝并进 行及时治疗
第三部分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 体健康与免疫能力,减少丙肝的风险
减少酗酒:减少酗酒行为,可以降低肝 脏受损的风险,减少丙肝的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丙肝预防和措 施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第一Fra bibliotek分第一部分
简介:本部分将介绍丙肝的定义 和传播途径 什么是丙肝:丙肝是一种由丙型 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第一部分
传播途径: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 共用针头、输血、性传播等方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预防措施:本部分将介绍丙肝的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丙肝疫苗是预防 丙肝的首要措施
就诊医院:就诊时选择正规医院和资质 医生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药物治疗:丙肝有相关的药物治疗方案 ,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治 愈丙肝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健康生活方式:本部分将介绍健 康生活方式对丙肝防控的重要 影响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提高 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对抗丙肝 病毒
第四部分

丙肝分析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

丙肝分析报告简介丙肝,也称作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

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全球范围内感染人数较多。

本文将对丙肝进行分析,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1. 病因丙肝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进行传播。

以下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共用注射器进行注射药物 - 通过血液暴露事故,如医疗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 - 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 母婴传播,即孕妇感染后将病毒传给胎儿2. 症状丙肝的潜伏期较长,大约为2周至6个月不等。

一些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以下是一些丙肝感染的常见症状: - 疲劳感和全身乏力 - 肝区不适和上腹痛 - 黄疸(黄疸是由于肝脏受损而导致的黄色病症) - 恶心和食欲减退- 皮肤和眼睛发黄 - 深色尿液和浅色粪便3. 诊断丙肝的确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丙肝诊断方法: - 抗体检测: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检测丙肝病毒的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

- 血液检测:检测病毒的核酸,确认病毒是否存在。

- 肝功能测试:检查肝脏的健康状况。

- 肝穿刺活检:抽取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4. 治疗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病毒,并减少肝脏损伤。

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此外,支持性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节和避免酒精等。

5. 预防预防丙肝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以下是一些预防丙肝的措施:- 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共用。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 定期进行丙肝疫苗接种。

- 注意安全性措施,减少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血液暴露的风险。

结论丙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多样,症状也有所不同。

及早发现、确诊丙肝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预防是避免丙肝感染的最佳措施,因此公众应加强对丙肝的认知和防护意识,同时积极参与病毒检测和疫苗接种。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丙肝预防及防治

一、丙肝注意事项:•丙肝的注意事项是许多丙肝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注的话题,了解丙肝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

下面长沙方泰肝病医院王天民主任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一般,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油腻的食物,不能吃加工过的食物,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腌制的食物等。

•2、运动: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太极、骑自行车、散步、慢跑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也是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之一。

3、治疗:丙肝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切勿轻信广告,偏方,私自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剧恶化。

这是最重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

4、心态:丙肝的注意事项还包括丙肝患者一定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丙肝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旦患上丙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丙肝是大家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加上这种疾病的病发率比较高,很多朋友们都受到了伤害,现在都想要赶紧治愈疾病,但是不知道治疗丙肝期间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针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就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1、饮食上,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进行辅助丙肝的治疗。

吃合适的食物,防止加重肝脏的负担,为肝脏恢复提供有利的帮助。

专家建议,丙肝患者应该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和油腻的东西,要尽量选择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治疗。

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这期间很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身体的危害,避免错过最佳的丙肝治疗时机。

另外,在选择医院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权威、专业的医院。

这将对患者的心理上也会有所帮助。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标题:丙肝健康教育防治知识培训
简介: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丙肝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培训,帮助人们了解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正文:
第一部分:丙肝概述及传播途径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感染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丙肝的危害和预防
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成为防治丙肝的重中之重。

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丙肝
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具、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第三部分:丙肝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丙肝的早期识别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早期识别的方法,如血液检测、肝功能检查等,并强调定期进行丙肝筛查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丙肝的治疗方法和医疗保障
丙肝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丙肝的常用治疗方法,并提供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患者获取合适的治疗和医疗资源。

第五部分:丙肝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
患有丙肝的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的方法,如寻求家庭支持、加入支持小组等,以帮助患者积极应对丙肝带来的困难。

