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减压型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性能探讨
给排水设备:(配件)倒流防止器

倒流防止器倒流防止器由两个隔开的“止回阀”和一个“泄水阀”组成。
由于止回阀的局部水头损失,中间腔内的压力始终低于入水口的压力。
这个压差驱使泄水阀处于关闭状态,管路正常供水。
在压力异常时,(即出口端压力高于中间腔),即使两个止回阀都不能反向密封,安全泄水阀也能自动开启将倒流水泄空,并形成空气隔断,保证上游供水卫生安全。
简介主要功能在供水系统发生虹吸回流和背压回流的时候,能有效防止出口端水质较差的介质倒流到水质较好的进口端,避免了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污染,确保生活供水的安全。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由一个双级止回装置的主阀和外挂式排水器两部分组成的装置;双止回装置的主阀被设计成等截面流道和一体式结构,阀内设置有进口止回装置和出口止回装置,两个止回装置的阀瓣与阀座的关闭密封力均来自出口段与进口段的压力差,在关闭后,进、出口两端存有正常压力的情况下,具有自密封的功能,都能确保中间腔内的压力为零,在进出口段之间形成空气隔断;两个阀瓣由一根连杆和辅助弹簧进行柔性连接而联动,两个阀瓣仅靠一根主推弹簧复位,该主推弹簧不需要承担阀瓣与阀座的密封力和压差力,只克服阀瓣关闭运动时的摩擦力和自重,可以设计得较软,所以该主阀一方面可以确保关闭时的空气隔断,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开启后的水头损失。
外挂式排水器分别感应主阀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当主阀开启通水时,排水器自动关闭;当主阀止回关闭后,排水器自动开启,将主阀中间腔内的介质排空,形成空气隔断,排水器一直保持全开状态,并维持最大的排水排污能力,一旦发生泄漏,所渗漏的介质可以直接流出阀外,所以排水器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利用水力控制的原理,采用与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完全不同的控制方式,既可确保以空气隔断形式存在的最高等级的隔断安全性,又可有效地降低水头损失,在流速V=2.5m/s时,水头损失h=2~3m;外形尺寸较小,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基本上达到了理想倒流防止器的要求。
浅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倒流防止器的规定

,
。 。
出 现 串联 设置 的 情 况 亦 即 重 复 设 置 的 情 况 如 小 区
, ,
“
规 范 规定 了 出 水 口 最 低 点 与 受
, , ,
”
形 成环 状 管 网 的 引 人 管 上 需 设 倒 流 防 止 器 而 从 该
,
水器最 高 溢 流 水 位之 间 的距 离 这 是 必要 的 但 不 是 除 此 以 外 还 应 防 止 空 气 隔 断 的人 为
危 险 的 有 害 污 染 和 低 危险 的 轻 度 污 染
,
染装 置 是最有 效 的 这 样 可 以 将 污 染 控 制 至 最 小 范
,
围 将污 染 危 害 控 制 到 最 小 程 度 这 样 也 是 最 经 济
, ,
。
差 异 之 二 关 于 防 回 流 污 染 装 置 的类 型
“
防回
,
的
。
终 端 防 回流 污 染 在 一般情 况 下 优 于始 端 防 回流
, ,
。
回 流 称 为虹 吸 回 流 典 型 情 况 如 水 泵 运 行 时 在 吸 水
分级是 合 理 的 有 了 分 级 就 可 以 依 此 而 采 取 相 应 防
,
管部 位 产 生 动态 负 压 出 水 口 淹 没 出 流 应 被 禁 止
在 下 层 水 嘴 开 启 时 出 现 倒 流 多个 自闭 式 冲洗 阀 同
’ ,
,
以下简称 规范 , 于 ’
、
“
年
月
、
日开 始 施 行 在
施行 过 程 中 专 业 人 员 的 意 见 集 中反 映 在 给 水 设 计 秒 流量 计 算 倒 流 防 止 器 的 设 置 吸气 阀 的应 用 和 虹
倒流防止器在城市供水管网的应用

