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

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

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故事一:小敏一个人在家里,看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她多希望爸爸妈妈能突然出现在门口啊。

“他们说过年就会回来,真的会回来吗?”小敏心里默默想着。

隔壁的王奶奶看小敏可怜,经常会给她送些好吃的,还会陪她聊天。

“小敏呀,要开开心心的哟。

”王奶奶总是这么说。

小敏也很懂事,会帮着王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你们说,留守儿童的生活容易吗?故事二:小刚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发呆,他在想远方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呢。

他的小伙伴们有时候来找他玩,会问他:“小刚,你想不想你爸妈呀?”小刚总是倔强地说:“不想!”可心里却难受得紧呢。

有一次,小刚生病了,还是老师照顾他,给他买药喂饭。

这就像是在黑暗里突然有了一束光,不是吗?故事三:丽丽最喜欢的就是家里那只大黄狗了,它就像是丽丽的好朋友。

每天丽丽放学后,大黄狗都会摇着尾巴在校门口等她。

“大黄,走,我们回家啦!”丽丽会开心地和它说话。

晚上睡觉的时候,丽丽也会抱着大黄狗,好像这样就能减轻一些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呢。

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有多少人能懂呢?故事四:小强是个调皮的孩子,可他调皮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

他会在田野里疯跑,好像这样就能把烦恼都甩掉。

村里的叔叔阿姨们看到小强,都会说:“这孩子,调皮得很哟。

”但他们也会时不时地给小强送些小礼物。

“小强,这个给你玩。

”这难道不是一种温暖吗?故事五:小芳常常一个人对着天上的星星许愿,她希望爸爸妈妈能早点回来。

邻居家的姐姐知道小芳的心思,会经常来陪她写作业、玩游戏。

“小芳,我们来玩跳皮筋吧。

”姐姐的声音总是那么好听。

留守儿童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呢?故事六:明明是个害羞的小男孩,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当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他们的照片看了又看。

他的老师知道后,经常会和他谈心。

“明明,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和老师说哦。

”老师的关怀对明明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这不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吗?故事七:小雪喜欢唱歌,她的歌声里充满了对爸爸妈妈的思念。

幼儿园留守儿童家访暖心故事

幼儿园留守儿童家访暖心故事

幼儿园留守儿童家访暖心故事
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只能偶尔回家看他,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

有一天,他的幼儿园老师决定去小明家里看看他的生活状况。

到了小明家,老师发现小明家的环境非常简陋,只有几件家具,墙上也没有装饰品。

小明的父母打工很辛苦,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但是,老师注意到小明家里非常整洁,并且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留下了许多记录他生活点滴的照片。

老师在和小明聊天的时候,发现他非常优秀,不仅聪明还很有礼貌,非常喜欢幼儿园里的朋友和老师。

老师也向小明的父母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照顾的感激之情。

在离开的时候,老师送给小明一本绘本,告诉他照顾好自己,同时也希望小明记住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爱护。

这个家访让小明和他的家人感到非常温暖和鼓励。

从此,小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更加优秀,也更加自信。

家访让小明和家人感受到了幼儿园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努力改善生活的决心。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感人故事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感人故事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感人故事一位乡村留守儿童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乡村,生活着一位名叫小明的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在城市里务工,小明和他的两个姐姐只能留在乡村的爷爷奶奶身边。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小明却展现了非凡的求知欲望和坚毅的精神。

由于乡村的学校资源有限,小明就读的学校只有简陋的教室和有限的教学设备。

然而,小明并没有被这些所限制住他的学习激情。

每天,小明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并提前帮助老师准备教室。

小明的一位老师,李老师,发现了小明的潜力和才华。

尽管教学条件有限,李老师决心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她为小明提供了额外的学习资料,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小明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每天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

他通过大量阅读,虽然只有一本破旧的课外读物,但小明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本知识,还开始自学其他学科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他从班里的末尾名次一跃而上,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无论是数学、科学还是语文,小明都能轻松驾驭,并且经常参加学校各种竞赛,屡次获得荣誉。

小明的优秀表现和奋斗精神在乡村里引起了轰动。

人们纷纷赞扬他的努力,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下,小明更加坚定了追求知识的决心。

