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数据网

合集下载

基于历史数据的沪宁杭三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变化研究

基于历史数据的沪宁杭三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变化研究

基于历史数据的沪宁杭三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变化研究作者:蒋一如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5期摘要:利用1951-2017年沪宁杭地区的气候资料,对近50年来三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及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沪宁杭三地最高气温和平均湿度差异无几; (2)杭州降水明显高于其他两地,南京低温明显低于其他两地,上海则是风速明显高于其他两地;(3)近30年来三地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年均温波动上升明显,且在最低温上的影响较大,其中上海的均温上升幅度最大;(4)近50年来三地相对湿度均有显著下降,而降水量的变化则不明显;(5)近50年上海平均风速下降明显。

关键词:沪宁杭; 气候特征; 对比分析; 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5.087江南地区指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文化繁荣,自古就以“江南水乡”之称闻名。

沪宁杭地区则属于江南地区的重要构成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部分,有着极为强大的经济影响力。

其大致以太湖为中心,形成了以南京、上海、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形。

而气候,则是一种大气物理特征的平均状态,体现出一定的长期性和区域性。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具有相应的区域特征。

关于区域气候特征、气候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对比,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少有就江南地区三个核心城市的相关对比研究。

文章选取南京、上海、杭州三地,基于1951年至201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其气候特征、差异及变化。

沪宁杭三地相距较近,南京到上海为270公里,而上海到杭州仅有165公里,南京到杭州约237公里,其气候既具有区域共性,也有由其纬度高低、距海远近造成的纬度地带差异和海陆地带差异,同时还有由于地形地貌等特征造成的局地小气候。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江南地区气候的整体特征,并熟悉区域的气候差异,同时进一步探寻到整个江南地区乃至全球60余年来的气候变化。

常用天气预报网站

常用天气预报网站

蜜蜂天气
360天气
知天气
软件名称
功能及介绍
知趣天气
1.增加知趣竞猜活动,更多趣味体验。国内首创双天气源切换,为您呈 现最准确,最客观的天气信息。优化后台运行时的内存占用。 2.增加知趣竞猜活动,更多趣味体验。 3.国内首创双天气源切换,为您呈现最准确,最客观的天气信息。 1、更加流畅的交互体验;2、支持国际主要城市天气查询;3、实况天 气背景,8大生活指数、天气智能提醒,并与中国气象频道合作发布天 气灾害预警 。4、体积更小,更新速度更快!天气通Symbian5.0正式版 新增功能: 1.新增微博转发天气信息加截图的功能,散布知晓天气的本领;
软件名称
功能及介绍
1、黄历专业、天气准确、覆盖城市广、省流量、界面精美、预警贴心 提醒。 2、支持实时播报中国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提供美使馆与环保部 的PM2.5权威监测数据。 3、 黄历天气共分天气,万年历,黄历三大模块,除了方便人们查询天 气外,农历、日历、个人运势、吉神方位等各项。 4、还提供了中国传统黄历现代文宜忌功能,例如结合男女生肖的结婚 日查询等,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日历天气神器。 1、AccuWeather天气预报是一款天气预报软件(主要应用于手机平台) ,支持WIFI更新。 2、界面美观,功能实用。包括详细的天气情况预报,15天总体天气概 况,卫星雷达信息等。 3、自带GPS,可以在不定位自己的城市的情况下,自己利用GPS定位你 的真实位置,并给出卫星云图,甚至是详细的小时天气预报。 1、即时天气预报和精美的风景照,可随时报告您所在地方的天气状况 ,风雨无阻,保您安然无恙。2、Yahoo!奇摩气象是您随身的晴雨表您 可随时查看所到地当天的天气状况详细资料和五天的天气预报。
1、中国气象局权威官方数据,每小时1次的更新频率,覆盖国内2566 个大中小城市及地区的详尽气象实况、逐6小时短时预报、未来7天预 报及空气质量指数; 2、官方灾害预警实时发布,最大限度防灾减灾。

