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以人为本
浅析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之一,它凸显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其关乎到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和人性化。
本文将从建筑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人性化等方面分别分析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一、功能性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载体,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因此,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例如,在写字楼的设计中,应该将人们的工作需要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合理设计办公区域,确保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感。
同理,在居住建筑中,也应该从实用性和舒适性两个方面考虑设计,例如充分考虑采光、通风、隔音等因素。
二、舒适性建筑物的舒适性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建筑物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考虑和满足,建筑才能成为真正的宜居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使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将合理的通风与采光方案,设计空调、供暖系统,以便人们能够感到舒适。
同样,噪声也是建筑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噪声的处理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如采用隔音材料、布设隔音装置等。
三、人性化建筑应该是贴近人心的产品,拥有阅读、感受、触觉、体验、情感等人性化的体验。
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既要是人们在使用上方便,同时还要在体验上令人愉悦。
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喜好,创造有着人情味的体验。
比如在室内设计中考虑视觉的舒适感,结合自然光线和人工光源打造柔和浪漫的灯光氛围,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注重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符合人类审美情趣,让人们可以得到美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地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和习惯的功能性、舒适性建筑,让建筑物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饰,而成为一个具有有效性、智能化、人性化的空间形态和生活体验。
个人设计理念

个人设计理念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细节、追求创新和实用性”。
首先,我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设计师的工作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设计应该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关注用户的感受和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地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保证设计作品符合人性化的原则,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其次,我注重细节。
细节是一个设计的精髓所在,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对品质的追求。
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会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从产品的外形、颜色、材质等方面入手,做到尽善尽美,让用户在使用中能够感受到产品的高品质和高价值。
同时,我也追求创新和实用性。
创新是推动设计进步的关键,只有突破常规、不断创新,才能让设计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但创新不能仅仅是为创新而创新,必须与实用性相结合,让设计作品既具有新意,又能够实现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总的来说,我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细节、追求创新和实用性。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用户在使用中感受到高品质和高价值。
- 1 -。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探讨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探讨艺术设计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设计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艺术设计注重的是美的外观,追求的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然而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更为主流的设计文化。
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并不仅仅追求美学效果,而是将功能性与人类需求高度结合,以人类使用和体验的角度出发,设计人们更为方便、美观、实用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什么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及其重要性、如何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所面临的挑战。
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是将人类需求及其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不仅将观感和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础,同时保证产品/服务具备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设计作品,不仅注重美学效果,同时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视为重中之重。
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更加深入地考虑人类的行为、体验、和需求。
为什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要?一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和用户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可以更加人性化,使得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用户,达到亲民的效果,从而让人们更愿意使用产品/服务,提高产品/服务的使用率。
首先,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用户进行深入思考,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积极反馈用户的需求、建议和想法,以此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并在最终作品中融入用户的需求。
其次,设计师需要注重产品/服务的实用性,尽可能降低产品/服务的使用难度,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服务的美观性,使得产品/服务拥有独特的外观,让用户在使用中享受美感的体验。
最后,设计师需要注重创新和时尚的元素,不断创新、发掘一些新颖、个性化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口味。
浅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

浅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是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将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以此为基准进行设计。
这种理念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满足人的需求和愿望,使人们在艺术品和设计产品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享受。