结语:
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通过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识的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对丙肝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提高丙肝防治工作的效果,保护公众的健康。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抗-HCVAg阳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抗-HCVAg阳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1.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4℃时呈可逆 性沉淀的γ-球蛋白,因组分不同而分为3 型:Ⅰ型冷球蛋白为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 等单克隆γ-球蛋白病变而产生的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Ⅱ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冷球 蛋白,由多克隆IgG及针对IgG Fc段的单 克隆IgM组成,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 抗原。现认为 HCV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为HCV免疫复合 物介导所致,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 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而继发细胞 增殖及炎症细 胞浸润。但HCV抗原是否独 立于冷球蛋白而介导肾小球损害尚不明确。 HCV感染性肾小球肾炎分类如下: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诊断:
有轻度肾功能减退。20%的患者表现为肾 病综合征,另有20%~30%的患者在起病初 期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镜下血尿或 肉眼血尿、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肾脏组织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为弥漫增生和 渗出性肾炎,与膜增生性肾炎(MPGN)相类 似。常伴有血管腔内血栓、肾小球内单核 细胞浸润、肾小
内科学症状部分:抗-HCVAg阳性>>>
病因:
994年首先报道,后用针对特异性HCV抗原 的单克隆抗体在冷球蛋白症性MPGN患者肾 组织切片上检测到HCV相关蛋白,在12例 HCV阳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中有8 例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测及HCV 抗原沉积,而在8例HCV阴性的冷球蛋白血 症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 抗
诊断:
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表现或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症状不典型,常伴肝脏肿大, 病情多变,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 时间后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 律可循。血清补 体正常或降低,循环免 疫复合物阳性,有的在肾小管内皮细胞中 找见乙肝病毒,肾穿刺活检或免疫电镜可 协助确诊。多数乙肝肾炎病例

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丙肝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引言 丙肝的诊断 丙肝的治疗 结语
引言
引言
丙肝简介:介绍丙肝的基本情 况,如传播途径、感染方式等 。
丙肝的危害:介绍丙肝对人体 健康的危害,如肝硬化、肝癌 等。
引言
预防丙肝:介绍如何预防丙肝感染,如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高危行为等。
丙肝的诊断
丙肝的诊断
检查项目:介绍丙肝的诊断需 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如血清学 检查、核酸检测等。
诊断标准:介绍丙肝的诊断标 准,如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
丙肝的诊断
诊断误区:介绍可能会影响丙肝诊断结 果的误区,如药物影响、检测方法不当 等。
丙肝的治疗
丙肝的治疗
治疗方式:介绍丙肝的治疗方 式,如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 等。
治疗原则:介绍丙肝治疗的原 则,如早期治疗、适度用药、 合理饮食等。
丙肝的治疗
治疗效果:介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 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结语
结语
强调预防:再次强调预防丙肝 的重要性。 呼吁关注:号召社会各界关注 丙肝患者的权益,促进丙肝病 人的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专家论坛・解读《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李梦东作者单位:410038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作者简介:李梦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丙型肝炎病毒(HC V )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称指南)[1],对我国丙肝的防治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

但是,在指南中仍有几个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

一、HC V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其亚型 HC V 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易变异。

S imm onds 把HC V 分为6个基因型(同源性在56%~72%),11个主要亚型(同源性74%~86%),可能还会发现新的亚型。

分型方法有型特异性引物PCR 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经型探针杂交法、直接测序法及基因芯片法等[2]。

当前在较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 区)已证明至少有12a 、b 、c ,22a 、b 、c ,32a 、b ,4、5及6等6个大的基因型。

美国大多数分离株为基因1a 型(60%)及1b 型(20%)[3]。

王宇等调查证明,我国北方地区(沈阳、哈密及兰州)3型感染率为30%~50%,南方地区(南京、南宁、成都)则以2型感染为主(90%~100%),而杜绍财等的报告则认为北方(北京、西安)2型感染者为80%~85%,3型感染者为15%~19%;南方(重庆、武汉、广州、广西)2型感染者为80%~100%,3型感染者为0~13%[4]。

[指南]中认为我国1b 型(约占60%~80%)和2a 型较常见,其中以1b 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 、2b 和3b 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澳门地区及南方边境省份,在[指南]中提到有3c 型,是很特殊的,但均未说明其地区分布及频率,显然与以往的结果出入较大,而无法参与对比。

也可能因研究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混乱,很难进行正确评估。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简介丙肝,即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肝炎,能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丙肝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

而喝咖啡作为一种常见的饮品,近年来被研究发现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关。

本文将对喝咖啡能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咖啡中的活性成分咖啡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咖啡因。

咖啡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对抗丙肝病毒的侵害。

此外,咖啡还包含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和咖啡酸等,这些物质也具有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咖啡与肝病进展的关系丙肝患者的肝脏病变常常伴随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展。

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咖啡可以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咖啡因还能够调节线粒体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代谢活性,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病毒和损伤的侵害。

咖啡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抗病毒治疗是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增强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能够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减少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增殖。