倒流防止器在城市供水管网的应用林海;王琳;蔡文;季能平【摘要】本文从全过程保护生活饮用水管道水质的角度,侧重讨论了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防回流污染的特点和要求,重点对倒流防止器应用技术和管理方面涉及的相关标准、性能要求、适用性、安装、设置、维护保养和使用寿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相关设施的管理权归属进行讨论,以确保倒流防止器等防回流设施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地维持其安全性能.【期刊名称】《城镇供水》【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6页(P27-31,88)【关键词】倒流防止器;安全性能;污染等级;适用场合;设置原则;安装维护;使用寿命【作者】林海;王琳;蔡文;季能平【作者单位】上海浦东茂自来水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127;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公司,上海200001;上海上龙供水设备有限公司,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1.倒流防止器相关标准、性能要求和适用性倒流防止器是供水管道水质隔断的重要设施,目前倒流防止器分为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和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三类产品,相应执行标准和性能要求见表1。
2.用户用水性质的甄别与水质回流污染等级划分依据GB50015-2003(2009年版)标准的附录A.0.1,对生活饮用水回流污染危害等级分为:高危污染、中危污染和低危污染三个等级(与用水性质对照详见表2)。
为了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市政供水水源基本上是建筑给水水源,在众多管道接口中,高危回流污染占少部分,中低危回流污染占极大部分;为了保证市政管网的水质安全,在与建筑给水管道连接时,水质隔断常以倒流防止器为主,在倒流防止器的设置和选择时,特别注意甄别用户用水性质,并与其回流污染危害等级相一致,才能保证市政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
3.防回流污染设施的种类和设置原则3.1 防回流污染设施的设置原则按照GB50014-2006《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第2.0.3条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给水工程中倒流防止器的应用

给水工程中倒流防止器的应用作者:刘永涛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20年第01期摘要:针对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供,水质安全成为给水工程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的防止饮用水水质污染,采取必要的防污染措施是当务之急的。
结合某地水质污染事件,对不同倒流防止器做了分析,阐述了倒流防止的特点,在给水工程如何选用倒流防止器提供了一些建议,确保正确采用倒流防止器,从而有效的防止给水管道水质受到污染。
关键词:倒流防止器;止回阀;空气间隙一、研究背景苏州某区出现约17起水质反窜事件,管网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供水企业的社会信誉,供水企业对此事件逐一调查研究,最终发现水质反窜情况有企业工业用水、基建自用水、小区雨水收集等管网与自来水管网连接均为企业生产用水,且无防倒流措施。
针对此现象供水企业对供水管网中采取的倒流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倒流防止器能够有效防止管网水质受到污染。
二、原因分析对以上水质反窜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产生反窜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一)基建用户(1)、工地内部有自建的消防自备水源或施工自用水系统;(2)、内部自用水系统通过管道或其他途径与给水管道窜接;(3)、用户内部自用水系统有加压设施;(4)、没有安装防污阻断功能的设施。
(二)工业用户(1)、用户内部有自建的生产回用水、冷却循环用水等自用水系统,或消防自备水源等其他供水水源;(2)、内部自用水系统通过管道或其他途径与给水管道窜接;(3)、用户内部自用水系统有加压设施;(4、没有安装防污阻断功能的设施。
(三)住宅小区(1)、小区内部有雨水收集系统、消防用水等自用水系统;(2)、内部自用水系统通过管道或其他途径与给水管道窜接;(3)、小区内部自用水系统有加压设施;(4)、市政接驳入口没有安装防污阻断功能的设施。
