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原文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长安附近的游览胜地。

[向晚]傍晚。

向,将近,将要。

[意不适]心里不舒畅。

[驱车]赶车,驾车。

[古原]指乐游原。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简析】1 / 6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乐游原》教案一、激趣导入2 / 6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登乐游原李商隐拼音版

登乐游原李商隐拼音版

【登乐游原李商隐拼音版】dēng lè yóu yuán登乐游原zu zhě :lǐ shāng yǐnxiàng wǎn yì bú shì ,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zhī shì jìn huáng hūn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全诗赏析】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 -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

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

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

小学李商隐登乐游原拼音版

小学李商隐登乐游原拼音版

小学李商隐登乐游原拼音版小学李商隐登乐游原拼音版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以下是小学李商隐登乐游原拼音版,欢迎阅读。

dēng lè yóu yuán登乐游原lǐ shāng yǐn李商隐xiàng wǎn yì bú shì向晚意不适,qū chē dēng gǔ yuán驱车登古原。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夕阳无限好,zhī shì jìn huáng hūn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登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登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登乐游原翻译及赏析《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前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王维的《登乐游原》借夕阳美景终将逝去,表达美好时光终究短暂的真理。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唐诗三百首】《登乐游原》赏析

【唐诗三百首】《登乐游原》赏析

【唐诗三百首】《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呼吸困难,驱车尼里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荣登乐游原,心想把苦恼收编。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较长时间。

赏析这首诗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解“意呼吸困难”的情怀而荣登乐游原时,看见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寸心感叹。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穷不好,只是将近黄昏”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衬,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衰败之美感,家国迷失之苦,身世迟暮之忧,一起锻造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穷不好”就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切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回,转回至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就是诗人无力说服美好事物所收到HANDBOOKS的感叹。

这两句就是浅不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色之所以如此妩媚,正是因为在吻合黄昏之时才变得无穷幸福。

这近似于格言式的感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指出夕阳就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慨;也有人指出此为诗人爱好生命、执著人间而心光不攻灭,就是积极主动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就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播发,也就是对时代所收到的感慨。

诗人李商隐借由当时唐帝国的暂经济繁荣,预料到社会的轻微危机,而借此抒写一下内心的无奈体会。

这两句诗所蕴藏的灵秀而精细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为提及,并且借予至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衍生、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小消极为积极主动,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

唐李商隐乐游原登乐游原赏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①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

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②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诗百科③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古诗翻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登乐游原》古诗赏析【赏析一】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

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于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

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 “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是牵强附会; “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能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

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况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隱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你可曾看过夕阳的景色?
你能明白诗中每一句的意思吗?
登乐遊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傍晚的時候,我闷闷不乐, 于是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游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时的夕阳真是动人,可惜时间已近黄昏。 这美丽的景致很快便看不到了!
现在在向同坐的同学互相读一遍。
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
为什么?
你能明白当时作者的心情吗? 作者感慨美好的事物快將将逝。
你在闷闷不乐的时候会怎样为自 己舒解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