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程序
电子厂静电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防止静电对产品造成的损害,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车间、仓库、实验室等涉及静电敏感区域。
第三条静电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员参与,共同维护静电防护体系。
第二章静电防护措施第四条静电防护区域划分:1. 静电敏感区域:指易受静电影响的产品、元器件、原材料及生产设备所在区域。
2. 静电非敏感区域:指非静电敏感区域。
第五条静电防护设备:1. 静电消除器:用于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2. 静电接地线:用于将静电导入大地。
3. 静电防护服:用于防止静电对人体及静电敏感产品的危害。
4. 静电防护手套:用于防止静电对产品及人体的危害。
第六条静电防护区域管理:1. 静电敏感区域应设立警示标志,明确告知静电敏感区域。
2. 静电敏感区域入口处应设置静电消除器,员工进入前必须经过静电消除。
3. 静电敏感区域应定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防护设施有效。
第七条静电防护操作规范:1. 员工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应穿戴静电防护服、静电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2. 严禁在静电敏感区域穿着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如化纤、羊毛等。
3. 严禁在静电敏感区域使用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如手机、电脑等。
4. 严禁在静电敏感区域吸烟、喝水、吃东西等可能产生静电的行为。
5. 静电敏感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灰尘等影响静电防护效果。
第三章静电防护培训与考核第八条静电防护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静电防护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静电防护的重要性及操作规范。
2. 定期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知识及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静电防护意识。
第九条静电防护考核:1.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知识及操作规范的考核,确保其掌握静电防护技能。
2. 对静电防护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确保静电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奖惩与责任第十条奖励:1. 对在静电防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静电防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制度

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制度一、目的静电是电子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能对设备和产品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障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安全,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制定本静电防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电子厂内所有人员,包括员工、访客和承包商等。
三、定义1. 静电:指物体电荷的不平衡状态,造成静电的原因包括摩擦、电离和电磁诱发等。
2. 静电危害:指静电在设备和产品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如电击、起火、爆炸和设备故障等。
3. 静电防护: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防止静电导致的危害。
四、管理制度1. 员工培训所有员工在入职时应接受静电防护培训,并定期接受更新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静电工作原理、静电产生和防护措施等。
2. 防护设施a. 防静电地板:电子厂的生产区域和实验室应铺设防静电地板,以保证静电的良好导向。
b. 防静电工作台:对于需要进行精细操作的工作,应配置防静电工作台,以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
c. 防静电服装:所有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域前,应更换专用的防静电服装,并严禁穿着带有静电的衣物和鞋子。
3. 防护措施a. 地接: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和保养设备之前,应使用静电导向器材将设备的静电释放至地面,避免电击和设备故障。
b. 防静电包装: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并在出厂前进行静电消除处理。
c. 控制湿度:通过调整室内湿度控制,保持适度湿度水平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4. 紧急处理措施a. 电击伤害:如发生员工电击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送往医院。
