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量子力学简介

第18章 量子力学简介
第18章 量子力学简介

第十八章量子力学简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应用光量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遵守能量守恒原理,得到光电效应方程,完满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在角动量量子化假设,定态假设和跃迁假设基础上建立了氢原子理论,完满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到玻尔理论以及后来对它的修正,一般认为是旧量子论。旧量子论理论结构上的特点是量子化条件加经典理论,其理论结构本身的不协调使它具有各种缺陷。也正因为如此,旧量子论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当时已发现的很多问题不能给出满意的解释。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在著名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物质波假设,把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观念扩展到运动粒子,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4年,海森伯创立了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创立了波动力学,薛定谔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种量子理论是等价的。1933年,狄拉克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三种表达方式:“路径积分量子化形式”。

§18-1德布罗意假设不确定关系

一、德布罗意假设

根据所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说,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为光的波动性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而新的实验事实——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则为光的粒子性(即量子性)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在1923年到1924年,光的波粒二象性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已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认为,如同过去对光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样,对实物粒子的认识或许也是片面的,二象性并不只是光才具有的,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德布罗意说道:“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面来,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面;在物质粒子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的太多,而过分地忽视了波的图象?”德布罗意把光中对波和粒子的描述,应用到实物粒子上,作了如下假设:

每一运动着的事物粒子都有一波与之相联系,粒子的动量与此波波长关系如同光子

情况一样,即

h

p

λ

=(18-1)

h h

p mv

λ==(18-2)

它被称为德布罗意波长,上式称为德布罗意公式,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又称物质波。 说明:

??

?

???

?=<<-=022

01m m c v c v m m c v 时,可取比较时,与 。 讨论:以电子为例,电子经电场加速后,设加速电压U ,电子速率v<

意波长为

v

m h

p h 0=

=λ。 此时 eU v m =2021 所以:

A

U

U m U

U

e m h 2.12102.121106.1101.921062.61

210

19

3134

0=?=?????=?=

----λ

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实 电子衍射实验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当时是作为一个假设提出来的,直到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该实验情况如下:

1、实验装置:K 是发射电子的灯丝,D 是一组光栏缝,M 是单晶体,B 是集电器,G 是电流计。灯丝与栏缝之间有电势差U ,从K 发射的电子经电场加速,经光栏变成平行光束,以入射角?射到单晶M 上,并在M 上向各方向散射,其中沿?方向反射的电子进入集电器B 中,反射电子流的强度由电流计G 量出,集电器只接受满足反射定律的电子,目的是改变这一情况下反射电子强度和U 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角保持不变(2个?角),改变U 而测I 。

2、实验结果

I 与U 的关系如图18-2所示,可知,U 单调增加时,I 不是单调变化,而是有 一系列极大值,这说明电子从晶体上沿?角方向反 射时,对电压U 的值有选择性,即遵守反射定律的电 子对电压有选择性。

图18-1

图18-2

3、实验结果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如果只认为电子具有粒子性,则上述结果难以理解,那么,如何去认识电子的这种行为呢?我们知道,X 射线在晶体体上反射加强时,有下列规律,即布拉格公式

λ?k d =sin 2(k=1,2,…)

λ为入射光波长,d 为晶格常数。将这一事实与上述结果对照一下,电子的反射和X 射线的反射极为相似,因此,要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要考虑电子的波动性。假设电子具有波动性,反射时也服从布拉格公式,其波长代以德布罗意波长,用上面公式可得结果,看看是否能解释上面的实验结果。 德布罗意波长为:

),2,1(2sin 21

22 =?=

=?==

=k m e

h U k d U

m e h m

eU

m h p h ?λ

即加速电压满足此式时,电子流强度I 有极大值,由此计算所得加速电势差U 的各个量值和实验相符,因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的正确性。

电子既然有波动性,自然会联系到原子、分子和中子等其它粒子,是否也具有波动性。用各种气体分子作类似的实验,完全证实了分子也具有波动性,德布罗意公式也仍然是成立的。后来,中子的衍射现象也被观察到。现在德布罗意公式已改为表示中子、电子、质子、原子和分子等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

4、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既然电子、中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如何解释这种波动性呢? 为了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我们不妨重新分析一下光的衍射情况。根据波动光学观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在衍射图样中,亮处表示波的强度大,暗处表示波的强度最小。而波的强度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所以,图样亮处波的振幅平方大,图样暗处波的振幅平方小。根据光子的观点,光强大处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该处光子数多,光强小处表示单位时间到达该处光子数少。从统计观点看,这相当说:光子到达亮处的几率大于到达暗处的几率。因此可以说,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几率与该处波的强度成正比,所以也可以说,粒子在某处附近出现的几率与该处波的振幅平方成正比。

图18-3

现在应用上述观点来分析一下电子的衍射图样见图18-3。从粒子观点看,衍射图样的出现,是由于电子不均匀地设向照相底片各处所形成的,有些地方很密集,有些地方很稀疏。这表示电子射到各处的几率是不同的,电子密集处几率大,电子稀疏处几率小。从波动观点看,电子密集处波强大,电子稀疏处波强小。所以,电子出现的几率反映了波的强度,因为波强正比与波幅平方。

普遍的说,某处出现粒子的几率正比与该处德布罗意波振幅的平方。这就是德布罗波的统计解释。

说明:①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长一般是很短的,它们的

波动性不能通过观察而得到;相反,微观粒子,特别是匀速运动的粒子,它们物质波波长十分显著,不能把它们再看作经典粒子。

②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已经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得到应用。电子显微镜分辨之所以

较普通显微镜高,就是应用了电子的波动性。我们提到过,光学显微镜由于受到可见光的限制,分辨率不能很高。放大倍数只有2000倍左右,

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按A λ=知,U 为几

百伏特时,电子波长和X 射线相通。如果加速电压增大到几万伏特,则λ更短。所以,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很大,可达到几十万倍以上。 ③应该指出,德布罗意波与经典物理当中研究的波是截然不同的,如:机械波

是机械振动在空间中的传播,而德布罗意波是对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描述,它的振幅平方表述了粒子出现的几率。我们绝对不能把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机械地理解成经典物理当中的波,不能认为实物粒子变成了弯弯曲曲的波了。

例18-1:一电子束中,电子的速率为s m /104.86?,求德布罗意波长。 解:因为 s m /104.86?比c=s m /1038?小的多,

所以可用经典理论: A m v m h p h 867.010867.0104.8101.91062.610

6

31340=?=????===---λ。 例18-2:已知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1r ,试计算当氢原子中电子沿第n 个玻尔轨道运动时,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

解:p

h

=λ 依玻尔量子化条件 π2h n mvr n = 有: π2h n pv n =

1

122n nr 2h

r n 12nh p r n r ππ=

=

=

代入中,有1

nr 2h h πλ=

n r 21π=

三、不确定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任一时刻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有准确值,所以可用坐标和动量描述

粒子的状态。那么,对于微观粒子是否也可以这样做呢?下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以电子运动为例,设平行单缝电子束,沿y 轴方向入射到单缝k 上,缝宽为b ,电子经缝后产生衍射,衍射图样分布关于y 轴对称,如图18-4所示:

在中央处形成亮纹,在其两旁还有其它亮纹。现考虑中央零级。根据单缝衍射公式有 sin()b ?λ=(第1级极小) (18-3) 通过缝后,电子由于发生衍射,所以电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动量发生了变化。设经缝后电子动量为0p ,在?角内,动量x 分量x p 满足下式:

