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1.2做酸奶6PPT-附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做酸奶-苏教版

做酸奶1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酸奶已经非常熟悉,学生非常感兴趣,几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按照步骤来做出酸奶。
因此这节课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使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得感受,同时让学生探究细菌的相关内容,发现其中的奥秘。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2.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4课前准备学生:做好的酸奶用容器装好、每组八个带编号的纸杯、豆子(多些)、搜集细菌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活动记录单5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第一部分课外主体实验1.教师提前一节课利用一些时间介绍酸奶制作方法,并布置学生在课前制作酸奶(方法见教材)。
2.学生在课下制作酸奶,并完成相关记录,积累过程性资料(照片、相关资料、数据等)。
3.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制作酸奶的过程,并完成记录。
活动2【导入】第二部分课内互动拓展酸奶品尝交流会1. 谈话: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自己做酸奶的活动作业,现在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做的酸奶,那首先,我们就来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你可以品尝组内同学的酸奶,也可以品尝相邻小组的酸奶,活动中请注意两点:①品尝时,要注意卫生,请用专门的小杯子进行品尝,②听到音乐声请停止交流活动。
(课件出示要求)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生在课下做酸奶的活动过程课件展示)4.教师提示: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等。
活动3【活动】认识细菌1.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课件出示)2.学生回答,引出“乳酸菌”。
(板书)3.谈话:乳酸菌属于一个庞大细菌家族,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细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2.△ 细菌有功有过。
功:可以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 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 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 传播疾病。
认识细菌2
1.△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Fra bibliotek可以在数小 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病从口入 • 病从鼻入 • 外伤感染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4.吃洗干净、不过期的食物 5、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 人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
370
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 真菌
②细菌也要吃食物 ③细菌的繁殖很快,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4、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 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会致病。 5、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 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 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 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 种基本形态: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250ml,酸 奶75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勺子,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掌握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3.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难点: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长及其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酸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学生自己列出酸奶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制作酸奶的问题。
2.学生用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制作酸奶,并对酸奶进行观察和记述。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所提问题。
3.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原理,了解酸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关系,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4. 探究互动(15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知识梳理(1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笔记记录,梳理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师进行回顾和概括。
四、教学评价1.教学完成度:学生能根据教师和实验材料,独立完成酸奶制作实验,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学质量:教师从知识讲解到问题引导,从学生探究到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制作实验,记录了笔记,并且能够回答所提问题。
4.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酸奶,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经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酸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制作酸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课堂气氛需要更活跃。
下一次我会加强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氛围。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食品和健康的内容,对于酸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材料。
2.酸奶制作视频或图片。
3.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酸奶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然后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进行。
4.巩固(5分钟)实验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如医学、化妆品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2 做酸奶|苏教版(共23张PPT)

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二分裂式: 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新 的细菌
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 1.最原始(第一代)的 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
• 2.第二代的两个细菌继 续分裂得到四个(第 三代)
• …… • 问:以此方法类推第6
代细菌有多少个?
1→2→4→8→16→32→……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1×2×2×2×2×2×…
可见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 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用途
1.细菌发电——即利用细菌的能量发电。
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 克·皮特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 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 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二.认识细菌
细菌是一类形状细短,结 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 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 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 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 者。
1.球菌
细菌的基本形态
2.杆菌
3.螺旋菌
细菌吃什么?
•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 己制造食物,有的细 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 养料,例如牙齿表面 的细菌靠食物残渣生 活
2.细菌益肠胃——益生菌。可以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3.用于工业及食品业
利用细菌发酵可以 制造酒、泡菜、药品以 及生物塑料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 量的有机物,一些工业 污水中也含有石油等有 机物,细菌能通过分解 这些有机物,来达到净 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的作用
4.识别身份
5.细菌与生物链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处在生物链的最
做酸奶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1.2 做酸奶1-苏教版(共10张PPT)

1
1、细菌的 基本形态
杆菌
2
球菌
3
螺旋菌
二.认识细菌
2、细菌的营养
自养型细菌:能自己制造食物。
异养型细菌: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依赖 吸取其他生物身上的养料存活。
Hale Waihona Puke 二.认识细菌3、细菌的繁殖
分裂繁殖
学生活动:模拟细菌繁殖
思考:1个细菌,经过两个小时繁殖后, 有多少个细菌?
二.认识细菌
4、细菌的功与过
很多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疑问:这些有害的致病细菌 是怎么传播到其他人身上的?
师生共同活动
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1.勤用肥 皂洗手
2.捂住鼻 子打喷嚏
3.用热水冲 洗筷子
4.常进行室内 换气,不到人 多的地方。
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课后拓展:
向别人进行一次宣传活动:宣 传如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 做酸奶
一.酸奶的做法
01
把纯牛奶 煮沸
02
待牛奶冷却到 35℃—40℃, 加入酸奶搅拌
03
倒入消过毒的 容器中盖严盖 子
04
保温5—6小时, 牛奶变稠说明 酸奶做好了
牛奶为什么能变成酸奶呢?
是因为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繁 殖,使得牛奶发酵,变成乳酸和容易 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等。
二.认识细菌
谢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2做酸奶》优秀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酸奶 的制作。你能说说制作酸奶的过程吗?鲜 奶变酸奶的原因是什么?
2.做酸奶
(1)制作酸奶的方法 (2)鲜奶变酸奶的原因 。
课后自制酸奶,下一节与大家分享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 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
叫(
)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
)下,乳酸菌会使牛
奶发酵成酸奶。
3.制作酸奶的方法:(
)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 一起品尝。 2.关于酸奶你还了解什么?回 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 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 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适温加入 2.消毒处理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自制的酸奶要放人冰箱冷藏,但不 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 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苏教版六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认识细菌的分类及细菌的功和过 3.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自学教材,了解自制酸奶的方法
1.在鲜牛奶里加入 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 35℃~40℃时,加入两勺 酸奶,仔细搅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的第二课。
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直观的实验和有趣的互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2.实验法:学生动手做酸奶,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温度计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酸奶是如何制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动手做酸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酸奶制作过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酸奶除了可以发酵牛奶,还可以发酵哪些食物?乳酸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细菌的过:有的 细菌会致病
• 其实细菌的功与过是其自身的生命活动决定的,它需要繁 殖,需要营养
怎样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 1.捂住鼻子打喷嚏 • 2.用热水冲洗筷子 • 3.勤用肥皂洗手
同步教案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1.2.做酸奶(6)
讲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15日
目录
自己动手做酸奶
• 实验材料: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容 器 • 实验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
冷却到35-40度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 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 就做成了
• 注意事项
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认识细菌
• 1.形态特点:球菌、杆菌、螺旋菌
• 2.特征: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很快
细菌的功与过
• 细菌的功:1.生产腐殖质
•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产塑料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感谢您的聆听
“问号”,是打开任何一门科学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