b. 火灾和爆炸:一旦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员工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撤离。
五、责任和监督1. 静电防护责任人:由公司指定专门负责静电防护管理的人员,负责制定、执行和评估静电防护措施。
2. 监督检查:公司将定期对静电防护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违反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
六、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对于违反本静电防护管理制度的个人,将根据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罚,并对其进行再培训。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引言在许多工作场所,特别是涉及电子设备制造、化工、医药等行业,防静电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放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严重事故。
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并严格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和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和操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三、防静电管理职责(一)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生产经理、技术主管、安全主管等组成的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协调解决防静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防静电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所属员工遵守防静电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员工员工应严格遵守防静电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四、防静电设施和设备要求(一)接地系统工作场所应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包括设备接地、工作台接地、人员接地等。
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
(二)防静电工作台生产操作使用的工作台应具备防静电功能,表面电阻应在规定范围内。
(三)防静电地板在有需要的区域铺设防静电地板,地板的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四)防静电服和鞋进入防静电区域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和鞋,其性能应定期检测。
(五)防静电工具和器材如防静电镊子、刷子、托盘等,应选用符合防静电标准的产品。
五、防静电操作规程(一)人员操作1、员工进入防静电区域前,应触摸静电释放装置,消除人体静电。
2、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快速移动、摩擦等易产生静电的动作。
3、严禁在防静电区域内穿脱衣物、梳理头发等。
(二)设备操作1、设备开启前,应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2、定期对设备进行静电检测和维护,确保其防静电性能正常。
(三)物料搬运和存储1、对静电敏感物料应采用防静电容器或包装进行搬运和存储。
2、物料存放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静电积累。
(四)清洁和维护1、使用防静电清洁剂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
静电防护管理程序办法

作业指导书名称:静电防护管理程序办法文件编号:WI-BM-QA-0004 版本:A0发行日期:变更记录版本变更内容制作核准生效日期A0 初版发行黄绍鹏会签单位■采购□计划■生产■工程■仓库□业务■品管□财务■行政1. 目的为避免敏感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存储、检测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导致元器件短路、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
特制订本管理规定,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降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成本。
2.依据&适用范围2.1依据:2.1.1.无2.2适用范围:2.2.1.本程序适用于车间所有生产制程及电子元器件的采购、运输、生产、存储、检测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3. 职责3.1品质部3.1.1 QA:凡接触线路板、元器件的品检人员检验时需配合厂内防静电要求应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环、防静电手套等进行检测成品作业。