在当代的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对于设计者来说,深入了解人的需求和特点,将人的感受融入设计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进行一些浅析。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设计更贴近人的需求和体验。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研究人的行为、习惯、偏好等方面,力求将设计产品和艺术品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家具设计中,考虑到人的舒适感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出符合人体曲线的椅子和沙发;在衣物设计中,根据人们的活动需求和审美趣味,设计出适合穿着的服装款式和面料。
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的需求,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情感共鸣。
艺术设计应该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共鸣。
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能够让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内心世界,触动人的情感共鸣点,增强人与艺术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一幅画作或雕塑能够表达出设计师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情感所触动,产生共鸣。
人们对于艺术品和设计产品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其外表美感,更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因素,使作品与人之间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产品和艺术品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利用,努力设计出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的产品。
在家居用品设计中,使用环保材料和提倡简约设计,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和生态保护,建设出更加人性化和环保的建筑空间。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探讨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探讨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置于首位,以人的舒适、安全和愉悦为设计标准。
这一理念要求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喜好和生活方式,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过程中,以创造出更加贴近人性的作品。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体验:艺术设计应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体验空间时感到舒适、便捷和愉悦。
这需要设计师以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和实用性。
2. 社会文化:艺术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融入到设计中,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本土性和民族特色。
这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作品。
艺术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功能需求,同时也应当对环境负责,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案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当下的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来展示这一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
1. 巴黎劳动力大厦(Le Laboratoire):这是一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实验性艺术和设计中心,致力于将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具有创新和实验性的作品。
在这里,设计师们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出了许多智能化、环保和舒适的作品,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
2. 英国伦敦地铁站设计:伦敦地铁站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人为本的典范。
地铁站的设计不仅考虑了用户的乘车体验,还充分结合了伦敦的历史与文化特色,使得地铁站成为了伦敦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3. 日本和服设计:日本和服设计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极致的舒适性而著称。
在和服设计中,设计师们不仅注重面料的柔软度和舒适度,还注重服装的款式和色彩与人体的匹配度,以满足人们对美与舒适的追求。
论述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

论述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论述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摘要: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开展,在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对建筑设计的宗旨进行适当的改良。
目前,人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人本〞理念为根底,对建筑设计进行新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建设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设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设设计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且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建筑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和耐久性,还要对建筑结构的美感进行严格的要求,使其建筑设计突出现代化建筑结构的个性化特点,从而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赋予了人们不同的视觉美感。
而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我们就要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来作为建筑结构的核心设计,以确保建筑结构符合当代人们在生活中对空间环境的需求。
1 建筑设计概述自古以来建筑设计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社会文化的表达,还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在社会建筑文化的开展过程中,其建筑设计也就是其建筑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开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也成为其中核心的内容之一。
而且为了保障建筑设计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压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使其建筑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的依据。
此外,建筑设计还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建筑结构的美感,使其满足住户的审美需要。
1.1 设计要点目前,在建筑行业开展过程中,人们也逐渐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建筑工程工程的价值,使其建筑结构设计和人们的生活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开展。
但是,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虽然充分的表达出来的建筑结构的个性化特点,而且将建筑文化和建筑环境连续在一起,但是这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也使得一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处于一个初步开展的阶段。
