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

合集下载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

杜牧:登乐游原概述《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共四十二句,采用七绝的古体诗格式。

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诗歌分析第一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部分描绘了诗人的眼前景象。

黄河之水远远流去,在白云之间渺渺无边。

他看到了一座孤城,周围是陡峭万仞的山峰,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羌笛在这里吹响,但是诗人并不以为怨杨柳,而是觉得春风也没有能够吹过玉门关。

第二部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忆昔霓裳羽衣曲,九重城南何处望?这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他回忆起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情景,在那良辰美景中,玉人教他吹箫的情景在哪里呢?他还回忆起过去九重城南的情景,那里的远方有何目睹之景?第三部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方高楼出尘泥,几处早莺争暖树。

该部分则切入到具体的场景中。

楼船在夜雪中穿过了瓜洲渡,铁马在秋风中疾驰而过大散关。

诗人表达了他对远方高楼的向往,希望能够从喧嚣的现实中出来,享受清静。

同时他还看到早春的景象,有几只莺鸟在争夺树上的温暖。

第四部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最后,诗人又表现出他的冒险之心。

他希望能够骑上轻骑追逐,冒着大雪满山都前进。

在空闲之余,他则在碧溪上静静地垂钓,享受清静的时光。

有时他还会乘舟,在梦幻的边境中遨游。

思想内涵杜牧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他虽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但也意识到生活的不易。

他不满足于现实的束缚,去寻找更加自由的空间,追求自己的理想。

因此,这首诗中蕴含着自由、冒险、豁达的精神,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寻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结语杜牧的《登乐游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这首诗歌美丽动人,诗句清新明快,意境深远。

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精神。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诗歌意向解析一、原文呈现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逐句解析与意向阐述“向晚意不适”“向晚”指明了时间,接近傍晚的时分。

诗人李商隐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行,很可能心中已经有所感怀。

“意不适”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绪状态——不舒畅、有所郁结。

这种情感的表达为整首诗的基调定下了苍凉、感慨的底色。

在画面感的构建上,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独自一人,在日渐昏暗的天色中,或许是因为生活的琐事,或许是因为更深远的人生思考,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和不适。

“驱车登古原”诗人选择以“驱车”的方式来“登古原”,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寻求解脱的象征。

古原之地,往往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带有一种苍茫和悠远的气息。

驱车登高,一方面可以让诗人远离尘嚣,另一方面也暗含着诗人想要通过换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内心的渴望。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动态感十分强烈。

我们可以想象到车轮滚动的声音,想象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以及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视野逐渐开阔的震撼。

这些都是诗人在努力摆脱内心不适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给予他的直观感受。

“夕阳无限好”这一句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也是情感转折的关键点。

“夕阳”作为自然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但又稍纵即逝的象征。

诗人用“无限好”来形容夕阳,表达了他对这一刻美景的极致赞美。

在画面感的营造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万物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这种温暖而绚烂的色彩,与诗人之前内心的阴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被这金色的光辉所融化。

“只是近黄昏”然而,诗人的赞美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用“只是”一词将情感的转折表达得淋漓尽致。

夕阳虽好,但它也预示着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近黄昏”不仅是对夕阳美景即将消失的无奈叹息,更是对人生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在这一句中,画面的色彩开始变得暗淡,那种夕阳下的金色光辉逐渐消退,被即将来临的夜晚所吞噬。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授弘文馆 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 终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后人谓之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着汉代建立的功业,那五陵原上的每棵树木都在萧瑟的秋风中。
创作背景
国家正值战乱之际,诗人因奸人诬陷被贬,内心惆怅,来到乐游原,看到眼前这曾经繁华的园林已经衰败不 堪,内心感慨,作此诗抒怀。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登临乐游原,只见 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 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 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①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②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③没:消失。 ④销沉:形迹消失、沉没。销:同“消”,消散,消失。 ⑤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⑥事业:功业。 ⑦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 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⑧无树:即每棵树
登乐游原
唐朝杜牧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日落西山非我意全诗解释

日落西山非我意全诗解释

日落西山非我意全诗解释
摘要:
1.诗句的来源和背景
2.诗句的意义和象征
3.诗句的作者和创作时间
4.诗句的影响和文化价值
正文:
日落西山非我意是一句著名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这首诗全文如下:“向晚意不还,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看着夕阳渐沉,感叹时光易逝的情景。

诗句“日落西山非我意”的意义和象征十分丰富。

从字面上看,它是对夕阳西下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但深层次上,它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人在诗中以夕阳为比喻,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哀叹。

同时,这句诗也可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时代的无奈和不甘。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富有哲理性和感情色彩。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命运的波折。

日落西山非我意这句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慨,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

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

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
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为乐游苑,因此地地势开阔,人们便以“原”称之。

登上此原,长安城尽览。

古代诗人在登楼望远时,总是引起他们的国恨家仇等各种情绪,如陈子昂一登上幽州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

而李商隐登高也会引起心中无限情怀,不过这次,他登楼不是抒发感慨,而是想排遣自己“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不知道什么原因,傍晚时,诗人心中有些不快,便驱车而来,登上古原。

“夕阳无限好”两句,诗人登上古原,看到日落西斜,金黄灿烂的光辉铺洒在无边无际的天地上。

这是多么壮美、瑰丽的景象。

这景象也使诗人得到了极大满足,而这雄美的景色就是在这黄昏时刻才出
现的,诗人于是发出“无限好”的赞叹,慰藉了诗人忧郁的心绪,表现了珍惜时光的积极心态。

但也有人误认为“只是”两字,是“但是,只不过”之意,所以,本诗抒发的是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是一种消极心态。

然而古代的“只是”本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是“就是”、“正是”之意。

【后人点评】
清人屈复:时事遇合,俱在个中,抑扬尽致。

(《玉谿生诗意》)。

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绮丽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绝句《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唐诗三百首之《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诗三百首之《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乐游原/ 登乐游原》《乐游原/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二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婉 约派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 南生,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 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 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 得缠绵,为人传诵。因处于牛 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 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 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驱车登古原。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夕阳无限好,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近黄昏 。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原文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 方的游览胜地。地 势高而宏敞,西汉 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不适:不愉快。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