最终,小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城市里一所知名的高中。

他的父母对他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同时也为自己未能陪伴在他身边而感到愧疚。

小明在城市里继续努力学习,并成为一名成功的大学生。

同时,他也始终怀抱着感恩和奉献的精神,回乡帮助其他的留守儿童。

他为乡村建设了图书室,并组织各类学习辅导活动,帮助更多的孩子追求教育梦想。

小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深情的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更是对坚毅、奋斗、教育的美好诠释。

他的励志故事在乡村间传颂,激励着更多的儿童勇往直前,追寻教育的光明。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无人照料而长期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料,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

小明,14岁,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明的父母外出务工,他和弟弟由年迈的外婆照顾。

外婆身体不好,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小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怀,性格内向,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小芳,12岁,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

小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由奶奶照顾。

由于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小芳经常感到饥饿和寒冷。

她渴望父母的关爱,但只能通过电话和偶尔的回家探望来缓解思念之情。

小芳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缺乏自信和动力。

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希望留守儿童们能早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章杨宇的故事

留守儿童章杨宇的故事

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往往 受到影响,包括家庭教育 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 题,如焦虑、抑郁、自卑 等,影响其情感和智力发 展。
学习成绩下滑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的 学习成绩往往下滑明显。
社会适应困难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 易受到社会适应困难的影 响,如人际关系、自我认 知等。
加强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家长也应该尽可能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 ,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尽可能避免简 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章杨宇的期望与支持
老师的期望
章杨宇的老师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
社会的支持
社会各界也对章杨宇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06
结论与启示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
留守儿童现象普遍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家乡的儿童。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04
04
章杨宇的成长历程
章杨宇的童年经历
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家庭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从小懂得承担家务,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章杨宇的学习经历
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 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逃课、不交作业
老师对他学业表现的评价不佳
章杨宇的转变与成长
在志愿者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认 真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目的和意义
通过章杨宇的故事,展示留守儿 童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案例案例一:小雪的故事小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

她的父母都在城市工作,只能寄人篱下。

她每天一个人在家,吃饭、照顾自己都是靠自己。

看着身边其他孩子有父母的关怀,小雪感到很孤单和无助。

她在学校成了一个害羞、孤僻的孩子,很少与同学交流。

她的成绩也一直都很差。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雪遇到了一位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

志愿者花时间陪她聊天、辅导作业,还带她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逐渐地,小雪有了一个心灵寄托,她变得开朗活泼,开始与同学积极交流。

她的成绩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一段时间的关心和陪伴,小雪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

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始参加一些学校的竞赛活动,并获得了奖项。

她的父母也意识到,在家庭中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并决定更多地回家陪伴小雪成长。

案例二:小明的故事小明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被寄养在农村的亲戚家。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亲戚家并不能给予他很好的生活条件。

小明经常在家饿着肚子,能吃到一顿丰盛的饭菜是一种奢望。

他也无法在学校参加课外活动,感到很孤独。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遇到了一位善心人士。

这位善心人士了解了小明的困境,并帮助他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不仅如此,善心人士还定期探望他,陪他聊天。

他们共同上补习班,为小明提供了学习上的扶助和鼓励。

逐渐地,小明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还参加了学校的课外活动,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班干部。

在善心人士的关怀和陪伴下,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善心人士和父母的关怀,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不再感到像之前那样孤单和无助,有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他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关爱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扰和挑战,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陪伴,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

几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几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几个留守儿童的故事在这片静静的乡土上,校园里的钟声、读书声、喧闹声,让人感受到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

而在这美好的记忆中,几个留守儿童的故事留给我更多的感动与牵挂。

敏感而尽责的李倩李倩是班上的语文班长,十一岁,皮肤是农村孩子那种健康的黝黑,讲一口苏北农村、黄河故道边特有的、地道的土话,课堂发言也不例外。

她的父母在江南打工,家离学校十多里,8岁的弟弟上二年级,每天都由她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接来接去。

由于路远,中午大多时候带饭到学校吃,一个大饭盒装半盒饭,饭上盖一层芹菜炒豆腐干,或韭菜炒豆腐干,或咸菜炒豆腐干。

我问:“李倩这饭是谁做的?”她歪着头答:“还有谁?自己呗。

”“总吃炒豆腐干嫌不嫌?”她笑开了:“爷爷奶奶平时还舍不得吃干子呢,只省给我们带到学校吃。

”“长身体时,总吃这样的菜营养不够吧!”“够啦,够啦,你瞧,我和弟弟都结实着哩。

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挣来的钱,要还弟弟的超生罚款,又要买化肥农药,还供我们姐弟上学,还要准备给弟弟盖楼房,用处多着哩,哪能天天吃好的?再说,星期日奶奶就炒肉丝给我们吃了。