0sin()x p p ?≤≤ (18-4)

故x p 的不确定量为 sin()x p p ??= (18-5) 由式(18-3)、(18-5)有 x b p p λ?=? (18-6) 当电子通过缝时,它通过单缝那一点是不确定的。所以电子坐标x 的不确定度x ?等于缝宽度b ,所以式(18-6)可化为 x x p h ???≥ (18-7) 上式称为海森伯不确定关系,x ?、x p ?分别称为粒子的坐标x 和动量x p 的不确定量。

说明:①由不确定关系,x ?、x p ?不可能同时为零,即粒子坐标和相应方向的动量

不能同时测准确定。x 测得越准时,即x ?越小时,x p 测得越不准,即x p ?越大。当精确确定粒子坐标x (如x ?→0)时,则x p 必然无法精确测量(x ?→0时,x p ?→∞),反之亦然。

②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 ③对微观粒子不能用坐标和动量描述其运动状态。

④不确定关系推广到三维情况:x y z x p h y p h z p h

???≥??

???≥?????≥?

例18-3:在电子单缝衍射中,若缝宽为90.1(110)b nm nm m -==,电子束垂直如射在单缝上,求:衍射电子横向动量的最小不确定度x P ?

解:x x p h ???≥,即 x h p x

?≥?

依题意有动量最小不确定量为

34

24

96.6210 6.6210()0.110

x h h p N s x b ---??≥===???? (x ?=b ) 例18-4:一电子具有2001-?s m 的速率,动量不确定度为%.010

,确定电子位置时,不

图18-4

确定量为多少?

解: x x p h ???≥ =>

0.01%

x x

h

h x p P ?≥=

?? )

m (...mV .h x

231

4

34

106432001019101063600010----?=????==

已确定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 ,电子则更小,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位置不确定量远大于电子本身线度,所以,此时必须考虑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18-5:一光子波长为 A 3000,测定此波长时产生的相对误差为610-=?λ

λ

,试求光子位置不确定量。

解:因为x x p h ??≥,所以x h x p ?≥

? 2

x dp d h h h p d d λλλλλλλλλλ

-????=?=?=?=? ??? 得:m h h x 16

10

10310103000---?=?=?=??

≥?λ

λλλλλ §18-2 波函数

对宏观物体可用坐标和动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对微观粒子不能用坐标和动量来描述状态,因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定。那么,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用什么描述呢?遵守的运动方程又是什么呢?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建立新的理论。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伯、玻恩、狄拉克等人的工作,建立了反映微观粒子属性和规律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客体运动的一门科学。反映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是薛定谔方程,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用薛定谔方程的函数(波函数)来表述。 一、自由粒子(无外界作用)波函数

沿x 轴正向传播的单频平面余弦波的表达式为

()()?????

?

-+=λπ?πx vt a t x y 22cos , 对机械波,(),y x t 表示位移,对电磁波,(),y x t 可表示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等等。上式可用指数形式的实部来表示,即

222(2)

(,)x x

i t i t i y x t ae

ae e

πππνπγ??λλ

?

?---+ ?-??

==,令i A ae ?-=得:

?

?? ?

?

--=λπx vt 2i Ae

)t ,x (y (18-8) 对于自由粒子(沿+x 方向运动),其动量和能量都为常量。

由德布罗意假设 p

h

hv E = 可将(18-8)化成(()t x y ,→()t x ,ψ)

()()px Et h

i

Ae

t x --=ψπ

2, (18-9)

式(18-9)是与能量为E 、动量为p 、沿x 轴正向运动的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此波称为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ψ称为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推广:三维情况 r x → ? ()()r p Et h i Ae t r

?--=ψπ2,

p p →

或:()()[]

z p y p x p Et h

i z y x e

t z y x ++--

=ψπ

2,,,

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机械波的波函数表示介质中各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电磁波的波函数表示空间各点电场或磁场强度,等等。那么,物质波的波函数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困扰了不少的物理专家,他们先后提出过不少的解释,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玻恩提出的统计解释,说明如下:

波动观点:光强∝光波振幅平方 ? 光子数∝光波振幅平方 粒子观点:光强∝光子数

即:某处出现光子的几率与该处光波振幅平方成正比对电子衍射。

波动观点:波强∝波函数振幅平方 ? 电子数∝波函数振幅平方 粒子观点:波强∝电子数

即:某处出现电子的几率与该处波函数振幅平方成正比对其他粒子(图18-5)。 波函数统计解释:某时刻,在某点找 到粒子的几率与该点处波函数振幅绝对值 平方成正比。(一般情况下,波函数是复数) 三、波函数统计解释对波函数的要求

1

、波函数的归一化

由波函数统计意义知,t 时刻,在()z y x ,,处dxdydz dV =内发现粒子数几率

()dxdydz z y x 2

,,ψ∝,如果把波函数乘上适当因子,使t 时刻在()z y x ,,处出现粒子几率

??

???

???

?图18-5

()dxdydz t z y x 2

,,,ψ=,在整个空间内粒子出现几率为

()1,,,2

=ψ???V

dxdydz t z y x

即 ?=ψψV

dV 1* (18-10) 式(18-10)称为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它表明:粒子在全空间找到的几率等于1。满足归一化条件的波函数称为归一化波函数。 下列二式物理意义:

①()2

,,,t z y x ψ(或*ψψ)意义:粒子在t 时刻出现在()z y x ,,处单位体积内的几率

(几率连续)

② ()dxdydz t z y x 2

,,,ψ意义:粒子在t 时刻出现在()z y x ,,附近体积元dxdydz 内几率。

2、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单值性(几率单值的要求)

()t z y x ,,,ψ 有限性(平方可积的要求)

连续性(几率连续分布连续的要求)

说明:①物质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几率波。由波函数的统计

解释可以看出,对微观粒子讨论是无意义的,而决定状态的只能是波函数,从几率的角度去描述。

②波函数本身无明显的物理意义,而只有2

ψ(*ψψ=)才有物理意义,

反映了粒子出现的几率。(图18-6)

③描写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要满足归一化条件和波函数标准条件。(有时

也可不归一化)

④波函数是态函数,用几率角度去描述,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8-3 薛定谔方程

1926年,薛定谔在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势场中微观粒子的微分方程,可以正确处理低速情况下各种微观粒子运动的问题,他所提出的这套理论体系,当

?

??

??图18-6

时称为波动力学。后来证明,波动力学与由海森伯、玻恩等人差不多同时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矩阵力学完全等价,现在一般统称为量子力学。 一、一维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粒子波函数()()px Et h

i

Ae

t x --=ψπ

2,,令()px h

i

Ae

x πψ2=

()x e

)t ,x (Et h

2i ψπ-=ψ

()px h

i

Ae

x πψ2=只与x 有关,与t 无关,()x ψ也称为波函数(定态波函数)。

可知: ψππψπ

2

2222

2242p h Ae p h i x px h i -=??? ??=??

k mE mv m p 22

1

222=?= ? ψπψk mE h

x 2422

2

2?-=?? 即 222280k m

E x h

ψπψ?+=? (18-11)

此式为自由粒子一维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

二、一维势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一个粒子在势场中运动,其能量E 应包括动能k E 和势能U 两部分,即k E E U =+ ,所以k E E U =-,代入(18-11)中,有

()222280m

E U x h

ψπψ?+-=? (18-12) 上式即为一维势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三、三维情况下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在三维情况下,()(),,x y z r ψψψ== (),,()U U x y z U r ==

222

2

222x y z

????=++???