(四)市政管网(1)、市政供水管网与其他管道窜接(如工业水厂管道);(2)、市政供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共同敷设。
浅析多层住宅小区供水系统及维修

浅析多层住宅小区供水系统及维修供水系统的选用原则应保障供水安全可靠,防止水污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为节约水资源,有条件的住宅小区优先采用分质供水,可以分为直饮水供水系统、自来水供水系统、中水供水系统等。
直饮水供水系统用于饮用及餐饮,供水立管布置和供水点设置都在各户厨房内,系统应采用立管全循环系统,供回水管网应同程式布置,支管长度应控制在3米以内。
自来水供水系统用于洗浴、洗衣、洗菜及卫生用水,管网采用枝状管网,立管布置在户外管井内,各户水表设置在户外专用水表井内,户内支管采用埋设在结构板上垫层内的方式敷设。
中水供水系统用于小区室外绿化用水及道路洒水。
鉴于住宅内马桶有采用智能座便器(卫丽洗)的问题,且中水中细菌含量较高,如果住户较长时间不在家中,卫生器具内细菌大量繁殖会污染卫生器具,因此中水系统不能用于户内。
供水系统应优先采用由城市自来水环网不同管段上引入两根进水管,以提高供水安全性,为防止污染城市管网水质及计量准确,各个给水进口均应安装倒流防止器及水表。
小区内自来水供水系统布置成环网,实现双向供水,以提高供水可靠性。
环网管径进行平差计算,最小流速不小于0.7M/S,同时进行低入住率管网校核计算,防止出现死水管段,防止水质腐败。
供水压力控制:家用淋浴器需要水压为0.05MPa~0.10 MPa,户内管道阻力损失按户内管径DE25、管长38米计算:h=(26X0.117+12X0.058)X1.3=4.5米分户水表阻力损失按1米计淋浴器控制阀安装高度1米则入户要求压力为:10+4.5+1+1=16.5米水柱若城市自来水压力为0.30MPa,可以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的范围为一层~四层。
若城市自来水压力大于0.35MPa,水龙头出水会出现喷溅现象,不便使用,同时龙头出水量大幅增加,也不节水,建议在供水压力大于0.35MPa的楼层供水支管上加设支管减压阀,阀后压力定为0.20MPa。
多层小区优选自来水直供,这样的系统节能,运转费用也低。
倒流防止器在生活给水系统中的应用

倒流防止器在生活给水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倒流污染是导致小区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倒流防止器是一种防止倒流污染的有效装置。
文中介绍了倒流防止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关键词倒流污染交叉连接倒流防止器工作原理设置要求中图分类号:v233.7+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理论上城市自来水供水水质均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但是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却易受到意外污染。
如管道锈蚀、管材选用不当、建筑内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等。
为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的卫生与安全,必须防止小区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
除了严格治理水环境污染、改进净水工艺、提高出厂水质、严控输水管网本身污染以及优化管材外,还须根除管网交叉连接引起的倒流污染,消除二次污染源。
倒流防止器(backflow preventers)是保证用水安全、防止管网交叉连接引起的水质二次污染的有效措施。
其主要特点是严格限制管道中水的单向流动流,在任何工况下防止管道中水的倒流。
从而彻底防止了倒流流污染,保证用水的卫生、安全。
1 交叉连接和倒流污染交叉连接:根据美国awwa(美国水工协会)的定义,在饮用水给水系统中,凡用水终端到饮用水管道接入点之间管路,皆称为“交叉连接”。
非生活用水管道,或因长期不用而使水变质(如消防管网),或因配水出口极易玷污(如游泳池,冷却塔等),它们对管网的水质构成严重威胁,一旦产生倒流,生活饮用水管网就会被严重污染。
倒流污染:由于用户端管路压力升高或市政供水压力降低等原因,均会产生“压力倒流或者虹吸倒流”现象,造成倒流水通过“交叉连接”返回市政管网,引发倒流污染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供水安全。
