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
一、品尝酸奶。

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

生:1、品尝酸奶,评选出最好的。

二、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

三、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

​
​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教师进行小结。

四、认识细菌的功与过。

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

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

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

本文介绍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教授六年级学生制作健康美味的酸奶。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

2、掌握酸奶制作过程和酸奶的存储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酸奶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

2、难点:酸奶的发酵过程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奶的种类及其营养成分。

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酸奶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酸奶分为普通酸奶和带果粒的酸奶,其中带果粒的酸奶更加丰富多样。

“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菌、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发酵乳制品。

”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2、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了解了酸奶的营养成分,老师可以开始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牛奶加热杀菌和牛奶加入干酵母菌后进行发酵。

随着发酵的进行,牛奶中的乳糖会被分解成乳酸,从而保证了酸奶酸度的形成。

3、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制作酸奶的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好需要的原料和材料,包括新鲜的牛奶、青岛海之蓝酸奶、一只大碗、一个保温杯和一个勺子。

(2) 把新鲜的牛奶加热。

将牛奶倒进大碗中,再放入保温杯中。

(3) 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奶。

青岛海之蓝酸奶是已经加过酸的奶制品,可以快速启动牛奶的发酵过程,故可以加入少量。

(4) 用勺子搅拌均匀,保证酸奶发酵均匀。

(5) 把发酵好的酸奶装入保鲜盒,放入冰箱保鲜。

制作酸奶的技巧:(1) 牛奶在加热杀菌之后需要在室温下冷却到摄氏40度以下,才可以加入酸奶。

(2) 加入酸奶的量要适量,否则会导致酸奶的酸度过高,口感不好。

(3) 酸奶需要放在让它保持一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可以使用保温杯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老师负责讲解酸奶的种类、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仿照老师的示例,自行制作酸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第1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第1课时

《做酸奶》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酸奶的营养成分及食用酸奶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会制作酸奶及认识制作酸奶的原理和注意问题。

3.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及食用酸奶的注意问题教学难点酸奶的制作教学方法讲解发、实验法课前准备杯子、水、牛奶、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喝酸奶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你们能说一说吗?生:营养丰富。

生:好喝生:……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营养丰富又好喝的酸奶。

二、新授(一)酸奶的介绍1.大家了解酸奶吗?酸奶,蒙古语称“艾日格”,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两种。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补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

常饮酸奶,可使皮肤增白。

由于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

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

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2.喝酸奶的好处一是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易消化和吸收;二是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功效;三有防癌作用;四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

3.师:现在大家知道喝酸奶的好处了吧,那么你们知道酸奶应该怎样引用吗?大家来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引用酸奶的?生:买来就喝。

生:放入冰箱喝更好。

生:……喝酸奶两要:一要识别品种市场上有些用牛奶(奶粉)、糖、乳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的“乳酸奶”,是勾兑来的,因此不含活菌,所以不具备酸牛奶的活菌保健功效。

二要选冷藏柜保存的活性乳酸菌在0℃至7℃的环境中会停止生长,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繁殖、并迅速死亡,这时的酸奶就成了无活菌的酸性乳品,其营养价值会大大降低。

酸奶在开启后,最好在2小时内饮用。

(二)酸奶的制作“同学们让你们带的东西你们带了么?”“我们开始制作我们经常吃的一样东西——酸奶”开始制作酸奶,出示制作流程:1.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掌握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3.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难点: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长及其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酸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学生自己列出酸奶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制作酸奶的问题。

2.学生用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制作酸奶,并对酸奶进行观察和记述。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所提问题。

3.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原理,了解酸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关系,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4. 探究互动(15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知识梳理(1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笔记记录,梳理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师进行回顾和概括。

四、教学评价1.教学完成度:学生能根据教师和实验材料,独立完成酸奶制作实验,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学质量:教师从知识讲解到问题引导,从学生探究到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制作实验,记录了笔记,并且能够回答所提问题。

4.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酸奶,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经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酸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制作酸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课堂气氛需要更活跃。

下一次我会加强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氛围。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 奶
做酸奶
活动:
自制酸奶
(激发学习兴趣)
资料:
认识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活动:
1、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
了解细菌的基 本情况
2、细菌的功与过 3、减少细菌的传播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酸牛(马)奶: 酸奶,蒙古语称“艾日
格”,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 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两 种。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病菌、病毒名称 造成疾病名称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杀死
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这些信息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补 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常饮酸 奶,可使皮肤增白。由于酸奶 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 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均 有明显的疗效。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 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 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没做
做了
做了很多
卫生控制
不卫生 不能喝
能喝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与很多人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 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两大勺酸奶,仔细搅匀。
➢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得 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记忆评比
1、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 ( )。
)、(
)、甚至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 ( )。
)、( )、
4、有的细菌利用( )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 ( )身上吸收养料。
5、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之内繁殖出( ( )个后代。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人 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 吸道感染
370
细菌、病毒、原 生动物、真菌
结核病
290 细菌
痢疾
250 细菌、病毒
细菌性脑 膜炎
20 细菌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从口入 病从鼻入 外伤感染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绿色菌圃中以小学及教育它网们的传播途径

SARS、乙肝、艾滋病毒
❖ 了解这些病毒绿的色圃中传小学播教育途网 径和危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谢谢大家!
)甚至
6、繁殖一代细菌实际需要(
)分钟。当繁殖到N
代细菌时,最初的一个细菌就繁殖出了2n个。
二、问答 1、细菌的特征有哪些? 答:书6页 2、简述细菌的功与过? 答:书7页 3、用那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书7页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实验
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方法:1、
2、
3、
设计思路:用豆子来模拟(
);用八个杯
子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用20秒来模拟(每
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用豆子数量的迅速增源自加来感受(细菌繁殖速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与很多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