将上面三式代入式(18-12)中得:

()082222222

2=-+??+??+??ψπψψψU E h

m

z y x (18-13) 此式为三维势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说明:薛定谔方程不能从经典力学导出,也不能用任何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

它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验来检验。几十年来,关于微观系统的低能的大量实验事实无不表明用薛定谔方程进行计算(包括近似计算)所得的结果都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所以薛定谔方程作为基本方程的量子力学被认为是能

?????

够正确反映微观系统客观实际的近代物理理论。

§18-4 薛定谔方程的应用

对于处于定态的粒子,只要知道粒子的质量和它所在的保守场中的势能,就可以写出定态薛定谔方程式的具体形式。结合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和归一化条件,就可以对该方程求解,从而得到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一、一维无限深势阱18-4-1一维无限深势阱1

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个很好的理想模型,这就是一维无

限深势阱。如图18-7设粒子质量为m ,势能为

()000,x a U x x x a <

=?

?∞≤≥? 讨论粒子能级和波函数

因为()U x 不随时间变化,所以是一维定态问题。由薛定谔方程有

()0082

222=-+ψπψE h m

dt d ()a x <<0 ()0'E h

m

8dt d 2

222=∞-'ψπψ ()a x ,0x ≥≤ 可知:0'=ψ,令2

2

28k h mE =π,得:0222=+ψψk dx

d 上式是二阶的、线性的、齐次的、常系数的常微分方程。其通解为

()kx c kx c x cos sin 21+=ψ,1c 、2c 为常数。

波函数满足连续性条件

()()00'0==ψψ ()()0a 'a ==ψψ

有 ()00cos 0sin 021=+= c c ψ ?02=c

()kx c x sin 1=ψ 由知 ()0sin 1==ka c a ψ

若01=c ,则()0≡x ψ,无意义。01≠c ,? 0sin =ka 即πn ka = ()???=,2,1n ? a

n k π

= 波函数为:()x a

n c x π

ψsin 1= ()???=,2,1n 归一化条件为:

()dx x a

n c dx x a

a

2

12

sin 1?

?==πψa c dx x a n c a 21

sin 2102

21?==?π 可取 a

c 2

1= 图18-7

可有 ()x a

n a x πψsin 2=

(归一化波函数) (1)波函数 x a

n sin a 2)x (π

ψ=()a x <<0,0)x (='ψ(0≤x ,0≥x )

。 (2)能级:由E h

m k 2

22

8π=和a n k π=有 22

28n h E a m

=()???=,3,2,1n (18-14)

(3)4,3,2,1=n 时,n E 、()x n ψ、()2

x n ψ如图18-8(曲线):18-4-2一维无限深势阱2

讨论:①22

28n h E a m

= ()???=,2,1n ,自然得到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与经典理论中能量

是连续的概念完全冲突。

②基态能或称零点能:082

2

1≠=

ma h E ,这与经典物理中,自由粒子能量最小为零完全相违背。01≠E ,由测不准关系可以说明。如果粒子能量为零,则粒子(自由的)动量为零。由h p x x ≥??知,∞→?x ,但实际上x ?被限

制在a 势阱内,所以01≠E 。实际上,这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因为“静止的波”是不存在的。

③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度()x a

n a x n πψ2sin

22

=随x 变化,即在势阱内出现粒子的可能性不相同,与地点有关。按经典理论,势阱内各处出现粒子的可能性是等同的。 ④能量间隔:

()()2

2

222222

1812881ma h n ma h n ma h n E E E n n n +=-+=

-=?+

当n 一定,a 很大时,E ?很小,∞→a 时,0→?n E (经典情况)

2

12n n E E n n +=?,∞

→n 时,0→?n n

E E 。此时可看成能量是不连续的,这由量子理论→经典理论。

⑤波函数:x a

n sin a 2)x (π

ψ=()a x <<0,0)x (='ψ(0≤x ,0≥x )

。表明粒图18-8

子只能出现在势阱内,此时粒子的状态称为束缚态。

⑥振荡定理:由上图知,除0=x 、a 外,k n =时,有(1)k -个节点。 ⑦2

ψ随x 、n 变化,当n →∞时,由振荡定理知,粒子在势阱内各出出现的几

率相同,过渡到经典情况。

⑧宇称:()()x f x ψ=-:()x ψ描述态为偶宇称。()()x f x ψ=--:()x ψ描述态为

奇宇称。

二、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 若势能分布函数为:

(0)()0

(0,)U x a U x x x a ≤≤?=?

<>? 这种势垒称之为一维方势垒(见图18-9)。18-4-3势垒

在区域Ⅰ中沿x 轴运动的粒子,

当能量0E U >

当粒子能量0E U

<时,按经典理论,粒子不可能进入区域Ⅱ;按量子力学的观点,粒子

可以穿过区域Ⅱ进入区域Ⅲ。

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22

2

d 20d mE x ψψ+=(Ⅰ,Ⅲ区) 2

122mE k = 2022

2()d d m U E x

ψψ-=(Ⅱ区) 2

0222()m U E k -= 其解:11()ik x ik x x Ae Be ψ-=+(Ⅰ区) 22()k x k x x Ce De ψ-=+(Ⅱ区) 1()ik x x Ee ψ= (Ⅲ区)

在区域Ⅱ、 Ⅲ中()x ψ不为零,说明粒子可在区域Ⅱ中出现,并可穿过势垒达到区域Ⅲ,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扫描隧道显微镜就是利用微观粒子的隧道效应制造而成的。图18-11即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图。

图18-9

图18-10

图18-11

§18-5电子的自旋 原子的壳层结构

一、电子的自旋 四个量子数

1、轨道磁矩

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等效于一圆形电流,因而具有垂直轨道方向上的磁矩,称为轨道磁矩(图18-12), 2e L m μ=

-

证明:因为L mv r

=?

则:222

222dq e ev

iS r r r dt T r

emvr e L m m μππππ======

由于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是量子化的,因而 轨道磁矩的大小和方向也是量子化的。

2、施特恩-格拉赫实验18-5-1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1921年,德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格拉赫首先用实验证实了原子在空间中取向量子化及磁矩的存在,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8-13)所示。其基本的实验原理是,具有磁矩的原子在非均匀磁场中运动时,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偏转的方向与大小跟磁矩在磁场中的方向有关。

以银原子为例,最后得到下面两条结论:

①无外磁场时,银原子不受磁力作用,得 到一条正对狭缝的原子痕迹;② 加非均匀 外磁场时,在屏上银原子的痕迹分裂为上下 对称的两条。(如图18-14)

由于磁矩空间取向的量子化,故受力不同,因而一束可分为多束。对于一个给定的 l (0,1,2,l m l =±±±),磁矩在磁场中有(21)l +个取向,故理论上应有奇数条黑线。但对

L

e

-i

m v

r ?图18-12

图18-13

图18-14

基态银原子,(最外层仅有一个电子,处于S 态,对应的l =0),由(21)l +可得磁矩在空间只有一个取向,原子通过非均匀磁场时,不应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却分裂为两条呢?