2 倒流防止器的构造图1倒流防止器的外观及构造图倒流防止器(图1),又称防污隔断阀,是“一种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水只能单向流动的水力控制组合装置”(见《倒流防止器》cj/t 160-2002定义),它是由两个隔开的止回阀、一个中间腔及液压控制的安全泄水阀组合而成的阀组。
乙炔气瓶减压阀与回火防止器的工作原理

乙炔气瓶减压阀与回火防止器的工作原理
减压阀工作原理
当气体通过某一管道时,如果空间突然变大,那么它的气压就会变小(气体膨胀内部压力就变小),所以,通过调节“调压螺丝”我们就能改变“高压室”内气体的压力,那么自然的,我们也就改变了“接焊炬”的气体压力,所以这就是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因为为了储存更多的气体,气瓶内的气体压力是很大的,而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恒压和相对较低压力的气体,所以这就需要减压阀了。
回火防止器的工作原理
在气焊或气割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气体火焰进人喷嘴内逆向燃烧的现象,称为回火。
回火时一旦逆向燃烧的火焰进人乙炔发生器或乙炔瓶内,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回火防止器的作用是当焊炬或割炬发生回火时,可防止火焰倒流人乙炔发生器或乙炔瓶内,或阻止火焰在乙炔管道内燃烧,从而保障乙炔发生器或乙炔瓶等的安全。
所以乙炔发生器或乙炔瓶必须安装回火防止器。
当焊炬或割炬的焊嘴或割嘴被堵塞,焊嘴或割嘴过热使气体压力升高,增大混合气流动阻力,乙炔气工作压力过低或橡皮管堵塞,焊炬、割炬失修等使混合气流出速度降低,火焰燃烧速度大于混合气流出速度,氧气倒流等均可导致回火。
回火防止器的核心元件就是用球形不锈钢粉烧结成的不锈钢止
火管,此元件相当一金属海棉材料的管状物,当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回火时,火焰通过火焰熄灭器时会自然熄灭,从而达到防止回火的目的。
原理就是因为火焰到达火焰熄灭器时,火焰熄灭器的独特结构导致它不能被迅速升温,那么自然的乙炔气在此处就达不到着火点,火焰也就熄灭了。
防回火装置就是一个有许多微孔的金属件,如钢铁或铜合金,由于高温在短时间内透不过凉的金属,不能把金属加热,到达金属处乙炔达不到燃烧温度而自动息灭,实现阻燃。
倒流防止器计算和检测及评定

如上图所示,当倒流防止器处于零流量状态①,在其处于关闭状态的临界状态下,应该有下面的力学方程式:1.对于止回阀1阀板,P1*S1=P2*S1+T1∴P1=(P2*S1+T1)/S1P1=P2+(T1/S1)∵T1>0,T1/S1>0(按照设计标准,T1/S1>0.14Bar)∴P1>P2(按照设计标准,P1-P2>0.14Bar)2.对于止回阀2阀板,P2*S3=P3*S3+T3∴P2= (P3*S3+T3)/S3P2=P3+(T3/S3)∵T3>0,T3/S3>0(按照设计标准,T3/S3≥0.07Bar)∴P2>P3(按照设计标准,P2-P3≥0.07Bar)3.对于泄压阀阀板,受力来自于膈膜上部压力P1*S4,膈膜的下部压力P2*S4,以及弹簧2的弹簧力T2,P1*S4 =P2*S4+T2∴P1*S4- P2*S4= T2(P1-P2)*S4=T2P1-P2=T2/S4∵P1-P2>0.14Bar∴T2/S4>0.14 BarT2>0.14*S4①零流量定义:进水端处于正常供水压力,而出水端无水流出的工作状况。
李明未2009-12-09倒流防止器产品质量检测和评定A.防止背压倒流能力的检测:1.倒流防止器在零流量①的情况下,即在保证进水端正常供水的情况下,缓慢封闭倒流防止器的出口(即缓慢关闭紧邻的下游隔断阀),此时正常情况应为:P1>P2>P3,且P1-P2>0.14Bar②,P2-P3≥0.07Bar保持压力30s,P1,P2,P3应该无可见性变化。
a.若P2下降,则出水止回阀的密封不合格,需检查出水止回阀的密封情况。
b.若P2上升,则进水止回阀的密封不合格,需检查进水止回阀的密封情况。
c.若保持压力时出现P1=P2=P3,则进、出水止回阀的密封均不合格,全部需要检查。
d.若保持压力时,逐渐缓慢的人为连通P1和P2腔,使P1-P2从大于0.14 Bar向0 Bar过渡,此过程中发现泄压阀不泄水,则说明泄压阀的弹簧有问题或者止回阀的弹簧有问题,或者设计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减压型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性能探讨季能平①周韧②①上海上龙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200062,②江苏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 