3.1.2 IPQC:凡接触线路板、元器件的品管人员检验时需佩戴防静电手环操作;负责不定时检查监督相关部门作业人员在接触线路板、元器件作业过程中是否佩戴静电环,穿静电服、静电鞋及产线车间环境状况,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不良主板进行分析,要求生产部进行返工,制定预防改善对策。
3.1.3 IQC:凡接触线路板、元器件的品检人员检验时需配合厂内防静电要求应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环、防静电手套等操作;根据订货清单对交付的静电敏感器件进行检查时,看是否有保护性包裝和产品标志,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不予验收。
3.1.4 QE:制定防静电的培训计划,由品质部提出要求,与同行政部门和工程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以确保所有操作静电敏感器件产品的人员得到必要有培训,并达到熟练的程度。
3.2 生产部3.2.1 组织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3.2.2 配合厂内防静电要求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静电环、防静电手套等进行生产作业,对生产中损坏的主板进行判断维修;3.2.3定期检查维护车间环境、防静电设备。
电子厂防静电安全操作规程

电子厂防静电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静电是电子厂常见的潜在危险之一,它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火灾甚至人身伤害。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保护员工健康,制定本电子厂防静电安全操作规程,以建立并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静电的危害及防范措施1. 静电危害静电可能导致以下危害:a) 电子设备损坏:静电可能对敏感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b) 火灾风险:在易燃气体或可燃性液体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火灾。
c) 人身伤害:接触静电可能导致触电、火花伤害甚至爆炸。
2. 防范措施为防止静电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a) 工作区域设计:工作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并确保易燃性物品与静电源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b) 使用静电导电材料:选择合适的物料,如静电导电地板、导电手套、铝制容器等。
c) 控制湿度:适当地调节环境湿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d) 静电消除器:在必要的场合使用静电消除器,确保静电的安全释放。
三、员工安全操作要求1. 穿戴防静电服装所有进入电子厂的员工,尤其是直接参与电子生产的工人,应穿戴防静电服装:a) 防静电鞋:选择合适的防静电鞋,确保与地面良好接地。
b) 防静电手套:工作时应佩戴指定的防静电手套,以防止静电通过人体引发危险。
c) 防静电帽:若工作环境要求,应佩戴防静电帽。
2. 接地操作为防止静电积聚,必须保证工作环境和设备处于良好接地状态。
a) 使用静电导电地板:工作区域应铺设静电导电地板,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b) 设置良好的接地线:设备、工作台和静电消除器等必需配备良好的接地线。
3. 静电排除在进行工作操作前,必须有效地排除静电。
a) 使用静电消除器:在需要的时候,使用静电消除器消除潜在的静电。
b) 避免积聚静电:在接触静电敏感器件之前,避免给物体充电。
4. 控制湿度适当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有助于降低静电的产生。
a) 调节湿度:通过调整空调等设备来控制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b) 防止干燥:在干燥季节或干燥环境中,使用加湿器增加湿度。
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程序

目的建立一个良好的ESD控制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ESD对电性产品的破坏。
提高产品在客户端的信赖性,维护公司在客户端的信誉,保证产品的品质。
维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
范围适用于XXX事业部,保护ESD敏感性电子元件及产品之全过程,具体包括材料或产品之来料检查、制造、测试、组装、包装、检查、运输及存储等。
权责工程部:负责公司ESD控制之技术标准的建立,并针对重大ESD事件进行追踪,同时提出改善措施,负责员工的ESD培训。
质量部:负责对ESD控制之执行品质进行督导及稽核。
计划部:负责在仓储期间及发料过程对ESD敏感性元器件进行重点防护以及防静电辅材(7.4.2.5中规定)的来料检查与管控。
生产部:负责ESD控制标准的执行及日常点检与测量。
企管部:负责安排ESD人员培训和认证考核,及相关资料归档。
参考文件ANSI/ESDIEC 61340ANSI/EIA-625定义及相关术语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由于电子不均匀分布使电荷在不同电位物体间相互转移的现象。
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电压过应力即当外加电压超过零件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时,造成零件的崩溃。
导电材料:材料表面电阻率低于Ω/SQ或体电阻系数低于Ω/CM的材料。