3、电子的自旋

为了解释施特恩-格拉赫实验的实验现象,1925年,荷兰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歌德斯密特首次提出电子自旋的假设:每个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S ,它在空间任一方向上的投影z S 也是量子化的(图18-15)

z s S m

=

s m 称为自旋量子数,只能取两个可能值,即1

2s m =±。因而有:

11,22

z S =+-

与自旋角动量S 相对应的自旋磁矩s 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s e

e

S m μ=- 2sz z B e e e e S m m μμ=-=±=±

式中e m 和e -分别是电子的质量和电量,B μ是玻尔磁子。上式表示,电子的自旋磁矩在空间任一方向(如外磁场方向)的分量只有两个可能的取值。

原来,引起银原子射线束偏转的正是银原子中电子的自旋磁矩s μ。照相板上出现上、下两条银原子沉积痕迹,是由于电子的自旋磁矩s μ在空间只能有两个可能的取向,所以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只有两个可能的数值。可见,自旋角动量S 也具有空间量子化的性质,S 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z S 只能取两个可能的数值。18-5-2电子自旋

说明:① 电子的自旋是电子的内秉属性,它表示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个内秉自由度。

并不表示粒子围绕自身轴的自转。

②电子自旋是一个相对论的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直接结果

4、四个量子数

原子状态必须用四个量子数才能完全确定l s n l m m 、、、

。n 为主量子数,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部份;l 为角量子数,决定电子轨道角动量L ;l m 为磁量子数,决定轨道角动量的空间取向Z l L m =;s m 为自旋磁量子数,决定自旋角动量的空间取向Z

S m =。

(见表18-1)

()

z B 3

2

-S

图18-15

二、原子的壳层结构

1916年柯塞尔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提出了壳 层分布模型。他认为主量子数n 相同的电子分布在同一壳层

上,主量子数n 不同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上。按照n 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分布在核外不同壳层上。通常用字母

K L M N

、、、等等分别表示1,2,3,4,n =

等等主量子数对应的电子壳层。主量子数n 相同而角量子数电子壳层的不同的分壳层(或次壳层)上。通常用字母s p d f 、、、等等分别表示

0,1,2,3,

l =等等角量子数对应的电子分壳层。一般说来,n 越小,其能级越低。同一

主壳层中(n 相同),l 越小,其能级越低。所以原子壳层结构按n ,l 的不同可依次表示为1s,2s,2p,3s,3p,3d,4s,4p,4d,4f,5s,……如图18-16所示。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服从下列两条基本原理。 1、 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子系统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相同的状态 , 即不可能有具有相同的四个量子数的两个电子存在。由于一组量子数l s n l m m 、、、可决定电子的一个状态,又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电子占有,所以在主量子数为n 的电子壳层中,根据

l s l m m 、、的取值范围计算可知,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2n 。

2、

能量最小原理

原子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每个电子趋于占有能量最低的能级。斯莱脱和徐光宪总结的实验规律:原子中的电子大致按0.7n l +值的大小依次填充到n ,l 壳层上。

图18-16

内容概要

一、理论框架和逻辑关系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德布罗意产生很大启示:光是波,但它具有粒子性;实物粒子一直被认为只是粒子,它是否也具有波动性?从而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并把光的波粒二象性联系的公式

2

mc h εν

==

h

p mc λ

==

移植到实物粒子中。提出质量为m 的粒子,以速度v 匀速运动时,一方面可以用能量E 和动量p 对它作粒子的描述,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频率

ν,波长λ把它作为波进行的

描述,其关系为: E h ν= h p

λ=

公式h p

λ=称为德布罗意公式。

1、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有:

(1)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

在某一时刻,粒子在空间某处的体积元d V 中出现的概率与该处波函数ψ模的平方成正比。或2ψ正比与t 时刻,粒子在空间x 处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由于波函数只有统计的意义,所以波函数满足标准条件和归一化条件。 (2)微观粒子的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3)微观粒子运动时其波函数的变化服从薛定谔方程。 (4)微观粒子的有关测量服从不确定关系。 (5)泡利不相容原理。 (6)最小能量原理。

2、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处于定态的粒子,只要知道粒子的质量m 、势能函数U (x ),就可写出它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解薛定谔方程,得到薛定谔方程的通解;应用边界条件,结合标准条件、归一[化]条件,可求解得薛定谔方程的特解。从而得到粒子的波函数和理学量的本征值—力学量的可能值。应用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可求得粒子的分布概律。

3、作为实例,展示应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的方法和过程。 三、本章重点

1、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

2、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3、应用不确定关系估计简单情况下力学量的取值范围和其他应用。

4、从“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的方法和过程”理解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理解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电子轨道的空间量子化、自旋量子化及其对应的量子数。

6、泡利不相容原理、最小能量原理。

四、本章难点

1、量子力学基本假设的理解;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应用量子力学处理实际问题一般都很复杂,本课程只能处理最简单的几个特例。通过这几个特例,掌握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应用不确定关系估计简单情况下力学量的取值范围和其他应用。

4、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及其取值关系。

五、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学习德布罗意勇于创新的精神。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是由早期量子论,或者说由旧量子论走向量子力学的里程碑。正是物质波假的提出,才逐渐建立了量子力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对于量子力学有特殊的重要性。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的提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粒二象性。正如德布罗意在回忆他如何提出这一假设时所说:看来光的本性具有奇异的“两重性”,如果说在几个世纪的长时间里在谈论关于光的理论时,人们过分地倾向于使用“波”的概念而过分地忽视了“微粒”的概念,那么在谈论物质的理论时,人们是否又犯了相反的错误呢?物理学家是否有权利只考虑“微粒”的概念而忽视“波”的概念呢?

法国科学家布里渊为解释波尔的定态轨道提出:原子核周围的以太由于电子运动激发一种波,这种波相互干涉,只有电子轨道半径适当时才能形成环绕原子核的驻波。德布罗意吸收了这一观点,把以太概念去掉,把以太的波动性直接赋予电子。提出电子具有波动性。

但当时,在很多科学家看来,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很有些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由此可以看出,实物粒子只有粒子性是多么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而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而德布罗意提出了人们想不到,也不敢想的观点。这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1924年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获得答辩委员会的好评。当被问到有什么可验证这一新观念时,德布罗意回答,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应当可以观察到这种效应。后来,戴维森和革末用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预见。可见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类似的事情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也经常发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它是真的。大家知道,强相互作用是维系原子核的作用力,是短程力,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但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发给了提出“渐近自由”理论的科学家。“渐近自由”是指,夸克之间越接近,强相互作用越弱,当夸克之间非常接近时,强相互作用力是如此之弱,以至可以把它们当成自由夸克对待。与此相反,当夸克之间的距离越大时,强相互作用力就越强。这种作用可以比喻成一个橡皮圈,橡皮圈拉得越长,力量就越大。

