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能无中生有
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文

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哎呀,这可怎么办呀,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我愁眉苦脸地对着同桌抱怨着。
那是一次数学课后,老师留了一道超级难的思考题,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着周围的同学们有的在热烈地讨论,有的已经开始奋笔疾书,我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呀。
同桌看我这样,笑着说:“别着急呀,咱们得创新思路,不能死脑筋。
”我白了他一眼,说:“说得容易,创新哪有那么简单呀。
”但说归说,我还是决定再试试。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道题,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那一丝光亮。
突然,我好像有了一点灵感,我兴奋地对同桌说:“嘿,我好像有点眉目了!”同桌鼓励我:“加油,继续想!”在和同桌的交流探讨中,我感觉思维的火花在不断迸发。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创新呀。
就像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家们用独特的创意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创新就像是一双神奇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想想看,如果没有创新,我们可能还生活在原始的状态,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没有发达的通讯设备,那该是多么无趣和落后呀!而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敢于创新的人,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就像我们解这道数学题一样,常规的方法走不通,那就得另辟蹊径,去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挫折,也许会失败,但这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句话真的太对了!我们不能总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行,要勇敢地去开拓属于自己的道路。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里,我们都要保持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呀,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让创新的火焰在我们心中燃烧得更旺吧!示例范文第二篇:《创新,发展的最强引擎》“哎呀,这可怎么办呀,这个设计方案怎么都感觉缺了点新意呢!”我愁眉苦脸地对着同桌抱怨着。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 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原因分析
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 增加一,般使有马两匹种的情交况易:量一减是少因。果用颠“倒使,”就将是两把个“片因” 段错之断间为确“果定”为,因“果果”联错系断,为而“原因文”,的颠表倒述了是两:“者藏的族关 对系茶;叶二的是需强求加有因增果无,减就,是对把其没他有产因品果如关丝系绸的、说布成 料、铁器等的需求是也因开果始关增系加。;而内地对藏区马 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 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介绍 的是对马匹等需要量减少,对皮革、黄金,以及 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是“需要”决定的,两者 是时间先后的推移联系。这样,用 “使”连接, 属于强加因果。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 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 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
,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 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 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例10、【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 的一项是( )(湖北卷第10题)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 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11、肯否混乱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 ,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 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
【国考行测真题】8年真题题型总结:中心理解(意在说明)

【国考行测真题】8年真题题型总结:中心理解(意在说明)一、中心理解(意在说明)【意在说明:领会作者意思,需要推断,但推断要适可而止,切勿引申过度】(2016)43、①自从1958年第一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
〃②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神经源性疾病(B)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7年到10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
//③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D)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结构:①引出研究供电+②解释原因+③借他人之口表达己意】A、可植入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无中生有)B、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需引入新技术(解释句,非重点)C、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总结问题)D、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较广阔(错误推理)(2016)44、①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B)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C)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
//②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③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
〃④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D),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结构:①介绍以前+②新发现÷©解释÷Φ反面论证】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的基石(提出对策)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介绍部分,非重点)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错误推断)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反面论证部分,片面) (2016)54、①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无中生有”的化学

150Univ. Chem. 2020, 35 (11), 150–154收稿:2020-05-05;录用:2020-05-09;网络发表:2020-06-15*通讯作者,Email: qiuxh@基金资助:南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NKJG2020154,NKJG2020335)•科普• doi: 10.3866/PKU.DXHX202005009 “无中生有”的化学贾顺涵,邱晓航*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飞速发展,化学和以化学为中心的诸多交叉学科功不可没。
本文借用成语“无中生有”,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科技成果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帮助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理解专业课学到的理论知识,引导其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其对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渴望。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多孔材料;电化学中图分类号:G64;O6Chemistry from NothingShunhan Jia, Xiaohang Qiu *College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P. R. China.Abstract: Chemistr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rein,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chemistry from nothing”, we explained the principles in cutting-edge chemical achievements for undergraduates. Reading this article, they are supposed to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further and show more interested in the frontiers of chemistry.Key Words: Chemistry; Sensor; Porous materials; Electrochemistry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作者:闫欣刘友田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3期摘要: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并非哈贝马斯首创,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科技观。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逐渐变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成为新型的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我们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与反思,可以知其局限、晓其价值、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是哈贝马斯针对“发达工业社会”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语境而做出的判断。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
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众所周知,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虽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科学技术出现了异化,逐渐变成新型的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条件下,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一、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不是无中生有、凭空产生的,它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还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的一些科技思想。
(一)马克思:科学是另一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力量也是另一种生产力。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更多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其结果是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巨大的财富。
从中我们可以确定,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
那么,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有关联吗?马克思又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工艺学可以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