参加区域气象数据通信网(RMDCN)技术大会总结

参加区域气象数据通信网(RMDCN)技术大会总结

德 国、 日本 、 罗 斯 、 度 等 国气 象 数 俄 印
据 交 换 使 用 该 网 络 作 为 主 要 传 输 通 道 。下 一 代 RMDC 网络 将 用 来 提 供 N E M WF数 据 分 发 、 UME S C E T AT 的
( 洲 中期 天 气 预 报 中 心 ) 英 国 里 丁 欧 在
个 由交 换 机 进 行 管 理 的 2层 结 构 ;
带 宽 的单 位 价格 逐 渐 下 降 。 ( ) 务 供 应 商 。这 方 面 也 有 许 2服 多显著变化 , 小 的服务商 在减少 , 较 过
去两三 年很 少 有新 的服务 商 出现 , 主
流 的企 业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 开 始 集 成 并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 1 年 第 4 00 期
2 1
参 加 区域气 象数 据通 信 网 ( RMD CN) 术大 会 总结 技
王 甫棣
( 国家 气象 信息 中心 , 京 1 0 8 ) 北 0 0 1
1 会 议 概 况 和 背 景 21 0 0年 2月 2 ~ 2 日 , CM W F 5 6 E
专 家做 市 场 研 究 报 告 ; 3家 网 络 供 应 ③ 商介 绍 各 自对 RMDC 的 网络 解 决 方 N
图 1 I T 网 络 拓 朴 图 M N
2 2
气 象 科 技合 作动 态 2 1 0 0年 第 4期
案; ④会 议 总结 并 讨 论 未 来 工作 。
2 1 E ME S T介 绍 网络 需求 . U TA
育 的专 用 网 络— — GE ANT 以 及 VT —
持数 据 向 欧 洲 、 洲 以 及 美 洲 区 域 的 非 分 发 , 适 应 各 种 复 杂 地 理 区 域 的 用 要 户 需 求 , 持 基 础 设 施 薄 弱 的用 户 , 支 同

温州历史天气查询

温州历史天气查询

温州历史天气查询温州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了解温州的历史天气情况,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还可以为未来的出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温州历史天气查询,并简要分析温州的气候特点。

一、温州历史天气查询方法想要查询温州的历史天气记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其中包括:1. 使用气象数据查询网站: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专门提供气象数据查询服务的网站,例如中国天气网、国家气象局官方网站等。

在这些网站上,通过输入温州的地理位置和所需查询的日期范围,即可获取到相应的历史天气数据。

2. 查阅气象资料书籍:一些气象资料书籍中也会提供有关各地历史天气记录的内容,可以通过借阅或购买这些书籍来获取更为详尽的信息。

3. 咨询当地气象部门:如有必要,也可以直接联系当地气象部门进行咨询,他们会提供相关的历史天气数据。

以上是查询温州历史天气记录的几种常用方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查询。

二、温州气候特点简介温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总体上表现为四季分明,春夏炎热潮湿,秋冬温和干燥。

具体来说,温州的气候特点包括:1. 高温多雨的夏季:夏季气温高,最高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且多降雨。

夏季气候潮湿,闷热,时常有台风登陆,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温和干燥的冬季:冬季温州气温较为温和,但偶尔也会有寒潮袭城,天气变冷。

冬季湿度较小,空气清新,是一年中适宜出行的时节。

3. 春秋交替的过渡季节:春秋季温州气温适中,气候宜人,花香鸟语,是城市赏花赏景的好时节。

总的来说,温州的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了解温州的气候特点,有助于人们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保障生活和工作的舒适。

三、小结通过查询温州的历史天气记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气候特点,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出行的参考依据。

同时,了解温州的气候特点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光伏潜力评估方法

光伏潜力评估方法

一、光伏利用潜力评估研究方法:把太阳能辐射量通过GIS技术进行插值分析,使点的数据具有面的属性;再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的土地利用图和行政区域图,使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计算出不同行政区域内不同的太阳辐射量所覆盖区域的面积,使用公式计算出可用的屋顶面积,最后根据合适的参考电池,使用公式评估出一个地区可用的太阳能资源储量。

太阳辐射分析:获得一个区域太阳能辐射资料的最佳办法就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气象观测站点,获得较长时期的太阳辐射观测数据。

我国对太阳辐射的系统观测记录是从1949年建国后开始的,主要由各级气象站负责。

由于气象站点分布不均,总是存在着无辐射观测资料的地区,可以根据日照百分率用下面公式推算:太阳总辐射(J/m2):光伏电池的年发电量除了与太阳辐射量有关,还与峰值日照时数有关,不过,气象台站给出的实测日照时数是不同辐射强度下的累加值,因此需要把年均实测日照时数换算成等效的年均峰值日照时数。