那些“理所当然”、“不言而喻”、“不言自明”的结论并不都是不可怀疑、不可推翻的。学习德布罗意勇于创新的精神,大胆地怀疑,审慎地思考,严密地推导,提出创新观点,获得重大成果。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1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有电子从金属上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存在临界频率ν0 :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v 0 时,才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若光频率小于该值时,则不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②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强度只决定光电子数目的多少。 3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E= 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间以光速 C 传播,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光子 4康普顿效应:高频率的X 射线被轻元素如白蜡、石墨中的电子散射后出现的效应。 ⒕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射光中,除了原来X 光的波长λ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波长为λ'的X 光,且λ' >λ;波长增量Δλ=λ-λ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大 5戴维逊-革末实验证明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6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某时刻t 在空间某一点(x,y,z)波函数模的平方与该时刻t 该地点(x,y,z)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几率密度(通常称为几率)dw(x,y,z,t)成正比。按照这种解释,描写粒子的波是几率波 7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1),,,( 2 ?∞=ψτd t z y x 8定态:微观体系处于具有确定的能量值的状态称为定态。定

态波函数:描述定态的波函数称为定态波函定态的性质:⑴由定态波函数给出的几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⑵粒子几率流密度不随时间改变。⑶任何不显含时间变量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改变 9算符: 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的算符是作用在波函数上的运算符号。 10厄密算符的定义:如果算符 F ?满足下列等式() ? ?dx F dx F φψφψ**??=,则称F ?为厄密算符。式中ψ和φ为任意波函数,x 代表所有的变量,积分范围是所有变量变化的整个区域。 推论: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密算符。 11厄密算符的性质: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必是实数。厄密算符的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12简并:对应于一个本征值有一个以上本征函数的情况。简并度:对应于同一个本征值的本征函数的数目。 13量子力学中力学量运动守恒定律形式是: 01=??????+??=H F i t F dt F d ?,?η 量子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形式是01=??????=H H i dt H d ?,??η 14 15斯特恩-革拉赫实验证明电子存在自旋理由 16黑体辐射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17玻尔的量子化条件:在量子理论中,角动量必须是h 的整数 的近似求解方法。 求出,由求出微扰论:由n n n n E E ψψ)0()0(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 )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摘录 第三版序言 我认为一个好的高校教师,不应只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里涉及到科学上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往”中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只能是“开来”。 讲课虽不必要完全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讲,但有必要充分展开这种矛盾,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设想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案。 要真正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既有教学法的研究,便更实质性的是教学内容的研究。从教学法来讲,教师讲述一个新概念和新原理时,应力求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过程。在教学内容上,至少对于像量子力学这样的现代物理课程来讲,我信为还有很多问题并未搞得很清楚,很值得研究。 量子力学涉及物质运动形式和规律的根本变革.20世纪前的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只适用于描述一般宏观 从物质波的驻波条件自然得出角动量量子化的条件及自然理解为什么束缚态的能量是量子化的:P17~18; 人类对光的认识的发展历史把原来人们长期把物质粒子看作经典粒子而没有发现错误的启发作用:P18; 康普顿实验对玻尔电子轨道概念的否定及得出“无限精确地跟踪一个电子是不可能的”:P21; 在矩阵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玻尔的对应原理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波动力学严于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思想:P21;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准确含义:P29; 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对理解电子波为几率波的作用:P31 在非相对论条件下(没有粒子的产生与湮灭),概率波正确地把物质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联系起来,也是在此条件下,有波函数的归一化及归一化不随时间变化的结果:P32; 经典波没有归一化的要领,这也是概率波与经典波的区别之一:P32; 波函数归一化不影响概率分布:P32 多粒子体系波函数的物理意义表明:物质粒子的波动性并不是在三维空间中某种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现象,而一般说来是多维的位形空间中的概率波。例如,两个粒子的体系,波函数刻画的是六维位形空间中的概率波。这个六维空间,只不过是标志一个具有6个自由度体系的坐标的抽象空间而已。 动量分布概率: 1 波包的频谱分析 具有一定波长的平面波可表示为: ()e x p ()k x i k x ψ= (A1.1) 波长2/k λπ=,其特点是是波幅(或强度)为常数.严格的平面波是不存在的,实际问题中碰到的都是波包,它们的强度只在空间有限区域不为0.例如,高斯波包 221()exp()2x a x ψ=- (A1.2) 其强度分布222()exp()x a x ψ=-,如图A.1所示.可以看出,波包主要集中在1 x a < 区域中. 所以波包宽度可近似估计为:

量子力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大学量子力学主要知识点复习资料,填空及问答部分 1能量量子化 辐射黑体中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可视为线性谐振子,这些线性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下,谐振子的能量不能取任意值,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 的整数倍εεεεεn ,,4,3,2,??? 对频率为ν 的谐振子, 最小能量ε为: νh =ε 2.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经典力学中,研究对象总是被明确区分为两类:波和粒子。前者的典型例子是光,后者则组成了我们常说的“物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德布罗意公式h νmc E ==2 λ h m p = =v 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在量子力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波函数 ,来描述粒子所具有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满足薛定格波动方程 0),()](2[),(2 2=-?+??t r r V m t r t i ψψ 粒子的波动性可以用波函数来表示,其中,振幅 表示波动在空间一点(x ,y,z )上的强弱。所以, 应 该表示 粒子出现在点(x,y,z )附件的概率大小的一个量。从这个意义出发,可将粒子的波函数称为概率波。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exp[Et r p i A k -?=ψ=ψ 波函数的性质:可积性,归一化,单值性,连续性 4. 波函数的归一化及其物理意义 常数因子不确定性设C 是一个常数,则 和 对粒子在点(x,y,z ) 附件出现概率的描述是相同的。 相位不定性如果常数 ,则 和 对粒子在点(x,y,z )附 件出现概率的描述是相同的。 表示粒子出现在点(x,y,z )附近的概率。 表示点(x,y,z )处的体积元 中找到粒子的概率。这就是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自然要求该粒子在空间各点概率之总和为1 必然有以下归一化条件 5. 力学量的平均值 既然 表示 粒子出现在点 附件的概率,那么粒子2|(,,)|x y z ψ2 |(,,)|x y z x y z ψ???x y z τ?=?? ?2 |(,,)|1 x y z dxdydz ψ∞=? (,,)x y z ψ(,,)c x y z ψαi e C =(,,)i e x y z αψ(,,)x y z ψ22|()||(,,)| r x y z ψψ=),,(z y x r = 23*3+∞+∞

第18章 量子力学简介

第十八章量子力学简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应用光量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遵守能量守恒原理,得到光电效应方程,完满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在角动量量子化假设,定态假设和跃迁假设基础上建立了氢原子理论,完满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规律。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到玻尔理论以及后来对它的修正,一般认为是旧量子论。旧量子论理论结构上的特点是量子化条件加经典理论,其理论结构本身的不协调使它具有各种缺陷。也正因为如此,旧量子论能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当时已发现的很多问题不能给出满意的解释。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在著名论文《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物质波假设,把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观念扩展到运动粒子,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4年,海森伯创立了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创立了波动力学,薛定谔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种量子理论是等价的。1933年,狄拉克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三种表达方式:“路径积分量子化形式”。 §18-1德布罗意假设不确定关系 一、德布罗意假设 根据所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说,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为光的波动性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而新的实验事实——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则为光的粒子性(即量子性)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在1923年到1924年,光的波粒二象性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已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认为,如同过去对光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样,对实物粒子的认识或许也是片面的,二象性并不只是光才具有的,实物粒子也具有二象性。德布罗意说道:“整个世纪以来,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面来,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面;在物质粒子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的太多,而过分地忽视了波的图象?”德布罗意把光中对波和粒子的描述,应用到实物粒子上,作了如下假设: 每一运动着的事物粒子都有一波与之相联系,粒子的动量与此波波长关系如同光子 情况一样,即 h p λ =(18-1) h h p mv λ==(18-2)