213003摘要本文针对《给水排水》2009年第5期上发表的《减压型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防倒流性能探讨》一文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探讨,重新剖析了减压型和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防止回流污染的性能,并对回流产生的水力条件和倒流防止器的研究工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能够有效降低阻力的真正原因,并对两种倒流防止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不仅隔断性能可靠,而且管理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低压管网条件下应用的结论。
关键词倒流防止器回流工况防回流性能减压型低阻力型可靠性运行成本0 引言在《给水排水》2009年第5期杂志上,拜读了《减压型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防倒流性能探讨》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本文作者认为:该文中所讨论的“减压型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防倒流性能”的分析内容和结论不够正确,并再次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大家思考。
无论何种倒流防止器,经过近几年的业内讨论,已经达成该文引言中两个共识。
共识1:倒流防止器的作用:①能够防止一切工况中的背压回流;②能够防止一切工况中的虹吸回流;③只要出口端介质倒流到进口端,都称之为倒流污染。
共识2:倒流防止器的结构:均由两级止回阀和中间腔的泄水排水装置组成;凡不包含泄水排水结构的倒流防止装置,均不能认为倒流防止器。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引出下列两个概念:0.1 回流产生的水力条件:无论是何种阀门或管道的断面,发生回流的水力条件是其下游压力应大于上游压力。
因此,上述共识1中的“背压回流”和“虹吸回流”产生的水力条件是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
如果出口压力小于进口压力,只有正向流动可能,不可能发生回流现象。
0.2 评判倒流防止器防回流性能的工况上述2个共识中:“能够防止一切工况”包括第一、二级止回装置单独泄漏,也包括第一、二级止回装置同时渗漏。
倒流防止器中间腔泄水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一止回阀或两个止回阀同时产生渗漏时能及时排水,降低中间腔内的压力,使之始终小于进口压力,在中间腔内形成低压隔断效果,即使在倒流防止器的两级止回阀同时产生渗漏时,也能防止回流污染,这正是倒流防止器与止回阀及双止回阀的主要区别,是其安全性远高于止回阀及双止回阀的主要原因。
如果只考虑一级止回阀渗漏的工况,就不用考虑在中间腔上设置泄水装置。
所以,衡量倒流防止器防回流性能,应考虑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的水力条件和两级止回阀同时渗漏的工况。
对于出口压力小于进口压力的工况,由于不具备回流可能,不应列入倒流防止器防回流性能分析的工况之内。
0.3 对倒流防止器的结构要求为了达到防止回流污染目的,无论何种形式倒流防止器,其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采用两级止回阀和中间腔自动泄水装置组合的结构形式。
2)倒流防止器的结构应保证在任何一个密封件损坏或产生渗漏时,出口端介质不会直接回流到进口端。
1减压型与低阻力型两种倒流防止器工作原理和区别尽管减压型与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的结构均由两级止回阀和中间泄水阀组成,但两者的工作原理不同,但最终的防倒流的效果是相同的。
该文对两种倒流防止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的表述中存有几处不明确之处,本文给予重新说明。
1.1 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1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的结构(见图1)图1 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结构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由第一、第二级止回阀和中间腔上的泄水阀组成。