换算方法如下:可装光伏电池场所设计:计算一个地区用于安装光伏电池的屋顶面积用下面公式得出: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数据来源:1、太阳总辐射和实测日照时数中国气象数据网:/data/cdcindex/cid/4c1529507f57c4e4.html2、屋顶面积利用GIS和ENVI软件提取建筑物轮廓,获取屋顶面积。

居住区密度参数对太阳能潜力的影响——北京、上海两地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选取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空间开敞率四个形态参数和总发电量、单位建筑面积发电量两个太阳能潜力指标。

通过不同形态参数的组合,建立大量、全面的形态样本模型;将模型导入太阳能模拟仿真平台,计算其太阳能潜力。

对模拟数据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形态参数和太阳能潜力指标关联性,总结一般性规律。

建筑表面适宜安装光伏的区域界定为:立面满足年单位辐射量大于600KWh/m2、屋顶大于800KWh/m2的区域。

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新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天气网为例

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新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天气网为例

2017年第22期 NEW MEDIA RESEARCH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据新闻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发展起来。

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数据新闻以其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力以及易读友好的可视化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新闻传播界的关注和广泛应用。

数据新闻是什么?学者方洁曾对数据新闻进行界定,她认为从狭义上讲“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

数据新闻最先从国外发端,早在21世纪前10年,欧美的《卫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老牌媒体已经开始探索基于数据的精确新闻报道。

2013年曾被很多专家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浪潮,并引发了各行业的变革。

也在这一年,中国媒体陆续开展了数据新闻的摸索和实践,迅速成为新闻传播界热门话题,几年内先后涌现了网易“数读”、中央电视台的“据”说新闻节目、财新网“数字说”、新华网“数据新闻”、澎湃新闻网“美数课”等数据新闻专栏或产品。

当前我国数据新闻生产和实践基本集中在综合的传统媒体或者财经类媒体中,而掌握大量数据的行业类媒体极少制作数据新闻或只是简单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未体现数据挖掘对新闻生产的作用,可视化技术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大多还处在初级摸索阶段。

气象等垂直行业拥有极庞大的数据,而且专业性强,相对全面、真实、可观、准确,有极高的可信度,使用价值很高。

如果深入挖掘,将对行业报道和科普大有裨益。

同时,行业报道面临公众认知门槛较高,科普难度大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在报道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传播的效度。

1 气象数据新闻制作的必要性及优势气象行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而丰富的数据。

如今,整个中国气象局气候数据时间跨度在50年左右,所保存的数据量在4~5PB左右,每年大概增加数百个TB。

此外,气象数据的要素也非常多样,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地表温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还包含特殊天气统计数据集和极端气候历史数据。

气象要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

气象要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

气象要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我国快速发展,环境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分析气象要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气压,温度,风向风速和降水对PM2.5浓度都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象要素;PM2.51.前言人们普遍认为,形成空气污染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污染源,大气状况和受体(环境和人体)。

空气污染的三个过程是:污染物的排放,大气的运动及其对受体的影响,因此空气污染的程度与气象条件有关。

气象条件是除了污染源之外影响大气颗粒物的重要因素。

风和大气湍流,温度层条件以及云雾等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程度。

大气温度会随海拔高度逐渐递减,这一特性有利于地面热空气的垂直流动,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趋势。

气压也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产生影响,当地表空气受低气压控制时,周围高压气团向中心运动,中心的气团便会上升,形成上升气流。

一般此时云层较多,风速较大,大气状态处于中性,大气污染物更容易向上扩散。

当高压控制地面空气时,空气从高压气团中心向四周下降,此时天气晴朗,风速小,出现逆温层而阻止了污染物向上的扩散。

在稳定高气压的持续控制下,空气污染将会增加。

虎彩娇对黄石市的PM2.5和PM10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和相对湿度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相关性不显著,气压和大气颗粒物浓度成正相关,温度与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鲁小荣在昌吉地区的研究表明,低温导致的相对湿度偏高,有利于污染物的沉积。

2.资料与方法2.1气象数据来源本研究平均温度,大气压数据来源于采样仪器监测,降水数据来源于人工观测记录,其余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

2.2数据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的基础处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21软件,图表制作使用Origin 2017软件。

