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燕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朝代:魏晋作者:曹丕原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注释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摇落:凋残。
鹄:天鹅。
慊慊(qiānqiān):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执,持。
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
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历史评价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燕歌行原文及翻译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被风吹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伤心到只能唱出急促的短歌,不能唱出曲调悠长的长歌。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曹丕《燕歌行》赏析

曹丕《燕歌行》赏析燕歌行三国·魏·曹丕【原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注释】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即魏文帝(公元220年——公元226年在位),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
曾为五官中郎将,公元220年代汉即帝位,国号魏,都洛阳。
曹丕自幼喜好文学,在诗歌、辞赋、散文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所成就。
其诗注意向民歌学习,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杂言无所不有,语言平易清新。
曹丕现存诗约四十余首,黄节《魏文帝诗注》是较好的注本。
曹丕的诗除少数几篇反映现实而外,更多的是以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怨为主题。
清代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其要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萧瑟: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响。
摇落:飘摇下落,草木凋零的样子。
雁:一作“鹄”,鹄指天鹅。
君:您,指丈夫。
思断肠:一作“多思肠”。
慊慊:不满足,空虚苦闷。
这句是妻子的设想。
淹留:久留。
寄:寄居。
贱妾:谦词,旧时妇女自称。
茕茕:孤独的样子。
沾:浸湿。
援:拿,取。
鸣弦:即拨动琴弦。
清商:乐调名。
节奏短促,声音纤弱,悲婉凄清。
短:节奏短促。
微吟:低唱。
不能长:是说由于内心的悲怨,不可能弹唱平和纡徐的歌曲。
长,指节奏舒缓。
皎皎:洁白。
星汉:银河。
西流:向西移动,初秋深夜时,银河转向西方。
夜未央:夜未尽,即夜已很深还不到天明的时候。
牵牛、织女:都是星名,位于银河两边,神话传说中他们是一对夫妻。
尔:指牵牛星和织女星。
何辜:何罪,什么原因。
限河梁:受到天桥的限制而不能聚会,只好隔河相望。
【赏析】《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燕歌行》是三国时期曹丕所作的一篇乐府诗,为了表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创作。
这篇诗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唐代以后流传广泛的文学经典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燕歌行》的原文和赏析。
原文:
战士神威动四方,太行连天接汉阳。
千重险峰秦地界,一为嫩草涧底霜。
极目北望洛阳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潜龙(B)渡贾鲁(C)江,吞吴(B)申(A)海(A)不得过。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在这首诗中,曹丕描述了他在外游历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他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描绘了战士神威动四方,太行连天接汉阳的景象。
这里的太行山和汉阳都是曹丕的家乡河北省邢台市和邢台县。
接着,诗人细节描写了故乡的地理环境,用千重险峰和一为嫩草涧底霜来形容山势和草地。
这种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让读者不难看出曹丕恢弘壮阔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紧接着,曹丕通过极目北望洛阳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三句象征亿元的意境,把自己抛在故乡的风景之外,居高临下地观看着自家故土。
最后,曹丕描述了心中迫切的思乡之情。
欲潜龙(B)渡贾鲁(C)江,吞吴(B)申(A)海(A)不得过,这六句诗抓住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眷恋和思乡情感,表现出无尽的思乡之苦和难熬的离别之痛。
乐府诗的格调与风韵在《燕歌行》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曹丕深厚的思乡之情也从中的体现出来了。
这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挚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曹丕所作之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曹丕所作之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好词好句、故事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insight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sto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丕所作之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曹丕所作之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创造的一组七言诗。
曹丕《燕歌行》赏析

曹丕《燕歌行》赏析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谦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党党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教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呤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末央。
牵牛织女追和望,东独何率限河染?【赏析】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爱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他创作的《燕歌行》两首,是我国现存文人作品中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在诗歌发展史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燕歌行》两首诗中又以本诗最为有名。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将这首诗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歌行》是曹丕的代表作・它描写了一个闺中女子在不眠的秋夜中对客居他多文大的深沉思念,诗歌从例面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亲朋离散的现实,具有较广泛的社会意义。
诗歌开头两句,从秋天的天气下笔,描写了一幅旷远幽深的深秋景色。
秋风萧瑟,天气阴冷,草木枯零,露结为霜,燕子辞归,大雁南飞,整个大自然显示了一种凄切哀婉的景象,很容易触动人们离情别绪和怀人思远的感情。