天天吃肉,养成城里孩子那种大胖子,我可不愿意l”说着,她“咯咯”地笑开了,在黑皮肤的衬托下,那整齐的牙齿显得雪一样的白。

有一天中午放学时,我看见李倩和她弟弟从学校门口的小店里走了出来,脸上挂满了喜悦。

李倩手里拿着一包辣条(五角钱一包),她弟弟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一元钱一块)。

我惊讶地问:“李倩,你怎么也吃零食啦?发财啦?”她严肃地说:“这不是零食,是中饭!…你今天没带午饭?”“撒了,今天下雨路滑,摔了个跟头,饭盒摔出了老远,饭都撒了,弟弟的腿都摔破了,回家又要挨奶奶骂了。

”“吃这么点东西怎么行?走,和老师一起吃饭去!”我正准备去拉她,可这姐弟俩已飞一般地蹿出了老远。

看我已没法抓住她,她才停下来冲我喊道:“颜老师,我要是跟你去吃饭,同学们会叫我‘好吃精’的。

放心吧,下雨天不回家的同学多着呢,大家都吃点零食,饿不死的!”班长中,李倩的工作做得最认真,每天我还没到学校,办公桌上就摆着一摞整整齐齐的作业本,上面压一张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汇报说明。

留守儿童的故事

留守儿童的故事

留守儿童的故事在那个小小的山村里,有个叫狗蛋的小男孩,他就是一名留守儿童。

狗蛋这个名字听起来土气,但叫起来可顺口了,村里好多孩子都有这种接地气的名字。

狗蛋的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大城市打工了。

每次爸妈走的时候,狗蛋就站在那棵老槐树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他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因为他知道爸妈出去是为了挣钱,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狗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是个老烟枪,整天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那烟味可浓了。

奶奶呢,是个特别慈祥的老太太,整天忙里忙外,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狗蛋上学的学校离村子有一段距离,每天他都要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山路去上学。

那山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的时候就更难走了,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屁股蹲儿。

有一次,狗蛋不小心滑倒了,摔得满身是泥,他看着自己脏兮兮的样子,突然就笑了起来,小伙伴们也跟着笑,笑声在山路上回荡。

在学校里,狗蛋可调皮了。

他总是趁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偷偷地给前面的同学传小纸条,纸条上画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长着翅膀的猪或者会说话的树。

有一回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他叫到讲台上,让他站着。

狗蛋低着头,心里想着:“完了完了,回家又要被爷爷用烟袋锅子敲脑袋了。

”可是老师并没有真的生气,只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狗蛋啊,你这小脑袋瓜这么聪明,要是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肯定能考个好成绩。

”狗蛋虽然调皮,但他特别渴望知识。

他知道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去大城市。

他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他从学校带回来的奖状,每次看到那些奖状,爷爷就会笑得合不拢嘴,然后奖励狗蛋一颗糖。

那颗糖在狗蛋嘴里慢慢融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晚上的时候,狗蛋就喜欢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他听爷爷说,爸爸妈妈在的城市也能看到同样的星星。

他就对着星星许愿,希望爸爸妈妈能早点回来。

有时候想着想着,他就睡着了,奶奶就会轻轻地把他抱回屋里。

有一年过年,狗蛋早早就跑到村口去等爸妈。

等啊等啊,终于看到那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小路的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成就留守梦想爱心点亮人生之路
——新民小学用科技教育铺垫留守儿童人生之路
山的那边是什么?是车水马龙,还是城市的喧嚣?亦或是飘满思念的红叶?贫穷并不在于物质,而在于每个孩子心底的渴望。

用科技教育成就留守儿童的梦想,为他们点亮人生之路是每一个科技教育工作者永不放弃的责任。

——题记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已经退居二线的杨烈权校长和平常一样走进教室。

开课伊始,杨校长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愿望吗?”有的说长大后想当老师、医生、科学家……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杨校长为之一震,他说:“我想发明一种小型飞机,价格便宜到普通家庭能购买。