量子力学知识总结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黑体辐射和能量量子化 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设:定温下黑体辐射能量只与辐射频率有关,频率为ν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ν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2.光电效应与光子学说 爱因斯坦将能量量子化概念用于电磁辐射,并用以解释光电效应。其提出了光子学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子学说内容: ①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光子 光子能量ε=hν/c ②光子质量m=hν/c2 ③光子动量p=mc=hν/c= h/λ ④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光电效应: hν= W+E K =hν +2 1 mv2,W为脱出功,E k 为光电子的动能。 3.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微粒也具有波性:E=hν p=h/λ 德布罗意波长:λ=h/p=h/(mv) 4. 测不准原理:?x?x p≥h?y?p y ≥h?z?p y ≥h?tE≥h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1. 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这一函数称为波函数或态函数,简称态。 不含时间的波函数ψ(x,y,z)称为定态波函数。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定态波函数。 由于空间某点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即在该点附近找到粒子的几率正比于ψ*ψ,所以通常将用波函数ψ描述的波称为几率波。在原子、分子等体系中,将ψ称为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将ψ*ψ称为几率密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云;ψ*ψdτ为空间某点附近体积元dτ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对于波函数有不同的解释,现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玻恩(M. Born)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基本思想是:粒子的波动性(即德布罗意波)表现在粒子在空间出现几率的分布的波动,这种波也称作“几率波”。 波函数ψ可以是复函数, 合格(品优)波函数: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2. 假设2:对一个微观体系的每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厄算符。 算符:作用对象是函数,作用后函数变为新的函数。

量子力学初步-作业(含答案)

量子力学初步 1. 设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为(),r t ψ ,则ψ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 t ψ 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 归 一 化 条 件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波函数在空间各点的振幅同时增大D 倍,则粒子在空间的分布概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增大D 2倍、增大2D 倍、增大D 倍或不变) 3.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势阱宽度为a ),其波函数为 ()()30x x x a a πψ= << 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各个位置是x =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电子单缝衍射实验中,若缝宽为a =0.1 nm (1 nm = 10-9 m),电子束垂直射在单缝面上,则衍射的电子横向动量的最小不确定量y p ?= _________N·s.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5. 波长λ= 5000 ?的光沿x 轴正向传播,若光的波长的不确定量λ?= 10-3 ?,则利用不确定关系式x p x h ??≥可得光子的x 坐标的不确定量至少为_________. 6. 粒子做一维运动,其波函数为 ()00 x Axe x x x λψ-≥= ≤ 式中λ>0,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的位置为x = _____________. 7.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效应是微观粒子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8.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已知势阱宽度为a ,应用测不准关系估计势阱中质量为m 的粒子的零点能量为____________. 9. 按照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频率为ν的谐振子的能量只能为_________;而

量子力学知识点总结

量子力学期末复习完美总结 一、 填空题 1.玻尔-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为: pdq nh =?,(n=1,2,3,....), 2.德布罗意关系为:h E h p k γωλ == = =; 。 3.用来解释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公式为: 21 2 mV h A υ=-, 4.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 r t ψ ,代表t 时刻,粒子在 空间r 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又称为概率密度。这 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波函数在某一时刻在空间的强度,即其振幅绝对值的平方与在这一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和粒子联系的波是概率波。 5.波函数的标准条件为:连续性,有限性,单值性 。 6. , 为单位矩阵,则算符 的本征值为: 1± 。 7.力学量算符应满足的两个性质是 实数性和正交完备性 。 8.厄密算符的本征函数具有: 正交性,它们可以组成正交归一性。即 ()m n mn d d λλφφτδφφτδλλ**''==-??或 。 9.设 为归一化的动量表象下的波函数,则 的物理意义为:表示在()r t ψ,所描写 的态中测量粒子动量所得结果在p p dp →+范围内的几率。 10. i ; ?x i L ; 0。 11.如两力学量算符 有共同本征函数完全系,则 _0__。 12.坐标和动量的测不准关系是: () () 2 2 2 4 x x p ??≥ 。 自由粒子体系,_动量_守恒;中心力场中运动的粒子__角动量__守恒 13.量子力学中的守恒量A 是指:?A 不显含时间而且与?H 对易,守恒量在一切状态中的平均值和概率分布都不随时间改变。 14.隧道效应是指:量子力学中粒子在能量E 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15. 为氢原子的波函数,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n=1,2,3,… ;l=0,1,…,n -1;m=-l,-l+1,…,0,1,…l 。 16.对氢原子,不考虑电子的自旋,能级的简并为: 2 n ,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 耦合时,能级的简并度为 22n ,如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能级的简并度为 12+j 。 17.设体系的状态波函数为 ,如在该状态下测量 力学量 有确定的值 ,则力学量算符 与态矢量 的关系为:?F ψλψ =。 18.力学量算符 在态 下的平均值可写 为 的条件为:力学量算符的本征 值组成分立谱,并且()r ψ是归一化波函数。 19.希尔伯特空间:量子力学中Q 的本质函数有无限多 个,所以态矢量所在的空间是无限维的函数空间。 20.设粒子处于态 , 为 归一化波函数, 为球谐函数,则系数c 的取值为: 1 6 , 的可能值为: 13 , 本征值为 出现 的几率为: 1 2 。

量子力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计算题证明题

1. 你认为Bohr 的量子理论有哪些成功之处?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试举一例说明。 (简述波尔的原子理论,为什么说玻尔的原子理论是半经典半量子的?) 答:Bohr 理论中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原子具有能量不连续的定态的概念;二是两个定态之间的量子跃迁的概念及频率条件。首先,Bohr 的量子理论虽然能成功的说明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但对于复杂原子光谱,甚至对于氦原子光谱,Bohr 理论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里有些困难是人们尚未认识到电子的自旋问题),对于光谱学中的谱线的相对强度这个问题,在Bohr 理论中虽然借助于对应原理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但不能提供系统解决它的办法;其次,Bohr 理论只能处理简单的周期运动,而不能处理非束缚态问题,例如:散射;再其次,从理论体系上来看,Bohr 理论提出的原子能量不连续概念和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等,与经典力学不相容的,多少带有人为的性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连续性的本质。 2. 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什么规律?爱因斯坦是如何解释光电效应的? 答: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有大量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规律:a.对于一定的金属材料做成的电极,有一个确定的临界频率0υ,当照射光频率0υυ<时,无论光的强度有多大,不会观测到光电子从电极上逸出;b.每个光电子的能量只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c.当入射光频率0υυ>时,不管光多微弱,只要光一照,几乎立刻910s -≈观测到光电子。爱因斯坦认为:(1)电磁波能量被集中在光子身上,而不是象波那样散布在空间中,所以电子可以集中地、一次性地吸收光子能量,所以对应弛豫时间应很短,是瞬间完 成的。(2)所有同频率光子具有相同能量,光强则对应于光子的数目,光强越大,光子数目越多,所以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3)光子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对应光子能量越大,所以光电效应也容易发生,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时,则无法激发光电子。 3.简述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它反映了什么? 答:对于一般情况,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状态,那么它们的线性叠加:1122c c ψψψ=+(12c c ,是复数)也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这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态叠加原理的含义表示当粒子处于态1ψ和2ψ的线性叠加态ψ时,粒子是既处于态1ψ,又处于态2ψ。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矛盾的统一。量子力学中这种态的叠加导致在叠加态下观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4. 什么是定态?定态有什么性质? 答:体系处于某个波函数()()[]exp r t r iEt ψψ=-,所描写的状态时,能量具有确定值。这种状态称为定态。定态的性质:(1)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密度及概率流密度不随时间变化;(2)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3)任何力学量(不显含时间)取各种可能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也不随时间变化。 5. 简述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的关系? 答:算符是指作用在一个波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量子力学中采用算符来表示微观粒子的力学量。如果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F 在经典力学中有相应的力学量,则表示这个力学量的算符?F 由经典表示式F (r,p )中将p 换为算符?p 而得出的,即:

