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 李商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由于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去处。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乐游原所作。
此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交代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作者因为心绪不佳便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自古,骚人墨客登高多发感慨,或悲叹平生遭际,或发泄内心苦闷,陈子昂一登幽州台便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大诗人登高时便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商隐这次登高并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不适”情怀。
果然,作者看到了极其壮丽的夕阳景观,他的忧愁瞬间也一扫而空,他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满足之中。
你看,那无边无际、灿烂辉煌的夕阳,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多么壮丽奇伟的美景。
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
末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只是”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
也有人认为“只是”是“就是”、“正是”之意。
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
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咏史诗成就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古诗乐游原的意思

《乐游原/ 登乐游原》是唐·李商隐的诗作。
全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绮丽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诗情解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之情,他因 为一腔抱负无法实现,而心生郁闷。
课后练习
• 你有什么话想对心情郁闷的李商隐说呢, 把它写下来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诗人档案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 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 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 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 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 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古诗赏读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字词注释
•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 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 向晚:傍晚。 • 不适:不悦, 不快。 • 古原:指乐游原。 • 近:快要。
诗意解读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 乐游原。
诗意解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但遗憾的是已 经临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王维的《登乐游原》借夕阳美景终将逝去,表达美好时光终究短暂的真理。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唐诗三百首之《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乐游原/ 登乐游原》《乐游原/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二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诗词鉴赏:李商隐《登乐游原》

【导语】李商隐,字义⼭,号⽟溪(谿)⽣、樊南⽣,唐代诗⼈,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是晚唐最出⾊的诗⼈之⼀,和杜牧合称“⼩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都在家族⾥排⾏第⼗六,故并称为“三⼗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些爱情诗和⽆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诗集》。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商隐《登乐游原》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乐游原/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阳⽆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 傍晚时⼼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阳啊⽆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
汉宣帝⽴乐游庙,⼜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个皇后许⽒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庙于曲江池北,⽈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 这⾸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快⿊了,“不适”指不悦。
诗⼈⼼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古诗⼈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望远,送⽬临风,更易引动⽆穷的思绪:家国之悲,⾝世之感,古今之情,⼈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1意不適2,驅車3登古原4。
夕陽無限5好,只是近6黃昏。
作者簡介
李商隱(公仍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泌陽縣)人。
開成二年進士。
當時牛、李黨爭劇烈,他被捲入漩渦,在政治上受到排擠,一生困頓失意。
李商隱和杜牧齊名,是晚唐重要詩人之一。
他的詩多寫時代亂離的感慨,個人失意的心情。
其中有不少借古詠今的詠史詩和纏綿悱惻的愛情詩。
由於時代混亂、遭遇坎坷,詩中往往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感傷情緒。
他在詩歌藝術上善於廣泛地從多方面學習前人,又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特點在於構思縝密、想像豐富、語言優美、韻調和諧。
背景資料
樂遊原,在長安西南,地勢較高,四望寬敞,可以眺望長安全城。
在秦代原叫作宜春苑,漢宣帝神爵三年(西仍前59年)在這裏修築樂遊廟,所以人們便改稱之為樂遊原或樂遊苑。
唐武后長安年間,太平公主在此建造亭閣,漸成為當時的遊覽勝地。
每逢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陽),長安仕女多到此登高遊覽。
李商隱在長安,曾數次到這裏遊玩,並寫了幾首有關樂遊原的詩,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賞析重點
本詩抒寫李商隱登樂遊原眺望夕陽時所生的感觸。
這一天傍晚,詩人心情鬱悶,便駕著馬車,登上樂遊原散心。
落日餘暉燦爛,景致是多麼美好,只可惜此時已近黃昏,如此美景即將消逝,令詩人留戀不已,無限惆悵。
首兩句寫詩人遊覽樂遊原的時間和心情。
對於一般遊人來說,黃昏登臨可俯瞰長安的樂遊原,遊覽名勝古跡,欣賞風景,該是心情愉快的;可是,詩人卻是「向晚意不適」。
這一句連用五個仌聲字,表現了詩人抑鬱低沉的心情。
詩人想借登高遠覽以驅走愁思,所以「驅車登古原」。
這句用四平一仌,平亮的聲調顯出詩人欲從抑鬱中振作起來的意圖。
在第三、四句,詩人的筆觸全部傾注於夕陽晚照的描寫。
夕陽絢麗,「無限好」三字,是剎那間從詩人心底進發出來的衷心讚歎;然而這心頭的愉悅只如曇花一現,清醒的理智提醒詩人:「只是近黃昏」。
夕陽雖好,不能久留,又回到「意不適」上去。
這兩句改用正常的律句,聲音較前二句平和婉順,既襯托出晚照之美,又似乎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在寫作技巧上,避免了平鋪直敍,在短短二十字中,詩意曲折,寫詩人的心情變化,一層比一層深:出發時心情下舒暢,見了夕陽美景興奮了一陣子,想到日落不禁歎息。
在這曲折的佈局中,彌見詩人擺脫不去的愁思。
這樣的寫法,意思一環緊扣一環,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詩人為甚麼心情不佳,詩中並沒有說明,歷來都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自傷年老,有人認為是隱喻國勢日弱。
無論是個人感慨還是家國憂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都具有普遍的概括力,寫出人們對美好事物即將消逝的惋惜和惆悵,故能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想一想
1.若以一天時段的轉變來代表人的一生,你認為黃昏應是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童年或少年的你又屬一
天中哪一個時段?為甚麼?
2.若我們希望人生中能擁有一個美好的黃昏,那麼應在白晝時作些甚麼準備?
3.黃昏後會進入甚麼時段,又是人生中哪一個階段?你可描述一下美好的晚景應該是怎樣的?
4.你會如何讓父母安享晚年呢?
1向晚:傍晚。
2意不適:心情不佳。
3驅車﹕趕著馬車。
4古原:指樂遊原,稱它為古原,表明它是漢代的古跡。
5無限:非常、極其。
6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