因为我想妈妈,我想自己开着飞机去看妈妈……”“我也想妈妈!”教室里好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来,接着,抽泣声此起彼伏,原来的教学计划根本无法进行。

这个孩子就是董坤。

他的父母三年前就去了浙江打工,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就成了董坤的依靠。

下课后,杨校长把董坤叫到办公室,问他对科技小发明有没有兴趣。

没想到一提到小发明,董坤就来了精神,他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做小发明的故事。

原来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完成了学习任务后百般无聊,就喜欢把家里的废旧物品进行改头换面,有的还派上了用场。

比如:家里的灯具脏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自己又太矮了,不方便擦洗,他就用塑料泡末和竹竿做成一个T型的工具成功地清洗了灯具。

杨校长觉得这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孩子,就因势利导:“那
你想不想参加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也许有一天你真的能发明出想象中的飞机,经常去看妈妈呢!”董坤眼前一亮:“好,愿意,我当然愿意。


从那天以后,每天放学后,董坤总是早早地来到杨校长办公室,认真地学习航模的设计、制作。

多少次,他的手被零件扎伤,他忍住疼痛,用创可贴粘好继续制作;多少次,他为设计不出最佳效果而困惑,和杨校长一起冥思苦想;多少次,同学都回到家里做完作业出去玩耍了,他还和杨校长为那一丁点的完美反复地做着试验。

难怪杨校长说:“这孩子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孺子可教也!”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25届重庆市科技航模比赛中,董坤带着和杨校长一起努力的结晶——“展翅翱翔”号航模获得二等奖。

燃瓶外壁刷、世界时钟、适用马桶盖、学生裁纸盒、书画工具套装箱、试卷装订夹……望着桌上一大堆刚刚获奖的科技小发明,杨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4月6日,欢快的歌声在新民小学的科技活动室里回荡。

摆满器材和学生作品的活动室里挤着一群孩子,正围着留守儿童陈灿唱歌。

杨烈权校长手捧着荣誉证书和奖品走到他的面前:“陈灿,在你生日这天,我送你一份礼物,祝你生日快乐!”打开一看,原来是陈灿的小发明——试卷装订夹获奖了。

他哽咽着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谢谢杨校长!”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已看不到以前的那种忧伤,几十个孩子一起拥上来,为他的成功庆祝。

看着一群离开父母的山村孩子,杨校长心潮澎湃。

去年,陈灿还是个流着鼻涕的孩子,沉默的他从来不和其他孩子玩耍。

即使下课后也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学校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后,陈灿经常往活动室跑,可他从来不进去,总是站在窗户外望着里面的孩子,那眼神充满着期待。

这一幕恰好被杨校长看在眼里,杨校长把他叫到一边问他:“你喜欢科技活动吗?是不是想参加?”陈灿使劲地点头,可仍然低着头不说话。

杨校长接着说:“那你明天也来参加吧!”陈灿又一次地沉默了。

在杨校长的追问下,陈灿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也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的是去年爸爸在工地上出事,腿落下了残疾,不能出去打工挣钱。

妈妈没有什么技术,即使在外打工也难以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不用说爸爸的腿还需要医药费。

看着孩子一脸的渴望,那泪眼朦胧的双眼,杨校长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他当机立断:“孩子,你不用担心,所有的费用我帮你解决。

不过,你要答应我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此时此刻,还能说什么呢,陈灿又一次使劲地点头。

从那一刻起,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不要辜负杨校长的期望。

因此,他比谁都来得早,走得晚,比谁都努力。

今天,他的汗水终于换来了鲜花和掌声。

“问渠哪得清几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小青年让杨校长相信:科技活动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破茧成蛾,这是蚕蛹的渴望;蜕变成蝶,这是毛毛虫的梦想。

一个老师的教育个性、一个留守儿童的人生理想,却因为她——青少年科技教育而悄然蜕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望着一群群蜕变后的留守儿童,我们不
会忘记他们和辅导老师灯下夜谈的专注,不会忘记试验失败时的狼狈,不会忘记享受成功的欢呼雀跃。

在新民小学,所有的科技教育工作者都将继续用科技成就留守儿童的梦想,用爱心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希望,将从这里放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