量子力学史简介

近代物理学史论文题目:量子力学发展脉络及代表人物简介 姓名: 学号: 学院: 2016年12月27

量子力学发展脉络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它和相对论构成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提出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而在原子尺度上的基本物理问题只有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才能有合理地解释。可以说没有哪一门现代物理分支能离开量子力学比如固体物理、原子核粒子物理、量子化学低温物理等。尽管量子力学在当前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对当前科技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及在其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除了业内人对于普通得人却鲜为人知。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下量子力学建立的两条路径及其之间的关系及后续的发展,与此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在量子力学建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及其贡献。 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使普通人对量子力学有个简单认识同时缅怀哪些对量子力学建立其关键作用的科学家。 旧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光电子假说和波尔的原子理论。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存在一种乐观情绪,他们认为当时建立的力学体系、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已经相当完善,而剩下的部分不过是提高重要物理学常数的观测精度。然而在物理的不断发展中有些科学家却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涉及电动力学的以太以及观测到的物体比热总小于能均分给出的值。对黑体辐射研究的过程中,维恩由热力学普遍规律及经验参数给出维恩公式,但随后的研究表明维恩公式只在短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长波波段和实验有很大的出入。随后瑞利和金森根据经典电动力学给出瑞利金森公式,而该公式只在长波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很好,而在短波波段会导致紫外光灾。普朗克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式普朗克公式,普朗克公式和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并且数学形式也非常简单,在此基础上他深入探索这背后的物理本质。他发现如果做出以下假设就可以很好的从理论上推导出他和黑体辐射公式:对于一定频率f的电磁辐射,物体只能以hf为单位吸收

量子力学讲义

量子力学的通俗讲座 一、粒子和波动 我们对粒子和波动的概念来自直接的经验。和粒子有关的经验对象:小到石子大到天上的星星等;和波动有关的经验对象:最常见的例子是水波,还有拨动的琴弦等。但这些还不是物理中所说的模型,物理中所谓粒子和波动是理想化的模型,是我们头脑中抽象的对象。 1.1 粒子的图像 在经典物理中,粒子的概念可进一步抽象为: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具有质量的对象,即所谓质点。质量在这里是新概念,我们可将其定义为包含物质量的多少,一个西瓜,比西瓜仔的质量大,因为西瓜里包含的物质的量更大。 为叙述的简介,我们现在可把粒子等同于质点。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知道其位置和质量(x,m ),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表达。 但我们漏掉了时间,时间也是一个直观的概念,这里我们可把时间描述为一个时钟,我们会发现当指针指到不同位置时,质点的位置可能不同,于是指针的位置就定 义了时刻t 。有了时刻 t ,我们对质点的描述就变成了(x,t,m ),由此可定义速度v ,现在我们对质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x,v,t,m )。 在日常经验中我们还有相互作用或所谓力的概念,我们在地球上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肌肉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或者说弹簧秤拎起不同质量物体时弹簧的拉伸程度是不同的。 以上我们对质量、时间、力等的定义都是直观的,是可以操作的。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研究,最终诞生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这里我们可简单地用两个公式:F=ma (牛顿第二定律) 和 2 GMm F x (万有引力公式) 来代表牛顿力学。前者是质点的运动方程,用数学的语言说是一个关于位置x 的二阶微分方程,所以只需要知道初始时刻t=0时的位置x 和速度v 即可求出以后任意时刻t 质点所处的位置,即x(t),我们称之为轨迹。 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我们知道t=0时x 和v 的精确值(没任何误差),x(t)的取值也是精确的,即我们得到是对质点未来演化的精确预测,并且这个求 解对t<0也精确成立,这意味着我们还可精确地反演质点的历史。这些结论都是由数学理论严格保证的,即轨迹是一根理想的线。 经典的多粒子系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量子力学总结

量子力学总结 第一部分 量子力学基础(概念) 量子概念 所谓“量子”英文的解释为:a fixed amount (一份份、不连续),即量子力学是用不连续物理量来描述微观粒子在微观尺度下运动的力学,量子力学的特征简单的说就是不连续性。 描述对象:微观粒子 微观特征量 以原子中电子的特征量为例估算如下: ○1“精细结构常数”(电磁作用常数), 1371~ 10297.73 2-?==c e α ○ 2原子的电子能级 eV a e me c e mc E 27~~02242 2 2==??? ? ?? 即:数10eV 数量级 ○ 3原子尺寸:玻尔半径: 53.0~2 2 0me a =?,一般原子的半径1?

○4速率:26 ~~ 2.210/137 e c V c m s c ?-? ○5时间:原子中外层电子沿玻尔轨道的“运行”周期 秒 160 0105.1~2~-?v a t π 秒 角频率16 102.4~~?a v c ω, 即每秒绕轨道转1016圈 (电影胶片21张/S ,日光灯频率50次/S ) ○6角动量: =??2 2 20~~e m me mv a J 基本概念: 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 3、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 波尔2个假设: 定态轨道 定态跃迁 4、物质波及德布洛意假设(德布洛意关系)

“任何物体的运动伴随着波,而且不可能将物质的运动和波的传播分开”,认为物体若以大小为P 的动量运动时,则伴随有波长为λ的波动。 P h =λ,h 为普朗克常数 同时满足关系ω ==hv E 因为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伴随这种波动,所以称这种波动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称P h h E v ==λ 德布罗意波关系 例题:设一个粒子的质量与人的质量相当,约为50kg ,并以12秒的百米速度作直线运动,求粒子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动量v p μ= 波长m v h p h 3634101.1)1250/(1063.6)/(/--?=??===μλ 晶体的晶格常数约为10-10m ,所以,题中的粒子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晶体的晶格常数,因此,无法观测到衍射现象。 5、波粒二象性 (1)电子衍射实验 1926年戴维逊(C ·J ·Davisson )和革末(L ·H ·Gevmer )第一个观察到了电子在镍单晶表面的衍射现象,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求出电子的波长λ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 类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公 设)及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表述原理的数学结构, 如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以及抽象表述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代数结 构。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子状态的描述、力学量的算符、量子力学中 的测量、运动方程和守恒律、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多粒子体系的全同性原 理。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在分析清楚各类基 本应用问题的物理内容基础上,掌握量子力学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问题、微扰方法对外场中的定态 问题和量子跃迁的处理以及弹性散射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了解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互补性认识论及其对人类认识论的贡献。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 了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 世纪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 紫外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 半经典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数学物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 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 空间的理论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苏汝铿, 《量子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 第一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第三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量子力学的第一公设:波函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状态描述。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光量子即光子 量子力学知识点