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室内设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到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还与人们的情感需求、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强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从人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实用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空间大小等因素,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例如,对于家庭而言,儿童房和成人房应该分开设置,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成人的隐私;客厅应该设置在离大门较远的位置,以避免穿堂风和噪音干扰;厨房和卫生间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以避免细菌滋生和异味。
二、色彩搭配色彩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和生理。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例如,对于儿童房,可以选择明亮、活泼的色彩,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老年人房,可以选择温馨、舒适的色彩,以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三、家具配置家具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反映出使用者的个性、审美和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家具。
例如,沙发应该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书桌应该选择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以提高使用者的效率;储物柜应该合理布局,以充分利用空间。
此外,家具的颜色和风格也应该与整个室内环境相协调,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
四、光线照明光线照明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人的视觉效果和心情。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根据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
例如,对于需要长时间工作的办公区域,应该选择柔和、均匀的照明方式,以保护使用者的眼睛;对于需要营造温馨氛围的卧室,应该选择温馨、舒适的照明方式,以营造一种浪漫、舒适的氛围。
浅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

浅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艺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领域,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它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人文关怀、情感共鸣和文化融合三个方面来浅析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其目的是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和尊严。
在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强调设计应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艺术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在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尊重人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关心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
设计师需要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人为本,设计出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作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只有设计师真正关心人们的需求和感受,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作品。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体现了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入人心,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同情感体验。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设计师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和热爱。
设计师需要挖掘人们内心深层的情感需求,通过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文化理念体现了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因素融合到作品当中,通过作品展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关注其他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并通过设计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应以人为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迅速。
自1988年10月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20 0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万公里,根据交通部“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万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
但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率也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94年以来我国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一直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国家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作为高速公路“说明书”的交通标志,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道路交通标志简述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1.主标志(1)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
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图案。
此标志一般用于交叉口、急弯、陡坡、易滑地区等。
(2) 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
形状为圆形(少数为八角形或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白底,红圈红斜杠,黑图案。
此标志一般用于禁止通行、禁止停车、速度限制等。
(3)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
形状为圆形和矩形,蓝(绿)底,白图案。
此标志一般用于直行、右转、单向行驶等。
(4) 指路标志:用来指示市镇村的境界,目的地方向,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著名景点等。
形状为矩形,一般道路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为绿底白字。
(5) 旅游区标志:用来指示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为棕色底白色字符。
(6)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情况的标志,为长方形,蓝底白字,图案部分为黄底黑图案。
2.辅助标志:是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
形状为矩形,白底黑字(黑图案)黑边框。
实践证明,合理的设计和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使交通流畅,防止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一般按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执行,各类标志设置应合理齐全,功能完整。
但我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高速公路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因此仅仅机械照搬“国标”或是拘泥于“国标”都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认为交通标志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即从道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力求做到能及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道路信息。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一般分三步进行,即标志布设、标志版面设计和标志结构设计。
