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登乐游原教案

登乐游原教案

登乐游原教案教学目标1、读通古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地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两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引出阅读的兴趣师:曾经有一位诗人,在乐游原上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历史名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跟随他去乐游原一起感受那份夕阳之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2、读题,解题,乐游原:一个地名,在长安城南,是唐朝著名的游览地。

二、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驱”的读音。

3、教师出示向晚的意思:傍晚,意不适:心情不好。

4、学生结合图片与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大意。

5、全班交流学生的译文,在整理学生译文的基础上,形成译文结果。

译文:诗人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

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过渡: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再一起好好品读一下这首诗,好诗就像好茶,越品越美,而这种美需要我们自己发现。

三、研读感悟1、知诗人(1)师: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师要求学生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景色美,悟诗人愁1、师:当诗人站在这唐朝的最高地——乐游原,他看到夕阳染红了天空与大地,万物都洒上了光辉,景色十分优美。

(教师出示夕阳的照片,渲染意境)提问:这样的美诗人是怎么来表达的呢?(夕阳无限好)2、师:风景这么美,诗人却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呢?(只是近黄昏)师:这一个“只是”是诗人内心的无奈,那为什么诗人看到美景后,内心却涌动起了无奈呢?师向学生介绍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经历着国运将尽之愁,同时由于当时党派间的斗争,他的个人抱负无法施展之愁以及对人生衰老的自然规律的愁。

登乐游原教案

登乐游原教案

登乐游原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登乐游原是一种活动类的教学方法,以其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互动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教案将以“登乐游原教案”为题,介绍登乐游原的基本知识和实施步骤,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

二、登乐游原的基本知识1. 登乐游原的定义登乐游原是一种通过活动和游戏来促进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登乐游原的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3. 登乐游原的特点-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融入游戏元素,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使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

三、登乐游原的实施步骤1. 备课阶段在准备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与之对应的活动和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达到目标;- 活动设计:设计创意活动和游戏,使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材料准备:准备与活动相关的教具、PPT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凝聚力;- 游戏安排:在活动中融入游戏元素,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任务布置: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以下方式:- 学生展示:给学生一定的展示机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 过程回顾:回顾活动的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不足。

四、登乐游原的优势和应用1. 优势登乐游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古诗《乐游原》教学设计8

古诗《乐游原》教学设计8
驱车登古原。
பைடு நூலகம்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古诗词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习
古诗
精读品味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组赛诗会: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背出古诗篇目最多的小组为胜。
2、师生评价,重在激励。
一、板书:乐游原1、介绍《乐游原》的写作背景。(老师适时补充或表扬)
二、师范读,(指导停顿、语速和语调)
三、学习生字緌、桐、籍、。
四、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同桌自学、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1、指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老师适时补充、引导、启发或肯定、表扬、激励)
2、指名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懂?谁读懂了,愿意帮助他?
3、指名汇报:谁特别厉害,能将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多请几位说)
课题
8乐游原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的
要求(教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读出《乐游原》这首诗所描述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这古诗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等
准备




9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六、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小组比赛
指名说题意、
指生说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指生读
同桌交流
指生说
学生交流

乐游原四年级语文教案

乐游原四年级语文教案

乐游原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篇:乐游原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课1.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古诗,通过或读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那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背诵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诗了?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乐游源》。

2.播放学乐师生精*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1.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

前两次读准字音,看注释了解诗意,了解全文内容。

后两次带着感情去读,注意其中的停顿。

2.老师指点朗读,纠正其中的错误,指出重点掌握的字词。

3.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读准字音:适()驱()昏()4.指名读,纠正字音。

5.默读古诗,结合课文里的解释,掌握字词,理解诗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夕阳:好:近:黄昏:(2)图文结合,谈谈你对整首诗的理解?(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思考:(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2)指导朗读第一、二句,体会诗人郁闷压抑的心情。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渲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3.悟诗人愁(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2)结合第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三、练习背诵古诗。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乐游原》的教案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乐游原》的教案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乐游原》的教案设计导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课1.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古诗,通过或读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那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背诵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诗了?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乐游源》。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唐代诗人。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1.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

前两次读准字音,看注释了解诗意,了解全文内容。

后两次带着感情去读,注意其中的停顿。

2.老师指点朗读,纠正其中的错误,指出重点掌握的字词。

3.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读准字音:适()驱()昏()4.指名读,纠正字音。

5.默读古诗,结合课文里的解释,掌握字词,理解诗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夕阳:好:近:黄昏(2)图文结合,谈谈你对整首诗的理解?(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思考(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2)指导朗读第一、二句,体会诗人郁闷压抑的心情。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渲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2)结合第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指导朗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三、练习背诵古诗。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4.2 乐游原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

乐游原 (李商隐)教学设计乐游原(李商隐)教学设计引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诗歌作品。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纷繁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分析诗歌结构、解读意象和赏析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诗歌结构分析1. 第一节(共四句):描写豪华马车及其护卫士兵。

2. 第二节(共四句):描写乐游原中的风景和人物。

3. 第三节(共六句):表达离别之情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第四节(共二句):总结全诗。

二、意象解读1. 豪华马车:象征着贵族身份和离别的苦难。

2. 乐游原:指代过去美好的时光和离别的地点。

3. 逐客令:象征离别之苦。

4. 疏狂地:形容人物离别时的悲伤和激动。

三、语言特点赏析1. 用典:诗中出现了“逐客令”这一典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

2. 意象丰富:通过描绘车马、花草和山川,创造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3. 运用修辞: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对仗工整:诗中的押韵和平仄有序,表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感知与体验:教师将诗歌《乐游原》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知诗歌中的豪华马车和乐游原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发现每一节的意义和联系,并解读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比较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乐游原》和其他关于离别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不同诗人对离别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

4. 创作与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写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乐游原》中的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结构、解读意象和赏析语言特点,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游原》这首诗。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1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乐游原不适→ 登古原触景生情夕阳美好只近黄昏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1、齐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① 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 向:接近。

向晚:傍晚。

③ 意:心情。

不适:不悦,不舒畅。

④ 驱车:驾车。

⑤ 古原:即乐游原。

4、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

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

(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登乐游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古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地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两首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乐游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出阅读的兴趣
师:曾经有一位诗人,在乐游原上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历史名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跟随他去乐游原一起感受那份夕阳之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2、读题,解题,乐游原:一个地名,在长安城南,是唐朝著名的游览地。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驱”的读音。

3、教师出示向晚的意思:傍晚,意不适:心情不好。

4、学生结合图片与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大意。

5、全班交流学生的译文,在整理学生译文的基础上,形成译文结果。

译文;诗人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

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过渡: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再一起好好品读一下这首诗,好诗就像好茶,越品越美,而这种美需要我们自己发现。

三.研读感悟
1、知诗人
(1)师: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
来的?(意不适)师要求学生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景色美,悟诗人愁
1、师:当诗人站在这唐朝的最高地——乐游原,他看到夕阳染红了天空与大地,万物都洒上了光辉,景色十分优美。

(教师出示夕阳的照片,渲染意境) 提问:这样的美诗人是怎么来表达的呢?(夕阳无限好)
2、师:风景这么美,诗人却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呢?(只是近黄昏)
师:这一个“只是”是诗人内心的无奈,那为什么诗人看到美景后,内心却涌动起了无奈呢?
师向学生介绍李商隐的个人经历: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经历着国运将尽之愁,同时由于当时党派间的斗争,他的个人抱负无法施展之愁以及对人生衰老的自然规律的愁。

师:那么多的愁渗透到一起,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