E*dv表示在频率范围(v,v+dv)中的黑体辐射能量密度。 λ—辐射波长(μm) T—黑体绝对温度(K、T=t+273k) C—光速(2.998×10^8m·s )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K—玻尔兹曼常数(Boltzmann),1.3806505*10^-23J/K基本物理常数 玻尔兹曼常数(Boltzmann constant)(k 或kB)是有关于温度及能量的一个物理常数。玻尔兹曼是一个奥地利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的理论有重大贡献,波兹曼常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光量子即光子。能量的传递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个一个的能量单位传递的。这种最小能量单位被称作能量子(简称量子)。 原始称呼是光量子(light quantum),电磁辐射的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记为γ。其静止质量为零,不带电荷,其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E=hv,在真空中以光速c运行,其自旋为1,是玻色子。 光子是光线中携带能量的粒子。一个光子能量的多少正比于光波的频率大小,频率越高, 能量越高。当一个光子被原子吸收时,就有一个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从内轨道跃迁到外轨道,具有电子跃迁的原子就从基态变成了激发态。 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更具有质量,按照质能方程,E=MC^2=hν,求出M=hν/C^2, 光子由于无法静止,所以它没有静止质量,这儿的质量是光子的相对论质量。光就既具有波动性(电磁波),也具有粒子性(光子),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玻色子是依随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自旋为整数的粒子。玻色子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低温时可以发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玻色子包括:.胶子-强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它们具有整数自旋(0,1,……),它们的能量状态只能取不连续的量子态,但允许多个玻色子占有同一种状态。,有8种;光子-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在宇宙中的“用途”是构成实物的粒子(轻子和重子)和传递作用力的粒子(光子、介子、胶子、w和z玻色子)。在这样的一个量子世界里,所有的成员都有标定各自基本特性的四种量子属性:质量、能量、磁矩和自旋。如光子、粒子、氢原子等,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即当温度足够低、原子的运动速度足够慢时,它们将集聚到能量最低的同一量子态。此时,所有的原子就象一个原子一样,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磁光阱是一种囚禁中性原子的有效手段。它由三对两两相互垂直.具有特定偏振组态井且负失谐的对射激光束形成的三维空间驻波场和反向亥姆雹谊线圈产生的梯度磁场构成.磁场的零点与光场的中心重合,负失谐的激光对原子产生阻尼力.梯度磁场与激光的偏振相结合产生了对原子的束缚力.这样就在空间对中性原子构成了一个带阻尼作用的简谐势阱。 量子力学是描写微观物质的一个物理学理论,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普朗克常数记为h ,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

量子力学知识点小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章 ⒈玻尔的量子化条件,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 ⒉黑体:能吸收射到其上的全部辐射的物体,这种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⒎普朗克量子假说: 表述1:对于一定频率ν的辐射,物体只能以hν为能量单位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 表述2: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量子的方式进行,每个量子的能量为:ε=hν。 表述3: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能量ε的整数倍来实现,即ε,2ε,3ε,…。 ⒏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有电子从金属上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 ⒐光电效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ν0: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v0 时,才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若光频率小于该值时,则不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的强度只决定光电子数目的多少。 ⒑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 光(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E= hν的微粒形式出

现,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间以光速 C 传播,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光子。爱因斯坦方程 ⒒光电效应机理: 当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量为 E= h ν 的光子立刻被电子所吸收,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⒓解释光电效应的两个典型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v 0:由上式明显看出,当h ν- W 0 ≤0时,即ν≤ν0 = W 0 / h 时,电子不能脱出金属表面,从而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动能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上式表明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ν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⒔康普顿效应:高频率的X 射线被轻元素如白蜡、石墨中的电子散射后出现的效应。 ⒕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散射光中,除了原来X 光的波长λ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波长为λ'的X 光,且λ' >λ; ②波长增量Δλ=λ-λ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大。 ⒖量子现象凡是普朗克常数h 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现象 ⒗光具有微粒和波动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⒘与运动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 ? ???? ======n k h k n h P h E λππλων2 ,2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量子力学思考题 1、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 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 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 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 经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他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和2ψ是分别打开左边和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和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是概率相加,而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中 出现有1ψ和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和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是任意与r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吗?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2)如按这种理解 ),()(),()(),(2211t x t c t x t c t x ψψψ+=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它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量子力学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量子的诞生 19世纪末正当人们为经典物理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一系列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维恩通过热辐射能谱的测量发现的热辐射定理。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热辐射能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热辐射的产生与吸收过程中能量是以hV为最小单位,一份一份交换的。普朗克利用内插法,将适用于短波的维恩公式和适用于长波的瑞利―金斯公式衔接起来.在1900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公式。量子论就这样随着二十世纪开始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把它带到我们这个世界来。虽然在围绕原子论的争论过程中,玻尔兹曼(1844—1966年)在反驳唯能论时说过“怎么能说能量就不像原子那样分立存在呢?”这样的话,马赫(1838—1916年)曾经表明化学运动不连续性的观点,但真正把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引入物理学的是普朗克。因为能量不连续的概念与古典物理学格格不入,物理学界对它最初的反映是冷淡的。物理学家们只承认普朗克公式是同实验一致的经验公式,不承认他的理论性的量子假说。普朗克本人也惴惴不安,因为他的量子假设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的举动”。他本想在最后的结果中令h→0,但却发现根本办不到。他其后多年试图把量子假说纳入古典物理学框架之内,取消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从未成功。只有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普朗克能量子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革命意义。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认真思考,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说。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 量子的青年时代 杂乱的数字以及有趣的台阶想法 从光谱学中,我们知道任何元素都产生特定的唯一谱线。这些谱线呈现什么规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却是一个大难题。拿氢原子的谱线来说吧,这是最简单的原子谱线了。它就呈现为一组线段,每一条线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波长。比如在可见光区间内,氢原子的光谱线依次为:656,484,434,410,397,388,383,380……纳米。这些数据无疑不是杂乱无章的,1885年,瑞士的一位数学教师巴尔末(Johann Balmer)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些波长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巴尔末公式。将它的原始形式稍微变换一下,用波长的倒数来表示,则显得更加简单明了:ν=R(1/2^2 - 1/n^2)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疑惑于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不稳定,建了一所“诺贝尔奖幼儿园”的卢瑟福向他推荐了这个公式。在玻尔眼里,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它像一个火花,瞬间点燃了玻尔的灵感,所有的疑惑在那一刻变得顺理成章了,玻尔知道,隐藏在原子里的秘密,终于向他嫣然展开笑颜。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玻尔的脑中浮现出来:如同具有一定势能的人从某一层台阶上跳下来一样。台阶数“必须”是整数,就是我们的量子化条件。原子内部只能释放特定量的能量,说明电子只能在特定的“势能位置”之间转换。也就是说,电子只能按照某些“确定的”轨道运行,这些轨道,必须符合一定的势能条件,从而使得电子在这些轨道间跃迁时,只能释放出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能量来。氢原子的光谱线代表了电子从一个特定的台阶跳跃到另外一个台阶所释放的能量。因为观测到的光谱线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的“台阶”(或者轨道)必定也是量子化的,它不能连续而取任意值,而必须分成“底楼”,“一楼”,“二楼”等,在两层“楼”之间,是电子的禁区,它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正如一个人不能悬在两级台阶之间漂浮一样。如果现在电子在“三楼”,它的能量用W3表示,那么当这个电子突发奇想,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