绝缘材料:材质表面阻值至少是Ω/SQ或电阻系数至少是Ω/CM的材料。
静电耗散材料:一个材料其表面电阻率大于Ω/SQ,小于Ω/SQ.(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工作台等)。
抗静电材料:指表面电阻率大于Ω/SQ,小于Ω/SQ的材质。
CPG(Common Ground Point)共同接地点EPA(ESD Protected Area)静电防护区域ESD接地:静电充电物(人)经由汇流排、金属支板或系统传导至地面。
设备接地:从电子设备到硬接地电极之低阻抗路径。
流程图《静电防护管理程序流程图》内容长城电脑电源事业部ESD组织结构7.1.1 主要职责7.1.1.1 解决本公司重要的ESD事件,对ESD执行进行技术性指导。
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静电防护管理制度

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静电防护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静电防护管理,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二、定义1. 静电:指电荷分布不均匀所带来的静电场和电位差。
2. 静电防护:通过控制和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对设备和产品的损害和干扰。
三、责任与义务1. 公司领导:负责组织制定静电防护管理制度,建立相关设施和设备。
2. 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静电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 员工:应严格遵守静电防护管理制度,参与相关培训,积极配合工作。
四、静电防护制度1. 环境控制:a. 工作区域应具备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湿度在40%~60%之间,温度在20℃~25℃之间。
b. 禁止在工作区域使用不符合静电防护要求的材料,如有必要,应使用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地板、工具等设施。
2. 人员控制:a. 所有员工应佩戴合适的防静电服,包括防静电手套、鞋套等。
b. 禁止穿着带有静电产生和积累的衣物进入工作区域。
3. 工具设备:a. 所有工具设备应经过防静电处理,包括接地处理和静电消除装置的安装。
b. 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工具设备。
4. 材料管理:a. 静电敏感物料应储存在特定的防静电包装材料中,并在适当的标识上标注其防静电等级。
b. 禁止使用不符合静电防护要求的材料,如塑料袋、泡沫等。
5. 储存与清洁:a. 静电敏感物料的储存区域应具备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禁止存放过多的灰尘和杂物。
b. 设备和工作区域应定期清洁,确保无积尘和杂质,并配备静电除尘设备。
6. 记录和检测:a. 配备必要的静电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静电测试和监测。
b. 建立静电防护工作记录,包括每日的静电防护检查记录、培训记录等。
五、培训与意识提升1. 公司应定期组织静电防护培训,包括静电知识、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等内容。
2. 员工应参与培训并通过考核,确保了解和掌握相关静电防护知识。
3. 定期组织静电防护意识的宣传和提升活动,加强员工的静电防护意识。
电子厂车间静电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电子厂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防止静电对电子产品、元器件及设备造成损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静电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电子厂车间生产过程中,应从源头入手,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加强静电防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静电防护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明确各岗位的静电防护责任,确保静电防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三、静电防护措施1. 环境控制(1)保持车间内湿度在40%以上,温度在15℃~25℃之间。
(2)对生产区域进行防尘处理,定期清理车间内的灰尘和杂物。
(3)采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毯等防静电地面材料。
2. 人员管理(1)员工进入车间需穿着防静电服装、防静电鞋,佩戴防静电手套。
(2)员工进入车间前,需将个人静电通过人体静电消除器放电。
(3)禁止在车间内使用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如塑料、化纤等。
3. 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接地良好。
(2)采用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子等。
(3)静电敏感元器件和设备应放置在防静电包装盒内,并确保其与包装盒之间的接触良好。
4. 物料管理(1)静电敏感物料应采用防静电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2)静电敏感物料在搬运、存放过程中,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3)静电敏感物料应在指定区域存放,并与其它物料隔离。