此外,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高丙肝患者的病毒清除率,缩短治疗时间。

咖啡对肝功能的影响丙肝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损害,如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改善丙肝患者的肝功能。

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增加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还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够防止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

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以降低丙肝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

咖啡的饮用量和频率适量饮用咖啡对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益的,但过量饮用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型肝炎简介及乙肝防控策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第一部分丙型肝炎简介引言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第一单元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病原学特征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名称发现核酸科属代表株甲型肝炎197+RN微小肝炎病毒属甲型肝炎乙型肝炎196DNA嗜肝正嗜肝乙型肝炎丙型肝炎198+RN黄病毒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197-RNA?δ病毒属丁型肝炎戊型肝炎198+RN?戊型肝炎戊型肝炎五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名称传播途径我国流行率临床预后疫苗甲肝粪-口80.90%急性、良好有乙肝皮、粘膜损伤57.63%急性、慢性有丙肝皮、粘膜损伤 3.20%急性、慢性无丁肝皮、粘膜损伤 1.15%急性、慢性无戊肝粪-口17.20%急性、良好无丙型肝炎病毒理化特性氯仿,1:1000福尔马林,β-丙内酯,紫外线照射,100℃6分钟,60℃10小时等条件下病毒均可灭活。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据WHO报道,全球HCV感染率为3%,大约有1.7亿人感染,每年新发感染病例约3.5万人左右。

世界各地感染率差异较大,美国的感染率在1.3%-1.6%;而埃及为15%。

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3.2%,总体上北方(3.6%)略高于南方(2.9%)。

上海最低:0.9%,辽宁最高为5.1%。

我省抗-HCV阳性率为2.38%。

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平均潜伏期为6-9周。

传播途径:经体液传播:主要途径。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采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

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

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HCV传播。

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也是目前的重要途径。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28.68%。

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恋者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如果存在HIV 感染或性病感染几率将大大增加。

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HCV 阳性率为9.83%(正常人群为2.28%)。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

传播几率在2%-5%之间,但是如果同时伴有HIV 感染,传播几率可达20%。

易感性:人群对HCV 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

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

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可发生反复感染。

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 感染。

第二部分 乙肝防控策略 肝 癌 病 人一、 HBV 流行病学乙肝的流行特征我国是HBV 感染高流行区,慢性乙肝现患人数为2000万。

电镜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3种形态颗粒: 小球形颗粒(22nm )世界中国20亿 6.9亿 3.5亿 1.2亿 75万28万曾受到HBV 感染的人数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死于HBV 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管形颗粒 (22×50—500nm)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 氏颗粒(42nm) 3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乙 型 肝 炎 病毒HBV 的抵抗力HBV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时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时可存活15年。

60℃加热1h ,98℃加热1min ,乙醚或pH2.4处理6h 均不能完全灭活HBV 。

在121℃高压20min 、100℃干烤1h 、100℃直接煮沸2min 、0.1%高锰酸钾2-5min 、1:4000甲醛37℃ 72h 、2%戊二醛10min 、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HBV 。

灭活后的HBV 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

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完整的H B V 颗粒管状颗粒 小球形颗粒注: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24681012140510152025303540455055年龄(岁)H B s A g 阳性率(%)1992年2006年不同地区人群HBsAg 流行率15岁以下儿童HBsAg 携带率结果比较--控制乙肝2468101~45~1415~59年龄(岁)H B s A g 流行率(%)东部中部西部传播途径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乙肝的传播途径体液交换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 为此途径感染。

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

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

高 中低 血液精液 尿液 血清 阴道分泌液 伤口渗出液 唾液汗液 泪液 乳汁 羊水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被感染。

宫内传播生殖细胞携带有HBV;妊娠期末,胎儿体积迅速增大、活动,造成胎盘损伤,使母血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宫内传播的机率<5%。

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产程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

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

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哺乳期传播出生后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HBV的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输血(血浆);Ⅷ因子;白蛋白等。

器官或组织移植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职业接触;目前国家检定所批批检的试剂1994年以来国家要求血液筛查试剂批批检定的5种有:HBsAg、HIV、HCV、梅毒及血型试剂。

相关研究举例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

其主要通过: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

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

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双亲对子女HBsAg感染的影响双亲HBsAg情况被检子女数子女HBsAg阳性数阳性率(%)父母均阳性* 452 199 44.03母阳父阴性* 2697 1035 38.38父阳母阴性2979 536 17.99父母均阴性26173 2049 9.20接触传播在对幼儿园(3—5岁)儿童的HBV感染状况研究中观察到,在HBsAg阳性率高的班级,其易感儿HBsAg年阳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率低的班级。