1.标志布设(1) 标志布设是交通标志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着整个设计质量。
在进行标志布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以完全不熟悉本公路及其周围路网的驾驶者为设计对象。
②高速公路上的立交区是标志布设的重点部位,需合理布设,既不能信息过载,又不能遗漏信息。
③在高速公路上长直线段行车,驾驶者常因视野单调枯燥引起一些如困倦之类的不良生理反应,影响安全行车。
所以进行长直线段的标志布设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警告、公益或旅游标志,以刺激驾驶者,避免发生上述现象。
④标志布设中,要充分考虑道路自身或交通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设置一些相应的标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及人员的安全性。
⑤布设标志时,应注意和标线、监控、收费及通信等其它沿线设施相协调配合。
(2) 从功能上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主要包括有警告、禁令、指路、指示、旅游及辅助标志。
应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按照国标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合理设计①警告标志设置警告标志时,应从驾驶者立场出发,通过技术判断,确定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提醒驾驶者提前采取措施,确保行驶安全。
如:隧道、陡坡、易滑、注意落石等。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根据国内外的一些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发现,不戴安全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戴安全带的4倍。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太快,有相当多的驾驶者对高速公路的特性并不完全了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者平时驾车时并不习惯系安全带,他们在使用高速公路时也经常忘记系安全带,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中第六条就明确指出“规定安装安全带的车辆,其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
所以在进行北京市公路二环高速公路(马驹桥~胡各庄段)交通工程设计时,我们提出一种“系安全带”标志的设计(见封二1),并设置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以提醒驾驶者已进入高速公路,应系好安全带。
前苏联著名工程心理学家B·Ф·洛莫夫指出:在感知符号指示时,对情况判断的效果首先决定于符号形式与被标志客体的形式联合的巩固程度。
如果符号图案与被标志的客体有良好的对照度,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人们判读起来要更迅速更有效。
所以通过参考国外一些同类标志,结合我国的国情,在设计中使用了目前我国大多数车辆上安装的三点式安全带作为版面图案。
中文标注使用“系安全带”,英文标注使用国际上通用的“BUCKLE UP”。
根据国标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本标志上半部采用绿底白图案,下半部采用黄底黑字,按警告标志颜色进行设计。
②禁令标志禁令标志根据功能可分为遵行、禁止和限制标志,设置在需要驾驶者遵行或需要对驾驶者交通行为加以禁止和限制的路段前适当位置。
高速公路上常使用的禁令标志一般有:限速、限高、禁止驶入、禁止超车等。
③指示标志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在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上较为常见。
高速公路由于设计标准高,交通状况相对比较简单,因而指示标志较为少见。
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如:车道功能标志、最低限速等。
④指路标志指路标志承担着向驾驶者传递方向、地点、距离等道路信息的任务。
根据笔者个人的设计经验,高速公路上指路标志数量最多,作用也非常重要。
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全立交的特点,交通流具有高速性,如果驾驶者不能及时的获得清晰、完整的道路信息,将直接影响驾驶者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安全行车隐患和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所以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从道路使用者角度出发,将所设计的道路融入周围路网中综合进行考虑。
应在高速公路入口前设置“入口预告”标志,一般有1公里、500米及200米预告,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另外还可在加速车道起点附近设置“入口”标志。
在高速公路起点适当位置应设置“高速公路起点”标志。
在每一互通式立交入口后适当位置需设置“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向驾驶者指示下一出口距离。
在高速公路出口前2公里、1公里、500米和减速车道起点应设置“出口预告”标志。
同时为方便驾驶者识别,应将所有出口进行统一合理的编号,并反映在“出口预告”标志上。
如条件许可,可在出口前公里处设置“出口编号预告”标志。
在驶出匝道三角地带端部,应设置“出口”标志。
在需向驾驶者指示行车路线方向、地点及公路路线编号处,应设置“地点方向”标志。
一般每经过一座互通式立交后,应选择一适当位置设置“地点距离”标志,预告前方将要经过的重要城镇的地名和距离。
在主线收费站前应设置“收费站预告”标志,一般有2公里、1公里和500米预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
另外在收费广场前适当位置应设置“收费站”标志。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发现,世界各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通常采用四种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使用较多的是均一式和封闭式,另外收费制式的不同决定了收费站的服务内容的不同:采用均一收费制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服务内容均是收款发票;采用封闭收费制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一般入口收费站发放通行卡,出口收费站验卡收款。
现行的国标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高速公路收费站指示标志只用一种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些驾驶者因无法从该版面上判断收费站的服务内容,往往在经过入口(发卡)收费站时也习惯性的交款领票,使单车接受服务的时间增长,从而影响了入口(发卡)收费站的通行能力,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拥堵。
所以在进行北京市公路二环高速公路(马驹桥~孙村)段交通标志设计时,我们从驾驶者的角度考虑,针对此类发卡收费站提出了一种“停车领卡”收费站标志的设计。
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根据“国标”规定确定了文字大小和版面尺寸,然后进行图案设计和文字标注。
为了吸引驾驶者的注意力和使其便于理解,设计图案时我们在版面左侧使用了红色票箱,右侧是一只接票的手,尽量采用形象、标准的图形符号,使版面图案简洁易懂。
根据我国国情,经过反复比较筛选,中文标注确定为“停车领卡”,英文标注在参考了国外同类标志后,根据国际惯例确定为“TICKET”。
同时考虑到人们对蓝/白色对比的知觉清晰度要高于绿/白色对比,而且在黄昏时蓝色标志更加明显,并且本标志设置位置一般设置在入口收费站收费广场前,并未进入高速公路范围,所以最后标志颜色最终定为白底蓝字蓝图案。
本标志同样适用于自动发卡收费站。
高速公路路边紧急电话上应设置“紧急电话”标志。
根据需要,在紧急电话之间还应设置“紧急电话预告”标志。
在高速公路通往加油站的入口附近,应设置“加油站”标志。
由于高速行车速度较快,为了让驾驶者得到信息后能及时采取措施,我们一般还提前2公里和1公里设置“加油站预告”标志。
如果加油站在服务区内,则按服务区标志设置。
当高速公路设有紧急停车港湾时,应在其前端设置“紧急停车带”标志。
在距服务区2公里、1公里、减速车道起点和服务区入口处应设置“服务区预告”标志。
当高速公路边设有停车场时,应在距停车场1公里、减速车道起点和通往停车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预告”标志,同时停车场内适当位置应设置“停车场”标志,配合地面标注指引车辆按大车区、小车区分区定位停放。
如果停车场在服务区内,则按服务区标志设置。
如高速公路上设有爬坡车道,应在爬坡车道前200米、渐变段起点附近、爬坡车道中适当位置和爬坡车道结束前适当位置设置相应的“爬坡车道”标志。
对于不经常使用高速公路的驾驶者来说,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正确判断与前车之间的车距是比较困难的。
为帮助驾驶者确认与前车保持的距离,应在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设置“车距确认”标志。
正常情况下,0米、50米和100米标志应连续设置两组,如条件不允许,可设置一组。
如有提供道路信息的电台覆盖路段,则应在被覆盖的路段起终设置“道路交通信息”标志。
如路段较长,可适当加密。
在高速公路匝道处车辆行驶有交织的路段前适当距离,应根据交织种类设置相应的分、合流诱导标志,提醒驾驶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