四、静电防护检查1. 定期对车间内静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员工进行静电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静电防护意识。
3. 对静电敏感物料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静电防护要求。
五、静电事故处理1. 发生静电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对受损产品、元器件及设备进行隔离处理。
2. 对静电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对静电事故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电子厂车间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电子厂车间静电防护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车间静电防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1.1 建立一个良好的ESD控制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ESD对电性产品的破坏。
1.2 提高产品在客户端的信赖性,维护公司在客户端的信誉,保证产品的品质。
1.3 维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
2.0 范围适用于XXX事业部,保护ESD敏感性电子元件及产品之全过程,具体包括材料或产品之来料检查、制造、测试、组装、包装、检查、运输及存储等。
3.0 权责3.1 工程部:负责公司ESD控制之技术标准的建立,并针对重大ESD事件进行追踪,同时提出改善措施,负责员工的ESD培训。
3.2 质量部:负责对ESD控制之执行品质进行督导及稽核。
3.3 计划部:负责在仓储期间及发料过程对ESD敏感性元器件进行重点防护以及防静电辅材(7.4.2.5中规定)的来料检查与管控。
3.4 生产部:负责ESD控制标准的执行及日常点检与测量。
3.5 企管部:负责安排ESD人员培训和认证考核,及相关资料归档。
4.0 参考文件4.1 ANSI/ESD S20.20-20074.2 IEC 613404.3 ANSI/EIA-6255.0 定义及相关术语5.1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由于电子不均匀分布使电荷在不同电位物体间相互转移的现象。
5.2 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电压过应力即当外加电压超过零件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时,造成零件的崩溃。
5.3 导电材料:材料表面电阻率低于1.0x105Ω/SQ或体电阻系数低于1.0x105Ω/CM的材料。
5.4 绝缘材料:材质表面阻值至少是1.0x1012Ω/SQ或电阻系数至少是1.0x1012Ω/CM的材料。
5.5 静电耗散材料:一个材料其表面电阻率大于1.0x106Ω/SQ,小于1.0x109Ω/SQ.(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工作台等)。
5.6 抗静电材料:指表面电阻率大于1.0x109Ω/SQ,小于1.0x1011Ω/SQ的材质。
5.7 CPG(Common Ground Point)共同接地点5.8 EPA(ESD Protected Area)静电防护区域5.9 ESD接地:静电充电物(人)经由汇流排、金属支板或系统传导至地面。
5.10 设备接地:从电子设备到硬接地电极之低阻抗路径。
6.0 流程图《静电防护管理程序流程图》7.0 内容7.1 长城电脑电源事业部ESD组织结构7.1.1 主要职责7.1.1.1 解决本公司重要的ESD事件,对ESD执行进行技术性指导。
7.1.1.2 每月对本公司ESD控制环境进行考核评估。
7.1.1.3 按国际标准和客户要求,保证ESD防护设施的导入。
7.1.1.4 定期对本公司员工进行ESD教育训练和考核,加强员工的ESD意识。
7.1.2 组织结构7.1.2.1 ESD管控区域分布7.1.2.2 ESD team 组织图7.2 ESD教育培训7.2.1 所有从事处理或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收ESD培训,并经检定考试合格者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7.2.2 认证共分为A,B,C三级A级-公司培训讲师,稽核员及各工作区主管级以上干部皆属之。
B级-工作区之工程师,技术员,领班,线组长,QC人员需具备之。
C级-一般作业人员及新进人员。
7.2.3 培训计划的安排及每次个人培训档案的收集,汇总将由企管部做统一统筹。
7.2.4 重新培训认证:凡经认定为认证资格已失效者(违反ESD规定二次以上者)及所有人员每年都必须接收一次重新培训及认证(公司内部讲师每年不需要重新受训一次)7.3 ESD、设备接地之要求7.3.1 静电ESD接地采用2mm*4cm的扁铁埋入地表面以下0.8m深度,接地极与接地线必须用高温熔接保证电性连接良好,且用50mm2的电线接出引至厂房各控制区域,再用6mm2的电线连接至各线体;设备接地线由三相五线制的保护地线引出,连接至各区域线体作为设备接地使用,起到双重接地保护作用。
7.3.2 为确保人员的安全性,车间设备地线必须为独立,不可与ESD地线共用。
工程部ME组技术员须每半年对厂区设备地进行全规模检测,用一根6m2电缆线一端牢固接在厂房配电箱主设备地,一端接在万用表一端,万用表另一端接在各线体设备地末端进行检测,此时用万用表“Ω”档位进行测量,测量阻值应<4Ω;ESD接地需ME技术员每半年检查一次,用一根6m2电缆线一端牢固接在静电接地主线,一端接在万用表一端,万用表的另一端接在各线体ESD接地末端检测点进行检测,此时用万用表“Ω”档位进行测量,测量阻值应<10Ω。
检测结果记录于《接地线点检记录表》中。