原班级HBsAg 易感HBsAg年阳转阳性率(%)儿童数率(%)<10 166 2.49>10 282 4.61性传播异性间传播同性间传播夫妻间传播有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HBV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的检出率高6.8倍、Anti-HBs 高2.7倍。

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经过2.25年,原未受感染方有52.6%发生感染,其中14%将变成HBsAg携带者。

相关研究举例HBV的性传播(房孝生等)婚后27个月易感一方HBV感染状况分组性别HBsAg阳性HBV感染性接触传播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HBVm阳性率为89.47%;HBsAg阳性率20.24%。

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HBV 、HCV 病毒感染的转归二、 HBV 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我国常用的乙肝诊断试剂(1)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显性感染慢性感染感染时的年慢性感染显性感1-6月7-12月龄1-4岁较大儿童和成人20406080100 80604020 0现象。

具有特异性佳、灵敏度高、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放射性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临床。

(2)放射免疫法:对抗-HBs的检测灵敏度优于EIA。

因此,RIA更适于流调和疫苗免疫效果验证。

不适于临床。

(3)酶联免疫法:一般不适于流调。

因抗-HBs检出率较低,难以定量检测。

(4)聚合酶链反应:不作常规诊断,多用于科学研究。

操作要求严格,同时价格昂贵。

(5)胶体金纸片法:用于HBsAg的检测,分辨率可达0.5ng/ml(相当于EIA试剂选),快速易读。

可用于婚检、孕妇筛查,现正推广应用。

目前已有“两对半”的试剂,但特异性和灵敏性还有待加强。

乙肝病毒抗原HBsAg: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PreS蛋白含中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

HBcAg: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不能诱生中和抗体。

难以在血液中查到。

HBeAg:血液中常能查到,能诱生HBeAb,不能中和HBV,但能与HBV和管形颗粒凝集。

HBxAg: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调节因子,可能与肝细胞癌有关。

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肝脏功能异常(ALT明显升高)。

3、病原学或/和血清学检测有阳性发现(有以下之一):血清或肝组织内HBsAg阳性或HBcAg阳性血清或肝组织内HBV-DNA(血清HBV-DNA聚合酶阳性)血清HBsAg和抗-HBc IgM阳性无症状HBV(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

肝功能正常。

血清HBV(HBsAg)阳性,并持续6个月以上。

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主要意义三、HBV感染的预防HBV感染的预防因HBV感染后,产生对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般都出现在成年携带者中,然而,感染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发展成慢性携带者的危险性最高。

因此,针对生命早期的预防措施是最为有效和关键的,其中免疫预防措施最为可取。

不筛选孕妇新生儿普种疫苗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全程(完成0、1、6个月程序);提高覆盖率;中国1992—2005出生队列不同出生地点HepB首剂接种时间不同的全程免疫儿童的HBsAg流行率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出生后尽早接种:24小时内接种联合使用一剂HBIG:24小时内接种加大疫苗剂量:10µg/剂>5µg/剂全程接种: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比较血源乙肝疫苗免后10年以上加强免疫效果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情况乙肝疫苗免疫20年后持久性免疫持久性(抗-HBs浓度≥10 mIU/ml计)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60.5%;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83.9%;母亲双阳性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70.6%;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92.9%;母亲全阴性未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50.0%;第5年加强组中研究对象的81.3%;乙肝疫苗免疫20年后免疫记忆乙肝疫苗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很好在暴露前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也可预防HBV感染(预防围产期传播效力)相关资料表明*:接种乙肝接种后至少可保护15-20年(86.6%阳性,60.5%﹥10mIU/ml), 因此,目前不推荐乙肝疫苗加强免疫*:V olume 28.Issue 3/8 January 2010.Page 730-7362010版药典乙肝疫苗标准的提高:酿酒酵母疫苗: 2005版2010版目的种子批要求核酸序列要求: 无与原始批一致保证遗传稳定性活菌率无不低于50% 保证质量稳定性抗原表达率无不低于0.5% 保证质量稳定性生产工艺:原液氨基酸序列无与原始批一致保证遗传稳定性培养物和原液保存时间无小于3个月保证质量稳定性点配置无要求保证成品的抗原量半成品指标:内毒素10EU/ml 5EU/ml 减少不良反应成品指标:内毒素10EU/ml 5EU/ml 减少不良反应硫柳汞30-70µg/ml 无减少有害物质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近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总结目前我国是乙肝高感染和高发病的国家,人群总感染率仍大于7%,是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