这里实写天气时令,恰切地反映了思妇此时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思妇的寂寞忧恨制造了气氛。
接着,触景兴怀,描写思妇对丈夫的思念。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思归恋故乡”。
“思断肠”一作“多思肠”,形容相思之深足以使柔肠寸断。
这二句是写少妇猜度丈夫怀乡思归的苦恼讲的是对方,不是少妇自己。
作者采取这种以客代主的虚写方法,多为后来诗人所借鉴。
如王维在重阳节思念自己的兄弟时作诗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想象中的家乡兄弟思念自己,来反衬自己思念兄弟。
“君何淹留寄他方?”是少妇反聘自问,也是对丈夫的反同。
如果你真的是思念家乡,为什么又久滞外地、流连不归呢?这就必然引起她多种多样的想法,话说得很委婉、含蓄。
这句承上启下,为下文铺写少妇的相思和痛苦作了准备和过渡。
最后写少妇的狐独和思念的痛苦情怀。
“贱妾茕茕守空房,优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活衣裳。
”“贱妾”句写自己形影相吊、独守空室的孤独处境;“优来”句祖露自己对史夫的坚贞不移的爱情“不觉”句说明自己极度悲痛的状况不敢忘”既是少妇相思之苦的剖白,也是她对丈夫忠贞情爱的誓言。
燕歌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燕歌行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燕歌行南北朝:谢灵运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怀人之情,开篇充满浓厚的悲凉气氛,以衬托主人公的不幸,继而细致描写怨妇心理,由思念远戍丈夫,变而为对战争的怨叹和对所处困境的痛心疾首,乃至彻夜难眠,通宵熬煎。
此诗辞情哀婉动人,毫无造作之感。
这首诗起首两句写初冬季节,寒风四起,季节的更替引起思妇节序之感。
将“悲”字予以“风”,无理而妙,将女子的悲伤意绪直接托出,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蝉”句是思妇所见之景。
秋末冬初的蝉声是凄清而稀疏的,可在思妇听来却是令人烦躁的,它使人已觉悲伤的心情更加烦闷。
盂冬之际,作为候鸟的燕子已经离去,可是丈夫却没有回来,仍戍守在寒冷的边城。
心情由“悲”变成了“怨”。
“君何崎岖久徂征”句紧接上句“怨边城”,写思妇挂念丈夫,想像他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生活艰苦。
“岂无膏沐”句合用《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和《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诗句。
这两首诗都是写女子怀念远征的丈夫,与本诗诗旨相似。
谢灵运熟谙风骚,诗歌善于取意或化用《诗经》和《离骚》诗句,古代诗论家曾经指出过这一点。
“对君不乐泪沾缨”两句,继续叙写思妇由思念丈夫而潸然泪下,为缓解悲绪她要借弹筝诉说内心的哀怨。
心中愁怨,所弹之调亦黯然销魂,借“筝”消愁愁更愁。
“遥夜”句,思妇因心中悲切,放下秦筝,抬头望见明月悬空。
见月思人,哀婉难捺。
此句对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词句应有导引作用。
“谁知河汉”句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诗意。
虽未言相见,而渴望相见的心情却是何等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注释】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
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
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
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赏】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
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
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
《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
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
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
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
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
“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
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
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
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
淹留:久留。
“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
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
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
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
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
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援:引,拿过来。
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
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
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
《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
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
“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
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
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
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
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
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
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
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
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
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
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
《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
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
”(《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姜斋诗话》)《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
《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
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
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
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