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可以用来作为考题的“点”是一定的,命题者会从哪些角度去设题呢?考生不妨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
换位思考的过程,就是寻找恰当的解题思路的过程。
思路得当,将会事半功倍。
作为一种实施多年的考题,科技文阅读的题型已经比较成熟。
成熟也就意味着题型设计思路规律性比较强。
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规律,不管是读文章还是解题,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科技文阅读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考查内容的规律性。
二是错误选项的设计模式比较有规律。
从前者来看,科技文在检测内容和题型设置上主要有三种情况:(1)科技文第1题,一般考查对文中“概念” 或“重要术语” 的理解。
其题干一般这样问: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概念,所谓概念应该是对一个事物本质属性或者内容的完整并且准确的陈述,说简单点就是给事物下定义。
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功用不能代替概念,对于事物的某方面的评价也不属于事物的概念。
命题者往往有意使概念表述不周,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如:依旧以2006年山东高考题第六题为例,题目考查的是关于“千栏居”的表述,那就是让考生对“千栏居”做一个完整并且精确的陈述,其中B、C、D三个选项,所陈述内容虽与“千栏居”有关,但根本不是从概念的角度介绍“千栏居”。
再如2006年全国高考题: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本题考查的是文中重要词语,选项A虽然说的是“阿尔戈斯”方案,但陈述既不准确又不精确:“监测海水变化”到底指什么?“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与原文所说不一致;3000浮标并非方案中规定。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B.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与它的物重相同C.质量相同的木块与铁块相比,铁块所受重力比木块所受重力大D.重力为1N的所有物体,其质量为9.8kg2.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不久将会问世B.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C.手机既能发射也能接收电磁波D.电子屏上的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3.严寒的冬季,有时会在屋檐下看到冰凌。
水变成冰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升华4.如图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铃电路,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始终有电流,但电铃只响一声就不再响了,原因是()A.电磁铁始终没有磁性B.衔铁一直被电磁铁吸着不能回弹C.衔铁没有向下运动D.电池正、负极接反了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的作用是增大管内的气压B.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灯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D.高压锅煮饭时,锅内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10Ω,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最大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在滑片b端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B.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VC.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二、多选题7.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0cmC.若将蜡烛移动到2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8.如图,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盛有不同液体,现将同一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处于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
关于创新的金句

关于创新的金句。
1.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自己。
2.从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上想办法。
3.向创新要活力,向改革求突破。
4.以宽广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
5.多想奇思妙想的新创意,多出化凡为奇的金点子。
6.开足马力干起来,创新竞进火起来。
7.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守创新,越是困难增多越要依靠创新,越是竞争加剧越要善抓创新。
8.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改革攻坚中勇当先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
9.提升创新“高度”,加快创新“速度”,夯实创新“厚度”,提高创新“浓度”。
10.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老套路适应不了新要求,老思想引领不了新发展。
11.惟有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惟有改革才能去弊澄新,惟有奋斗才能创造辉煌。
12.强迫搞“创新”,人为推“亮点”,过度搞“留痕”,故意玩“花活”。
13.用创新引领动力之变,用数字撬动效能之变,用开放助推格局之变。
14.创新资源的聚集区,创新成果的转换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
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15.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创造未来,创新成就未来。
16.勇担时代重任,勇于改革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17.拓展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火花,提高创新本领。
18.勇于突破惯例,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
19.在危机中捕捉机遇、发现机遇、孕育机遇;在变局中革新思维、创新思路、打开新局。
20.在大战略大格局中提升站位,在育新机开新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21.找准改革创新的方向标,选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22.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简单的重复难以进步。
23.使命贵在“有担当”,蓝图贵在“勇创新”。
24.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
25.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集群是推动创新的组织形态。
26.在乘势中激流勇进,在顺势中育好新机。
27.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
28.应对大变局,实现战略突围;构建新格局,塑造全面样板。
29.实践是工作的源头活水,创新是发展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