其中泄水阀由隔膜、阀瓣和开启弹簧组成。
1.1.2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的原理(见图2)a P1﹥P3正向流动b P1﹤P3背压回流c P1﹤P3虹吸回流图2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原理(1)泄水阀的工作原理(见图1)泄水阀是依靠泄水阀瓣上的开启弹簧与隔膜片上下的压力差,控制泄水阀的启闭。
隔膜片的上腔压力与进口压力P1相同,隔膜片的下腔压力与中间腔压力P2相同,在隔膜上产生泄水阀的关闭力F=(P1-P2)A1(其中A1隔膜片的受力面积),并与泄水阀的开启弹簧的开启预紧力T和泄水阀阀瓣的关闭密封力R相平衡;当F≥T+R时,泄水阀关闭;当F﹤T+R时,泄水阀开启。
其中P1-P2=△P。
按照CJ/T160-2002《倒流防止器》标准,△P≥0.012~0.023MPa。
(美国ASSA #1013-2005标准,△P≥2psi约0.014MPa)。
泄水阀的作用是在回流水力条件产生(即出口压力P3大于进口压力P1)时,确保中间腔压力P2为最低。
当止回阀不产生渗漏时,形成中间腔的低压隔断效果;当止回阀产生渗漏(无论是第一、第二级止回阀单独或同时渗漏)后,渗漏介质都会流向低压的中间腔,使中间腔内压力升高,导致△P值降低,引起泄水阀自动开启,排除多余水头,继续保持中间腔的低压状态,保证防止回流污染的性能。
(2)第一级止回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的第一级止回阀由阀瓣、阀座和复位弹簧组成,与一般止回阀相比,区别在于复位弹簧的预紧力是有要求的,比较硬。
第一级止回阀的作用是封住进口背压,利用复位弹簧提供的预紧力,先克服△P的对阀瓣的压差作用力,再提供该阀瓣与阀座之间的密封力。
为保证第一级止回阀的密封性能,其复位弹簧的预紧力,按上述两种力相加,并有一定的附加余度(一般余度大于50%)确定。
一般情况下,第一级止回阀的复位弹簧的预紧力相当于能产生2倍以上的△P值的水头损失时,才能保证泄水阀的关闭密封性能。
所以,第一级止回阀复位弹簧是保证其密封性能的关键部件,其预紧力较大;但是在流通时将产生0.04~0.055MPa的水头损失。
该水头损失越大,泄水阀的密封性能越好。
(3)第二级止回阀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级止回阀的结构与第一级止回阀相同,在回流时,封住出口介质,由于其关闭密封力来自出口压力,其复位弹簧仅满足△P2=P2-P3≥0.007MPa﹝3﹞的要求,以防止关闭瞬间回流。
可以选用较小的复位弹簧。
所以,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完全依赖弹簧实现防止回流污染功能,弹簧越硬,安全性和密封性越好,但阻耗越大。
其回流时的隔断安全性与流通时水头损失是一对矛盾,无法解决。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使用减压型倒流防止器较为普遍的国家和地区,每年都对倒流防止器实行强制性检验,即对第一级止回阀前后的压差△P值进行测定,一旦发现压差△P值低于标准要求或泄水阀持续漏水,应及时更换弹簧,以保证倒流防止器隔断安全性能和密封性能。
1.2 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结构、工作原理及与减压型的区别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在管中流速为2m/s时,水头损失低于0.04MPa的倒流防止器。
主要特征是:在回流条件下,两级止回阀均感应出口压力而关闭,泄水阀感应进出口的压差而开启,将中间腔内压力完全泄空,与大气压相等,在止回阀渗漏时直接向外排水。
图3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结构1.2.1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结构(见图3)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基本结构与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大体相同,均由双级止回阀和中间泄水阀组成。
a P1﹥P3正向流动b P1﹤P3背压回流C P1﹤P3虹吸回流图4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原理1.2.2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工作原理(见图4)控制原理与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级止回阀和泄水阀的启闭均为水力控制,而非弹簧控制。