3.南京市PM2.5污染的气象影响因素由于工业区和市区两个地区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区和市区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来探究南京市PM2.5污染的气象影响因素。

气象信息系统

气象信息系统

1.1 内涵与定位

气象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与
分发各种气象信息和相关非气象信息。承担信息的集 中统一管理,数据质量控制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通 信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 信息存储与信息共享服务。
信息系统与信息共享平台的内涵(1)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和数 据管理等系统在内的公共性基础支撑系统。
2、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内在的、支持高效组织运 行与服务的、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层次部门、单位进行配置、 布局并有机连接成一个统一体的逻辑结构、物理布局和内在 联系体。

信息系统与信息共享平台的内涵(2)
3、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共享平台指信息系统为各方面用户提供信息系统 资源共享(数据、信息、计算等)的服务系统,是信息系统 面向用户的窗口。
开展了地面、高空和辐射资料的统计整编业务 围绕气象数据处理业务,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开发气象数据资源,生产和制作了一批数据集产品
2
数据管理业务现状 我国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数据管理机构;各级数据管 理机构已经建立了对基本数据的收集、处理业务;对收集的 资料范围也有明确的分工,对主要探测数据的收集业务流程 不断完善;各级数据管理机构对主要常规观测资料按照规定 的时间进行审核、统计、整编,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 数据在国家级、省级进行了存储和归档。针对科研、业务对 气象资料的巨大需求,各级数据管理机构均开展了数据的服 务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级数据共享服务取得了很大进 展。 近年来国家级数据管理机构注重了对数据管理技术标 准的制定,研制了“气象数据元数据格式标准”、“气象科 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技术规定”、“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 式标准”、“气象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命名规定”等技术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数据网
气温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
气温度,简称气温(英文名称 air temperature )。

公众天气 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 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国 采用摄氏度(C )为单位。

气温的单位除上面提到的用摄氏
度(C )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 )表示。

摄氏与华氏的换 算关系是: C=5/9 (F-32), F=9/5C+32 (式中 C-摄氏温度)。

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 重要指标。

它根据需要分为定时气温 (基本站每日观测 4 次, 基准站每日观测 24 次),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1 )定时气温
气象部门每天 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北京时)每隔 6
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
1.5 米
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C )
中国气温记
录一般 F-华氏温度,
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 时、05 时、08 时、11 时、14 时、
17 时、20 时、23 时每隔3 小时进行气温观测。

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 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2)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

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段时间内的状况。

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分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累年平均气温等。

1)日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
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 时、08 时、
14 时、20 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可以计算为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精确到0.1 度。

2)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3)年平均气温: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
的平均值。

4)累年平均气温:累年某日平均值由历年该日平均值平均
求得,但是资料必须具有连续20 年以上的数据,且闰年只取前365 天;累年某月平均值由历年该月平均值平均求得;累年年平均值由累年月平均值平均求得。

3)最高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的气温最高值。

一般出现在14-15 时。

1)日最高气温:某日各定时观测气温的最高值。

2)月最高气温:某月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3)年最高气温:某年各月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4)最低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的气温最低值。

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 时。

1)日最低气温:某日各定时观测气温的最低值。

2)月最低气温:某月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5)极端最高气温
3)年最低气温:某年各月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也叫绝对最高气温。

指给定时段(如某日、月、年)内所出现的最高气温中的最高值。

可分为某月和某年极端最高气温以及多年某日、多年某月和多年年极端最高气温。

1)某月极端最高气温是从全月各日最高气温中挑出的极植。

2)某年极端最高气温是从全年各日最高气温中挑出的极值。

如果考虑多年状况,也有多年某日、多年某月及多年年极端最高气温:
1)多年某日极端最高气温是从历年某日最高气温中挑出的
极值。

极值。

3)多年年极端最高气温是从历年最高气温中挑出的极值。

6)极端最低气温
也叫绝对最低气温。

指给定时段(如某日、月、年)内所出现的最低气温中的最低值。

根据给定时段不同,可有某月和某年极端最低气温。

1)某月极端最低气温是从全月各日最低气温中挑出的极植。

2)某年极端最低气温是从全年各日最低气温中挑出的极值。

如果考虑多年状况,也有多年某日、多年某月及多年年极端
最低气温:
极值。

2)多年某月极端最低气温是从历年某月最低气温中挑出的极值。

3)多年年极端最低气温是从历年最低气温中挑出的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