7.3.3生产线的ESD、设备接地末端接地电阻均需小于10Ω,此设备接地与ESD接地状况的检测由使用部门各负责人每月自行测量一次,并分别记录于《ESD接地检测记录》和《设备接地检测记录》中。
7.3.4 为避免ESD/EOS的发生,所有设备(AI/RI/SMD,加工成型机、测试设备、锡炉、烙铁电动起子等)请一律使用美式或欧式三芯电源插头,确保设备工具良好接地,同时,为了确保设备的接地可靠性与避免EOS的发生,所有的带电仪器设备与电动治工具都需连接设备接地线。
7.3.5 所有测试治具(ICT、INT与保护站)需采用抗静电材料如电木制成,外加工治具一律用防静电或抗静电材料制成,且机台需做好接地处理。
7.3.6 ESD接地主线尾端需贴ESD共同接地测试点标签见标识图C。
7.4 ESD防护区域及ESD防护工作站要求7.4.1 ESD防护区域的要求:7.4.1.1 凡是有对半导体材料进行存放、加工、组装、包装与检验的区域均为ESD防护区域,包括:IQC、IC仓、AI、HI、T/H段、组装段与维修站等。
7.4.1.2 ESD防护区域内如有铺设导电地板,其接地阻抗需保持在2.5x104Ω/SQ至1.0x106/SQ之间;且需每月对其进行清洁及检测,并落实填写记录于《导电地板检测记录表》上。
7.4.1.3 所有人员(包括间接人员、来宾)进入铺设导电地板之ESD防护区时,必须穿静电鞋,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7.4.1.4 所有人员(包括间接人员、来宾)进入ESD防护区时应依静电环点检说明书自觉点检,并落实填写点检记录表。
7.4.1.5 为避免检测仪器不良引起人员误测,故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对仪器进行检查,使其处于设备良好状态。
(如接法是否良好,电量是否足够)7.4.1.6 所有人员进入生产线之ESD管制区域时头发过肩的人员必须将其放入静电帽内,头发过腰的人员可将头发盘起或放入静电衣内,否则严禁进入生产区。
7.4.1.7 所有需穿静电衣的人员(包括间接人员、厂商及参观者)在穿静电衣时其袖子严禁挽起,静电衣之扣子或拉链必须系好,且所穿的便装之衣领/衣帽严禁外露。
7.4.1.8 静电衣清洗时需使用小于30℃的中性水配合中性洗洁剂轻揉后晾干即可;其标准阻抗值为106Ω~109Ω之间;需每月抽检一次并记录于《静电衣检测记录》上。
7.4.2 ESD防护工作站要求:7.4.2.1 ESD防护工作站指ESD防护区域内所有具有防静电功效之工作站。
7.4.2.2 ESD安全工作站之静电环、静电桌垫接地方式必须并联,绝不能串联于ESD主线上。
且必须接到ESD接地线上,不可夹在设备接地线或各种被误认为已接地设备上。
7.4.2.3 静电桌垫需经串联1MΩ电阻的接地扣接至ESD地,而非设备地;且接地采用之鳄鱼夹与香蕉插头不能混合使用。
7.4.2.4 防静电桌垫需每月进行点检一次,贴点检标签如标识图D,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于《防静电桌垫点检记录》中;标签应横向贴在工作台靠近静电接地扣处。
7.4.2.5 公司所有新购之防静电辅材(防/抗静电袋、静电手腕带、静电手套、静电衣/鞋/帽、导电桌垫、静电车、静电盒/箱/框、PCB挂篮、静电泡棉、静电毛刷、导电镊子、防静电溶剂瓶等)进厂或铺设时,必须经由仓库ESD人员对来料进行抽检(抽检比例:样品数N<100时,抽检20%;100≤N<500时,抽检10%;N≥500时,抽检5%),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导入使用,检测报告记录于《防静电材料来料检测记录表》中,且所有防静电材料在使用前由各使用部门负责全检。
7.4.2.6 静电安全工作站30cm以内的所有物体、材料表面及人体所带静电量(即放电模式)应小于100V。
7.4.2.7 对于生产线上具有静电发生源之工位(如:撕贴胶纸、HI处物料之绝缘包装盒)等,应增设离子风扇有效中和静电。
7.4.2.8 针对已组装好外壳的成品所进行的操作,原则上操作人员不需要佩戴静电环;但针对个别使用高静电物料的工位(如包装塑料袋等),需要用离子风机对吹,以消除静电。
离子风机每班巡检一次,结果记录于《离子风扇巡检记录表》中;领班应每周对离子风机平衡电压进行检测,平衡电压应小于100V,检测结果记录于《离子风机平衡电压测试记录表》中,同时,为保证离子风扇使用之可靠性应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校准,校准结果记录于《离子风扇校准记录表》中。
7.4.2.9 工作站使用之测试治具、电动工具需每班在上班前对其进行设备接地电阻及EOS对地电压检测,结果分别记录于《EOS检测记录表》及《机器设备/电动治工具接地检测记录表》中。
7.5 工作现场ESD之要求7.5.1 静电环佩戴须知7.5.1.1 作业员在作业时必须依MOI要求佩戴静电环、静电手套或静电手指套,且静电环腕带之金属片必须与手腕皮肤紧密接触,不可松脱或套于衣袖上。
7.5.1.2 为确保1MΩ电阻之有效性,严禁用力拉扯静电环的导线。
7.5.1.3 所有人员(含间接人员、流动员)接触ESD敏感性零组件时均须佩戴静电环,且静电环须处于接地良好状态。
7.5.2 所有人员每日上班前应主动检测静电环/鞋接地状况,每日点检两次,加班需另进行点检一次,点检完毕后如实记录点检结果于《静电环点检记录》和《静电鞋点检记录》上,且由各区域线长或区域ESD负责人签字确认;如点检失败,应及时找线长更换新的静电环,并重新点检合格方可上线作业。
7.5.3 使用静电环自动测试仪的工位,采用自主点检和线长检查的方式,自主点检方法为:不戴静电环,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测试仪上红灯亮,蜂鸣器叫;佩戴静电环后,只有绿灯亮。
以上测试结果符合,表示静电环自动测试仪处于良好的实时监控状态,人员可靠接地。
每日三次(上午、下午、晚上)需要点检,员工在自主点检的同时,线长进行确认,并填写《静电环点检记录》。
7.5.4 未使用静电环自动测试仪的工位,由线长使用静电环测试仪器逐工位进行点检,点检方法为:先将静电环测试仪器的接地线接地,让员工用手触摸静电环测试仪器的金属面盖,如绿色灯持续亮,表示人员可靠接地;其它灯亮表示接地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