(1)泄水阀工作原理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泄水阀是利用进出口压差,控制排水器阀瓣的启闭,启闭状态与倒流防止器中的两个止回阀相反,设置在中间腔上。
主要作用是在回流条件发生时(P3≥P1),泄水阀自动开启,使中间腔内压力排空,并自动增加两个止回阀的关闭力,一旦止回阀产生渗漏,所漏介质都会自动流向中间腔,经泄水阀直接排出阀外,从而达到防止回流污染目的。
泄水阀在倒流防止器正向流通时为密封关闭,其关闭动力为△P1+△P2 ,所以倒流防止器在低阻力流通时,泄水阀能够可靠关闭。
(2)止回阀原理第一、二级止回阀的主要作用是在回流条件发生时,封住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力水,不漏到中间腔,在进口压力大于出口压力时,开启通水。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第一止回阀采用水力控制;即在第一级止回阀的阀瓣上连接有一个截面积大于阀瓣的活塞,感应出口压力;在回流条件发生时(P3≥P1),该活塞及时将感应到的出口压力直接作为关闭力传递给第一级止回阀瓣,由于此时的出口压力最大,其关闭力强大,足够克服进口压力对止回阀瓣的作用力和关闭密封力,能够在中间腔压力完全泄空的情况下非常可靠的锁住进口端的压力水。
第二级止回阀的控制原理与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相同。
但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止回阀上仍然设置复位弹簧,主要作用是满足两级止回阀关闭时的正向压差满足△P1和△P2设定值的要求,确保止回阀关闭时不产生瞬间回流。
经试验,第一级复位弹簧的预紧力为减压型的三分之一和第二级复位弹簧的预紧力与减压型的相同时,其隔断性能与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相同。
由于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止回阀上关闭力均依赖出口压力提供,泄水阀的开启力也依赖出口压力提供。
----这就为低阻力倒流防止器能够采用低阻耗的复位弹簧创造了条件,也是有效降低水损的真正原因。
所以,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主要利用回流时出口压力高于进口压力的水力条件,通过水力控制,实现其防止回流污染功能,同时又能保证止回阀和排水器的关闭密封性能,很好地解决了隔断安全性与水头损失大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倒流防止器阻力大的问题。
2 两种倒流防止器防止回流污染性能分析从防回流工况分析可知:讨论倒流防止器的防止回流污染性能,主要考虑其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P3﹥P1)时两级止回阀同时产生渗漏的工况。
对于进口压力等于出口压力的特殊工况,即P1=P3 。
此时,由于阀瓣各自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并满足止回阀关闭时最小压差要求,止回阀应已密封关闭。
由于此时发生回流的动力为零,工况发生的概率很小,即使两级止回阀均不密封,也不至于产生回流,如果此时泄水阀能够开启,就能够排除渗漏介质,可以解决防止扩散性回流污染问题。
对于出口压力小于进口压力的工况,由于不具备回流可能,不需要讨论倒流防止器防回流性能问题。
下面主要对出口压力大于进口压力(P3﹥P1)时两级止回阀同时产生渗漏的工况进行讨论:2.1 防止背压回流首先看减压型倒流防止器的防止背压回流能力,如图5所示:由于P3﹥P1 ,止回阀关闭,此时P2 压力最低,如果此时两个止回阀同时发生渗漏,都会流向中间腔,使P2 上升,泄水阀自动开启,排除中间腔内的多余压力,实现防止背压回流功能,当止回阀的渗漏量较少时,应保持△P1 =12~23KPa,当渗漏量合计达到表1的最大假定渗漏量时,其泄水阀的排水能力应确保△P1﹥3.5KPa。
最大假定量可参照表1规定﹝3﹞:表1 减压型倒流防止器最大假定渗漏量图5 减压型倒流防止器背压回流示意图6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背压回流示意再看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如图6,由于P3﹥P1 ,止回阀关闭,此时泄水阀已经开启,中间腔压力P2为零,也是最低压力,且△P=(P1-P2)=P1 远大于23KPa;如果此时两个止回阀同时发生渗漏,都会直接流向中间腔,并通过已经开启的排水器,直接排出阀外,更加迅速地实现防止背压回流污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